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八:薛定谔不懂薛定谔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八:薛定谔不懂薛定谔方程

据说,连薛定谔本人都理解不来薛定谔方程。这一点,很可能是真的。

据说,薛定谔方程位列最重要的科学方程式之一。这一点,是真的。不用加“很可能”。

X

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 1887-1961),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

据说,薛定谔具有超凡的个人魅力。另一位具有超凡个人魅力的物理学家费恩曼(Richard Feynman,tt博客里多次提到他)讲过:设想发生了某种大灾难,所有科学知识都毁灭,只能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人。他认为应该传这句话:“万物都由原子构成”。tt在想:如果上天再给一次机会,可以再多传一句话,未来的人一定想知道:“那请讲讲原子是如何行为的?”这时,我们不能用文字来描述原子的行为,这样既不准确也不定量,要用数学的、严格的方式。我觉得应该用这第二句话的珍贵机会,把薛定谔方程传给下一代人。物理学家狄拉克(PaulDirac)形容这个方程囊括了全部化学和大部分物理学。未来的人靠薛定谔方程,有望恢复我们已有的知识,重建文明。这个方程,就是有这么的重要!

最基础的科学是物理学。物理学的基础是力学。量子力学取

代了经典力学,经典力学可以看作量子力学的子集,是量子力学在日常尺度的近似和简化。理论上,量子力学是人类已有的最成功的科学理论。应用上,量子力学也是最成功的。它负责解释微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有关的东西都有赖于它,举例包括:整个IT和通讯技术领域(比如电子设备、电视、芯片、电脑、互联网)、整个化学(不难理解学化学的tt对量子力学的仰慕)、一部分生物学、医学(想想化验、X光和核磁共振)、激光、核能(太阳能量之源、原子弹)、以及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从夸克到中子星)。整个所谓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的“高科技”世界,无不围绕着量子力学展开。这么说吧,你之所以能在屏幕上(不论是电脑、手机还是iPad)看到这篇网上博客,是因为拜量子力学所赐。

薛定谔方程在量子力学里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在经典力学里的地位,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和主轴,王座所在。T恤上是薛定谔方程最简单化的写法,简化到方便印在马克杯上,印在T恤文化衫上以显得很有文化。这T恤像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Bang Theory》男主角Sheldon会穿的衣服。Ψ,这个像高脚杯又像三叉戟的希腊字母,念作psai,引人注目地在T恤上出现了两回。叫人忍不住想把Ψ从等号两边约掉,只留下H=E,岂不更清爽?这里可千万不能把Ψ约没了。Ψ是薛定谔方程里名震天下的波函数,它是量子游戏的

核心,它会让所有人为它纠结。

牛顿第二定律符合决定论,知道物体这一刻的运动状态,可以计算它下一刻的状态。牛顿力学描绘状态的量是2个:位置和速度。海森堡不确定原理认为,不能同时测准这2个量。量子力学被迫放弃使用位置和速度来确定粒子的状态,改用薛定谔方程的波函数Ψ来确定粒子的状态。薛定谔方程在形式上依然是决定性的: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被方程所确定,可以预言下一刻的波函数。但波函数不是可观测的物理量,它连量纲都没有,可测的是位置和速度,而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测准。于是,薛定谔方程不能确定地预言电子会飞到哪里去,不能,做不到。牛顿力学的决定论被打破了。但是,薛定谔方程能做到的是:告诉你电子的波函数。

那么,怎么理解波函数Ψ?它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大了去了。这是物理学里最神秘难解的地方,也是吵架吵得最厉害的地方。这个问题有多种回答,吵了80

年了,还没有一种能让大家都信服。教科书一般采用最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这是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物理学家波尔(NielsBohr)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对量子力学的理解。薛定谔本人反对哥本哈根解释对薛定谔方程的理解方法。拥护哥本哈根解释的人就说:“薛定谔方程比薛定谔聪明!”,意思是薛定谔猜中了上帝运行宇宙的方程,但薛定谔自己理解不了这个用他名字命名的方程。

波函数Ψ是一种空间里的分布函数。那到底是啥东西在空间里分布?薛定谔认为,波函数Ψ对应着电子电荷像波一样,在空间里弥漫开去。哥本哈根解释的代表人物,物理学家玻恩,则把波函数理解为概率。经过计算,波函数Ψ的平方,代表电子在空间里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薛定谔反对这种看法,因为这将引入一个魔鬼,它的名字叫作“概率”。电子下一刻将怎么行为,往左还是往右?对不起,无法确定地告诉你,只可以计算出它往左或往右的概率。玻恩(Max Born,1882-1970),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

日常生活中说的概率,是因为我们信息和知识不足,不能确定地预言,才使用概率。比如抛硬币,大家晓得正面或背面的概率是50%对50%。硬币出手的速度、高度、空气流动、硬币本身的重量分布,等等诸多因素的信息,没法完全获得,所以只能概率性地描述它为50%对50%。但这些因素信息的缺乏,不构成理论上的障碍。我们认为:硬币离手的那一瞬间,落地的正反面其实已被决定。如果获得这些影响因素信息,原则上可以计算落地的状态。在条件够先进的实验室里,用高速摄像机跟踪硬币抛出,用计算机模拟它的运动,就可以算出本次落地的正反面。

日常生活中,当能力不足以精确描述某一次行为时,我们使用概率性的规律。概率基于统计。第一次硬币落地,正面。那正面就是100%,背面是0%。只做一次实验,无法验证概

率性规律对不对。不断地重复实验,统计正面/背面的次数,发现它不断趋近于50%对50%。一般而言,实验次数越多,越接近50%对50%,就可以更深入地验证50%这个概率数的正确程度。

因此,对于日常的概率知识,有两点:1、系统本身,是按决定性原则在运行的。因为我们对于系统的信息和知识不足,才用概率来描述。2、用多次实验,进行统计,来验证概率性的规律。

哥本哈根解释认为:在量子世界里,系统本身,是按概率性原则在运行的,而不是决定性原则。这和抛硬币有本质区别。硬币离手的瞬间,正反面结果已定,就像篮球离手的瞬间,就决定了能否得分的结果。但量子世界不同:电子射出时,结果未定。电子干涉图样

成千上万的电子射出,每一个在屏幕不同位置撞出一个小亮点,总体撞出波纹状的干涉图样。按照牛顿的思维方式,电子撞到不同位置的结果,是因为起因不同,即电子以不同方式离开电子源(就像硬币和篮球以不同方式离手)。如果我们控制电子源,制备出状况完全相同的电子,这样它们有着相同的起因,那就应该有相同的结果——打在屏幕的同一点上。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做不到。即便制备完全相同的电子源,给予完全相同的条件,电子会射到哪里去,依然是概率性的,分散在干涉图样的不同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