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一、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20分)

(一)身体测量

1.请说明婴幼儿身长与皮脂厚度测量的意义和方法。(10分,P73/75/78-80)

参考答案:(1)婴幼儿身长测量。

意义:主要用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测量方法:需采用卧位分别测量头顶至足底的距离。测定时,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皮褶厚度

意义: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它主要反映人体皮下脂肪含量,可以通过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推算全身的脂肪含量,而间接评价人体肥胖与否。

测量方法:①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须进行校正,使皮褶计的压力符合规定标准(10g/cm2);

②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部位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右手握皮褶计测量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处的皮脂厚度。③右手拇指松开皮格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充分夹住皮褶。④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⑤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2. 请指出婴幼儿头围与胸围的准确测量部位,并说明其交叉年龄对评价婴幼儿营养状况有何意义?(10分)技能P73-74

答: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常用的横向测量指标,头围是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勺枕骨粗隆饶头一周的长度,表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胸围是指两乳头线到后面两间胛骨下角下缘饶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廊和肺部的发育.

意义: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廊的横径增长迅速.1岁左右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2-21个月时胸围超过头围,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与小儿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儿童,胸围赶上头围的实际件往往提前.而营养不良的小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较差,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较迟.若到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要考虑营养不良或者肺廊,肺发育不良.

(二)营养状况和体征判断

1. 请简述尿液用于营养评价的意义?(10分)

答:1.用于测定人体蛋白质的需要量和氨基酸代谢实验.2.用于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耐受实验和研究水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 3.用于评价矿物质的代谢.4.用于评价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5.用于研究人体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的需要量

2.请叙述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评价要点,并写出每个评价要点的诊断指标(至少两个)。(10分)

参考答案:在进行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的判断时,需要综合查体结果和个人病史资料,根据营养不良相关的症状与体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其分析判断要点及可能诊断指标如下:

3.要判断和评价一个儿童是否有锌缺乏症,首先应询问其膳食史和病史,然后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话做膳食锌摄入调查。请写出膳食史与病史询问,以及体格检查的主要内容。(10分)

营养评价判断要点(必须包括一个或更多)

个人史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

其他代谢疾病或消化疾病

服用影响锌吸收的药物或食物

人体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低于正常范围,生长发育迟缓

体检结果性器官发育不良

皮肤干燥,粗糙,毛发稀疏发黄

口腔溃烂,口角炎等

疾病/营养史嗜睡,情绪波动

食欲不振,异食

反复消化道吸收道或呼吸道感染

富含锌的食物摄入不足

喂养不当(婴幼儿)

节食和/或限制食物类别,偏食

食物选择不当和/或不良的膳食行为

生化数据血清锌浓度和发锌,尿锌水平低于正常

4.要判断和评价某一儿童是否患有“VitD缺乏性佝偻病”,请您谈一谈应收集哪几方面的信息,并具体考虑哪些因素?(10分)

营养评价判断要点

个人史吸收不良其他代谢疾病或消化疾病

服用影响维生素D和钙吸收的的药物或食物

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折次数

阳光照射不足生育次数

人体测量身高是否有改变

体检结果手足痉挛症,抽搐,惊厥肌无力 X线检查改变

食物/营养史报告或检查

长期富含维生素D或钙的食物摄入不足

食物选择不当/或不良的膳食行为

生化数据,临床检验低血钙,低血磷,维生素D:25-(OH)D3小于20mol/ml

血清碱性酸酶活性升高

二、营养咨询和教育(20分)

(一)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咨询

1.临近节假日,宴请已成为一种风气,但饮食结构不合理在宴请中已日益突出,请你为全市各单位作饮食行为宣教工作,并拟出宣教提纲(10分)。

参考答案:(1)宣教对象:全市居民,特别是集体单位;

(2)宣教方式:传媒参与(电视、广播、宣传册……)

(3)宣教内容: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与膳食指南、《宴请与健康的讨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膳食宝塔。

宴请与健康的讨论:宴请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主、副食颠倒;荤、素菜颠倒;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结构打乱;垃圾食品混杂;烟、酒无度。频繁的宴请导致体内能量过剩,代谢紊乱。

健康宴请的设计:①主副食、粗细粮搭配合理;②以素为主,荤素结合,品种多样;③动植物蛋白质搭配;④多用凉拌、清蒸、炖煨,控制油、盐量;⑤先上水果先喝汤,主食安插在中间;⑥禁烟;敬酒不劝酒,饮酒自便。

2. 2007年2月28日上午10时,家住X市X花园的姚女士在家中食用了从大排档买来的河豚鱼干后,即出现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等症状,经抢救脱离危险;2007年4月14日,台江区排尾路发生一起6人在餐馆食用河豚鱼干中毒事件,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鉴于2007年河豚鱼中毒屡次发生,2008年3月4日,该市卫生局发出河豚鱼食物中毒预警。为预防今年春季此现象的发生,请你设计一个对本市居民进行预防河豚鱼中毒的教育方案。参考答案:1.营养宣教时间:最好在3月份之前;

2.营养宣教方式:现场讲座/宣传板报/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小册

3.预防河豚鱼中毒宣教内容:(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首先让广大居民认识到河豚鱼有毒勿食;其次让广大居民能识别河豚鱼,以防误食。河豚鱼头胸部大而腹尾部小,背部多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上下各有两门牙。(2)加强对河豚鱼的监督管理:首先,禁止河豚鱼进入市场,应集中加工处理。加工过程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去头、去皮、去内脏,腌制并经检验方可食用。其次,市场出售海杂鱼前,应当经过仔细严格的挑选,将挑选出的河豚鱼进行掩埋等适当的处理,不可随意抛弃,以防止被其他人拾走食后中毒。

3.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种类繁多,商店货架陈列着各种色彩、包装的饮料,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影星、歌星和球星做代言人,竭力推销各种饮料的广告穿插于各个频道的节目……某咨询者就哪类饮料适合其念初中的孩子饮用的问题特地向你咨询,请为其提出合理建议。

答:宣教时间:开学后两周;

宣教方式:讲故事,现场讲座,广播,互联网,电视,宣传手册,宣传板报,讲座,宣传小册;

宣教对象:中小学生

宣教内容:1.饮料可分为:软饮料,水和含酒精的饮料,软饮料有:碳酸饮料,咖啡,茶,果汁和运动饮料2.我国城市学生饮料消费情况:学在家依次:碳酸饮料,牛奶,白开水,果汁,酸奶,在学校的依次:白开水,牛奶,豆奶,碳酸饮料,果汁,总体上说明碳酸果汁不断上升,碳酸饮料已成为城市学生的主流.3.软饮料与健康:造成龇齿的危险,过量导致生长发育障碍,造成身高不足,或者体重肥胖.4.牛奶和健康:是钙的良好来源,适合与学生饮用.5.含咖啡与健康:咖啡因具有利尿,导致体液丢失,对儿童记忆干扰和影响心脑血管系统功能6.含酒精的饮料和健康:会影响生长发育,对肝脏,头脑等神经系统有损害,还会产生社会问题不良行为的诱因6.普通水和健康:白开水进入人体立即吸收发挥新陈代谢,保持体温,输送养分,提倡饮用,建议在未口渴时饮用.

4.某沿海城市医院,每逢夏季就会接诊许多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患者,请设计一个预防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方案。

参考答案:宣教时间:一年的6月份之前

宣教方式:现场讲座/宣传板报/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册

宣教内容:A防止污染: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B杀灭细菌:加工海产品,如鱼,虾,蟹,贝类需加热100摄氏度,30分钟灭活,海产品用盐40%也可有效的杀死细菌.,烹调或者调制海产品生冷拼盘时食醋浸泡10分钟.C控制繁殖:低温储存.对烹调后的鱼虾和肉类等熟食品,应放在10摄氏度以下存放,存放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天.

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宴请日益频繁,但饮食结构不合理成为宴请的主要问题,请就此现象为全市居民进行教育,拟出宣教提纲。

答:宣教时间:一年中任何时间均可,在节假日前

宣教方式:宣传手册,广播,讲座,宣传板报

宣教对象:全市市民,企事业单位

宣教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的原则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它的目的是指导群众采用平衡膳食,获取合理营养和促进身体健康.

(1)膳食指南:10条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还有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2)膳食宝塔分五层:反映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所占的比重: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克食物生重);水1200毫升;蔬菜类:300-500克;水果:200-400克;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50-100克;蛋类25-50;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大豆及坚果30-50克;油:25-30克;盐:6克

(3)宴请与健康关系:宴请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主副食颠倒,荤素菜颠倒,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结构打乱,垃圾食品混杂,经常,频繁宴请,人体不能适应,正常新陈代谢被打乱.

后果:频繁宴请使脏腑,血管的阻滞剂,促使器官疲劳,生绣,代谢紊乱.饮食结构不合理,和体力活动缺乏,导致体内能量过剩,废物增加,体质酸化,代谢紊乱.

(4)”健康宴”的设计:主副食,细搭配合理,主食2-3两;以素为主,荤素结合,二素一荤,品种多样;以”白肉”为主,动植物蛋白质搭配;先上水果,先喝汤,主食安插在中间;清淡,多用凉拌,清蒸,炖煨,控制油,盐量;禁烟,限酒:以茶,水,奶代酒,代重糖饮料,红葡萄酒限二两/人,敬酒不劝酒,饮酒自便

6.2007年以来,X县柏林乡柏林村、X县X镇凉水井村等地区连续发生8起因食用野生蕈中毒事件,造成22人中毒,4人死亡。严重危害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了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2008年X月X日,该市卫生局发出毒蕈中毒预警。为预防中毒现象的发生,请你设计一个对本市居民进行预防中毒的教育方案。

参考答案:宣教时间:最好每年的4-5月,高温多雨的夏秋季之前

宣教方式:现场讲座/宣传板报/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册

宣教内容:1.概况:毒蕈是指食后引起中毒的蕈类,毒蕈类约100多种,其他含剧毒可致死的不到10钟,毒蕈中毒的发生往往由于采集野生鲜蘑,误食毒蕈引起,多发生于高温,毒品雨的夏秋季节.2.有毒成分,:较为复杂,主要有毒肽,毒伞肽,毒蝇碱等,一种毒蕈可能有几种毒素,不同的毒蕈可能含同种毒素.3.中毒表现: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浓血型,脏器损害型(最为严重,病情凶险),日光性皮炎型(猪嘴蘑)4.预防毒蕈中毒:毒蕈的鉴别尚缺乏简单,可靠的方法,民间有一些识别毒蕈的实际经验,但不够完善,图谱鉴别也很难把握,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无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

三、膳食指导和评估(20分):

1.为本市4岁男童:1.设计1人份1日营养食谱。

2.假如食谱的营养计算结果如附表1所示,请根据附表1的结果作营养评价并提出调整建议。

4岁男童一日食谱表

附表1 膳食营养评价计算表

*脂肪(%)表示: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简称脂肪能量比)

评价:以上食谱中,蛋白质摄入量偏高,脂肪供能比偏低,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营养目标价值的90%以上,并在UL以下安全范围内。

调整意见:调整只须略降低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略增加脂肪,或更换食物品种即可。比如将猪肉腿肉改为肥瘦肉,既降低了蛋白质含量又增加了脂肪含量。具体应用时可参考就餐者体重等实际情况给予调整。

食谱配餐评分标准:

2.为11岁女生:设计1人份1日营养食谱。

3.为本市小学7岁男生设计1人份1日营养食谱。

小学7岁男生一日食谱表

4.为本市小学15岁女生:设计1人份1日营养食谱。

15岁男生<女生> 一日食谱表

15岁女生属于青春期,配餐时注意补血食品!

四、食物营养价值评价(15分)

1.请用AAS和PDCAAS法对大豆和小麦的蛋白质营养进行评价。技能三级346-351 要求:1、列出评价工作程序的要点。

2、根据计算公式,填写表格的相关内容。

3、根据计算,评价出两种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并给出可能的建议。

参考答案:1.评价工作程序的要点:(1)比较食物蛋白质含量;(2)确定必须氨基酸;(3)食物氨基酸评分计算;(4)PDCAAS计算。

2.计算:(1)单位换算:氨基酸含量(mg/100g)

(2) AAS=被测食物中氨基酸含量(mg/g蛋白质)/理想模式中氨基酸含量(mg/g蛋白质)/理想模式中氨基酸含量(mg/g蛋白质)

(3)限制氨基酸:根据AAS,最低值大豆为蛋氨酸(含硫氨基酸),面粉为赖氨酸,所以大豆的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含硫氨基酸)。面粉的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4)PDCAAS=AAS×真消化率

3.评价:大豆的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含硫氨基酸),AAS为0.74,PDCAAS

为0.67,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面粉的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AAS为0.36,PDCAAS为

0.33,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建议通过混合富含赖氨酸的食物蛋白质如大豆蛋白和动物性

蛋白,以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

2.某一份膳食由燕麦片30g、牛奶250ml和面包100g组成,请评价该膳食的蛋白质营养质量。

要求:1.简述评价工作程序的要点。

2.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列出计算公式计算C、D、F和AAS,并填写表格中的相关

内容。

3.根据计算,评价该膳食的蛋白质营养质量。

表:混合膳食蛋白质营养质量评价

答:1.程序1:确定混合膳食中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比;程序2:混合膳食蛋白质氨基酸评价;程序3:比较各配料食物蛋白质AAS和混合膳食的AAS,给出评价和建议;程序4:再评价。

2.评价:某人膳食搭配包括谷类(燕麦片,面包),牛乳,蛋白质AAS比单纯食用谷类食品有所提高,说明蛋白质营养价值有所提高,但赖氨酸,苏氨酸仍略显不足,建议可同时配以赖氨酸,苏氨

酸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豆乳,玉米,强化了赖氨酸的面包等,或调配食物比例减少面包的消费,改

为粗粮.

3.某一份膳食由馒头50g、牛奶200ml和面条150g组成,请评价该膳食的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符合。要求:1.简述评价工作程序的要点。

2.列出A、C、D、混合膳食GI的计算公式,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填写

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3.根据计算,评价该膳食的蛋白质营养质量。

表:混合膳食碳水化合物营养质量评价

1.1)查阅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质量比2)混合膳食GI的计算3)食物GI计算4)提出建议

2)馒头提供的碳水化合物C=47g/100g×50g=23.5g

牛奶提供的碳水化合物C=3.4g/100g×200g=6.8g

面条提供的碳水化合物C=24.3g/100g×150g=36.5g

混合膳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C=23.5g+6.8g+36.5g=66.8g

馒头碳水化合物质量比D=23.5/66.8=35.2%

牛奶碳水化合物质量比D=6.8/66.8=10.2%

面条碳水化合物质量比D=36.5/66.8=54.6%

食物的GI值=88×35.2%+27.6×10.2%+37×54.6%=30.976+2.8152+20.20=53.99

食物的血糖负荷GL=53.99%×66.8=36.07

3)GI值低于55为低GI膳食,GI值55~70为中GI膳食,GI值高于70为高GI膳食,该膳食的GI值为53.99,属于低GI膳食,碳水化合物消化分解慢,血糖上升得缓慢;血糖负荷GL低于10为低GL膳食,GL 10~19为中GL膳食,GL高于20为高GL膳食,本膳食属于高GL膳食,因此该膳食不能多吃。

五、社区营养管理和营养干预(10分)

1.试述社区营养干预计划和选择

参考答案:程序1:选择社区营养干预措施的基本原则:1.考虑营养问题的重要程度 2.考虑对解决营养问题的作用大小 3.考虑实施干预的难易程度、参与性和成本效益以及对干预措施评估的难易程度等;

程序2:营养干预措施的选择和排序 1.特定目标人群存在的该营养问题的程度、性质和原因2.干预项目涉及的范围、可利用的资源以及社区参与等因素3.干预措施的意义、干预的有效性、实施的可行性、成本效益等;

程序3:确定干预手段;

程序4:确定营养干预方案或措施。

2.社区基础资料的收集方式有哪些?访谈法和自填问卷法各自的优缺点

答:方式:1.直接收集摄取历年综合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早已存在;2,由单一家庭一个个收集再综合

访谈法的优点:获得的信息资料准确性较高,资料收集快捷缺点:费时,费力,费经费

自填问卷法优点:保密性好,适用与对一些个人隐私或不易公开的项目(如性知识,性生活,性病,婚姻状况等)的调查缺点:应答率较低,准确性也较差.

3. 简述综合信息调查表编制的工作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工作程序:1.确定表头2.设计封面信3.确定测量变量和分类4.设计条查表初稿5.修订6.调查表格设计

注意事项:1综合性调查内容比较多,所以没一类问题要少而精,不能贪多,要紧紧围绕研究目的.把同类的问题放在一起,各类问题不能混着排列.注意跳项问题的设计.编码部分要根据答案的合理值设置有效的位数和小数位数.问题的语言部分要尽量简单..不要问咨询者不知道的问题.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问卷太长会影响填答,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4.问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答:发病率:一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某中疾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计算公式: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100%,1000‰......)

患病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测量与评价复习试题

习题 (一)名词解释部分1.体育测量 2.直接测量 3.测量量表 4.测量的可靠性 5.同质测量 6.测量的有效性 7.内容有效性 8.效标 9.测量的客观性 10.科学性检验 11.标准观测值 12.成套测验 13.项目的区分度 14.评价 15.体育评价 16.评价标准 17.理想标准 18.评价量表

19.百分位数法 20.离差法 21.体格测量 22.身高 23.坐高 24.体型 25.身体姿势 26.体质 27.健康 (二)选择题 1.测量与评价的关系是( )。 A.测量是基础,评价是手段 B.测量是基础,评价是目的 C.测量是手段,评价是基础 D.测量是方法,评价是手段。 2.体育测量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是( )阶段。 A、人体测量 B.体育测验 C.体育测量学 D.体育评价 3.最早的人体测量发生在( )时期。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4.体育测量学目前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发展了( )的测评方法。 A.简便 B.实用 C.高质量 D.规范化、标准化 5.下面几项哪项不属于测量的三要素。( ) A.符号 B.法则 C.有效性 D.属性 6.反复横跨测灵敏性,小学生的测验场地应间隔( )。 A.90 cm B.100 cm C.110 cm D.120 cm 7.《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一共分为( )类。

A.3 B.4 C.5 D.6 8.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体测指标中有( )三大类。 A.形态,机能,心理 B.形态,机能,素质 C.形态,机能,适应能力 D.形态,心理,适应能力 9.测量工作中首先要明确的是( )。 A.被测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B.指标的选择 C.测量的方法 D.工作的责任 10.随机误差具有( )的特点。 A.随机性 B.对称性 C.倾向性 D.方向性 11.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人为的 B.非标准化的 C.多种偶然非控制因素 D.测试次数多 12.系统误差具有( )的特点。 A.系统性和方向性 B.不可修正 C.变化无常 D.无规律性 13.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样本含量大小 B.个体间异差大小 C.抽样方法的不同 D.三项均是14.基本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测量非标准化 B.工作不细心 C、测量无细则 D.仪器本身 15.测量的科学性是指( )。 A.准确性、经济性、适用性 B.准确性、实用性、规范性 C.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 D.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 16.稳定可靠性系数( )。 A.数天重复相同测量结果的相关程度 B.愈接近1愈不可靠 C.指奇数次和偶数次的测量结果相关程度 D.愈接近-1愈可靠 17.测量一致可靠性系数估价适用的测量项目是( ) A.12 min跑 B.立定跳远 C.800m跑 D.1 500m跑 18.引体向上属于( )测验。 A.静力性 B.爆发力 C.动力性耐力 D.静力性耐力 19.已知组间方差为5.21,组内力方差0.481,可靠性系数为( )。

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一)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营养评价中常用的人体形态、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正方法。 (二)原理 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三)测量工具 软尺、体重秤、身高测试仪、皮褶计、 (四)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五)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

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六)营养评价 可以根据体测量评价参考数值所列的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进行评价。 1.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长(厘米)–105。 2. 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 BMI(体质指数)= ———————— 身长(米)2 体质指数也是较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以体质量(kg)/身高(m)2表示。判断标准是: 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男<20 20~25 25~28 >28 女<19 19~24 24~27 >27 3. 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用来表示皮下脂肪的厚度,为防止误差应选择3个或3个以上测量的部位,多选择肩胛下、肱三头肌、脐旁3个测量点。以平均值作判断标准:消瘦正常肥胖 男<10mm 10~40mm >40mm 女<20mm 20~50mm >50mm (七)注意事项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教案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实验教案 教师:秀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down.wyrj.)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教师准备:课件。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塑料杯、花生、肥肉、棉签、白纸。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培养皿、水、碘酒、滴管、馒头、面包。【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那么你们身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呢?”(学生回答) 教师:“这些营养从哪里来呢?”(学生回答) 教师:“好,我们就来看看食物中到底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师:“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出示)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了解一下。 2、首先是蛋白质,你对于蛋白质了解多少呢?”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出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第2章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第2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第1节人体体格测量 第2节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第3节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第1节人体体格测量 1.能描述人体营养测量的常用方法. 2.能进行人体测量(成年人最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是身高,体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等,其中以身高和体重最重要.儿童生长发育测量最常用的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其中身高,体重,头围,胸围是儿童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 3. 并根据结果正确评价人体营养状况. 学习单元1 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学习单元2 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和体重的测量 测量身高,体重,上臂围,皮褶厚度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1.身高 2.体重 3.皮褶厚度 4.上臂围(AC) 5.上臂肌围(AMC) 一,身高(BH) 立位时颅顶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 身高和生长速度是反映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特别是学龄前儿童. 3岁以下婴幼儿可测量卧位身长计算身高. 身高在上午10点左右测量,此时身高基本上是一天的平均值. 身高测量方法 受测者赤脚,立正站好,背靠 身高计的立柱,颈部,躯干,胯部 和膝关节要充分伸直,两臂自然下 垂.测试者站在侧面,将身高计的 水平板轻轻沿着柱下滑直到触到受 测者头顶,这时水平板所指的刻 度,即为身高. 身高坐高计 坐高 坐位时头顶点至椅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同身高. 卧式身长测量仪 1,卧式标准量床或量板的使用 2,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体重测量的方法及意义. 头围 是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勺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表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

是指从两乳头线到后面两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 体重(BW) 体重是营养评定最简单最直接而又可靠的指标,是目前最主要的评定指标.体重的改变是与机体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改变相一致的,故体重可从总体上反映人体营养状况. 测量仪器 杠杆式体重称 弹簧式体重称 测量方法 1. 8岁以上应使用落地式体重称,最大载重量为100kg,刻度不得大于100g,放在水平地面上,使用前校正零点. 2. 1个月到7岁小儿用杠杆式体重砰,最大载重为50kg,准确读数不超过50g,初生儿用婴儿体重磅秤,最大载重量为5kg,准确计数为10g. 注意事项 应在晨起空腹,排空大小便后, 着内衣测量. 受测者脱鞋,尽量穿单薄的衣 裤,自然站立在体重计或磅秤的 中央,并保持身体平衡.指针所 指的刻度即为体重值. 婴幼儿体重测量 1岁以下取卧位 1-3岁取坐位 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哭闹厉害,大人抱着测量 不能手扶婴幼儿 特殊原因,扣除衣物重量 三,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是人体一定部位连同 皮肤和皮下脂肪在内皮肤皱褶的厚度. 人体皮下脂肪的含量约占全身脂肪总量的一半,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出体内的脂肪量,并间接反应能量的变化,此法简便易行,但要求所到部位准确,使用的皮褶计压力要符合规定标准(10g/cm2). 常用测量部位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肩胛下 脐旁 皮褶厚度计 1.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测量方法 1)受测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2)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身后,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用软尺测量并用油笔标记出左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3)要标记点上方约2cm处,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相距约3cm)将皮肤和皮下组织提起

营养评价

营养评价 一、住院病人营养风险评估 按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分。 (一)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标准: 1. 营养状况情况评分 ⑴严重营养状态受损:营养风险3分 1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3个月内体重下降>15%;或近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量减少75%以上;或BMI<16.0,并且一般情况差,如血浆白蛋白<25g/L。 ⑵中度营养状态受损:营养风险2分 一般情况差并2个月体重丢失>5%;或近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量减少50%~75%;或BMI为16.0-16.9。 ⑶轻度营养状态受损:营养风险1分 3个月内体重减少>5%或近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减少25%~50%;或BMI 为17.0-18.4。 ⑷正常营养状态:营养风险0分 营养摄入正常,体重无明显降低。 (注:几项问题任一符合就按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 2.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 ⑴疾病对营养的摄入、吸收、利用和代谢影响严重:营养风险3分 如严重头颅部损伤、骨髓移植、重症监护病人、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烧伤面积>50%患者、严重多发伤、脑卒中、急性重症胰腺炎等。 ⑵中度影响:营养风险2分 如腹部大手术、重症肺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的炎性肠疾病、肝切除等; ⑶轻度影响:营养风险1分 如有并发症的慢性疾病患者、肝硬化、血液透析、糖尿病、股髋骨骨折、肿瘤患者(放、化疗)等。 (注:几项问题任一符合就按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 3.年龄因素影响的评分: 年龄≥70岁,营养风险明显增加。因此,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应增加营养风险1分。 4. 营养风险总评分: 总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态评分+年龄评分 ㈡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意义: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复习题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复习题 一,请完成下列有关皮褶厚度测定技术的问题。 1,请描述皮褶厚度测定常用的三大部位:三头肌部,肩胛下角,脐旁皮褶的生理定位。2,下列是一位实习营养师对测定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技术的描述,请分析实习营养师的描述中有哪些不妥,说明原因。 测定前,检查皮褶厚度仪,看其钳尖部两接触点间压强是否达到15g/ Cm2,测定时,被测者应暴露测量部位,或仅穿贴身内衣测量也可,测量者立于被测者身后,摸到肩胛下角,如不明显,可令被测者挺胸,摸清后让其恢复自然站立,在肩胛下角约1厘米处,沿脊柱走向方向,用左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揉捏待测定部位,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讲被测定部位皮肤拎起。右手松开皮褶计握把,让皮褶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读数精确至0.1厘米,记录结果。 3,经测定,某居民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脐旁的皮褶厚度分别是2.2cm,2.8cm,4.3c m,请评价他的胖瘦程度,要求写出判定方法。 答:1、三头肌部:肩峰至尺骨鹰嘴的连线中点上方约2厘米 (2分) 肩胛下部:肩胛骨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2分) 脐旁:距脐右方2厘米处。(1分) 2、①不能穿内衣,应充分暴露测定部位;(2分)②不能揉捏软化,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2分) ③肩胛下角皮褶走向应与脊柱走向呈45度夹角;(2分) ④要求测量3次取平均值,一次测量结果不能作为测量最终结果;(2分) ⑤钳尖部两接触点间压强正常值是10 g/cm2(2分) 3、用三处皮褶厚度相加,小于10厘米为消瘦、10-40厘米为中等、40厘米以上为肥胖。(3分) 该居民三处相加<10厘米,故判定他消瘦。(2分) 二,拟对以婴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注要测量其身长,头围,体重三个指标,作为一名公共营养师,请你:1 1,写出开展此项工作所需要的仪器,并任选两种说明怎样做好工作的准备工作: 2,提供头围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3,该婴儿由于哭闹严重,无法独立配合完成体重测量,请你提供解决方法。 答案评分标准: 1、仪器(3分) (1)标准量床 (2)无伸缩性材料卷尺 (3)婴儿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 准备方法: (l)软尺:仔细检查软尺有无裂缝,制作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用2m 长的刻度钢尺检查软尺的刻度是否准确, 若2m相差0.5cm 则不能使用,需更换。 (2)标准量床:应选择平坦的地方放置,围板刻度尺应面向光源(便于读数)。仔细度查两端头板有无松动现象,围板 刻度0点是否与头板的头顶面重合,并以钢尺检查围板上的刻度是否准确,一般为10.0cm,

人体体格的测量及营养学的评价培训资料

人体体格的测量及营养学的评价

实验三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一)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营养评价中常用的人体形态、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正方法。 (二)原理 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三)测量工具 软尺、体重秤、身高测试仪、皮褶计、 (四)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五)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六)营养评价 可以根据体测量评价参考数值所列的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进行评价。 1.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长(厘米)–105。 2. 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 BMI(体质指数)= ———————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人体测量评价指标 一、标准体重,或称理想体重。 标准体重(公斤)=身长(cm)-105 评价标准: <20%<10~20%±10% >10~20%>20% 严重瘦弱瘦弱正常超重肥胖 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BMI=体重kg/身高m2 1.WHO:BMI正常值为18.5~24.9。 BMI<16为重度消瘦,16~16.9为中度消瘦,17~18.4为轻度消瘦BMI25~29.9为超重,≥30为肥胖。 2.亚太地区:BMI正常值为18.5~22.9。 BMI<18.5为体重过低 BMI23~24.9为超重,≥25为肥胖。 3.我国:BMI正常值为18.5~23.9。 BMI<18.5为体重过低 BMI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用身高体重评价的其他方法 离差法 百分位数评价法 Gomez分类法

体重和身高>100%者认为是营养良好。 人体测量的评价 人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很多,最常用而又简便的是体重和身高指标。 (一)、体重和身高指标 1、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营养状况评价: 少年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处于动态变化时期,一般无法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评价,而采用群体中与其它个体比较进行评价。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评价方法较多,评价标准各国也不一致。 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提出的身高和体重数值,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评价的表达方法有: 按年龄的身高 按年龄的体重 按身高的体重。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评价表达方式的意义: 按年龄的身高偏低 ——表示较长期的慢性营养不良。 按身高的体重 ——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常用评价方法 (1)中位数百分比法 即调查儿童的身高或体重的数值达到同年龄、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以此来评价儿童的生长情况(儿科常用)。 中位数百分比法优点是简单易懂。 中位数百分比法缺点是:不同指标的中位数百分比的数值意义不同。 按身高的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来评价营养状况(见下表) 已知某学龄儿童的身高124cm,体重41.5kg,试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

人体体格测量

实验体格测量(一)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的应用工具测量成人、幼儿的身高(长)与体重; 2、掌握测量成人、幼儿的身高(长)与体重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能对测得的结果进行评价。 二、原理与依据 1、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适用于成人): 2、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3、成年人体质指数判断的标准 体型低体重正常超重 BMI <18.5 18.5-24.9 >25 三、实验器材与用具 卧式量板(或量床)、身高、坐高计和杠杆秤。 四、方法步骤与练习 1、身长——3岁以下儿童要量身长测定步骤: 1)检验仪器有无,刻度是否;(松动,清楚) 2)将卧式量板(或量床)放在地面或桌面;(平坦) 3)脱去小儿鞋帽和厚衣裤,使其仰卧于量板上;(中线) 4)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头板。此时小儿面向上,两耳要在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与量板;(接触,同一水平,垂直)5)测量者位于小儿,在确定小儿平卧于板中线后,将左手置于小儿,使其固定,用右手,使之紧贴小儿,然后读取读数之小数点后。(右侧,膝部,滑动滑板,足跟,一位即0.1cm) 6)记录数据在上。(记录本或试验表格) 2、身高——测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1)使用仪器:为身高坐高计。 1)检验仪器:使用前应校对零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红色刻线的高是否为,误差不得大于。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连接触是否,有无,零件有无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10.0cm,0.1cm,垂直,紧密,松动,松脱) 2)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o,、和 与立柱相接触;(足跟,骶骨部,两肩间区)3)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与眼眶呈水平位;(上缘,下缘)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压于受试者头顶;(右侧,轻) 5)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平板平面进行读数,以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等高或水平,厘米(cm),一位——0.1cm)6)记录数据。 注意事项: 1)身高坐、高计应选择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平坦靠墙,光源) 2)测试人员每天测试前检查身高、坐高计,进行;(校正) 3)严格掌握“”、“”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一定压板;(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等高或水平)4)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头顶的发辫、发结要,饰物要。(压实,放开,取下) 5)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高度,以防碰坏。(安全) 3、坐高的测量(基本上同站高的测量) 测量方法:

微型营养评定MNA

微型营养评价(mini nutritionaal assessment,MNA) MNA是上世纪90年代初,Vellas,Garry,Guigoz等创立和发展的一种新的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其评价内容包括: 1.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计体重丧失 2.整体评价:包括生活类型、医疗及疾病状况(如消化功能状况等) 3.膳食问卷:食欲、食物数量、餐次、营养素摄入量、有否摄食障碍等 4.主观评价:对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自我检测等。 根据上述各项评分标准计分并相加 该方法简便易行,可在10分钟左右完成,且与传统的人体营养评价方法及人体组成评价方法有良好线性相关性。 (一)评价内容 1、人体测量评定(Anthropometric assessment): (1)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0= BMI<19 ; 1= 19<BMI<21; 2= 21<BMI<23 ; 3= BMI≥23. (2)上臂中点围(mid arm circumference in cm ,MAC) 0= MAC<21 ; 0.5= 21<MAC<22 :1= MAC>22. (3)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 in cm , CC) 0= CC<33 ; 1= CC≥33. (4)近3个月体重丢失(Weight loss during last three months) 0= >3kg ; 1= 不详; 2= 介于1-3kg ; 3= 体重无丢失。 2、整体评定(Global evaluation): (1)病人是否独居? 0= 否; 1= 是。

(2)每日服用超过3种药物? 0= 否; 1= 是。 (3)在过去的3个月内病人是否遭受心理应激和急性疾病? 0= 否; 1= 是。 (4)活动能力: 0= 卧床; 1= 可下床但不能外出活动; 2= 可外出活动。 (5)是否有精神/心理问题? 0= 重度痴呆;1= 轻度痴呆 2= 无精神/心理问题。 (6)是否有压痛或皮肤溃疡? 0= 否; 1= 是。 3、膳食评定(Dietetic evaluation): (1)每日食用几餐正餐? 0= 1餐; 1= 2餐; 2= 3餐。 (2)病人消费情况? 每日至少1次消费:是/否;每周食用2次或更多豆类或蛋类:是/否; 每日食用肉类、鱼类或禽类:是/否 0= 1个是; 0.5= 2个是; 1= 3个是。 (3)病人是否每日食用2次或更多水果或蔬菜? 0= 否; 1= 是。 (4)该病人在过去的3个月内是否因为食欲减退、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等导致摄食减少? 0= 食欲严重降低; 1= 食欲中度下降; 2= 没有变化。 (5)每日消费几杯饮料? 0= <3杯; 0.5= 3~5杯; 1= >5杯。 (6)摄食方式? 0= 完全需要他人帮助; 1= 可自行进食但稍有困难; 2= 可自行进食无任何困难。 4、主观评定(Subjective assessment): (1)该病人是否任务自己有任何营养问题?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1

一、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足评价要点的诊断指标。答①个人史:如既往病史等诊断指标:先天性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疾病残疾服用药物等②食物史:膳食史调查。诊:长期食物摄入不足或喂养不当,饥饿,拒食,母乳不足③人体测量:身高体重及皮褶厚度等诊:皮褶厚度↓BIM<18.5,儿童可根据生长发育曲线图④体检结果:外貌表情皮肤弹性等诊:消瘦型:消瘦、肌萎缩,皮肤干燥。水肿型:凹陷性水肿,皮肤色泽沉着,精神萎缩反应冷淡⑤生化数据: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血清运铁蛋白等指标↓ 锌的缺乏答膳食调表:主要询问来访者或服务对象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情况,以及是否服用锌制剂和锌强化食品,最近膳食有无大的变动等病史询问:①是否有性发育障碍与性功能低下②是否有味觉及嗅觉障碍③是否有伤口愈合不良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发病情况儿童VB2缺乏的营养评价及判断要点答评价核黄素营养情况的最佳指标的判定标准是红细胞核黄素测定。一般认为红细胞核黄素>400umol/L为正常<270umol/L缺。判点①个人史: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代谢疾病②体检结果:脑溢性皮炎、贫血③膳食史:喂养不当、节食或偏食、长期富含VB2的食物摄入不足④生化数据:红细胞核黄素测定<270umol/L,尿核黄素测定:24h排出量<320umol/L尿样收集及保存事应注意要点答①收集容器要求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②有较大开口以便收集③无化学干扰物质④容器上有明显标记⑤应留有足够的标本⑥将尿样放置于阴凉避光处,防止阳光照射⑦如需进行尿培养,应在无菌容器中中取中段尿液⑧及时送检⑨未立即送检,应采取适当方法保存⑩收集尿标本时,应避免粪便等的污染,女性应注意避免阴道分泌物、经血的污染婴幼儿体重和身长的测量方法和意义答方法:采用卧位测量头顶至足底的距离,测量时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一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底板,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读取量板上的刻度度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意义:身长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他不利郎环境因素的影响静脉采血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答采血器材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操作程序严格遵守无菌手续:采血部位成年人多用垨前静脉,肥眫者也可以用腕背静脉:采血时一般采取坐位(病躺),手臂下垫一忱头使臂伸展,系好压脉带,请被采血者紧握拳头数次,按摩采血部位是静脉扩张,用碘酒乙醇消毒皮肤,采血者左手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穿刺,见有血后抽取所需血量,拨针前放松压脉带,拨针后用消毒棉球轻压针眼,弯曲前臂2-3分钟。注项:①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病人应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医生或护士抽血②抽血前保持12h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药物外,其他药物抽血之后在服用,以免对某些检验结果有所干扰③抽血应尽量从清洁部位采血④抽血应尽力量是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来决定,抽血量一般在2~10ml⑤医生或护士按照检验项目要求将血液置于不同的血管内⑥采血操作中应防止溶血VA缺乏的基本特征和判断标准答特征:①眼部症状:夜盲:在暗环境先视物不清,定向困难;眼干燥症:发干、畏光、流泪,出现毕托氏斑;角膜软化:干燥、角化,而后软化、溃疡穿孔一致失明②皮肤症状:皮肤容易干燥,毛囊角化增生、脱屑、蟾皮病③骨骼系统:骨组织停止生长,发育迟缓④生殖系统:影响男性的精子质量和女性怀孕⑤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呼吸道感染坏人腹泻等标准:①血清视黄醇含量,正常浓度1.05~3.15umol/L。WHO认为:血清视黄醇浓度低于0.70umol/L表示机体视黄醇不足,血清视黄醇浓度低于0.35umol/L表示机体视黄醇缺乏;儿童血清视黄醇浓度应>1.05,0.70~1.02umol/L为边缘缺乏小于0.70为缺乏②暗适应能力测定:若缺乏则能力↓③生理盲点:若缺乏则生理盲点会扩大④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法:若缺乏则眼结膜杯状细胞消失⑤尿液细胞检查:取新鲜中段尿约10㎎加1%龙胆紫溶液数滴摇匀,做上皮细胞计数,每立方毫米的正常尿液至多含皮细胞3枚。超过3枚以上者出泌尿系统症外,可表VA缺乏VC缺答基本症状和体征:①一般症状:早期无特殊症状,病人常有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儿童表现为体重不增可伴有低热、呕吐、腹泻等②出血症状:皮肤瘀点为其较

测量与评价复习试题

.. 习题 (一)名词解释部分 1.体育测量 2.直接测量 3.测量量表 4.测量的可靠性 5.同质测量 6.测量的有效性 7.内容有效性 8.效标 9.测量的客观性 10.科学性检验 11.标准观测值 12.成套测验 13.项目的区分度 14.评价 15.体育评价 16.评价标准 17.理想标准

18.评价量表 19.百分位数法 20.离差法 21.体格测量 22.身高 23.坐高 24.体型 25.身体姿势 26.体质 27.健康 (二)选择题 1.测量与评价的关系是( )。 A.测量是基础,评价是手段 B.测量是基础,评价是目的 C.测量是手段,评价是基础 D.测量是方法,评价是手段。 2.体育测量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是( )阶段。 A、人体测量 B.体育测验 C.体育测量学 D.体育评价 3.最早的人体测量发生在( )时期。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4.体育测量学目前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发展了( )的测评方法。 A.简便 B.实用 C.高质量 D.规范化、标准化 5.下面几项哪项不属于测量的三要素。( ) A.符号 B.法则 C.有效性 D.属性 6.反复横跨测灵敏性,小学生的测验场地应间隔( )。

A.90 cm B.100 cm C.110 cm D.120 cm 7.《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一共分为( )类。 A.3 B.4 C.5 D.6 8.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体测指标中有( )三大类。 A.形态,机能,心理 B.形态,机能,素质 C.形态,机能,适应能力 D.形态,心理,适应能力 9.测量工作中首先要明确的是( )。 A.被测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B.指标的选择 C.测量的方法 D.工作的责任 10.随机误差具有( )的特点。 A.随机性 B.对称性 C.倾向性 D.方向性 11.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人为的 B.非标准化的 C.多种偶然非控制因素 D.测试次数多 12.系统误差具有( )的特点。 A.系统性和方向性 B.不可修正 C.变化无常 D.无规律性 13.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样本含量大小 B.个体间异差大小 C.抽样方法的不同 D.三项均是14.基本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 A.测量非标准化 B.工作不细心 C、测量无细则 D.仪器本身 15.测量的科学性是指( )。 A.准确性、经济性、适用性 B.准确性、实用性、规范性 C.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 D.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 16.稳定可靠性系数( )。 A.数天重复相同测量结果的相关程度 B.愈接近1愈不可靠 C.指奇数次和偶数次的测量结果相关程度 D.愈接近-1愈可靠 17.测量一致可靠性系数估价适用的测量项目是( ) A.12 min跑 B.立定跳远 C.800m跑 D.1 500m跑 18.引体向上属于( )测验。

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20分)

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20分) 真题一、拟对一婴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主要测量其身长、头围、体重三个指标,作为一名公共营养师,请你: (1)写出开展此项工作所需要的仪器;并任选两种说明怎样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2)提供头围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3)该婴儿由于哭闹严重,无法独立配合完成体重测量,请你提供解决方法。 答案评分标准: 1、仪器(3分) (1)标准量床 (2)无伸缩性材料卷尺 (3)婴儿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 准备方法: (l)软尺:仔细检查软尺有无裂缝,制作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用2m 长的刻度钢尺检查软尺的刻度是否准确,若2m相差0.5cm 则不能使用,需更换。 (2)标准量床:应选择平坦的地方放置,围板刻度尺应面向光源(便于读数)。仔细度查两端头板有无松动现象,围板刻度0点是否与头板的头顶面重合,并以钢尺检查围板上的刻度是否准确,一般为10.0cm,误差不得大于0.1cm。 (3)婴幼儿专门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放置于平坦地面上,要求无晃动。仔细检查零点是否准确,若不准确应旋转调节螺母进行校正。用标准法码检测体重计的测量准确度,要求误差不得超过0.1%。其方法是:以备用的10 kg、20 kg、30 kg 标准珐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 以上任选两点,(7分) 2、头围的测量方法(5分) 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

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示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测量时,婴幼儿需脱帽,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长发或致发辫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 3、备用方法(5分) 减差法:脱去婴儿外衣、鞋袜、帽子,只留下背心和短裤,由大人抱着在成人体重计上测出总体重,然单独测量大人的体重,二者之差即为婴儿体重。 真题二、某4岁儿童,近来身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儿童,明显消瘦,情绪不好,经常感冒,精神疲倦,体格检测为:身高101cm,体重12kg。 1、请评价该儿童身高、体重是否正常,列出公式并计算 Kaup指数,作出评价。 2、判断可能有什么营养问题?请作出对这种营养问题的判断步骤。 答:1、 Kaup指数=体重(kg)÷身高(cm) 2÷104=12÷1012÷104 =11.8 kg/cm2由此判断该4岁儿童营养不良. 2、根据明显消瘦,情绪不好,经常感冒,精神疲倦判断,其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中消瘦型营养不良症。 步骤:了解一般情况,膳食史调查,了解健康状况基本资料,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建议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指标检查,询问获得相关信息,分析考虑要点。 真题三、已知某成年男性身高1.63m,体重70kg,请你完成以下操作: 1、计算并评价该男子体质指数。 2、提出一项能进一步了解该男子脂肪分布情况的体格测量项目。 3、叙述测量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解答: 1、该男子体质指数BMI:70 ÷1.632 = 26.35 根据我国BMI评价标准: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体重正常,24.0-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可以知道该男子超重 2、可以进一步测皮褶厚度(也可测腰围) 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腹部、髂嵴上部等,其中前3 个部位最重要,可分别代表个体肢体、躯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对判断肥胖和营养不良有重要价值。 使用仪器:皮褶计。 (1)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TSF)测试方法: ①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与评价.doc

营养缺乏所致疾病案例分析 Tags:营养缺乏预防医学实验指导医学营养缺乏所致疾病案例分析 营养缺乏所致疾病案例分析 【目的要求】 1.熟悉膳食计算的方法; 2.掌握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意义。 【实习内容】 【案例】某男大学生 (年龄 20 岁 ,身高 175cm,体重 68kg)的一日食谱如实习表 2-1 所示。 实习表 2-1 某男大学生的一日食谱 早餐午餐晚餐 主食粥粳米 50克饭籼米150 克饭籼米 150 克馒头精白粉 100 克馒头精白粉 50 克 食谱食谱食物重量食谱食物重量食谱食物重量副食榨菜榨菜 25克红烧肉猪肉50 克酱鸡蛋50 克 鸡毛菜鸡毛菜 300 克蛋芹菜250 克 酱油10 克炒芹菜豆腐干 20 克 盐 5 克豆腐干油10 克 油10 克酱油10 克 盐 5 克 根据上述食谱,评价该男大学生此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在质和量上能否符合生理需要 1.膳食计算: (1)计算一日中各种食物中的各类营养素摄入的量,见实习表 1-2,此表中的内容,除籼米和芹菜外,其他食物各类营养素摄入量已计算好。 (2)一日中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与参考摄入量比较,计算相对比并填入实习表 2-3。 实习表 2-3 一日营养素摄入量与参考摄入量比较表 能( kca 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钙VitAVitB1 VitB2 尼克酸抗坏血酸( g)( g)物( g)( mg) (ugRE,) ( mg)(mg) (mg) (mg) 摄入量 参考摄入 量 相对比( %) 说明: 1)计算视黄醇当量时胡萝卜素及VitA 均折合成视黄醇当量( ugRE)。 1 国际单位维生素A=微克视黄醇当量, 1 微克胡萝卜素 =微克视黄醇当量 2)二者比较用相对百分比(%)表示: 3)计算一日所摄入的三大营养素占热能百分比,并填入实习表2-4。 实习表 2-4 一日所得三大营养素占热能百分比

营养状况自我评估表

营养状况自我评估表 据权威机构研究表明,有40%-50%的住院病人存在营养不良。国外临床数据统计证实,营养不良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加速病情发展,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营养正常患者的4倍,相应死亡率也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还会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因此,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越来越不能忽视。 请把每题相应答案的分数填入文框内,最后累加得到营养评分总分。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住院病人微型营养评定(mim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 ●我每天要吃3种或3种以上不同的药 0=是;1=否□ ●在过去3个月内,我曾生过一场大病或遭受过心灵重创 0=是;1=否□ ●我有压痛或皮肤溃疡 0=是;1=否□ ●我每天能吃到肉类、鱼类或禽类,每周至少两次吃到豆类或蛋类 0=是;1=否□ ●我每天能吃到半斤水果或蔬菜 0=是;1=否□ ●我每日喝4杯以上液体(水、荼、果汁或牛奶)0=是;1=否□ ●我在近3个月内因为消化系统或咀嚼吞咽问题,吃的东西减少,食欲情况 0=明显没有欲;1=食欲较差;2=食欲尚好□ ●我每天能吃几顿饭(不包括点心)0=1顿;1=2顿;2=3顿或3顿以上□ ●我的进食情况 0=完全需要他人帮助;1=自已进食,但有一定困难; 2=可自行进食,无需帮助□ ●我的活动能力 0=一直卧病在床;1=仅可下床活动;2=可以室外活动□ ●我的精神心理状态0=精神压力大,不堪重负;1=有一定精神压力,但可以承受;2=可自行进食,无需帮助□ ●近3个月我的体重下降情况 0=大于3KG;1=不详;2=介于1和3KG之间; 3=没有下降□ ●我的体质指数即体重/〔身高(m)2为多少 0=小于19;1=介于19和21之间;2=介于21 和23之间;3=大于23 □ ●我在上臂中点(肱三头肌)处绕上臂一圈周长为多少 0=小于22CM; 1=大于22CM □ ●我在小腿肚中点(腓肠肌)处绕小腿一圈周长为多少0=小于31CM; 1=大于31CM □ ●我觉得自己的营养状况0=存在营养不良;1=可能营养不良或不清楚;2=没有任何营养问 题□ ●与同年龄人相比,我的健康状况0=没他们好;1=差不多;2=比他们更好□

人体体格的测量及营养学的评价

实验三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一)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营养评价中常用的人体形态、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正方法。 (二)原理 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三)测量工具 软尺、体重秤、身高测试仪、皮褶计、 (四)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五)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

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六)营养评价 可以根据体测量评价参考数值所列的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进行评价。 1.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长(厘米)–105。 2. 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 BMI(体质指数)= ——————— 身长(米)2 体质指数也是较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以体质量(kg)/身高(m)2表示。判断标准是: 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男<20 20~25 25~28 >28 女<19 19~24 24~27 >27 3. 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用来表示皮下脂肪的厚度,为防止误差应选择3个或3个以上测量的部位,多选择肩胛下、肱三头肌、脐旁3个测量点。以平均值作判断标准:消瘦正常肥胖 男<10mm 10~40mm >40mm 女<20mm 20~50mm >50mm (七)注意事项

人体测量和评价

第二章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一般是通过膳食调查、人体体格测量、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以及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综合的评价。营养状况综合评价必须结合人体体格测量、血生化检验和缺乏病症状和体征的检查来进行。 第1节 人体体格测量 人体体格测量是评价机体膳食营养状况,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测定结果,常被用来评价一个地区人群的营养状况。如成年人最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是身高、体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等,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常用的指标有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其中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是儿童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 一、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陶围和体重的测量 婴幼儿的年龄划分在医学上一般是指0~3岁,其中1岁以内称为婴儿期,1~3岁称为幼儿期。 1. 卧式标准量床或量板的使用P72 2.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体重测量的方法 (1)婴幼儿头顶至臀长和身长测量 婴幼儿由于不能站立或站立时不能保持 正确的身高测量姿势,也不能自主端坐保持正确的坐高测量姿势,故需采用卧位分别测量头顶至臀部和足底的距离,即头顶至臀长和身长作为对应于儿童的坐高和身高的测量指标来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 身长测定方法: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P73 进行头顶至臀长测量时,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一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滑板紧贴婴幼儿骶骨。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提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婴幼儿头围和胸围测量 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常用的横向测量指标。头围是指从双侧眉弓上缘经后脑勺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表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头围测量步骤 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胸围是指从两乳头线到后面两肩胛骨骨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 胸围测定 被测婴幼儿取仰卧位,自然躺平,使其处于平静状态。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前右侧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