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花拳的组织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梅花拳的组织和特点
Ξ
张茂林1,刘东宁1,赵淑玲2
(11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上海 200438;21山东寿光实验中学,山东寿光 262700)
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山东菏泽、梁山等地梅花拳派组织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认为梅花拳武场拜师、收徒、学艺均要求严格,训练思想为“以武治心”;文场的文理深奥,内涵丰富,主要功能为指导武场,教育门徒,练习文功,研习文理;其文武一体的特点是文练与武练相辅相成,互不分离。关键词:梅花拳;武场;文场;文武一体中图分类号:G 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596(2004)0120081203
Study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Feature of the Plum 2blossom Boxing
ZHAN G Mao 2lin 1,L IU Dong 2ning 1,ZHAO Shu 2ling 2
(11Department of Post 2graduate ,Shanghai Physical Educational Institute ,Shanghai 200438,China ;
21Shouguang Experiment High School ,Shouguang 262700,China )
Abstract :Through inspection on plum 2blossom boxing carried out mainly in the areas of Heze and Liangshan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by looking up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the author finds that it is strict in selectin g an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the training principle of “mould the mind with martial arts ”in wuchang (martial court );and the theory of wenchang (literary court )is profound and rich in content with the main function in directin g wuchang ,educating the students ,and studying the theory ;the feature of integrity of literature and martial arts means that the literature and martial arts su pplement each other and can not be se pa 2rated.
K ey w ords :plum 2blossom boxing ;wuchang (martial court );wenchang (literary court );integrity of literature and martial arts
梅花拳(亦称梅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个著名拳种,它广泛流传于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以及欧、美、亚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加以发扬。因古时练功者常在百余根桩上习练,其套路动作左右对称,宛如盛开之梅花,故称“干支五势梅花桩”;到近代,移至地上练功,故又称“落地梅花拳”。它是一个源远流长、古朴而神秘的拳种。《梅拳秘谱》云:“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至今已百廿余世矣。”
梅花拳动作结构对称、紧凑,动静分明,刚柔相济,连打带拿,一气呵成,一切动作以柔顺为上,强调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练。因其招式朴实,变化多端,攻防技击性强,既可养身健体,又可开发人的智慧,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时至21世纪,在武术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认识梅花拳的拳理、功法和技击特点,并将其推广于世,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习练,无疑会对梅花拳的继承和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梅花拳的武场
111 梅花拳习武阶段
梅花拳武功的习练是从“拉架子”开始的。梅花拳最基本的武功就是“架子”,主要是提高习练者的身体素质和运气行气的能力。它由静止不动的“桩步五势”和变化迅疾的“行步三法”组成。“桩步五势”即“一大势、二顺势、三拗势、四小势、五败势”,对应于金、水、木、火、土五行顺序,宛若梅花盛开;“行步三法”为“摆法、撤法、扎法”,尤如梅花的干枝相连。因为五势按照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变化,三法在四个方向上行动变化,故使得梅花拳基本功的操作性非常强,又因其拳诀好懂易学,所以很容易引起初学者的习武热情,比较适宜于入门学习。
习练者的“架子”和步法练好之后,就可以进入“打成拳”阶段。在这个阶段,习练者根据师傅传授的规定动作和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程序进行对打练习。要求双
Ξ收稿日期:2003208223
作者简介:张茂林(19802)男,山东单县人,上海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第18卷 第1期河北体育学院学报Vol.18 No.1
2004年3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r 12004
方在对练中相互“喂拳”,于抓、拿、摔、打中体会动作发力的时机、用力的顺序以及手、眼、身、步之间的配合,培养习练者“感知”动作的能力和距离感,为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梅花桩的“打拧拳”阶段是其练习的较高级阶段。在练习过程中,没有了规定的动作和拳势,对练人数也可适当增加。练习者要根据实际需要,随屈就伸,见空按豆,“见手使手”,“见劲使劲借他劲”。练习中要胆大心细,充满自信,培养习练者机智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梅花拳“拧拳”阶段的武功练习在其它拳派中是不多见的,也正是这个阶段的练习,使习练者可以摒除一切杂念,心神高度集中,于习练过程中体味拳法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瞬息多变的诸多转机,做到“形神合一”、“心神合一”,从而既达到练心、练神的效果,又可提高习练者的技击能力。
112 武场的习武特点
对梅花桩武功的练习,从初始阶段桩势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步法结合,到“拧拳”阶段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能“突然而动”,都要求做到“有静有动”,“动静结合”。静要如山岳,无处不静,按之有阴有阳,有高有低;动之如波涛汹涌,无处不动,知宽知窄,随高就低。如果习练者能把握好梅花拳的“动而未形”、“有无之间”的绝妙契机,而可以“神而明之,化而裁之”,灵活运用,那他也就抓住了梅花桩武功的精髓。梅花拳第五代传人杨炳在《习武序》中说:“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无彻不照,事来随应,不先事而为之备,不后来事而为之留,切其内外之道,深合时措之宜”,也只有达到这个层次,习练者才有可能有深刻的体悟。
梅花桩的武功训练,其实是一个“以武治心”的过程。通过武功锻炼,不仅强身养体,还能磨砺意志,开发智力,使精神境界不断提升。梅花桩锻炼一开始就讲究练形、练气、练神,身心兼练。练形也叫“练表”,就是学会拳法的招式和拳路,对外在的、有形态的人体进行锻炼,达到“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的“外三合”。所谓练气或称“练内”,是在练习中呼吸平稳、自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做到“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练内”以“练外”为基础,“练外”通过“练内”而提高。所谓练神,是对习练者的内在要求。习练者在练功时,不仅要精神饱满,气宇轩昂,而且要眼明身活,专注于前方或对练之人,不散不乱,“眼随手动”,“目随势止”,无论动静都能摒除杂念,“如明镜止水”,“凝神忘形”,做到“神以役气,气以役形”。其所有锻炼的最终目的就是如《梅拳秘谱・中气论》所云:“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由外及内,再由内而达外,内外一体,精气神合一,自成金刚不坏之体。”由此可见,练形(练表)是功法的初始阶段,为以后的练习奠定基础。“练形”、“练气”、“练神”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离,始终贯彻于练功过程,这体现出梅花桩拳法“身心并练”的特点。
2 梅花拳的文场
梅花拳的文场何时产生,已经很难查证。在拳派内部
经典《根源经》中就有“小张山立文武大法流通”,说明自张三省(又名张山,明朝万历年间人)时就已经有了文场、武场。第三、四代传人邹宏义、邹文聚父子旧址的对联是“文理孰如马庄楼武技唯有邹家高”,在这里就明确提出了武功和文理。
在菏泽地区考察时,看到梅花桩文场内部供奉的梅花拳祖师牌位的对联是:“振三纲须赖真武整五常全凭大文”,横批“允文允武”,这里的“文”和“武”就是指文场和武场。历史学家们也考查证实,梅花拳自明末公开流传以后,就有了文场和武场组织,并且是文场领导武场,负责整个拳派的活动。梅花拳的弟子把梅花桩文理称为“文武大法”或“文武大道”,对其非常重视,认为它是“培养大将”之才的学问,梅拳弟子常说“拳打脚踢小把戏,唯有文理通天地”。“文武大法”也是指导梅花拳弟子们习武练功,参加拳派活动及其它事情的基本指导思想。211 文场的作用
梅花桩的文场活动主要是练习文功,教育门内弟子,研习文理,指导武场和拳派的活动。文功就是修心养性,练神练气,追求更高层次的体验。文理是比拳理更高级的理论,它是文场弟子练习文功的理论指导,也是指导拳派所有活动尤其是文场活动的重要理论和依据。文理提倡“常无欲以观其妙”,反对钓名沽誉,尔虞我诈,自立山头。在这种主导思想的指引下,梅花拳在代代传衍中始终保持着统一和拳派的团结。
212 文场的特点
梅花桩的文场非常注重尊敬师长,该派的门规第一条即为“不准欺师灭祖”。在杨炳《习武序》的“习武规矩十二条”中有“入则事其父兄,出则事其长上”和“凡见师面,即便站起,不可视若路人”。同时,梅花拳派的收徒弟也相当严格,不仅注重习武者的天赋,还对其品德操行有较高的要求。《习武序》中有“凡学技之士,务要其安详恭敬”,“凡立教之始,务要其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
除了德行要求,更重要的是“入门”。据菏泽和梁山的该拳派的某些重要的传人介绍,一般习武者要拜师学艺,须入“三道门”。这“三道门”是根据对习武者的品行、意志、天分和悟性的长期考察,由派内的长者决定其分三次拜师入门。第一道门相对容易,习武者由弟子介绍可以进入武场接受训练和拳理教育。经过“三年架子二年捶”的扎实基本功训练后,若为人正直朴实,能吃苦耐劳,则可以允许进入第二道门,习练者可以学习到较高级的技术、招法和器械练习方法;同时学习一些深奥的文理,如“凝神聚气”、“四时行功加减”、“八方论”、“得门而入”等反映梅花拳自身拳理特征的精湛理论。养心练神,研习文功。如果达到了“文理通天地”,武功做到“神气合一”,“浑元一气”,臻于化境的地步,则已入了第三道门,就是“登堂入室”。既能练文功又可练武功的文场弟子,才被承认为拳派的正式传人,死后其名字可补写入梅花桩家谱。
213 文场和武场的关系
梅花拳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有文场和武场,并且是文场
28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