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翻译理论部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 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 巴金《海上的日出》) The sun nonetheless shed its rays straight onto the seawater,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m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sky and the sea. (张培基译) 3. 连夜雨雪,一点星光都看不见。(冰心《雨雪时 候的星辰》) It had been snowing all night, not a single star in sight. (妙译) (张培基译) 原文>译文;原文=译文;原文<译文(接受美学) (许渊冲: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林纾)
散文翻译
文学文本的英译
1 2 3 4 散文的英译 诗歌的英译
小说的英译 戏剧的英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散文的翻译
1 2 3 接受美学理论 散文的语言特点、美学特征
散文翻译的韵味再现
接受美学理论
传统翻译理论强调“忠实”、“等效”、“对等”,追 求原语到译语理想化的转换,译者普遍被定位于一个至 今还难摆脱的角色——仆人。译者要做“仆人”,要“ 隐身”,“理想的译者最好能成为一块玻璃,透明得让 读者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这样译者才能在译作中不留 下任何痕迹地重现原著的精神与风韵。实际上,无论对 作者来说还是对读者来说,这都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许钧:2003) 参看:许钧. 翻译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Bertrand Russell’s What I Have Lived For)
接受美学的诞生不仅在文学研究领域掀起了巨大波澜, 在翻译界也引起了巨大反响,为翻译研究开辟新天地提 供了卓越指南。它对文学翻译和应用翻译具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 接受美学(Aesthetics of Reception),始于20世纪60年 代,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 瑟尔(Wolfgang Iser)。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纳入文学 研究的视野,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作品总是为 读者而创作,文本生命的延续离不开读者。 姚斯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 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 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 horizon of expectation)。
散文的美学特征及散文翻译的韵味再现
1 2 3 4
音韵美 形式美 内容美 风格美
散文的音韵美
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诗歌、戏剧,特别注重“ 音以表言,言以达意”,音形义三位一体,节奏伴 随其中。 1.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 怎样地匆匆呢? (朱自清《匆匆》) Those that have gone have gone for good, those to come keep coming; yet in between, how swift is the shift, in such a rush? (妙译) (朱纯深译)
散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散文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原文的句式和使用的修辞手 法上。散文译文如果脱离了原文内容,无论其形式如 何华丽,也毫无审美价值可言。散文的内容美主要体 现在作者采用工整对称的句式和各种修辞手法,或借 景抒情,或借物言志。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 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朱纯深译)
散文的翻译
1. 努力体现散文的风格特点。 翻译中两种互
译语言的文体必须保持一致 。任何一篇文章译的是 否畅达 ,都要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文体是否保持一致 。 作为一种文体 ,散文有独特的语言风格 , 即“自由潇 洒” 。译作对原文的达意 , 不仅是对表面字意的忠 实 ,使原作的语言风格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而且也是 对散文翻译达到“信” 、 “顺”标准的要求之一 。 而风格是否可译呢 这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 的问题 。对此人们的看法不同 。一种观点认为 , 风 格相对内容而言属于形式方面的东西 , 不可译 。而 另一种观点认为 , 语言的内容和风格是相互一致的 , 因而当语言内容在翻译过程中获得准确无误的翻译 的同时与之相应的风格也必须被译出 。译作若能对 原作的风格细腻刻画 , 浓淡适宜 , 则可全篇皆活 , 情 随文生 。正如肖伯纳所说 , “意之所到 , 风格随之.”
ຫໍສະໝຸດ Baidu
3.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 演义》) Here begins our tale. The empire, long divided, must unite; long united, must divide. (Moss Roberts译) 4.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国演义》) We ask not the same day of birth but we seek to die together. (Moss Roberts译)
期待视野,即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 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在具体阅 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译者的双重身份:译者,对于原著及其作者来说,是 读者;对于译本及其读者来说,又成了作者。 一方面,译者必须深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 同文化在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 具备充足的前理解条件,以填补文本理解上的空白。 另一方面,译者对原文和译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语感, 对于双语中或明或暗,或显或隐的美,要有敏锐的鉴 别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准确捕捉到译作的精髓。
5.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 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 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难道你 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矛盾《白杨礼赞》) When you trudge through the melting snow of the highland and see one or a row of white poplars standing proudly on the vast plains, how could you look upon them as nothing but mere trees? How could you forget that with all their simplicity, earnestness and unyieldingness, they are symbolic of our peasants in the North? How could you fail to …? How could you fail to…? (张培基译)
泥于原文,译文则会显得生硬,呆板,从而影响译文
的整体效果.因此, 译者应善于摆脱原文的约束, 对原文总 的特点,即全文的结构,主体,修辞手段,气氛 和感情效果进行分析理解,然后在用译入语加以融 化 , 分 解 、 重 新 组 合 、 再 发 挥 、 再 创 造 。
我的一生被三种简单却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所控制: 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难以抑制 的同情。
3.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 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朱自清《匆匆》) Like a drop of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a needle disappearing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soundless, traceless. 4. 土地去掉水份,就成了沙漠;人没了盼头,还剩下 什么?小盼头支撑人的一天,大盼头支撑人的一生。 (杨航《盼头》) Deprived of moisture content, soil turns into desert. Deprived of hope, what is there left to a person? A small hope sustains a person for a day, a great one for a lifetime.
2. 表 达 要 注 意 整 体 的 完 整 流 畅 , 又 符 合 译 入 语 的习惯.语言的表达要尽可能的符合译入语的习
惯 , 这 也 是 散 文 翻 译 达 到 “ 信 ” ,“ 顺 ” 的 必 然 要 求 众所周知,英语散文具有文笔流畅,意境清新,前后 呼应,浑然一体的特点.在进行翻译时如果完全拘
散文的语言特点
一般而言,散文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 外的其他文学作品。散文清新雅致、情真意切、取材 范围广泛、表现形式多样,最显著的特点是“借物言 志、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同时也是美文,在阅读散文过程中,读者不自觉 地享受着美的熏陶。好的散文作品,犹如香茗,馨香 萦怀,令人难忘。读这样的作品犹如“听自己所喜爱 的乐曲,感觉好,使灵魂得到熏陶”(刘士聪)。 翻译散文时,译者在忠实原文内容、使译文表达自然 流畅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把握原文的写作风格,再现 原文的美学特征。
5.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Francis Bacon’s Of Studies)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 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 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王佐良 译)
1.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Each growing out of the other, happiness and misery go hand in hand, complimenting and setting off each other. Happiness and misery beget, complement and set off each other. 2. 东方不亮西方亮。 When it is dark in the east, it is light in the west.
散文的风格美
在文学创作中,许多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所 谓的“文如其人”。风格就是作者表达意思时表现出 来的个人特点。 马克 · 吐温幽默诙谐的笔调和漫画似的风格往往使读 者开怀大笑,拍案叫绝;海明威“电报”般的写作风 格,干净利索,简洁凝练,给人以朴实无华之感;朱 自清的散文文字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语,语言朴素 ,自然,平实;冰心“文笔细腻委婉,清新隽丽”, 语言质朴平实、深入浅出、简洁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