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2节 2.2

第三章 第2节 2.2
第三章 第2节 2.2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会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2.能够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模型,并加以解决.

3.掌握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有关的恒成立问题的解法. 知识点一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思考 x -3x +2>0与(x -3)(x +2)>0等价吗?将x -3x +2

>0变形为(x -3)(x +2)>0有什么好处? 答案 等价;好处是将不熟悉的分式不等式化归为已经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梳理 一般的分式不等式的同解变形法则

(1)f (x )g (x )

>0?f (x )·g (x )>0; (2)f (x )g (x )≤0??

???? f (x )·g (x )≤0,g (x )≠0; (3)f (x )g (x )≥a ?f (x )-ag (x )g (x )

≥0. 知识点二 穿针引线法解高次不等式

思考 分别画出y =x -1,y =(x -1)(x -2),y =(x -1)(x -2)(x -3)的图像,并观察它们与相应的x -1>0,(x -1)(x -2)>0,(x -1)(x -2)(x -3)>0的关系.

答案

图像

y >0解集 (1,+∞) (-∞,1) ∪(2,+∞) (1,2)∪(3,+∞)

梳理 一般地f (x )=(x -a )(x -b )(x -c )(a

故解不等式(x -a )(x -b )(x -c )>0(或<0)时,只需先在x 轴上标出“针眼”(a,0),(b,0),(c,0).再从点(c,0)右上方开始穿针引线依次穿过(c,0),(b,0),(a,0),然后根据需要拣取相应区间,如解(x -a )(x -b )(x -c )>0.则拣取区间(a ,b )∪(c ,+∞),即为所求解集.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思考 x -1>0在区间[2,3]上恒成立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区间[2,3]与不等式x -1>0的解集有

什么关系?

答案 x -1>0在区间[2,3]上恒成立的几何意义是函数y =x -1在区间[2,3]上的图像恒在x 轴上方.区间[2,3]内的元素一定是不等式x -1>0的解,反之不一定成立,故区间[2,3]是不等式x -1>0的解集的子集.

梳理 一般地,“不等式f (x )>0在区间[a ,b ]上恒成立”的几何意义是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像全部在x 轴上方.区间[a ,b ] 是不等式f (x )>0的解集的子集.

恒成立的不等式问题通常转化为求最值问题,即:

若f (x )有最大值,则k ≥f (x )恒成立?k ≥f (x )max ;

若f (x )有最小值,则k ≤f (x )恒成立?k ≤f (x )min .

1.x 2+1≥2x 等价于(x 2+1)min ≥2x .(×)

2.x (x +1)(x -1)>0与x (x +1)(1-x )>0的解集相等.(×)

3.不等式ax 2+bx +c ≤0在R 上恒成立的条件是a <0且Δ=b 2-4ac ≤0.(×)

类型一 分式或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命题角度1 分式不等式

例1 解下列不等式:

(1)x +12x -3

≤1; (2)若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0的解集为(1,+∞),求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x -2

>0的解集. 考点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题点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解 (1)∵x +12x -3≤1,∴x +12x -3

-1≤0, ∴-x +42x -3≤0,即x -4x -32

≥0. 此不等式等价于(x -4)????x -32≥0且x -32

≠0, 解得x <32或x ≥4,∴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32或x ≥4. (2)由ax -b >0的解集为(1,+∞),知a >0且a =b .

由ax +b x -2

>0,得(ax +b )(x -2)>0. 令(ax +b )(x -2)=0,得x 1=-b a

=-1,x 2=2. ∴(ax +b )(x -2)>0的解集为(-∞,-1)∪(2,+∞),

即ax +b x -2

>0的解集为(-∞,-1)∪(2,+∞). 反思与感悟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通过移项、通分整理成标准型f (x )g (x )>0(<0)或f (x )g (x )

≥0(≤0),再化成整式不等式来解.如果能判断出分母的正负,直接去分母也可.

跟踪训练1 解下列不等式:

(1)2x -13x +1≥0;(2)2-x x +3

>1. 考点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题点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解 (1)原不等式可化为?????

(2x -1)(3x +1)≥0,

3x +1≠0, 解得??? x ≤-13或x ≥12,x ≠-13,∴x <-13或x ≥12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13或x ≥12. (2)方法一 原不等式可化为

????? x +3>0,2-x >x +3或?

???? x +3<0,2-x -3,x <-12或????? x <-3,x >-12,

∴-3

-3

>0,

化简得-2x -1x +3>0,即2x +1x +3

<0,∴(2x +1)(x +3)<0, 解得-3

-3

例2 解下列不等式:

(1)x 4-2x 3-3x 2<0;

(2)1+x -x 3-x 4>0;

(3)(6x 2-17x +12)(2x 2-5x +2)>0.

考点 简单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题点 简单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 (1)原不等式可化为x 2(x -3)(x +1)<0,

当x ≠0时,x 2>0,

由(x -3)(x +1)<0,得-1<x <3;

当x =0时,原不等式为0<0,无解.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3,且x ≠0}.

(2)原不等式可化为(x +1)(x -1)(x 2+x +1)<0,

而对于任意x ∈R ,恒有x 2+x +1>0,

∴原不等式等价于(x +1)(x -1)<0,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1}.

(3)原不等式可化为(2x -3)(3x -4)(2x -1)(x -2)>0,

进一步化为????x -32????x -43???

?x -12(x -2)>0, 如图所示,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12或43<x <32或x >2. 反思与感悟 解高次不等式时,主导思想是降次,即因式分解后,能确定符号的因式应先考虑约分,然后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当然也可考虑穿针引线法.

跟踪训练2 若不等式

x 2+px +q <0的解集是{x |1<x <2},则不等式x 2+px +q x 2-5x -6

>0的解集是 A .(1,2)

B .(-∞,-1)∪(6,+∞)

C .(-1,1)∪(2,6)

D .(-∞,-1)∪(1,2)∪(6,+∞)

考点 简单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题点 简单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x 2+px +q =(x -1)(x -2),则待解不等式等价于(x -1)(x -2)(x 2-5x -6)>0?(x -1)(x -2)(x -6)(x +1)>0?x <-1或1<x <2或x >6.

类型二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3 设函数f (x )=mx 2-mx -1.

(1)若对于一切实数x ,f (x )<0恒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

(2)对于x ∈[1,3],f (x )<-m +5恒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

考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题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

解 (1)要使mx 2-mx -1<0恒成立,

若m =0,显然-1<0,满足题意;

若m ≠0,则?????

m <0,Δ=m 2+4m <0,

即-4

就要使m ????x -122+34

m -6<0在x ∈[1,3]上恒成立. 令g (x )=m ????x -122+34

m -6,x ∈[1,3]. 当m >0时,g (x )在[1,3]上是增函数,

∴g (x )max =g (3)=7m -6<0,∴0

; 当m =0时,-6<0恒成立;

当m <0时,g (x )在[1,3]上是减函数,

∴g (x )max =g (1)=m -6<0,得m <6,∴m <0.

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是?

???-∞,67. 方法二 当x ∈[1,3]时,f (x )<-m +5恒成立,

即当x ∈[1,3]时,m (x 2-x +1)-6<0恒成立.

∵x 2-x +1=????x -122+34

>0, 又m (x 2-x +1)-6<0,∴m <6x 2-x +1

. ∵函数y =6x 2-x +1=6????x -122+34

在[1,3]上的最小值为67,∴只需m <67即可. 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是?

???-∞,67. 引申探究

把本例(2)改为:对于任意m ∈[1,3],f (x )<-m +5恒成立,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解 f (x )<-m +5,即mx 2-mx -1<-m +5,

m (x 2-x +1)-6<0.

设g (m )=m (x 2-x +1)-6.

则g (m )是关于m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

x 2-x +1=????x -122+34

>0. ∴g (m )在[1,3]上为增函数,要使g (m )<0在[1,3]上恒成立,只需g (m )max =g (3)<0,

即3(x 2-x +1)-6<0,x 2-x -1<0,

方程x 2-x -1=0的两根为x 1=1-52,x 2=1+52

, ∴x 2-x -1<0的解集为?

????1-52,1+52, 即x 的取值范围为? ??

??1-52,1+52. 反思与感悟 有关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通常处理方法有两种:

(1)考虑能否进行参变量分离,若能,则构造关于变量的函数,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小)值,从而建立参变量的不等式.

(2)若参变量不能分离,则应构造关于变量的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并结合图像建立参变量的不等式求解.

跟踪训练3 当x ∈(1,2)时,不等式x 2+mx +4<0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考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题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

答案 (-∞,-5]

解析 构造函数f (x )=x 2+mx +4,x ∈[1,2],

则f (x )在[1,2]上的最大值为f (1)或f (2).

由于当x ∈(1,2)时,不等式x 2+mx +4<0恒成立.

则有????? f (1)≤0,f (2)≤0,即????? 1+m +4≤0,4+2m +4≤0,可得?

????

m ≤-5,m ≤-4, 所以m ≤-5.

类型三 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4 某校园内有一块长为800 m ,宽为600 m 的长方形地面,现要对该地面进行绿化,规划四周种花卉(花卉带的宽度相同),中间种草坪,若要求草坪的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一半,求花卉带宽度的范围.

考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题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 设花卉带的宽度为x m(0

根据题意可得(800-2x )(600-2x )≥12

×800×600, 整理得x 2-700x +600×100≥0,

即(x -600)(x -100)≥0,所以0

故所求花卉带宽度的范围为(0,100].

反思与感悟 一元二次不等式应用题常以二次函数为模型,解题时要弄清题意,准确找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再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确定答案时应注意变量具有的“实际含义”. 跟踪训练4 在一个限速40 km /h 的弯道上,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2 m ,乙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0 m .又知甲、乙两种车型的刹车距离S m 与车速x km/h 之间分别有如下关系:S 甲=0.1x +0.01x 2,S 乙=0.05x +0.005x 2.问超速行驶谁应负主要责任.

考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题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 由题意列出不等式S 甲=0.1x 甲+0.012x 甲>12, S 乙=0.05x 乙+0.0052

x 乙>10.

分别求解,得x 甲<-40或x 甲>30,

x 乙<-50或x 乙>40.

由于x >0,从而得x 甲>30 km/h ,x 乙>40 km/h.

经比较知乙车超过限速,应负主要责任.

1.若不等式x 2+mx +1≥0的解集为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2

B .m ≤-2

C .m ≤-2或m ≥2

D .-2≤m ≤2

考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题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在R 上恒成立问题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得Δ=m 2-4≤0,∴-2≤m ≤2.

2.不等式x -1x -2

≥0的解集为( ) A .[1,2]

B .(-∞,1]∪[2,+∞)

C .[1,2)

D .(-∞,1]∪(2,+∞) 考点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题点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不等式等价于?

????

(x -1)(x -2)≥0,

x -2≠0, ∴x >2或x ≤1.

3.不等式x 2-x -6x -1

>0的解集为( ) A .{x |x <-2或x >3}

B .{x |x <-2或1

C .{x |-23}

D .{x |-2

考点 简单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题点 简单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答案 C

解析 由x 2-x -6x -1>0,得(x -3)(x +2)x -1>0,

即(x-3)(x+2)(x-1)>0,

利用穿针引线法,解得-23.

4.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4x≥m对任意x∈(0,1]恒成立,则有()

A.m≤-3 B.m≥-3

C.-3≤m<0 D.m≥-4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题点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

答案A

解析令f(x)=x2-4x=(x-2)2-4,

则f(x)在(0,1]上为减函数,

所以当x=1时,f(x)min=-3,

所以m≤-3.

5.某商品在最近3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是f(t)=t+10(0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题点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答案{t|10≤t≤15,t∈N}

解析日销售金额=(t+10)(-t+35),

依题意有(t+10)(-t+35)≥500,

解得t的取值范围为{t|10≤t≤15,t∈N}.

1.解分式不等式时,一定要等价变形为一边为零的形式,再化归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求解.当不等式含有等号时,分母不为零.

2.对于有的恒成立问题,分离参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将参数予以分离后,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函数问题,从而得以迅速解决.当然这必须以参数容易分离作为前提.分离参数时,经常要用到下述简单结论:(1)a>f(x)恒成立?a>f(x)max;

(2)a

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构造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选择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未知量为x,用x来表示其他未知量,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关系再求解.

第三章第2节

奎应"KieEMJ ------------------------- 1. _________ 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安培力方向的判定用 ______________ 定则: 伸出左手,四指并拢,使大拇指和其余四指 ___________ ,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 让磁感 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指向沿 _______________ ,则 所指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 的方向. 2?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 ___________ 时,导线不受力,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 ___________ 时,导线所受的安培力与导线中的电流、导线 ___________ 及磁场 _________ 有关,其关系式为F 3. 下面的几个图显示了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其中正确的是 图1所示,已知B 的大小为1,试求出下列各图中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 I ? M K X X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安培力的方向 1. 把一小段通电直导线放入磁场中,导线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关于安培力的方 向,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安培力的方向一定跟磁场的方向相同 B ?安培力的方向一定跟磁场的方向垂直,但不一定跟电流方向垂直 C .安培力的方向一定跟电流方向垂直,但不一定跟磁场方向垂直 D .安培力的方向既跟磁场方向垂直,又跟电流方向垂直 2?画出图2中导线棒ab 所受的磁场力方向 第2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安培力 i * 1. 4 B t A X X X f X X ■I X X X X ■I X 1 X X C P * ? / 0-卜 4.关于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 、B 、I 三者必须保持相互垂直 B. F 必须垂直B 、I ,但B 、I 可以不相互垂直 C. B 必须垂直F 、I ,但F 、I 可以不相互垂直 D . I 必须垂直F 、B ,但F 、B 可以不相互垂直 5?将长度为20 cm ,通有0.1 A 电流的直导线放入一匀强磁场中, F 的方向, B 的方向和电流 I 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下 电流与磁场的方向如 ft X X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2

“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二、课堂教学目标 1、能够写出DNA结构的各个组成的名称 2、通过制作DNA结构模型,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推算DNA分子碱基比例。 三、课前准备: 1、材料:各色卡纸 2、工具:剪刀、针线、双面胶。 3、以同桌为小组共同制作脱氧核苷酸的三种成分。 四、教学设计思路: 1.问题导入:在通过实验证明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后,人们想进一步的了解DNA的功能,但首先需要弄清楚DNA的结构。 2.提出课题:DNA结构模型是怎样建立的 3.分析资料:通过资料探讨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4.设置探究问题:DNA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探究:通过动手制作DNA平面模型,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6.提出问题:DNA分子结构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五、教学实施程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在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课程标准,主要突出了3点: 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解决教学的难点和重点——DNA分子结构特点。作为普通中学的教学中最重要和最难的一个目标是夯实基础,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是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及通过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总结出DNA分子结构的特点,这节基础对下一部分知识:DNA分子复制、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知识理解是非常关键。本节课通过①对资料讨论分析;②DAN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③对模型相互间的分析讨论和解释三个环节,同时在这三个环节中还布置了学生的动笔活动,从而在不同的情景中让学生体验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以达到对这些知识的更深一步记忆和理解。 二是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枯燥和机械的让学生的重复,而是采用了探究性学习。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美国生物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研究过程,在学生深刻理解DNA分子结构特点同时,还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认识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科学发现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是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分解了探究环节。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由于受现有的教学成果评价标准、评价制度、高考模式、课时的安排还有学生探究能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完整的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将探究的各个环节分解,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完成一个或几个环节探究任务,不仅可以解决探究教学费事费力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适应现行的高考背景要求,使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是进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表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苯

第2课时苯 1.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2.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一苯的物理性质及分子结构[学生用书 P50] 阅读教材P69、P71,思考并填空。 1.苯的物理性质 2.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3.检验苯分子中是否含C===C的实验探究

结论: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判断正误 (1)标准状况下, 22.4 L 苯分子中含有3N A 个C —C 键。( ) (2)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 (3)苯分子中有6个完全相同的碳碳键。( ) (4)苯分子中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 (5)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静置,溴水层褪色,证明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答案:(1)× (2)× (3)√ (4)× (5)× 苯的分子结构 1.(2016·南京金陵中学期末)以下有关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 .二氯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D .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解析:选D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因为甲苯可以看成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A 错误;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因为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面,而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也共面,所以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B 错误;二氯甲烷分子为四面体结构,但不是正四面体,C 错误;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

可能共面,D正确。 2.能说明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解析:选B。苯分子结构中无论是单、双键交替出现,还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苯的一取代物都只有一种结构,间位二取代物、对位二取代物也都只有一种结构,因此A、C、D项不能用以说明苯环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B项,苯分子结构中若单、双键交替出现,则苯的邻位二取代物有两种结构,因此B项可以说明苯分子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乙烯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 常温常压下,它们均呈气态 C. 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2.乙烯和苯能够共同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氧化反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乙烯和苯较易能够共同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③聚合反应④氧化反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液体分层,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生成可燃性气体或液体,变为清洁能源,属于物理变化 C. 石油分馏时获得的石油气中可以分离出甲烷,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D. 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独立的碳碳双键,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各组中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①由苯制环己烷;由乙烯制溴乙烷 ②丙烯使溴水褪色;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 ③由乙烯制聚乙烯;由2?溴丙烷制丙烯 ④由苯制硝基苯;由苯制溴苯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mol CH2=CH2先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再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最多消耗 Cl22.5mol B. 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方法除去CH3CH3气体中的CH2=CH2气体 C. 实验室中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CH3CH3气体和CH2=CH2气体 D. 工业上可利用CH2=CH2与HCl的加成反应制得纯净的CH3CH2Cl 7.下列关于甲烷、乙烯、苯和乙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难溶于水 B. 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C. 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 都是化石燃料 8.甲烷、乙烯和苯属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但它们之间也有共性,下列关于它们 之间共同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平面结构 B.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O2和H2O C. 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 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9.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乙烯通入溴水中 C.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 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 B.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92146U 11.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共价晶体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共价晶体 一、选择题 1.金刚石是典型的共价晶体,下列关于金刚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晶体中不存在独立的“分子” B.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C.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D.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与氧气发生反应 答案 D 2.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①SiO2和SO3②晶体硼和HCl③CO2和SO2④晶体硅和金刚石⑤晶体氖和晶体氮⑥硫黄和碘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答案 C 3.根据下列性质判断,属于共价晶体的物质是() A.熔点2 700 ℃,导电性好,延展性强 B.无色晶体,熔点3 550 ℃,不导电,质硬,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C.无色晶体,能溶于水,质硬而脆,熔点为800 ℃,熔化时能导电 D.熔点-56.6 ℃,微溶于水,硬度小,固态或液态时不导电 答案 B 4.关于SiO2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60 g SiO2晶体中含有N A个分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B.60 g SiO2晶体中,含有2N A个Si—O键 C.SiO2晶体中与同一Si原子相连的4个O原子处于同一四面体的4个顶点 D.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答案 C 5.氮氧化铝(AlON)属共价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 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D.AlON和Al2O3晶体类型相同 答案 D 6下列关于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价晶体硬度通常比分子晶体大 B.共价晶体的熔点较高 C.分子晶体中有的水溶液能导电 D.金刚石、水晶和干冰都属于共价晶体 答案 D 7.干冰和二氧化硅晶体同是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它们的熔、沸点却差别很大。其原因是() A.二氧化硅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 B.C、O键键能比Si、O键键能小 C.干冰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 D.干冰易升华,二氧化硅不能 答案 C 8氮化碳的硬度比金刚石大,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化碳属于共价晶体 B.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 C.氮化碳的化学式为C3N4 D.每个碳原子与4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 答案 B 9.我国的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据报道,有科学家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与此同时再用射频电火花喷射氮气,此时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薄膜。据称,这种化合物可能比金刚石更坚硬。其原因可能是() A.碳、氮原子构成平面结构的晶体 B.碳氮键比金刚石中的碳碳键更短 C.氮原子电子数比碳原子电子数多 D.碳、氮的单质的化学性质均不活泼 答案 B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二轮复习选修4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 溶液pH 的计算 [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pH 的简单计算。2.了解溶液稀释时pH 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 一 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 1.根据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 w =c (H + )·c (OH - ),回答下列问题: (1)c (H + )为1.0×10 -12 mol·L -1 的溶液呈碱性,判断的依据是c (OH -)>c (H + )。 (2)pH =3的某盐酸溶液中,c (H + )为1.0×10- 3_mol·L - 1,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 )为1.0×10 - 11_mol·L -1。 (3)0.05 mol·L -1 H 2SO 4溶液中,c (OH - )=1.0×10 -13 mol·L - 1,其pH 为1。 (4)将0.4 g NaOH 固体溶于水,得到1 L 溶液,c (OH - )=0.01_mol·L - 1,c (H + )=1.0×10 -12 _mol·L -1 ,pH =12。 2.常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4的盐酸,若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c (H + )为1.0×10 -3 _mol·L - 1,pH 为3。 3.常温下,将200 mL 5×10- 3 mol·L - 1 NaOH 溶液与100 mL 2×10- 2 mol·L - 1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c (OH - )为1.0×10- 2_mol·L - 1,c (H + )为1.0×10 -12 _mol·L - 1,pH 为12。 4.常温下,pH =12的NaOH 溶液与pH =2的硫酸,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为7;若按9∶11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3;若按11∶9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11。 1.强酸、强碱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强酸 c mol·L - 1H n A 强酸溶液――→电离 c (H +)=nc mol·L - 1―→pH =-lg nc 。 (2)强碱 c mol·L -1B(OH)n 强碱溶液――→电离 c (OH - )=nc mol·L -1 ――→K w n (H + )=10- 14nc mol·L -1―→pH =14 +lg_nc 。2.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 (1)强酸与强酸混合 c (H + )混=c 1(H + )·V 1+c 2(H + )·V 2 V 1+V 2 ,然后再求pH 。 (2)强碱与强碱混合 先计算c (OH - )混=c 1(OH - )·V 1+c 2(OH - )·V 2 V 1+V 2 ,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习题带答案详解

1.下列物质中属于分泌蛋白的是( ) ①肠肽酶 ②抗体 ③载体 ④氧化酶 ⑤性激素 ⑥胰岛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⑥ D .只有①④ 解析:选C 。①②⑥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④氧化酶属于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分泌蛋白,载体也是在细胞膜上的成分。 2.下列结构中,不. 含磷脂的细胞结构是(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核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⑤⑦ D .②⑥ 解析:选D 。磷脂是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所以不含磷脂就不具有膜结构,核糖体和中心体是不含有膜结构的。 3.(2013·黄冈高一检测)将用3H 标记的谷氨酸注入胰腺的腺泡细胞后,合成物质X 并分泌到细胞外,如图,其中的①②及物质X 分别是( ) 核糖体―→①―→②――→物质X 细胞膜――→物质X 细胞外 A .内质网、高尔基体、胰岛素 B .内质网、线粒体、胰高血糖素 C .高尔基体、中心体、胰蛋白酶 D .高尔基体、线粒体、呼吸酶 解析:选A 。分泌蛋白在形成过程中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胰腺可以产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蛋白酶等物质。 4.(2013·江苏丹阳中学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 是指 ( ) A .高尔基体膜 B .叶绿体膜 C .内质网膜 D .液泡膜 解析:选C 。内质网向内连接外层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在需能旺盛的细胞中,还与线粒体膜相连,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 5.关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化学反应所需的酶提供附着位点 B .各种生物膜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C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组成 D .各种细胞器膜之间毫无联系 解析:选A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组成,这些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第三章 第2节 第2课时.doc

第2课时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 考点一利用导数解决函数的极值问题多维探究 角度1根据函数图象判断函数极值 【例1-1】已知函数f(x)在R上可导,其导函数为f′(x),且函数y=(1-x)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A.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1) B.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1) C.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2) D.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2) 解析由题图可知,当x<-2时,f′(x)>0;当-22时,f′(x)>0.由此可以得到函数f(x)在x=-2处取得极大值,在x =2处取得极小值. 答案 D 规律方法由图象判断函数y=f(x)的极值,要抓住两点:(1)由y=f′(x)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可得函数y=f(x)的可能极值点;(2)由导函数y=f′(x)的图象可以看出y =f′(x)的值的正负,从而可得函数y=f(x)的单调性.两者结合可得极值点. 角度2已知函数求极值 【例1-2】(2019·哈尔滨模拟)已知函数f(x)=ln x-ax(a∈R). (1)当a=1 2时,求f(x)的极值; (2)讨论函数f(x)在定义域内极值点的个数. 解(1)当a=1 2时,f(x)=ln x- 1 2x,函数的定义域为(0,+∞)且f′(x)= 1 x- 1 2= 2-x 2x, 令f′(x)=0,得x=2, 于是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2) 2 (2,+∞) f ′(x ) + 0 - f (x ) ln 2-1 故f (x )在定义域上的极大值为f (x )极大值=f (2)=ln 2-1,无极小值. (2)由(1)知,函数的定义域为(0,+∞), f ′(x )=1 x -a =1-ax x (x >0). 当a ≤0时,f ′(x )>0在(0,+∞)上恒成立, 即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此时函数在定义域上无极值点; 当a >0时,当x ∈? ? ? ??0,1a 时,f ′(x )>0, 当x ∈? ?? ?? 1a ,+∞时,f ′(x )<0, 故函数在x =1 a 处有极大值. 综上可知,当a ≤0时,函数f (x )无极值点, 当a >0时,函数y =f (x )有一个极大值点,且为x =1 a . 规律方法 运用导数求可导函数y =f (x )的极值的一般步骤:(1)先求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再求其导数f ′(x );(2)求方程f ′(x )=0的根;(3)检查导数f ′(x )在方程根的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特别注意:导数为零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角度3 已知函数的极(最)值求参数的取值 【例1-3】 已知函数f (x )=ln x . (1)求f (x )图象的过点P (0,-1)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g (x )=f (x )-mx +m x 存在两个极值点x 1,x 2,求m 的取值范围. 解 (1)f (x )的定义域为(0,+∞),且f ′(x )=1 x . 设切点坐标为(x 0,ln x 0),则切线方程为y =1 x 0 x +ln x 0-1. 把点P (0,-1)代入切线方程,得ln x 0=0,∴x 0=1. ∴过点P (0,-1)的切线方程为y =x -1. (2)因为g (x )=f (x )-mx +m x =ln x -mx +m x (x >0),

2016-2017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二节工业区位 一、教材第58页探索 科技园区是高技术企业集聚的地区,中关村成为科技园区的首选,其区位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1)高校密布,科研机构多,这是高科技工业发展的依托。北京中关村的人才、技术优势是其他地区难以相比的。中关村地区有北大、清华等高校73家,以中科院为首的科研机构232个,高新技术企业5 000多家。 (2)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这是发展高科技工业的必要条件。 (3)中关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这是高科技工业所追求的条件。 二、教材第60页思考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市场、科技、社会、环境、交通、劳动力素质、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三、教材第61页思考 这里所说的其他因素是指教材没有单列出专门介绍的因素,主要包括动力(能源)、政策、集聚因素、个人因素等。下面是政策因素、个人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因素对工业区位举例

制衣生产、汽车生产、钢铁联合企业各自的生产特点不同,生产过程中的联系程度亦不同。制衣生产和钢铁生产程序都很复杂,都需要经过多个工厂、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各工序产品间存在着“上下游”的关系,生产过程联系密切。汽车生产的特点则因为零部件繁多,每种零部件产品都由专业汽车配件分厂生产,各分厂间没有什么生产上的直接联系,但与总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五、教材第64页阅读 (1)辽中南工业区的形成因素:①有丰富的煤、铁、石油、锰等矿产资源;②工业历史悠久;③技术经济条件较好(工业基础好);④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2)我国规模最大的四个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

第三章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第三章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沪教课标版九年化学教材上册的第三章第2节,由元素与元素符号、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三大部分组成,本节课通过对元素概念的介绍,揭示了元素与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教材第一章初步介绍了物质由微粒构成,由元素组成;本章第1节介绍了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及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建立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的意义,物质分类概念打下了基础。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正确书写并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是接下来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重要前提。物质的简单分类是下册酸、碱、盐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概念形成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对元素组成物质已经有了初步印象,识记了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并已有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在生物课和生活中已经知道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导致疾病。从年龄段上看,九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思维的严谨性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素的定义及其简单分类,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基本概念。 3、认识自然界中常见元素,了解元素摄入量多少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形成元素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组成物质简单分类的理解和判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对科学家通过艰苦努力为人类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敬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元素定义、元素符号书写及意义、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 2、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必修2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阶梯训练)

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乙烯和苯的来源及它们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掌握乙烯、苯的结构和主要性质。通过乙烯和苯的性质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认识典型化学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乙烯和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形成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的科学史,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强化科学意识,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习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验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要点提示] 一、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1.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4,电子式: ,结构式:H C C H H H ,结构简式:CH 2 =CH 2 2.乙烯的物理性质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乙烯的化学性质 ⑴氧化反应 ①燃烧: (火焰明亮,有黑烟) ②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可用此鉴别烯烃和烷烃)。 ⑵加成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可用此鉴别烯烃和烷烃) (工业制造酒精) 4.乙烯的用途:化工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苯的有关知识 1.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6H 6,最简式:CH ,结构简式: 分子的空间构型:平面正六边形。 2.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有特殊的气味,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语文高三复习章节测试:第1部分第3章第2节检测

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约克·伊万斯今夜值班 本报9月17日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很少有可能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那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他绝不会在一次伴随着低沉的鼓声和嘶哑的喇叭声的殡仪中接受人们的致敬。事实上,人们很可能根本不会为他举行葬礼。 战争打响之前,他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都有影响。战争后期,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他入伍。 后来,他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一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等等。在训练中,他表现平常。 这一天夜间,约克·伊万斯值班。过去1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 那天夜间11时,他打电话给民防指挥中心,报告说他看到远处有一个亮光。伊万斯的长官听说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抽雪茄烟,不过烟火太亮罢了。 伊万斯守护在郊区某地一个公用电话间旁,敌人轰炸城区时,这里也挨过炸弹。当一枚大炸弹丢下来时,他没有来得及离开。 这个炸弹没有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始蛮高兴。炸弹是带着撕裂人神经的尖叫声落到地面上的。过了一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当去看看这枚炸弹,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和图表,他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 几分钟之后,他把这一切向上司作了报告。 “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 “在街心花园里。”伊万斯答道。 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撤光,让行人不要靠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docx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 2.了解乙烯的制备和收集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乙烯和乙烷之间的比较,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 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3.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教学过程 石油、煤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由石油、煤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料,而且可以获得大 量的基本化工原料。例如,从石油中获得乙烯(目前生产乙烯的主要途径);从石油或煤中获得苯等其他基本化工原料。这一节里我们要学习、探讨乙烯和苯的分子结构及性质。 【实验探究】石蜡油分解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将浸透了石蜡油(17 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 烷烃的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利用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现象1气体 .通入紫色的 KMnO 4溶液溶液褪色 2气体 .通入红棕色的溴的CCl 4溶液溶液褪色 3.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气体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 【思考与交流】 1.那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具有与烷烃相同的性质? 答:①气体不溶于水;②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2.那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具有与烷烃不同的性质? 1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苯的结构和性质 一、苯的分子结构 (1)苯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碳碳双键。 (2)研究表明: ①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②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③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这是因为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2)苯的凯库勒式为,不能认为苯分子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 例1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可以分成两类不同的化学键 D.苯分子中既不含有碳碳双键,也不含有碳碳单键 答案 D 解析苯分子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这四个原子共直线;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苯不属于烯烃;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选D。 例2下列物质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CH3CH==CH2B.CH2==CH2 C. D. 答案 A 解析乙烯和苯都属于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而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故可以得出甲基中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A项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C项可以看作是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环取代,推知C项中物质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思维启迪——有机物共面问题的解题规律 (1)甲烷、苯、乙烯分子中的H原子如果被其他原子所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构型基本不变。 (2)当分子中出现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单键(即饱和碳原子)时,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3)共价单键可以自由旋转,共价双键不能旋转。 二、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浓烟。 ②苯很难被强氧化剂氧化,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必修2第三章学案第二节

必修2第三章学案第二节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要点: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资料是有限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 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2、农业地域类型 ①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状况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等。 ③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域分布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降水丰富的地区。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劳动力、生活习惯等。 小麦:耐寒耐旱,气候适应性广,主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法国等,是一种旱地作物。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区位因素有气候、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 玉米: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区位因素有气候(雨热同期的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学习目标定位]正确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Al3+、AlO-2和Al(OH)3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氧化铝 1.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氧化铝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沸点高、硬度大的物质,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2.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1)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Al2O3+6HCl===2AlCl3+3H2O, 离子方程式是Al2O3+6H+===2Al3++3H2O。 (2)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Al2O3+2NaOH===2NaAlO2+H2O, 离子方程式是Al2O3+2OH-===2AlO-2+H2O。 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铝固体不溶于水,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B.氧化铝熔点很高,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 C.氧化铝是一种白色的固体,是冶炼铝的原料 D.铝表面形成的氧化铝薄膜可防止铝被腐蚀 答案 A 解析氧化铝熔点很高,常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来制取金属铝。 例2下列关于氧化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铝与酸、碱都能反应生成铝盐和水 B.氧化铝既是碱性氧化物又是酸性氧化物 C.氧化铝既不是碱性氧化物也不是酸性氧化物 D.氧化铝溶于水可得到氢氧化铝 答案 C 解析氧化铝既不是碱性氧化物也不是酸性氧化物,而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

和水,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氧化铝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二、氢氧化铝 1.氢氧化铝的制备与性质 (1)氢氧化铝的制备 实验室常用可溶性铝盐硫酸铝与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3++3NH3·H2O===Al(OH)3↓+3NH+4。 ②现象:产生白色胶状沉淀,氨水过量时,沉淀不溶解。 (2)氢氧化铝的性质 ①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胶状固体,不溶于水。 ②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与酸或强碱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3)氢氧化铝的用途 ①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可用来净水。 ②利用其弱碱性可用作胃酸中和剂。 氢氧化铝是一种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强碱溶液中,但不溶于弱酸(如碳酸)和弱碱(如氨水),所以实验室用可溶性铝盐制备氢氧化铝时,应选用氨水,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 2.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1)化学式:KAl(SO4)2·12H2O。 (2)物理性质:无色晶体,可溶于水。 (3)用途:作净水剂,原因是其在水中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和悬浮在水中的泥沙形成絮状不溶物沉降下来。 例3下列关于Al(OH)3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受热易分解生成Al2O3和H2O B.是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 C.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也能吸附色素 D.既能溶于NaOH溶液、氨水,又能溶于盐酸

第三章第2节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需要用到但事先不需要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D.烧杯 解析:中和滴定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B、C,烧杯不需要。为防止酸、碱溶液浓度受到影响,A、B均需用所盛溶液润洗,而C(锥形瓶)不是测量体积的容器,只是作反应容器,所以不需润洗。 答案: C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为酸式滴定管 B.在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开关 C.滴定前应首先排除尖嘴部分的气泡 D.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解析:A中为碱式滴定管,B项中右手操作锥形瓶,左手控制活塞;D中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答案: C 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20 mL量筒量取2.00 mL稀H2SO4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8.50 mL 1 mol/L的NaOH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50.50 g KCl固体 D.用pH试纸测出某NaOH溶液的pH为11.5 解析:量筒的精确度是0.1 mL,不能量取2.00 mL稀H2SO4;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不能称量50.50 g KCl固体;pH试纸标准比色卡上只有整数,不能测出pH=11.5。 答案: B 4.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正常人胃液的pH在0.9~1.5。某些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MgCO3、NaHCO3,此外,还可用酒石酸钠来治疗。这主要是由于() A.对人体而言酒石酸是营养品

B.Na+、Mg2+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C.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 D.MgCO3、NaHCO3与胃酸作用生成CO2,在服药后有喝汽水的舒服感 解析:碳酸、酒石酸是弱酸,它们的盐可以与盐酸反应。 答案: C 5.下列与滴定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NaOH滴定盐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 B.用KMnO4滴定亚硫酸钠溶液的实验中不需要另外加入指示剂 C.用滴定管准确量取20.0 mL盐酸 D.用NaOH滴定盐酸时,若滴定结束时俯视刻度,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解析:A项,氢氧化钠滴定盐酸时,还可以借助甲基橙,pH计等确定滴定终点,错误;B项,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有颜色且消耗完后为无色,正确;C项,使用滴定管量取溶液时,数字记录应精确到0.01 mL,错误;D项,俯视刻度会导致读数偏小,结果偏低,错误。 答案: B 6.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l·L-1的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 mol·L-1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mL D.等于5 mL 解析:若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准确了解滴定管的刻度特征,如图: 滴定管下部无刻度线部分直至尖嘴底部体积大于20 mL,因此,需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20 mL。 答案: A 7.下面是一段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②在锥形瓶中加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③加入几滴石蕊试剂作指示剂; 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溶液液面下降,

第三章 第2节(二)(课资类别)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二) 目标导航 1.通过同位素示踪法的实验分析,概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结合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说出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阅读P48-49) 1.分泌蛋白 (1)概念: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2)举例: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 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阅读P49-50) 1.组成 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

2.联系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配合。 3.功能 (1)细胞膜给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3)细胞内的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判断正误: (1)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2)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3)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4)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5)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组成。() (6)细胞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部区域化。() (7)有多种酶附着在生物膜系统上,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8)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9)细胞膜在细胞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答案(1)√(2)√(3)√(4)×(5)√(6)×(7)√(8)×(9)√ 一、分泌蛋白的形成 1.胞内蛋白与分泌蛋白的比较 比较项目胞内蛋白分泌蛋白 附着在内质网上合成场所游离核糖体 的核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