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问题分析
1)从国美和永乐两个方面分析并购的动因 和效应。 2)对于这起国内家电业最大的并购来说, 如何才能在并购后实现正效应? 3)结合国美的财务数据对并购后效应进行 讨论和分析。
三、分析过程
1)、国美并购动因:
1、迫于竞争压力
• 国内市场 ——家电行业竞争激烈,且老大国美和 老二苏宁势均力敌 。 • 国外市场入侵—— 2006年5月12日,美国百思买集 团向江苏五星电器注资获得了五星电器51%的控股 权,正式抢滩中国市场,而且它的经营规模几乎是 国内电器连锁前三位经营规模总和的八倍。
3、实施产品调整。并购后必须对产品进行相应调整, 对于横向并购来说,这样可以实现产品的优势互 补。国美并购永乐后实行双品牌战略,其用意在 利用永乐原有的市场资源。 4、长期发展战略。从长远来看,并购绩效主要取决 于并购的整合,只有策略运用得当,并购公司之 间融合得好,才能增强竞争力,产生1+1>2的规模 经济效益。并购对国美来说,市场渠道、人力资 源的整合等都需要一个磨合期。国美2008年和 2009年的财务业绩相对较差,可能就是磨合期带 来的一些不利影响造成的。
3)结合国美的财务数据对并购后效应进行讨 论和分析。 国美与苏宁的数据对比:
1、2007年国美在并购永乐之后其门店总数为726家, 超过苏宁的632家,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国美的市场 份额超过了苏宁;此外,国美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的同比上年增幅都大于苏宁电器,但是销售毛利率 和基本每股收益的同比上年增幅却没有苏宁大。
国美并购永乐两项发展战略为:一是保持行业 领先者的进攻型战略,通过并购提高竞争力,做 大做强企业;二是防御型战略,主要是应对美国 电器连锁巨头百思买。
并购双方介绍
并购方——国美电器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创立于1987年1月1日,在 18年的发展过程中,国美电器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 “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营理念;塑造了“谦虚 的行业领袖”、“成本控制专家”、“消费行家和服 务专家”、“供应链管理专家”的品牌形象;形成了 “选、用、育、留并重”的人才战略。如今的国美电 器,在连锁化程度、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和企业文化 建设等方面已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成为中国家电零 售业的第一品牌,位居全球商业连锁22位,是中国最 大的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连锁企业,以及国内外 众多知名家电厂家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
2)对于这起国内家电业最大的并购来说,如何 才能在并购后实现正效应?
1、经营协同效应理论。采取相同的集中管理模式、供 货渠道,降低经营成本,完善网络资源,继续扩大 市场份额,产生规模效应。 • 两家公司在经营业态,供销渠道,管理模式上基本 相同,但国美在并购后充分利用了两家公司网络资 源的互补性。 2、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国美在充分利用了并购带来的 内部融资,减少了融资成本。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第六小组
一、案例背景
国美并购永乐基本信息
2006年7月24日,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发布公 告称:国美将以52.68亿港元的“股票+现金”的 形式并购永乐。由此揭开了“中国家电连锁业第 一并购案”的神秘面纱。在国美完成换股手续之 后,永乐电器将会退市。 这是中国家电零售业最 大的一起并购,行业老大国美和老三永乐经过数 月秘密协商,终于走到一起。
并购效应分析——永乐方面
1、竞争能力增强。永乐并购后可以将通过国美的销 售渠道将产品扩展到全国各地,摆脱了区域性公司 的形象;并购后在和苏宁的竞争中可以占据优势地 位,同时能与国美一起和百思买抗衡。 2、化解“对赌协议”僵局。永乐被国美并购后,虽 然“对赌协议”仍然有效,但国美可能会与私募基 金协议修改相关条款。 3、对永乐的股东(包括管理层股东)来说,出售是好 事,因为不出售未来永乐的路只会更加艰难,远远 地跟在国美和苏宁后面呼哧带喘地往前追,弄不好 就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轰然倒下。
4、获得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 国美并购永乐属于横向并购,由于其并购的对象是同 行业的永乐,并且并购的永乐还是家电行业的老三, 这种并购完全可以消除它们之间的竞争,使它们达到 协同效应,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规模效 应。
1)、永乐并购动因 1、 较弱的竞争力 • 由于竞争激烈,2005年以来,永乐门店每平方米销 售额下降了2.8%,毛利率也下降0.6%~6.9% 。 永乐在全国市场的管理水平、市场操纵能力是三大 家电(国美、苏宁、永乐)连锁里面最差的。自05 年以来,销售额下降,利润下降。但在国美这个大 平台上,它的价值还会得到上涨的。 2、“对赌协议”带来的压力 • 首先,“对赌协议”几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永 乐2007年(可延至2008年或2009年)的净利润高于 7.5亿元,外资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 697.38 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等于或低于6.75亿元, 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东转让4 697.38万股;如果 净利润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向外资股东转让的 股份最多将达到9 394.76万股(占总股本约4.1%)”。 而且,摩根斯坦利对净利润的计算非常苛刻,不能 含有水分,不能包含非核心业务的任何利润。
2、增强核心能力
• 并购后的新国美已经和家电行业的老二苏宁拉开了 绝对的距离,其核心能力低成本优势将表现得更加 明显 。
3、抢占市场份额
• 上海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而永乐在上海的优势地 位无人能及,如果国美并购永乐成功,则国美将迅速 拓展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并购 可以让国美在中国两大超级城市北京和上海建立起了 不容动摇的地位。国美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强大来加强 其讨价还价能力,使其销售成本变得更低,避免了同 行业为争夺上海市场展开的恶性竞争。


• • •
3、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益主要反映在可以给企业提供成本较低 的内部融资。 国美永乐合并后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和货源优势,体 现了证券市场快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并购 后可以给双方带来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实现财力资 源的互补效应。 4、战略调整 按照并购协议,并购完成后,永乐随即退市,但品 牌仍然保留,并购后的新公司实行双品牌战略。 国美并购永乐可以折射出行业领先的进攻性战略和 防御性战略。 并购后上海市场取代北京市场成为国美第一大市场, 这主要是得益于并购前永乐在上海市场资源。
国美与永乐的对比分析
企业名称 对比项目
国美
570余家 145.59亿港币
永乐
180余家 47.87亿港币 Retail Management公司 51.66% MS Retail公司持股 20.7% 陈晓个人持股约占13.8% ¥14.12亿 ¥151亿
门店 市值
股权结构
黄光裕持股75.67%
品牌价值 05年销售额
国美并购永乐后财务业绩变动:
2、国美从2006年至2009年的财务业绩表显示:国美 2007年至2008的销售毛利同比增长且涨幅很大,但 2008年的涨幅较2009年有所下降,且2009年的营业 收入和销售毛利同比下降。
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基本分析,小组认为: 并购带来正效应但并购后整合的不容忽视 作为这次并购的主角,国美通过并购永乐更 有利于自身资源的整合,很显然给国美带去 的是正效应。 • 总之,一项并购的成功离不开对被并购企业 的整合。并购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并购的真 正效益来源于并购后对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并购过程中只有对这些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定 位、组合和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发挥各种要素的潜能 并相互融合,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 效应。
5、取得竞争优势 • 苏宁电器是国美在国内的首个竞争对手, 从两家企业2007年的主要财务与经营指标 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营业收入超过苏宁 23.27亿元,增幅超过苏宁18.29%。虽然该 年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和基本每股收益不 如苏宁,但其门店总数比苏宁多94家,反 映出国美已经占据了更大的市场,发展潜 力巨大。
¥301.25亿 ¥498亿
并购形式及类型简略分析
国美并购永乐所属并购形式为吸收合并 国美并购永乐后,永乐成为国美的全资子公 司,并根据香港上市规则,撤销永乐在联交所的 上市地位。 国美并购永乐所属并购类型 1)、按行业相互关系划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 横向并购; 2)、按并购是否取得被并购公司的同意与合作 划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善意收购; 3)、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 出资购买股票式并购; 4)、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来支付并购 资金划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非杠杆收购。
• 为了“对赌协议”,为了维持利润增长, 永乐不得不出售旗下7家非核心业务的附属 公司股权,并大规模裁员、减薪。 • 其次,永乐被国美并购之后,虽与摩根斯 坦利旗下私募基金的“对赌协议”仍然有 效,不过,国美可能会与私募基金协议修 改相关条款,以化解“对赌协议”僵局。
并购效应分析——国美方面 1、经营协同效应 国美和永乐的经营业态相同,供货渠道、 管理模式也基本相同,而且两家公司的网络资 源也有很好的互补性,有利于做大做强,实现 双赢。 2、企业扩张动机 国美通过并购永乐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做 大做强企业,并应对美国电器行业最大竞争者 连锁巨头百思买。
并购双方介绍
被并购方——永乐电器
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前身为 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产数亿元 的股份制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超过 150亿元。2004年底成功引入美国摩根士丹利战略 投资,公司跻身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 强企业之一。销售产品多达数万种,在上海、北京、 天津、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河南、四 川、陕西等地拥有家电连锁大卖场,保持了年年超 常规的发展业绩,成为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头羊之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