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标解读】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教材简析】: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航海的规模、动机、影响组成。
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信息。
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2、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策略】:
教:材料分析法、直观教学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阅读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呈现图片,设疑导入,呈现郑和宝船和哥伦布船的图片,直观感受两者差距,但前者被视为“弊政”,后者却开辟了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的新时代,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对比航海的规模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第53页表格
(2)观察郑和航海路线图和新航路开辟图,制作一份郑和与哥伦布航行路线的对比表。
(二)分析航海的动机
观点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当时选郑和做使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因为途径的许多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郑和出身回族家庭,船队由郑和率领,可以减少隔阂,表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符合加强海外联系的需要。
观点2:“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观点3:“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观点4: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活动:1、根据你所收集的资料,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还有哪些观点?说说你认同哪种观点,并提供你的证据.
2你认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有什么不同?
(三)探讨航海的影响
(1)郑和航海的影响
材料一、郑和的出使远航,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壮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
材料二、“三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
明王朝官员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劳民伤财,应该禁止;另一种认为可以发扬国威,增加与海外联系,不应该禁止。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2)哥伦布航海的影响
19世纪的美国教科书这样写道:“哥伦布是个庄重的人,谦恭有礼,言行谨慎,他的道德无可指责,是一个堪称楷模的徒。
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洲“移民之父”。
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
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
为什么对哥伦布的评价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
(提示:结合书本和材料)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