利用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
摘要: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不能完全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根据学生需要,不断调控,动态发展,在这一动态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而这些即时生成的信息,可能是有价值的,可能是无意义的,甚至是错误的;有可能是预设生成的,也可能是非预设生成的。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关注这些生成资源,做到“临危不乱”,冷静思考,及时捕捉,正确引领,尽可能善于巧用每一次的生成资源来打造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课堂
引言
叶澜教授曾说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性资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的超乎预设的生命信息。
教师应该关注和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用心捕捉有效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资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发群体的思维碰撞,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绽放个性的美丽。
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1 合理柔性预设,促进资源生成
教学活动是复杂多变的,需要教师课前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柔性预设。
柔性预设,是课堂生成的“敲门砖”。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教师在课前预设时,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弹性的、柔性的空间,促进学习生成,让课堂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我从体育老师那儿要来了三年级各班运动员的名单,从这60m跑开始进入课题。
问4个参加60m跑的学生,你们在班级中跑得是最快的吧,那你们愿意和我比赛吗?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乐意。
师: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和老师赛跑呢?
生1:这不公平。
生2:对,不公平,你人比我们大,我们是同组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呢?
生3:大家一起跑,不能抢跑;起跑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要在同一个地方停下
生4:要男生与男生跑,女生与女生跑;
生5:我们三年级不能和六年级一组比赛,因为他们人比我们大,跑步比赛年龄要一样。
我对学生的回答作了简单的小结,告诉学生,在科学课上也是一样的,我们的探究比赛也要做到公平。
通过讨论运动会比赛的规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了解了在比赛时需要做到公平公正,这些内容为后面讨论液体比赛的规则服务。
由于有了这样的预设,使后面液体的流动比赛异常精彩。
2 关注“节外生枝”,诱导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目的,教学时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
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意外”资源并即时纳入弹性灵活的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直至实现学习的成功。
教师合作其中并给予适当的引领,真正体现自主学习。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用到一些测量仪器,可其中有些并不是很精确。
在学习《测定物体的温度》时,我让学生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学生测完后进行汇报交流,按我先前的想法,测定的是同一间教室的温度,小组间的差异应该不会很大。
可学生汇报完后,我也懵了,28.5℃、29℃、29℃,当我们要下结论时,有个小组说出了33℃,其他小组纷纷表示,肯定错了,要不你看错了。
可这位同学很委屈,我测出来的就是33℃,不信你们自己看。
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说出不同意见的科学态度,可测得的33℃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有学生猜测说是温度计不准了。
“是不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呢?”学生建议再取3支温度计,去测同一杯水的温度,测得的结果是34℃、
30℃、30℃、30℃,同一杯水,测出了两个不同的温度,肯定是一支温度计错了。
我们猜对了,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的……
原来是温度计出了问题。
我们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说学生测得33℃的数据错了,只能说实验器材有问题。
当出现意外事件时,将意外事件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其转变为新的探究内容,从意外中获得收获,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每个学生对生动的事实印象都很深,决不会忘记,他们也将会应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其他的问题。
3 巧用“错误”资源,重拾成功喜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根于错。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是难免的。
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加以应用和感悟,那我们的课堂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如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大家有见过蚂蚁,你们说说蚂蚁是怎样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蚂蚁是黑色的;蚂蚁有触角;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三部分;蚂蚁有尾巴,就像蜜蜂的尾巴,尖尖的;你说错了,蚂蚁是没有尾巴的。
为了蚂蚁有没有尾巴,全班同学争论不休。
“认为蚂蚁有尾巴的请举左手,认为蚂蚁没有尾巴的请举右手。
”我让学生继续汇报下去:蚂蚁有6条腿;不对,蚂蚁可能有8条腿。
同学们有激烈的争论起来。
“大家说了这么多蚂蚁的特点,究竟哪些是
正确的呢?有什么办法解决?”“老师,我们观察一只蚂蚁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怎样观察蚂蚁,并选择方法进行观察后汇报。
由于有了刚才的错误知识,学生观察蚂蚁就特别的仔细,特别的认真,观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 捕捉课堂亮点,提升课堂活力
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善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启迪智慧,使学生思维碰撞中领悟科学真谛,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我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为了探究重量相同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情况,我让学生讨论完以后就让他们自己去实验,这时我发现有一组同学在实验时,首先把圆柱体排好队,依次进行拉长,而其他组都是每个同学取一个圆柱体自由的进行伸缩,体积大小不是十分明显,我看到这,马上请大家安静下来,让刚才的这组同学讲一讲他们是怎样操作的,并且问大家他们是怎样做的?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形成了认知。
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智慧光芒闪现课堂,课堂生命活力无限,这些亮点是学后的灵感和顿悟。
课堂上,如果我们以人为本,抓住细节,就会出现许多创意型课程资源,及时捕捉放大,能使其锦上添花。
所以我们教师要心中装着学生、
眼睛关注学生、脑子思考学生。
正如一位名师所说:老师胸中有“本”、眼中有“生”、脑中有“境”,课堂精彩生成才会纷至沓来、不期而遇。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2003,9.
[2]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