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试题 5.第五章、队列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队列研究
名词解释
1.队列研究
2.前瞻性队列研究
3.历史性队列研究
4.累积发病率
5.发病密度
6.相对危险度
7.归因危险度
8.标化死亡比
9.失访偏倚
10.失访偏倚
11.观察的终止时间
单选题
1.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
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发生偏倚的机会多
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2.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B.观察并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C.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
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
3.分层分析可减少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Berkson's偏倚
E.存活病例偏倚
4.队列研究时,当研究对象多且变化较大、随访时间较长时,应采用以下哪项指标测A.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累积发病率
D.SMR
E.患病率
5.下列哪项论述不正确
A.队列研究不易发生偏倚
B.队列研究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C.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材料易于收集
D.队列研究常用于探索罕见疾病的各种因素
E.病例对照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点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男性前列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100名,从65岁对他们随访10年。

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10人、低脂肪摄入组中有5人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

请问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比(高脂摄入组比低脂摄入组)是
A.0.05
B.0.75
C.1.0
D.1.5
E.2.0
8.上题中危险比的点估计值提示高脂摄入会导致前列腺癌患病危险性
A.降低
B.升高
C.没有影响
D.不能确定
E.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危险比的95%可信区间是0.95~3.5,假设。

水平是0.05,那么,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升高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
B.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病率降低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
C.可以在95%的可信度上认为高脂摄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危险
D.可以在95%的可信度上认为高脂摄入升高患前列腺癌的危险
E.尚不能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脂肪摄入水平之间关联有统计学意义
10.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
A.在有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有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两个组
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组
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11.对某病进行前瞻性研究时,最初选择的队列应由下列人员组成
A.发现患该病的人
B.未患该病的人
C.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
D.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
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简答题
1.简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2.如何防止和处理队列研究中的失访问题?
3.分析队列研究资料时,可采用哪些率的指标?
4.试述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原理。

5.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6.队列研究中失访偏倚难以避免,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

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论述题
1.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

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

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

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

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

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

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

2.某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获得以下资料,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I e=0.96‰,非吸烟组肺癌年死亡率为I0=0.07‰,全人群中肺癌年死亡率为I t=0.56‰试计算RR值、AR值、
AR %、PAR 、PAR %,并分析各指标的流行病学意义。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队列研究 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某种结局(一般指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结局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的实际情况,研究的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

这种研究可信度高、偏倚少,但费时、费人力、物力、财力。

3.历史性队列研究 研究工作是现在开始的,而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的。

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决定人群对某因素的暴露史,然后追查至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这种方法省时且耗资低。

4.观察终点 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至此就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了,常为规定疾病的发生或死亡。

5.累积发病率 指某一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病例数与时期开始总人数之比,用于反应发病率的累积影响。

某病n 年累积发病率=年内的平均暴露人口数年内的新发病例数
n n ×100000/10万
6.发病密度 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

其分子是一个人群在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则是该人群的每一成员所提供的人时的总和。

发病密度=⨯
年数观察期内的观察对象人病数某人群在观察期内的发100000/10万
7.相对危险度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说明暴露使个体发病的危险比不暴露高多少倍,或者说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d c c b a a I I o
e ++= 8.即归因危险度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表示暴露可使人群比未暴露时增加的超额发病的数量,如果暴露去除,则可使发病率减少多少(AR 的值)。

AR =
)1(-=+-+=-RR I d c c b a a I I o o e
9.标化死亡比 它以全人口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数,再用实际死亡数与之比较而得出,如果SMR>1,则暴露人群的死亡率大于一般人群。

SMR=该人群理论死亡数研究人群实际死亡数=全人口死亡率暴露人口研究人群实际死亡数

10.失访偏倚 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迁移、外出、不愿再合作而退出或死于非终点疾病等原因脱离了观察,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而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失访偏倚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失访率的大小和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失访情况的差异。

11.观察的终止时间:指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的时间,也可说此时整个研究工作到达了终点。

选择题
1C 2B 3C 4B 5D 6C 7E 8B 9E 10D 11B
简答题
1.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2.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

3.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等。

4.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从而判断该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

5.优点:可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可证实病因联系;结果稳定;可了解基线率;不存在回忆偏倚。

缺点:耗资大、实施难度大;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失访难以避免。

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失访偏倚的控制问题。

对于队列研究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论述题
1.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

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自己的看法,且又知道研究对象糖的既往摄入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

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式,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对两组在不同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

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

2.本题主要考查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及各种指标的计算。

RR=I e/I o=0.96‰/0.07‰=13.7,表明吸烟组的肺癌死亡危险是非暴露组的13.7倍;AR=I e-I o=0.96‰-0.07‰=0.8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肺癌死亡率减少0.89%;AR%=(I e-I o)/I e×l00%=92.7%,表明吸烟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92.7%;PAR=I t -I0=0.56‰-0.07‰=0.4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全人群中的肺癌死亡率减少0.49%;PAR%=(I t-I o)/I t×100%=87.5%,表明全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8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