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伤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检测:肥达反应(血清凝集试验) ❖PCR
肥达反应意义
• 第一周末出现阳性,逐周上 升
• 单份血清O≥1:80,H(A、 B、C)≥1:160、双份血清 抗体效价上升4倍有诊断价 值
• 假阳性与假阴性
鉴别诊断
• 斑疹伤寒 • 布氏杆菌病 • 粟粒性肺结核 • 钩端螺旋体病 • 病毒感染 • 恶性疟 • 败血症,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 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恶组等
主要并发症
• 肠出血(intestinal bleeding) 较常见,多见于病程第2-3周,大出血的发生率为 2-8%;饮食不当和腹泻常为诱因;
• 肠穿孔(intestinal perforation) 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3%-4%,多见于病程第 2-3周, 好发于回肠末端。
• 中毒性肝炎 • 中毒性心肌炎 • 支气管肺炎
消化系统症状 :右下腹痛,便秘或腹泻 神经系统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并发心肌 炎,则相对缓脉不显。 皮疹:玫瑰疹,病程7~13d,多见于胸腹部。 肝脾肿大:可并发中毒性肝炎。 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
临床表现
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仍可发生并发症 恢复期: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氯霉素:
退热快;骨髓抑制;耐药 少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
疗效好,较昂贵 疗程:1-2周
氨苄西林:
退热较慢,用于联合治疗或 带菌者治疗
疗程:2-3周
磺胺药
主要并发症处理
肠出血:
• 内科治疗为主 • 严格卧床休息,暂禁饮食或只给流食; •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 止血治疗 • 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处理;
极期主要症状体征
• 持续高热,稽留热(Sustained fever) • 相对缓脉(Relative slow pulse)或重脉 • 玫瑰疹(Rose rashes(spots); Resola) • 伤寒病容(Typhoid face) • 脾、肝肿大(Splenohepatomegaly) • 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Leucopenia, Eosinopenia)
宿主因素:胃酸PH值过高;粘膜损伤;幽门螺杆菌合 并感染等 毒力因素: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及炎症因子
发病机制
伤寒沙门菌

潜 伏
★回肠下段 已致敏 集合淋巴结
肠出血 肠穿孔
缓 解 期

胸导管
第一次菌血症

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繁殖
释放内毒素及细胞因子

极 期
第二次菌血症
胆 肝 脾 皮肤 骨髓
病理改变的特征
病原学
• 病菌特性:伤寒沙门菌,沙 门菌属D群,G-,有周鞭毛, 普通、胆汁培养基生长
• 抗原特性:菌体抗原(O)、鞭 毛抗原(H)、体表毒力抗原 (Vi)
• 毒素:内毒素-主要致病因子 • 耐药菌株:耐氯霉素等 • 抵抗力:耐低温,对热、酸
和干燥抵抗力较弱
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 潜伏性带菌者 • 暂时带菌者 • 慢性带菌者
治疗
一般治疗措施
• 隔离 消化道隔离 • 饮食:宜少渣、易消化、不产酸产气、 软食 • 对症治疗:降温、补充水、电解质、止泻等 •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措施 如高压灌肠、钡剂 造影等
病原治疗
氟喹诺酮类:
首选,退热快,副作用轻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 疗程:7-10天
复发与再燃
复发: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
血培养再度阳性。原因:免疫力低,潜伏在病 灶中巨噬细胞内伤寒杆菌繁殖活跃再入血而致。
再燃:部分病人在 病程2-3周,体温开始下降,
而又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再度上升,持续5-7日 才回到正常,症状加剧。原因:菌血症未完全 控制。
不典型伤寒
•轻型 •迁延型 •逍遥型 •暴发型
1659年,英国医生Thomas Willis描述此病,称typhoid fever
1873年,英国医生William Budd阐来自百度文库发病机质、认识传染 性及基本病理变化
1877年,德国细菌学家Eberth、Koch从人粪便中分离出一 短小细菌,1884年Gaffky证实为伤寒致病菌
1913年学术界将所有可运动、有鞭毛、具相似生物学结构 和血清型反应肠杆菌命名为沙门菌
•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儿童及青壮年多 发;持久免疫 • 流行特征:温带及热带地区多,夏秋多发
流行病学
全国2015年1~12月伤寒流行情况
流行病学
2015年我国各省市伤寒流行情况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细菌量:摄入细菌量达105以上才能引起发病,107 以上才能出现典型的伤寒表现
伤寒
Typhoid fever
概述
定义: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
病。病理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 应;病变部位以回肠末段集合和孤立淋巴结最为 显著;临床特征:持续高热、相对缓脉、伤寒病 容、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
肠出血和肠穿孔是其主要并发症。
概述
历史
祖国医学早有记载(伤寒论)
伤寒、副伤寒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史料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专门进行细菌武器的研制、试验,大量生 产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细菌武器。
1940年7月,日军满洲731部队和“荣”字1644部队派出飞机在 宁波投洒毒菌,共投下伤寒菌液70千克,霍乱菌液50千克及沾 染鼠疫菌的跳蚤5千克。
诊 断:
•流行病学特征:流行地区、季节、疫区、
既往史、 预防接种史等
•典型临床表现:发热1周以上、白细胞
不升高,六大临床特征等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依据
❖外周血象: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计数下降甚至 为零
❖病原培养: • 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80%, 随后逐渐 下降至 20-30% • 骨髓培养:90%,全程 • 粪培养:随病程延长阳性率提高 • 尿培养:阳性率低,很少用
•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 • 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结增生最显著 • 肝脾肿大明显 • 肠道改变:第1病周增生-第2、3病周坏死-第3、4病周形成溃
疡-第5病周愈合,不留疤痕
伤 寒 细 胞
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
肠 道 病 变
临床表现
潜伏期 3-60天,平均7-14天 初期:全身中毒症状,体温阶梯形上升 极期:发热 :稽留热,发热持续10—1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