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 戊戌风云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 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 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 于 1901 年赴日本留学。
1902 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 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 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
课文
第一 则
第二 至六

第七 至十

主要内容
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作者以“境 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 ”,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 由
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 谈“造境”与“写境”。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 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第五、六则从作者感 受、作品表现的角度谈“境界”
经典 原文
第 10 十 单 《人 元 间词
话》 十则
感知 整体把握
理解 文段层析
知人论著 古今对译
层析一 层析二 层析三
应用体验之旅
课后视野拓展
经典原文 10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德桢,后改 为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 更为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 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 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是享有国 际盛誉的著名学者。
1925 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 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1927 年 6 月,在北京 颐和园投水自尽,留下了难解之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 人生理念剧烈动荡、冲突、融合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社 会在经济和文化准备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向着畸形的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转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界的动荡尤为突出,并深深影 响了当时的文学。22 岁以前,王国维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为以后 治文史、考据之学奠定了基础。1898 年后,王国维来到上海,逐渐 开始接触康德、叔本华哲学,他们的思想对王国维此后的人生观、 文学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 有 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 所以 独绝 自然能有名句出现。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能独自称绝
者 在 此。 格:格调。独 的原因就在这里。绝:独自称绝。


境,

文学创作有通过艺术虚构而营造艺术境界的“造境”,有通过
写 境,
此理想 与 写实 二派
艺术写实而营造艺术境界的“写境”,这就是文学上理想派和写实派
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 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 结合起来。第八、九则把“境界说”与作家本身的内在 修养结合起来,强调诗人应该有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 识,修身而成“大家”。第十则把“境界说”与创作者 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方法结合起来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 则自成高格, 词以有境界为最高。有境界的词就能形成崇高的格调,
之 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
所造之境,
划分的依据。然而二者又很难分别。因为伟大的诗人虚构的“造境”
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 理想故也。 必定会合乎自然,所写实的“写境”,也必定会与理想有联系啊。
造:虚构。所由分:划分的 依据。邻:接近、联系。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 文学创作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 总归宿。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切不隔。
在诗人与现实的关系上,王国维主张“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 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显然透露出朴素的唯物因素和辩证法 睿智。
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 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王国 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景”与“情”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 “写实”的问题。王国维的见解可谓透彻、精辟。
教材中节选的《人间词话》十则,重点是王国维的“境界” 说的内容,也谈及了理想与写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广泛触及 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的问题,把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推向一 个新高度。文中事例典型,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特别是关于人 生追求三境界的论说,比喻贴切,佳句宛如浑然天成般镶嵌其中, 让人称绝。
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的例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1907 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 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 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 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的局限,力求运用 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 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 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 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 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 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因此,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被人们认为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当王国维发现自己醉心研究的哲学无助于解决现实人生困 惑时,这位集诗人、哲学家气质于一身的学者把研究方向转向了 文学和史学,在诗词创作、文史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1906 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问世,1908 年,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开始在《国粹学报》连载。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 络,沟通全部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