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Baidu Nhomakorabea的青年,辛 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 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 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让我们感悟——一个世纪前的中国。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 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gǔ) !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诗歌反映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怎样的局面?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此后,民族危机 空前加剧。
•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租胶州湾(今天的青岛),自此各国纷纷在中国强租领土,划分势力范 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向一个国家发动 战争,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接下来的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了一场日俄战 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朝两国历来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又给了中国人很大的刺激。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濒临灭亡的边 缘。 长期以来,清政府以“天朝大国”自居,许多国人盲目自大、安于现状。即便鸦片战争后,中 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但一般人的认识还是不足,危机意识仍不强。 •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第二年,改良派的严复 写了一篇《救亡决论》,最先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陈天华在《警世钟》中说:“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反映出当时中国 人那种焦虑和急迫的心情。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至今已有百年。战火的 硝烟已消失殆尽,然而,对这段历史的评说并没 有因此而停止,尤其是对此革命的成败众说纷纭。 其实,任何历史事件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有 其特定的意义,都是历史的必然。对历史事件的 评价也应本着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 要就其时、就其地、就其当时特定的环境来实事 求是的看。辨伪去妄,存真留实,这样才能真正 的通鉴资治,古为今用。用历史的眼光和历史辩 证唯物主义角度来看,辛亥革命就是这样,既有 着成功的一面,也有着失败的一面。
谢谢观看!
再见~~
第八组:如何 评价辛亥革命?
组长:袁秋梅 成员:梁艳、冷怡、张庭玉、 贾春燕、周莎莎、姜兰、胡莉玲
逆顺浩世 之之浩界 者者荡潮 亡昌荡流
小组分工情况: 梁艳、姜兰、胡莉玲搜集资料; 贾春燕、周莎莎、张庭玉整理、罗列有效素材; 袁秋梅、冷怡制作ppt。
历史的现象总是复杂的。列宁曾经指出: 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 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 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 胜于雄辩的东西。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 是不够的,往往讲它的消极和失败的方面比较 多,讲它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 比较少。
这是为什么呢?
当下,很多人就提出质疑: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派坚持以 革命的手段、以武装起义的手段来推 翻清朝政府,有没有必要?这是不是 多此一举,或者是可有可无的?为什 么不采用立宪派和平改良的方案呢?
然而,就其革命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也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 由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的革命。由于资产阶级妥协性和软弱性的局限,所以此次 革命只是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没有明确的以纲领性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没有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共和体制,更没有进行土地改 革和深刻的社会革命,来达到平均地权的主张。因此人民大众,尤其是无产阶 级并没有积极地参加进来,更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而是在列强的压力下,与 代表旧势力的袁世凯妥协,把胜利果实拱手相让,导致革命失败。 ——《辛亥风云》 我们可以从鲁迅的作品《药》、《阿q正传》中看到,革命烈士的血并没 有唤醒人民大众的觉醒;革命的实质也没有改变劳苦大众的困苦不堪的处 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依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人民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从这一点上看,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确切 的说这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 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 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君主仿佛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顶巅。《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 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 帝拉下马”,就得要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而 辛亥革命砍掉了皇帝这个封建社会的“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从此 以后,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南京政府,像走马灯那样一个接一个登场,旧社会势 力却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政治秩序来。这样的状况和辛亥 革命以前显然不同。 正因如此,有人评价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国军阀割据,社会更加混乱。似乎革 命只能破坏旧的,却建立不起新的来,徒然造成社会的混乱,妨碍了中国现代化 的实现。这其实是一种目光很短浅的看法。实际上,辛亥革命将清政府打倒 后,旧势力只能用赤裸裸的野蛮的军事强权来维持统治,显然这种方法是无法 持久的。而且,军阀混战使旧统治势力四分五裂,也有利于以后人民革命的开 展。
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提出而没有实现同 根本没有提出两者的差距相当大。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 己是国家的主人了。所以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报刊杂志空 前活跃起来,群众活动多了。可以这样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因 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创造的这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状态,五四运动很难 发生。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约7000万中国同胞的牺牲;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全面 入侵,华丽雄伟的圆明园毁于一旦,灿烂的中 华文明危在旦夕。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 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 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安福(今临 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 义、长征等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 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 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 长。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 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 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 章并称“中共五老”。
名著中的辛亥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
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
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
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 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那个血淋淋的馒头事件,不正是人吃 人的旧社会里很正常的现象吗?
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 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 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 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中国近代现代史》
程 德 全
结束语:
• 辛亥革命已成过去。对其褒贬评说、成败考证,
都是从不同角度来印证的。然而,历史毕竟是历 史。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我们更不能离开当 时的实际情况妄加断然。由此,我们可以说,辛 亥革命对封建王朝统治的打击、对后来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对世界民主共和革命所起的影响是积 极地、进步的、是深远的。即使这是一次不彻底 的革命。但从人类历史的进程和历史唯物辨证主 义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将以光辉的一页载入历史的史册。
中学时代我们便已了解,从近代历史上说,太平天 国洪秀全做了天王实际上还是皇帝;戊戌变法是想靠一 个好皇帝来实现;义和团运动打的还是扶清灭洋的旗号。 从世界范围来说,世界大国实行共和政体的只有美国和 法国,其他的都不是共和政体。 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行者提出的民主共和等 历史功绩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暴力革命与和平革命相比呢? 人民日报上有人提出议论:和平改良更有利于近代中国的 发展。 首先“和平改良”本生就是不论时代的变迁,朝 代的更替,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治国良方。 古往今来,是 什么造就了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样繁荣与昌盛,是和平 改良;是什么让中国人民奔向小康,幸福安康,是和平改 良。 由西方到东方,是什么带来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是和平改良;是什么让弹丸之地的日本一夜腾 飞,是和平改良。 相反,暴力革命只是一场流血战争,那时的中国因为那一 次次暴力革命,割地的割地,赔款的赔款,整个神州大地 是战火与硝烟齐飞,血腥共暴力一色!这样解释——对吗?
失败的一面
首先,没有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对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单纯的认为推 翻清政府就成功了,结果清朝一倒台就失去了继续 前进的共同方向和动力,没有根本解决反帝反封建 的问题,没有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 其次,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特别是占中国人口大多 数的工农大众。辛亥革命的主干力量是受过近代 教育的爱国青年。
1911年11月13日,山东省各界联合 会议决独立,巡抚孙宝琦一再拒绝 ,革命党人黄治坤拔出手枪,厉声 喝道:“孙某如不赞成独立,即以 短铳相加。”孙宝琦只得宣布山东 独立。 ——《山东历史》
孙 宝 琦
辛亥革命带来了民主意识的高涨和思想的大解放
民主意识就是指国民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地位的认识。辛亥革命后,中华 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其中特别提出要写 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这是他最看重的一点。
成功的一面
• 如何改变这样的危局?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等 许多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此时,以孙中 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 台。他不仅首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 号,而且组建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民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也就是要实现民 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并且要通过 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在当时是最进步的 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