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神的涵义解析(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神的涵义解析(一)

【关键词】内经;,,神;,,情志;,,心理学

摘要:《内经》神的涵义完全承袭了古代天文学的理念,在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神的涵义演变为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对生命起源动力的整体把握,又是对生命过程内部机制的描述;既是人类的认知心理活动,又是人类的情绪情感体验;既是对人类对生命内部本质的猜想,又是对人类生理机能和心理过程和谐统一的追求。因而涉及到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

关键词:内经;神;情志;心理学

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神的涵义十分深奥和宽泛,起源于上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内部机制的探索和猜想,神被认为是决定和影响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内部机制,而却又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自然科学和医学领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神是生命的原动力

神的观念最早发轫于占星术及其古代天文学思想〔1~3〕。《说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在观测天象的基础上,人们认为天地之间万物复杂多样的运动变化受着一种尚未被认识或把握的力量的推动和控制。徐灏笺:“天地生万物,物有主之谓之神。”神是指主持、控制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内部机制。因此,《淮南子・泰族训》指出:“其生物也,莫见其所长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

亡,此所谓神明。”神是藏于事物内部的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同时这种力量是有两种势力的对峙,《易・系辞上》云:“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是神的内部对峙着的两种力量。王弼注:“神也者,变化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将神归结为世界万物的一种不可直观或不易知觉的内部力量,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荀子・礼论》云:“列星随璇,明暗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搏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内经》在先秦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探索人体生命本质的过程中,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对神的涵义赋予了新的内容。《灵枢・本神》认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人类的生命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的相荡相推是生命起源的原动力,神就是生命起始的原动力。因此《灵枢・天年》云:“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同时《灵枢・天年》云:“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必具,乃成为人。”生命诞生之时,气血流畅,五脏调和,又具有感觉、知觉、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是神这种原动力推动的结果,故《孟子・尽心》云:“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2神的表征与作用

神是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常神可表现为感觉、知觉、意识、思维、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过程。《内经》把神分为五神活动和情志反应。张介宾深明此意蕴,《类经・天年有度》云:“神者,阴阳合德之灵也。……惟是神为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

皆神也。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志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

2.1五神五神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都是脏腑生理机能活动的反映,并分属于五脏〔4〕。《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虽然五神分属于五脏,但是统领于心。《灵枢・卫气》云:“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主导于心。”〔5〕五神实质上涉及到人类潜意识活动和认知心理活动,人类的潜意识过程和认知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灵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心是人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重要器官,然而,将人类处理信息过程按照实际发生的顺序,即信息处理的一般规律,分为具有不同的心理内容和形式的动态过程。魂:指与生俱来的本能、潜意识和注意,以及逐渐习得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认知过程。《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左传・昭公七年》孔颖达疏:“附气之神为魂也。……附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可见,伴随生命的诞生,人体就具有本能、潜意识等能力,又在后天的环境中不断地生长发育,逐渐习得和形成的思维、推理、判断等心理活动,都属于魂的范畴。《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肝藏血充盈,则魂内守,意识清晰,若肝血亏虚,则意识异常,甚至产生幻觉,梦游,

睡眠障碍等,表现为潜意识的流露。《类经》云:“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魄:是指与生俱来的各种感觉、反应、反射和行为,也是属于潜意识。《灵枢・本神》云:“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左传・昭公七年》孔颖达疏:“附形之灵为魄。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新生儿出生之后,所具有的各种感觉、反射、反应、运动等心理和行为活动,诸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啼哭、肢体运动等感觉功能和本能的潜意识行为,都属于魄的范畴。《类经》云:“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肺是魄的发育和完善的生理基础和条件。《灵枢・本神》云:“肺藏气,气舍魄。”魄的正常表现与肺的生理以及人身之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肺气不足,魄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行为迟缓,反应迟钝等。意:是指在心接受刺激或信息之后,对认知对象所形成或产生的心理表象,存储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过程,是对感觉信息的初级存贮。《灵枢・本神》云:“心有所忆谓之意。”陈言:“意者,记所往事”(《三因方》)。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认知心理过程,首先是接收对象的感觉信息,形成关于对象的表象或信息特征,然后存贮于感觉记忆或短时记忆的结构之中,等待更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意以脾的生理机能为活动的基础。《灵枢・本神》云:“脾藏营,营舍意。”脾气健旺,营血充足,则意活动正常,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良好。志:是对客观对象信息的保持或长期存储,即形成长时记忆的过程。《灵枢・本神》云:“意之所存谓之志。”将短时记忆中的

感觉、知觉、表象等相关信息,经过强化、复述、抽象、编码等加工,使之进入到长时记忆之中,形成对对象信息的深度加工。《灵枢・本神》云:“肾藏精,精舍志。”志的活动归属于肾,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愤怒伤肾,肾中精气亏虚,志的活动失常,常见记忆困难,健忘,或记忆衰退。《灵枢・本神》云:“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思:即思考、思维的过程和内容。《灵枢・本神》云:“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维的内容就是有关对象的信息,思维的过程就是对对象的属性、状态、运动、特征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识别等加工,以便形成概念、观念、判断等,是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形成对对象的整体属性和特征的认知结果。虑:是在思考或思维的基础上,产生联想、类比、推理或形成假设的过程。《灵枢・本神》云:“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在思维内容的基础上,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类比,由条件到结论的推理,或形成一定假设等,属于人类的认知活动的第二步深化。把认知对象的各种特征综合或整合成为整体属性,产生有关对象的知觉、概念、观念,藉以进行联想、类比、推理,最终形成对未知事物的基本判断或假设。智:在形成关于对象的认知、概念、判断或假设的基础上,所采取的相应对策和行为。《灵枢・本神》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在获得有关对象的认识之后,形成一定的观念和假设,得出基本判断的情况下,主体所采取的问题解决策略和行为,都是在一系列的意、志、思、虑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因而,问题解决的策略是较优或最佳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是最适宜的,被称之为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