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最后一课
小 说
1. 通过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外貌描写体现人 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2. 从分析人物入手,深刻理解重点语句,准确把 握小说主题的阅读分析能力。
3.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热爱母语、立志学好 母语的精神和信念。
来自《点拨》
都德(1840-1897),法国 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从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 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 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 《小东西》,以俏皮和幽默的 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 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重点品析第24-29段
部分来自《点拨》
10.听到了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为什么?
【答案】钟声、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 将和自己的祖国告别。“惨白”说明内心痛苦 之极。
部分来自《点拨》
11.为什么“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答案】因为“我”深切体会到韩麦尔先生的思 想情感,是他的爱国之心令“我”感动而敬佩。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语言、 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 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刻画韩麦尔先生主要是通过语 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的。刻画小弗郎士主要是运 用心理描写进行的,并运用了符合小弗郎士年龄特点 和性格特征的语言进行描写。
2.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主题。如第4段和第12段两次 写到“布告牌”,点明了“最后一课”发生的背景。 对韩麦尔先生小院子的描写充满了惜别之情,衬托出 他被迫离开校园、家园的悲痛和热爱祖国的深情。
小说
来自《点拨》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 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一 读一读字音

膝盖
hǎo sǒu
郝叟
tiè
字帖
chà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 自己的尊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 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 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 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 普通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是怎 样的一种表现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最后一课》, 感悟他们的爱国情怀。
部分来自《点拨》
1.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 分析。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 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部分来自《点拨》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 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 年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 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qí dǎo ( 祈祷 ) xié ( 挟 )着 zhòu ( 皱 )折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宛转:
(歌声、鸣声)抑扬动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
本意)。
宛转、委婉辨析:
两者都可以指言辞的含蓄,“委婉”意为曲折委婉,
如:为了照顾当事人的情感,她说得详尽而委婉。
但是“婉转”还可以用来形容声音的曲折多变。如:
部分来自《点拨》
8.“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中的“塞”能 不能改为“放”?为什么? 【答案】本题可运用关键词语能否删除(替换) 答题法进行分析。不能。“塞”有“用力、用 劲放入”的意思。能够表现出施动者的强烈主 观意愿,“放”则比较平实,不能表现出这种 感情上的意愿。
部分来自《点拨》
9.“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表达出“我”对被迫学德语的怨恨心情 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鸽子是自由的,也暗示了 “我”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同时在句子中还暗含 有对敌人的讽刺和对敌人暴行的愤慨。
诧异
lianɡ
思量
tiē
服帖
部分来自《点拨》
chénɡ
惩罚
duó
踱步
tiě
请帖
在表示“学习写字或绘画是临摹用的样本”的意思时读作tiè, 在表示“妥当、稳妥”或“顺从,驯服”时读tiē, 其余情况下读tiě。
二 写一写字形
ténɡ( 藤 ) ɡěnɡ ( 哽 )住 ào ( 懊 )悔
部分来自《点拨》
阅读方法解密
部分来自《点拨》
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
细节描写是小说中常用的一种写法,也是中考常考的 一个考点。其作用有: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发展、 创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好的细节描写还可以增 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回答细 节描写作用的题型时,首先要找到相应的细节描写详细阅 读,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细节描写在此处的作用,分析时,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不可泛泛而谈。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1.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理出小说三要素:人物、 情节、环境。 【答案】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镇上的人、 普鲁士兵;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朗士是在 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情节:课前-上课-下课。或者:上学路上-上课 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环境:(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部分来自《点拨》
5.为什么要将韩麦尔先生称为“可怜的人”? 【答案】因为身为法语教师的韩麦尔先生,即将 被迫永远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的学生,离开自己 热爱的教育事业,这该是多么痛苦啊!
部分来自《点拨》
6.“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 大的不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这句话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把学习、 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 了韩麦尔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
部分来自《点拨》
12.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所写的“法兰西万岁”? 【答案】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来写“ 法兰西万岁”,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 敌人的全部感情。“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 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 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部分来自《点拨》
重难点小结
部分来自《点拨》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高潮,也是结局部分,写韩麦 尔先生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作者抓住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 地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形象,既写出他因国土沦 丧而痛苦,也写出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部分来自《点拨》
1.【难点探究】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 【答案】小说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通过他的装束、 语言、行动来塑造他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借此体会揣摩他的内 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 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 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 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如 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到惊异!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 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
部分来自《点拨》
3.“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句中的“偏”一词的作用 是什么? 【答案】“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与 平时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今天的课堂气氛不同寻 常,为读者留下悬念。
部分来自《点拨》
4.“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独立成段,有 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叹 号,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感情上引起了 小弗郎士强烈的共鸣。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最后一 堂法语课的深情,体现了他的爱国感情。
幽暗的树林中,画眉鸟的歌声宛转悠扬,透过青翠
的林荫,飞到游客的耳中,游客们不禁为之沉醉。
2.操练:
部分来自《点拨》
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3.思量:
考虑。
4.诧异:
惊奇。
5.懊悔: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6.祈祷: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最后一课》课文朗读。
部分来自《点拨》
作者没有直接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 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 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被迫离它而去;一 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悲痛,连孩子都 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
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 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这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 个爱国志士。
部分来自《点拨》
2.【难点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组织小说的情节的? 【答案】作者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安排组织小说的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上学迟到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 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 因和结果。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串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 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 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一、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学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 生 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13.小说最后一段,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收束全 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表达的感情 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个手势中, 包含了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 巨大痛苦,包含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 热爱和对民族语言的深刻眷恋。这个动作描写再 现了人物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多种感情的交织。 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课前 贪玩
严厉 开端
懂事
严肃



后 上课 爱学习 充满责任感 发展 主


爱祖国 爱国志士
义 精

下课
感动、 爱国
无比 悲愤
高潮、 结局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 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 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哪些不同?找一找相 关的段【落答?案】(1)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
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2)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还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3)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
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 的气氛。
部分来自《点拨》
7.“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 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 门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样比?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本题可运用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法进行分析。这是个比 喻句,“监狱”本指把人们囚禁起来,使他们失去自由的处所, 这里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打开监狱大门” 比喻赶走侵略者,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比喻法国人民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民族的象征,不忘记本 民族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古今中外爱国的诗文名句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自题小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赴 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 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来自《点拨》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月,色当 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 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 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 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 敌人。本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 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 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 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