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今中国失业问题浅谈
作者:王冰特经济学院07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摘要:失业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中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农民工失业群体,高校毕业生失业群体是构成失业大军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如何解决这两部分人的失业问题,是解决事业难题的关键。结构性失业,就业观念脱离实际需求,国家政策的执行不力是造成严峻就业压力的原因。因此提升就业人员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和变革政策、加大政策执行力就成为了解决失业问题的途经。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国家政策就业观念教育
促进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目标。然而当今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的宏观调控再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能否很好的解决现今大量的未就业、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当今的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那么中国现今面临的就业压力到底有多大呢?下面这篇非官方的报道或许能让我们对就业压力有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
“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比政府公布的截至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的统计数据多出一倍!两个统计数据竟然相差如此之大,让人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但冷静想一下,2008年在宏观调控的打压和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全国有10多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人们自然要相信社科院的数据。其实,多年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失业率上一直持不同的观点。例如,对2001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就有着不同的结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在《2001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认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认为: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了7%的警戒线。结论也竟相差近一倍。另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中国城市失业率为9.4%,其中男性为8.7%,女性为10.4%。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在福州、上海、沈阳、西安和武汉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所作的点调,1996年9月以来,五城市16—60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失业率一直在8%以上,而且在持续升高。从2002年2月开始,失业率甚至超过了14%,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由此来看,不管是宏观的全国普查数据,还是微观调查数据,得到的城镇失业率都远远高于官方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2006年,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曾燕波认为,如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如果把“下岗”和“失业”实现并轨,失业率的数字将更高。在此之前,台湾经济学家测算中国大陆失业率在30%以上,亚洲开发银行测算在34.3%。本人综合各方面的数据,经过认真推算,确信目前中国失业率已经达到33%以上。”(/mqs1933)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的得出下面的结论:1、中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实现失业率控制在百分之四点五的任务任重道远;2、中国的失业人口中最大压力是农民工失业者和教育毕业生中的“待就业者”,当然也不能忽视,当今中国农村还有1~1.5亿的劳动力没有出路;
3、要实现失业问题的解决,过去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现今的中国的失业问题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解决当今的失业问题,必须要靠国家的非经济政策来实现。
一、造成严峻待就业局面的原因
造成失业问题的原因,无外乎有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劳动力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劳动力就业观念偏颇。
(一)劳动力市场总体供求不平衡
劳动力能否顺利就业,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密切相关。而现今中国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劳动力市场表面上的供给大于需求。而劳动力需求的不足又主要是通过城市劳动力的需求来体现
中国的失业大军,主要是由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高校、大专院校应往届毕业生组成。每年涌入城市的新的农民工,加上高校扩招带来的高校毕业生逐年累积,是的事业队伍越来越庞大。而当今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多带来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每年待就业人口增长的需求。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实施不力导致的本该就业的一部分人没有就业。因此,通过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短期内不能奏效。
(二)劳动力技能与工作需求的不匹配
劳动力不能顺利就业,就业后容易失业的问题,很大原因在于劳动力技能与工作需求的不匹配性。中国现今失业问题主要是一种结构性的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
从高校毕业生方面来说,现今高校毕业生有很大的一部分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高级技工高新难求”和“硕士生月薪1500元起”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要从高校教育体制寻找。从现今高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来看,缺乏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是造成毕业生技能与工作需要不匹配的重要原因。高校的教师授课,通常都是理论性授课。因此,学生即便考得很高的分数,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缺乏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技能。这些毕业生通常一到工作岗位就难以把应对工作需要,还要从头学起,大学的教育并没有发挥作用,成了一种浪费。而从学生自身来看,现今的高校缺乏一种严谨求实的学风,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把时间用在学习知识上。因此,当今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不高,到的品行一般,难以就业也就不难理解。
另一个导致高校毕业生能力与工作不协调的原因是国家的工资福利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国家的就业指导方向默认性偏差使得很多学生并不能在本专业就业。学生不在本专业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大批量的学生不能在本专业就业就不是一个小问题了。下面这个现象可能是我们常见的:一个学习桥梁架构的学生去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的公务员。其结果是要么这个学生失业,要么是另一个本该考上公务员的人失业。不在本专业就业,缺乏就业行业的工作能力就成为了必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高校教育乃至中学教育体制中的一种弊端:专业选择后难以改变,文理科选择后也难以改变。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由于中学时的选科和大学前的专业选择由于并不了解该专业的信息而进入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想大学后想转专业时又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上加难,因此只能“将就”。“将就将就”,导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混”过大学时光;
从农民工角度来说,当前的农民工,包括近期的“预备”农民工,其受教育水平低是一个难以扭转的局面。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而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高素质的人,供需矛盾显现;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而延伸出来的对就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弱,。没有得到就业需求信息就盲目进程,进城后又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工作,因此在城市盲目的流动;第三个原因是当今需求大量农民工的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这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又大多是国际市场。因此,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国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减少,接踵而至的企业破产或减产必然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
因此,切实提高劳动者的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性是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环节。
(三)就业观念与就业需求的偏离
就业观念是影响就业水平的又一重要因素。个人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不仅来源于其自身所受的教育,也来源于周围人的影响、国家的就业政策、大众媒体的影响。
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