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在线数学空间

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

江苏省宝应县鲁垛中心小学潘学华

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就是教师要从骨子里改变“以师为本”的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把这种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一、调查分析,了解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由于现实起点是基于学生的实际确定的,而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因此比较难以把握。教师只有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找准学习的现实起点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从方法上讲,问卷调查、课前的师生谈话、作业分析等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有时,教师还可在课堂上设计开放式的情境,从情境反馈的信息中了解起点。教师将反馈信息按不同的理解层次一一呈现,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把学生现场生成的学习资源转化为引出新知的背景,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中,最终获取新知。只有正确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时,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现实起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是比较多的;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少数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在这样一个学习起点上,教师可以较开放地组织教学,确定哪些可以忽略或不教,教学的重点应该定位在哪里。

二、精心预设,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的进度,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逻辑起点相对于现实起点要比较容易把握些,因为数学教材有它编写的教学体系和逻辑结构。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学习的逻辑起点呢?我认为无非受到两点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师本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教材的编写教学体系。由此不难理解,要准确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一是教师本身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知识,二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整套教材,对小学阶段的所有教学内容脉络分布都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每教一个知识点,都要搞清楚学生在此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以后还有哪些知识与此相关;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经常性地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和整个教材体系;应详尽地了解自己所教年级、所教单元、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要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等等。

以“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预设为例,此知识是以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及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逻辑起点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逻辑起点,再通过情境来沟通这一逻辑起点与“比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验证得出结论,顺利实现认知建构。

三、重视生成,调整教师“已预设好的学习起点”

在课前,教师对教材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起点已有预设,但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课堂现场千变万化,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在课前完全把握学习起点。教师要根据两者之间的间距,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的学习起点,要及时抓住学生知识经验的变化状况,及时根据课堂教学进程调整教学预案,因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

有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时候,要求学生拉动用硬纸条做的平行四边形,以此来解释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学生刚得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结论后,有位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举起自己的座位边比划边问:“老师,我的座位上用木条组成的这个四边形怎么很牢固呀?四边形这不是具有稳定性吗?”这位教师先是一愣,然后说:“我们课下再研究这个问题吧。”然后用手势示意学生坐下,接着讲下一个问题。其实,用“拉一拉”这种生活化的操作去理解数学的抽象性(这里指稳定性)很不科学。对于“稳定性”的正确理解应该是“边的长度确定,形状也随之确定”。如果确定了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不管怎么摆放,总是一个不变的形状;四边形则不同,它的四条边确定后,可以摆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如果通过拉一拉这种方式能验证的话,我们可以把材料改成不锈钢钢管,把接头处用电焊焊牢,那所有的多边形都具有稳定性了。学生的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啊,但该教师却选择了回避,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中。在此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该教师在课堂中对已预设好的起点缺乏调整能力。也许“以师为本”的思想在这位教师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也许这位教师根本没有预设和调整学习起点的观念。若是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没办法使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如何合理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上的探讨,而应该实行教学理念的革新。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