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
【推荐下载】关于汉语中几种特殊句型的翻译

关于汉语中几种特殊句型的翻译汉语中几种特殊句型的翻译分析了这些句型的特点,归纳了翻译这些句型的基本技巧。
汉语中有些常见句型,如是字句、得字句、把字句、搞字句等,其翻译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如汉语的判断词是不一定总是翻译成英语的系动词be。
但是,通过纷繁的译例,我们仍然可以探索出翻译这些句型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 是字句的翻译: 是字句在汉语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并非所有的是都是判断词,因此不能机械地用英语的连系动词be 来翻译,必须结合语境含义译之。
汉语中的是可表示等同、类属、特征、存在等意义; 是的含有被动意义;与才、就、正等连用表示强调; 是还可以表示一种直观表象或结果。
下面介绍一些是字句的翻译方法。
1. 译为英语连系动词be---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Reform is the only process through which China can be revitalized, a process which isirreversible and which accords with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nd the general trend of events. ---那年月,有钱人是天天过年。
In those years, the rich people s extravagance was such that everyday was a SpringFestival.---是党和政府的正确方针和政策,促进了广大农村的经济繁荣。
It is the correct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that have promoted theeconomic prosperity of China s vast rural areas.2. 省略是字---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大城市,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古代汉语特殊句型

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
特殊句型翻译

She has a teacher who comes from France.
当兼语式的第一个动词式是“批评”、“表扬”、“埋 怨”、“责备”等时,通常可将第二个动词用英语中表 示原因的状语从句来表达。
采用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句型, 其中宾补可由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或非谓 语动词充当,如:
(1)我希望你早日康复。 I hope to see you well soon.
(2)我们发现这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We found the story very instructive.
用英语的动词的习惯用法表达 当汉语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有“使动”含义时,可利
用英语中含有“致使”“促成”意义的动词来翻译, 如: (1)她的做法让他气愤不已。 Her behavior enraged him.
(2)这一暴行使全世界公众舆论感到震惊。 This outrage shocked the world opinion.
前后谓语表示同时关系或先后关系。可将其中一个动词 用分词短语译出来或译成两个谓语动词,用“and”连接, 如:
(1)她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把门打开。 Taking a key out of his pocket , he opened the door.
(2)他转身看见一辆救护车开了过来。 Turning around, she saw an ambulance driving up.
三、汉语兼语句
汉语兼语句就是由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兼作后一 个动词的主语所组成的句子结构,如“我请他 们吃饭”。汉语的兼语句在结构上类似英语的 复合宾语,英译时可以适当地借鉴英语中复合 宾语的表现方式,即SVOC的模式。V和OC之 间形成动宾关系,而O和C之间形成主谓关系, 如何使用O要依据V的性质来决定,如带to和 不带to的不定式,短语等。
英汉翻译实用教程第13讲 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

4、根据”是”的实际意义翻译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Innovation sustains the progress of a nation。 2)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This represents the general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the people. 3)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是中葡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 The successful settlement of the Macao question mark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annals of Sino-Portuguese relation. 4)这个增长速度是指导性的,是就全国来说的。 This growth rate serves as a guide which applies to the country as a whole。
1
20102010-8-17
1、译为英语连系动词 be 1)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 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Reform is the only process through which China can be revitalized,a process which is irreversible and which accords with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nd the general trend of events.
20102010-8-17 14
4)这种蘑菇吃得。 Mushrooms of this kind are edible. 5)他的字还过得去。 His handwriting is presentable. 6)房东太太毛病虽多,我还是忍得了。 The landlady is tolerable despite her many shortcomings. 7)他说得天花乱坠,其他人也觉得计划行得通。 He shot his mouth off, and the other people also took it for granted that the plan was workable.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别句式(一)一.断定句古汉语断定句是依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必断定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导代词,经常应用做断定句的主语. 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导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愚蠢愚蠢.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导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是:指导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二)“为”表确定断定,可译为“是”.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三)“乃”表确定断定,可译为“是”.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令郎扶苏. (《陈涉世家》) (四)“即”表确定断定,可译为“就是”.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五)“则”表确定断定,可译为“是”.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也.(《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确定断定.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恰是江南好景致.(《江南逢李鹤寿》)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利益.(《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认断定,可译为“不是”.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也”.1.南阳刘子骥,崇高士也.(《桃花源记》)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4.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5.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6.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7.城北徐公,齐国之俏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九)“……,……者也”.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 (《爱莲说》) (十)“……者,……也”.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酒徒亭记》)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酒徒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酒徒亭也. (《酒徒亭记》) 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酒徒亭记》)5. 觥筹交织,起坐而鼓噪者,众宾欢也.(《酒徒亭记》)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酒徒亭记》)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酒徒亭记》)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0.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一)“……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 (《马说》)(十二)“……,……”.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自动句(一)没有标记词语,意念上的自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激动”,这里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激动.(二)有标记词语.1.“为”表自动.2.“为……所……”.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满井纪行》)“为晴雪所洗”即“被晴雪洗”,这里指山峦被好天的雪所沐浴.“为”即“被”.3.“于”表自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逝世于安乐》)“举于……”即“在……被举荐”.三.省略句(一)省略主语.1.承前省.主语在前面已经消失过,为防止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⑴(《两小儿辩日》)木兰无长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⑵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⑹(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乃”前面省略了主语“起义师”,译时要补上.⑴(一小我的设法主意)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生于忧患,逝世于安乐》)“征”前面省略了主语“一小我的设法主意”,译时要补上.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甚至.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不至”和“甚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下视”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鲁师)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遂逐”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⑷期年之后,(群臣吏平易近)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言”前面省略了主语“群臣吏平易近”,译时要补上.2.蒙后省.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在野”“在宇”“在户”前都蒙后省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3.对话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克不及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对曰”前省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省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克不及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二)省略谓语.再而衰.再(鼓)而(气)衰.省略的“鼓”就是谓语.(三)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带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1)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就义财宝,弗敢加也,必以(之)信.(《曹刿论战》)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2)为.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惜.(《桃花源记》)(3)与.念无与(之)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 (《记承天寺夜游》)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省略动词宾语.(1)省略代词“之”,指代前面已经消失的人.事.物.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论语)十则》)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四)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1.林尽水源,便得一(座)山.(《桃花源记》)“一”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2.太行.王屋二(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 “二”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个)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 (《愚公移山》)“子”前面省略了量词“个”“山”“厝”前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五)省略介词.1.省略“于”.(1)在.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坐(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寥寂无人. (《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怡然不动.(《小石潭记》)余立侍(于)阁下,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行(于)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酒徒亭记》).(2)从.山川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酒徒亭记》).(3)给.不成,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于)人.(《曹刿论战》)(4)到.能谤议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5)表自动.帝感(于)其诚. (《愚公移山》)(6)对于.(7)向.然足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8)比,引出比较的对象.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2.省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四.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地位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折衷凸起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慨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莫笑农家腊酒浑,熟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足鸡豚”是“鸡豚足”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 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的不愚蠢太甚火了”,即“你太不聪清楚明了”.3.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如鸣佩环”是“如佩环鸣”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像玉佩.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4.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卷石底”是“石底卷”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石底翻卷过来”.五.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必定前提下,宾语会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1.介宾倒装.孔文子何故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何故”是“以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志呢?”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何故战? (《曹刿论战》)“何故”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长夜沾湿何由彻!(《茅舍为金风抽丰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何”,疑问代词,“由”,介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2.谓宾倒装.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豪华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其实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二)文言否认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本身觉得哀思”.“自”,代词,在否认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2.手指不成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之”,代词,代抄写,在否认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纪行》)“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代词,代春意.在否认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5.忌不自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自负”即“不信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信任本身”.“自”,代词,在否认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凸起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记,没有什么其实意义.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爱好莲花”.“之”,助词,无其实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豪华的呢?”“之”,助词,无其实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泼,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暗示强调.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所以”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导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2.全石认为底. (《小石潭记》)“全石认为底”是“以全石为底”的倒装,可译为“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五)其他,表强调.1万里赴军事机密,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超出一道道山”.2.衡阳雁去无留心.(《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可译为“大雁分开衡阳”.六.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地位一般也在中间词前边,但有时为了凸起中间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示的内容,或使语气流利,往往把定语放在中间词之后.(一)“中间词+后置定语+者”.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凸起中间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须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是“飞戾天鸢”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冲天飞的鸢鸟”.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酒徒亭也. (《酒徒亭记》)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二)“中间词+之+后置定语+者”.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是“千里之马”的倒装,可译为“能跑潜力的马”,即“千里马”.(三)数目词做定语后置.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诗四句”是“四句诗”的倒装,定语后置.七.介宾构造后置.(一)用介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半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1.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构造“于我”后置.泽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构造“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陈述了这件事”.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酒徒亭记》)“泄出于两峰之间”是“于两峰之间泻出”,介宾构造“于两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两峰之间奔泻而出”.4.试用于往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试用于往日”是“于往日试用”的倒装,介宾构造“于往日”后置,可译为“在往日任用”.5.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出师表》)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生命”的倒装,介宾构造“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安闲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生命”.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于藏书之家假借”的倒装,介宾构造“于藏书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藏书的人家借书”.7.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学于太学”是“于太学学”的倒装,介宾构造“于太学”后置,可译为“在太学进修”.(二)介词“以”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1.屠惧,投以骨. (《狼》)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构造“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酒徒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构造“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装,介宾构造“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度大事拜托给我”.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构造“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三)其他.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外氏.(《伤仲永》)“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构造“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回来”.八.固定句式(一)“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论语)十则》)(二)“如……何”相当子“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1.以君之力,曾不克不及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三)“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四)“何……为”相当子“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五)何故…….何故战? (《曹刿论战》)(六)“何……之……”相当于“怎么……这么……”.(七)……孰与…….本来的格局是“……与……孰……”相当于“……与……比拟,……”. 1.“……孰与……”.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与城北徐公美”即“我与城北徐公比拟,谁更美”.“……与……孰……”.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与徐公孰美”即“我和徐公比拟,谁更美”.。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之四类特殊句式

❖ (二)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 宾语前置句种类较多,用法复杂。除常见的类型外,特别
要关注易忽略、易错的宾语前置句。 ❖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当“之”作代词宾语时,
易被看做结构助词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 出。 ❖ 【边练边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 国志·诸葛传》) ❖ 【答案】 (孔明)每每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之 人不认可他。
❖ 2.需要仔细区分用“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
❖ 当“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 要提前,但要仔细区分“以”字是作介词还是作目的连词 ,作目的连词则不能提前。
❖ 【边练边悟】(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010·江苏)
❖ 【答案】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 常,就可以知道了。
安徽省肥西中学 张治平 14
❖ 4.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
❖ (1)……之谓
❖ 【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 【译文】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 【提示】这种“之谓”形式,“之”是提宾标志,“谓” 是谓语动词。其特点是“谓”无宾语,可译为“说的是 ……”。
❖ (2)(此、是)之谓……
安徽省肥西中学 张治平 7
❖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误译:军队打败了土地割去了,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 问题:“兵挫地削”是个意念被动句,译文未译出。 ❖ 改正: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去,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 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误译:你们把廉将军与秦王比一比,看一看吗? ❖ 问题:原句省略了一个“威”字,且“孰与”是固定结构
汉语连动句及其英译

易读文库汉语连动句及其英译孟娜佳摘要:连动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本文试图从连动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等几方面介绍汉语连动句,然后通过比较英语连动意义的表达法,引出汉语连动句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连动句;翻译I、引言英语简单句呈以主谓句为主轴,动词谓语为核心的中心辐射样态;汉语简单句呈无主谓语主轴,无动词谓语为核心的平铺直叙样态。
(周志培,2003:294)所以一般我们都认为英语句法是以动词变化为中心而扩展开来的,因为英语的谓语都必须有一个定式动词为核心,该定式动词一方面支配宾语,而另一方面又受到主语在数和人称方面的约束。
汉语的谓语,则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在汉语名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中,动词可有可无;可是在动词性谓语中,动词就很丰富,也很灵活,和英语不同的是,它不受限制,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因为动词不受限制,它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可以是一个动词单独构成谓语,也可以连着几个动词同时出现,形成连动式谓语或者兼语式谓语,或者形成更复杂的谓语,即连动兼语交错,连动兼语混合,兼语与“把”字句短语交错,或者连动与“被”字短语交错等复杂的谓语短语。
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这些复杂句式中的一种,即连动句及其翻译。
II、汉语连动句2.1连动句的定义一个句子里,几个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都作谓语,或者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用作谓语,这是汉语特有的句法结构。
例如:⑴那天我进城看一位朋友。
“进城”是一个动词短语,“看一位朋友”也是一个动词短语,都作“我”的谓语,它们连用在一起,这在别的一些语言里是不许可的。
如果把这个句子翻译成英语,两个动词短语只能用一个作谓语,另一个作状语,作谓语的用定式动词,不作谓语的用不定式形式,如:The other day I went to see a friend of mine in town.作谓语的是定式动词went,“to see a friend of mine”是不定式动词短语,作went的目的状语。
浅谈汉语中两种特殊句型的翻译

有所否定 ,以加强句子 的语 意 ,翻译 时要 根据 “ ” 字所 是 处的位置和上下文来 翻译 。例 : ()这女孩真是漂亮 ! 1 T eg lspet id e. 文 的 “ ” 意 为 “ 确 ” h i r y n ed 原 ri t 是 的
二 、 “ ”字 句在 汉 语 中 占有 非 常重 要 的 位置 是 “ 是”在汉语语法 中称为 “ 判断词 ” ,它 的意义通 常相
()满屋都是烟 ,连他 衣服上都是烟 味。 2
Smo le h rr o kef l d te o m—e e sc oh m eld o mo . i v n hi l tCSs le f 。尽 管我 们通 常将 “ ”称 为 b” 是 “ 断词 ” 判 ,由 “ ”字 构成 的句子却并 非总是 判断句 。事 是 实上 , “ ”字句是一 个含义极 其丰 富 、表达力 极强 的句 是 式 ,是汉语 中的特殊 句型。 ( 一)表 “ 同” 的 “ ” 字句的译 法 。 “ 同”就 等 是 等 是 “ 等于” ,即 “ ”字句前后 的成 分可 以换位 。在翻译 这 是 种 “ 是”字句时 ,就可 以用英语 的系表结构译 出。如: 长沙是湖南 省的省会 。C a gsaitecpi f u e hn h at l bi sh a oH poic. rvne 在翻译 时 要注 意 “ e 的单 、复数 形 式及 时 态 。 b” 此外 ,并非所 有的表示 “ 类属 ”的 “ ”字句 都 町以用系 是 动 词 “ e 的不 同 形 式 译 出 。例 :楚 国是 疆 域 最 辽 阔 的 诸 b”
把字句是汉语的一个特殊句式英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句式也没有一个词与把字完全对等因此在翻译把字句时除了上述情况外大多数时候是按照英语动词的习惯用法来选择合适的句型在译文中往往看不到把字的痕迹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

特殊句式与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
温 故
说一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
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新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否定判断句
荀卿,赵人。
无标志判断句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蒙后省略主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动词后的宾语省略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省略介词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 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如: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能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
译文: 桂阳有个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乡民 ,案子拖了很久没有结案。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 止。(重庆卷第10题)
译文:(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
见解
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
得到才罢休。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知识总结
定语后置指的是在文言文中,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的 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一、主谓倒置(谓语前置) ;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在动词或者介词后 面,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动词或介词的宾 语可以提前,但翻译时,要将宾语放在动 词或者介词后面
宾语前置类型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忌不自信
翻译基础11_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

1.1 增加主语
1)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Pitch dark, I don’t know whether it is day
or night. 2) 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较快增长。 We will adopt vigorous measures to promote rapid expansion of tot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
1.1 增加主语
汉语中有泛指人称句,好像是说话人对读者或
听者发出的一种劝告、警告、命令、行为指示, 或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和评论。翻译时需要 补上泛指意义的人称代词或名词。 1) 只有慎之又慎,才能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 Being very careful, you can avoid making unnecessary mistakes.
1.3 译成祈使句
有些口号式的句子,翻译时省略主语,译成英
语祈使句。 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2) 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 Study hard, work well, keep fit. 3) 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 Continue to strive for the fulfillment of the basic line and historic mission of the Party.
1.2 译成被动句
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
业全面进步。 Fresh progress was made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all social undertakings developed. 2) 禁止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和诽谤。 Insult or slander against citizens in any form is prohibited. 3)大多数中学里都教英语。 English is being taught in most middle schools.
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共36页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Leabharlann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句子的翻译

�
如主语从句较长,不宜与主句合译为汉语的 “是”字结构,一般可译为并列分句或独立的句 子,即先译从句,而在主句之前加“这”字译出。
�
�
�
It is a fac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sent its fleet to all parts of the world. ’s extraordinary that in all the years It It’ the British spent in Egypt they never got to know the real people of Egypt. It is common sense that a liquid has no definite shape, but it has a definite volume.
2. it 强调句型
… 基本结构: It+ be + 被强调成分 + that (who) (who)… � It is to men like Edison that we should be grateful . � Who was it that told us the news. � It was because he loved my money that he married me. � It was not until the rain stopped that they started. � It was what he meant rather than what he said that annoyed me.
8. As good as
就像,几乎如;实际上,其实,实在
� �
� �
The house was as good as sold. The merchant as good as promised the orphan boy that he would adopt him. A change of work is as good as a rest . rest.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 mile.
汉英翻译16章特殊句型的翻译

汉英翻译16章特殊句型的翻译第一部分一.“把”字句介词“把”构成的“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既特殊又常用的句型。
在英译时,应按照它不同的意义、作用和结构,采取不同的译法。
1.表示“处理”意义的“把”字句他小心翼翼地把短袜拉上到肿胀的脚踝。
He pulled his sock carefully over his swollen ankle. 他身子一歪,竞把头完全靠在她肩上。
He swayed over and actually leaned his head on her shoulder.请同学们翻译:请把给我的信用email 发给我。
2.表示“致使”意义的“把”字句我跟史密斯医生关系很好,我来设法把她送进由他负责管理的病房去。
I’ve got a pull with Doctor Smith, I’d get her into his ward.许多人为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念书而节衣缩食Many people scraped and saved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boarding schools.请同学们翻译:桌子下爬出的一条蛇把小女孩吓哭了The little girl was frightened into crying by the snake emerging from under the table.3.与“当作”等构成“把….当作…..‖句式的“把”字句“把….当作/看成/作为等….‖这种句式可以用英语的“动词+宾语+as/for‖句型来翻译如:我错把她当作海伦的孪生妹妹了I mistook her for Helen’s twin sister.我把这看作是自己的杰作之一I consider it as one of my masterpieces.请同学们翻译:我们容易把这个问题看成是现在才有的,但事实上它已经存在几个世纪了We tend to think of this as a modern problem, but it has existed for centuries.4.带有双宾语的“把”字句汉语带双宾语的“把”字句,译成英语时,通常采取“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或者“动词+直接宾语+to +间接宾语”的结构如:她把她集的邮票拿给我看。
浅析几种特殊汉语句型的翻译

浅析几种特殊汉语句型的翻译
宋自兰
【期刊名称】《陇东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3)006
【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汉语中的很多特殊句型在英语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句型,汉译英的困难之一就是这些特殊句型的翻译。
简要分析了汉语中几种常见的特殊句型"是"字句、"得"字句和"弄"字句的特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归纳出了这几种常见特殊句型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总页数】3页(P135-137)
【作者】宋自兰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7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浅谈汉语中两种特殊句型的翻译
2.引入英语句型进行古汉语特殊句式教学的尝试
3.从2003年高考题谈祈使句的几种特殊句型
4.浅析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几种常见英汉语言差异及其处理方法
5.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句型系统及其特殊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共32页

谢谢!
32
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how much fun we had特殊句型

how much fun we had特殊句型
一、翻译:我们有多开心啊。
二、特殊句型:
1.倒装:
分为全部倒装(即将整个谓语部分提到主语之前)和部分倒装(即将助动词,情态动词,be动词提到主语之前)
1、全部倒装
1.当句首为副词here、there、now、then、out、in. up、down、of、away等,且主语为名词时,应用完全倒装。
Away flew the bird.鸟飞走了。
当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位于句首,且主语是名词时,用完全倒装。
Under the desk are some books.Near the window sat a sad mother.
there be句型属于全部倒装句.be动词应与后面的主语保持一致,除be动词外,能与there连用的动词还有live.stand.lie, come,,exist,remain等.
There exists an ancient temple in this town.
这个镇上有一个古老的寺庙。
2、部分倒装
1.否定词以及含有否定词的短语位于句首时,部分倒装。
Never have I hard anying like it.我从未听到过这样的事。
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

练习
数字技术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
紧密的同时,也使得个人隐私失去了 隐秘性。 通过互联网支付的帐单明显呈现上升 趋势,这种情况使得一些邮政业务出 现史无前例的萎缩。 上海将集中进行铁路建设,使铁路成 为未来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客袭击事件屡次发生,使得政府很
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互联网的 安全防卫。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不努力便不会成功。 我身边的桌子上点着一盏灯,灯旁放 着一只小盒子。
黑客袭击事件屡次发生,使得政府很有必要采取必 要措施加强对互联网的安全防卫。 The repeated occurrences of hackers’ intrusion has made it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proper measures to tighten the security of Internet.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take proper measures to tighten the security of Internet because of the repeated occurrences of hackers’ intrusion/as hackers’ intrusion occurs repeatedly.
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
Content
汉语特殊句子多,而英语的特殊句子则是基本句 型的变异。
汉语使动句的译法 汉语无主句的译法 汉语连动式的译法
1.汉语使动句的翻译
将汉语使动句翻译成英语时有以下处理方法: ◦ 把“使”和主句动词结合,译作及物动词,成 为“主语+及物动词+宾语”的句子; ◦ 译作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 把“使”字前后的部分译作因果关系,使用动 词短语(result from, lead to, contribute to, give rise to 等),介词短语( due to, because of, owing to, thanks to 等),或者因果关系连词 (so that, because, as, since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年月,有钱人是天天过年。 In those years, the rich people’s extravagance was such that everyday was a Spring Festival. ---是党和政府的正确方针和政策,促进了 广大农村的经济繁荣。 It is the correct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that have promoted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China’s vast rural areas.
4. 根据”是”的实际意义翻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Innovation sustains the progress of a nation. ---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This represents the general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the people. ---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是中葡两国关系 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译为but it is (was)… ---这个故事好是好,就是长了点。 It is a good story all right, but it’s a bit too long. 6. 用there be结构翻译表示”凡是”的”是” 字 ---是重活,他都抢着干。 Whenever there’s a tough job, he is always the first to do it.
The successful settlement of the Macao question mark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annals of Sino-Portuguese relation. ---这个增长速度是指导性的,是就全国来 说的。 This growth rate serves as a guide which applies to the country as a whole.
2. 省略”是”字 ---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大城市,是湖北省 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Wuhan, a metropolis situ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enter of Hubei Province. (译文利用同位语, 将第一个”是”省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 水平总的还比较低。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 has a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productive forces on the whol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ith “得 ” • 汉语结构助词”得”一般用在动词或形 容词之后,连接补语成分,表示能力、 可能性、结果、程度等。汉语的”得” 字,可根据其语法功能,利用英语的词 法或句法手段翻译。
1. 用情态助动词翻译”得”字 英语的情态助动词can, could, be able to 可示可能性,因此可以利用它们来翻译表 示能力或可能性的”得”字。例如:
Lecture Eighteen
Translating Special Sentence Patterns in Chinese
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ith “是” • “是”字句在汉语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 并非所有的”是”都是判断词,因此不 能机械地用英语的连系动词be来翻译, 必须结合语境含义译之。汉语中的”是” 可表示等同、类属、特征、存在等意 义;”是……的”含有被动意义;与” 才”、”就”、”正”等连用表示强 调;”是”还可以表示一种直观表象或 结果。下面介绍一些”是”字句的翻译 方法。
---她的英语讲得好。 She can speak English well.
---你干得了这件事吗? Can you do it? ---他看得出两者的差别。 He was able to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1. 译为英语连系动词be
---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 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Reform is the only process through which China can be revitalized, a process which is irreversible and which accords with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nd the general trend of events.
---工业企业效益差是当前许多矛盾的症结 所在。 All the contradictions existing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oday boil down to scanty economic returns.
3. 译为被动语态 ---革命者是杀不完的。 Revolutionaries can never be wiped out. ---这双皮鞋是定做的。 This pair of leather shoes are custom-made. ---这种装置在机械表制造工业中是很需要 的。 This kind of device is much needed in the mechanical watch-making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