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分析模型 卡内基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顿悟等非逻辑方式
垃圾桶模型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4种结构
结构类型 线性结构 职能结构 线性——参谋结构 矩阵结构
特点
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 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 下层决策者同时接受上层若干决策者的 决策,上层决策者每人负责某一专项问 题的决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下层决策者面对多个上层决策者,某一 上层决策者是下层决策者直接的、必须 服从的上级,其他的对下层仅参谋作用 下层决策者接受多个上层决策,其中某 一上层具有经常性和主导性,其他的负 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
形式特征上的分类
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是由 公共权力机关的划分和权力配置决定的 横向上看:立法(立法决策)、行政(行政决策)、司法(司法决策) 纵向上看:中央(中央决策)、地方(地方决策)、基层(基层决策)
横向形式特征划分的类型: 1.立法决策 中国:人大决策 美国:国会立法决策。 2.国家元首决策 总统制、半总统制、超级总统制 3.行政决策 中国行政决策 美国行政决策 4.司法决策 中国司法决策: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美国司法决策: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 5.执政党决策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收集资料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基本步骤。
1.一手资料的收集 定量方法:抽样调查(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 定性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深度访谈法) 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②实地观察法 ③非参与观察法 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收集(非介入性研究、文献研究) ①内容分析法:抽样、编码、推理 ②二次分析法 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 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也是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 ②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政策分析系统和系统设计出发点) ③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 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 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 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 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 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 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
(2)20世纪前半期学科孕育历史条件 孕育期: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初期 诞生期:20世纪50年代 ①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 “大系统论” “三论”和“大系统论”,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②决策科学的形成 三个层次:个人的、群体的、组织的 赫伯特· 西蒙《管理行为》两个基本命题:有限度的理性,令人满意的准则 重要理论: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决策过程理论 诺依曼的博弈论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发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市场调节,看不见的手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 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运行。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吴琼恩提出的决策者与对应决策模型 ①个人决策: 封闭、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理性路径 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直观的路径 ②团体决策:碰头会、头脑风暴、具名团体法、德尔菲法 ③组织决策: 理性的、分析的、计算 的方法 谈判协议的方式、建立 联盟的方式、广泛参与 的方式 经验判断、直观判断、 试错的方法
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分类 1.政治政策。核心价值是获取、巩固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民权政策、外交政策、国防政策…… 2.经济政策。两个基本层次:宏观调控、微观管理 基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核心价值:获取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产业政策、房地产政策…… 3.社会政策。核心价值:社会正义、社会公正、社会协调和社会稳定 程序:调查研究——发动民众参与——邀请代表参加听证 劳动政策、教育政策…… 4.教育、科技、文化政策。根本要素:思想自由 和 国家财政支持
其他内容分类: 1.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2.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3.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4.物质性(实质性)政策与符号性(象征性)政策 5.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政策 6.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和再分配政策(洛维) 7.零和博弈政策与非零和博弈政策 8.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 9.确定型政策与不确定型政策、风险型政策与竞争型政策 10.鼓励性(扩大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11.积极型政策和消极性政策 12.能动型政策和被动型政策
3.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 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方面: ①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②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胡佛研究所 ③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第二章 重于主体:艾斯顿、安德森、彼得斯、林恩、休斯、邓恩 侧重于政策方案:拉斯韦尔、卡普兰、福克斯 侧重于政策结果:格斯顿、伊斯顿 倾向于综合:克鲁斯克 公共政策定义的内涵: ①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 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②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 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③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 ④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公共目标的设定标志着 公共政策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活动 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 ⑤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⑥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政策工具的分类: 1.两分法:规制性工具 和 非规制性工具 (罗威、达尔、林德布洛姆) 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与 非政府部门提供 (萨拉蒙、龙德)
2.三分法
狄龙:法律工具、经济工具、交流工具 管制型工具、财政激励工具、信息传播工具 陈振明: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工具、社会化手段 郝赖特、腊梅什:自愿性工具、混合型工具、强制性工具 3.四分法 哈内孔:立法、委托服务、征税、说服 艾尔莫尔:命令性、激励性、能力构建、系统变迁 休斯: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丘昌泰:管制型工具、财务类工具、沟通类工具、组织类工具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1.内部构成上的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次级概念(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者从属性概念) 边际概念(从其他学科引进或者移植过来的概念)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的公共政策 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上古时代到20世纪中期 ①史官制度:《尚书· 周书》、《春秋》、《孟子》 ②策士制度:先秦诸子 ③谏议制度:贾谊、桓宽《盐铁论》 ④科举制度:苏轼《教战守策》 2.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 (1)18——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 亚当· 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 马克思、马克斯· 韦伯 1873年德国经济学新历史学派施莫勒发起成立 德国社会政策研究会 1897年,日本成立了 社会政策学会
学科诞生和发展
1.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勒纳、拉斯韦尔《政策科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的概念, 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之作”,被人们认为 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拉斯韦尔:政治行为主义学派,《政治学》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提供 最初的思路。 《政策方向》,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对象、 性质、发展方向等学科要素做了论述。 拉氏认为政策科学研究者的三种贡献:①确定一项决策的目标和价值 ②收集和提供信息 ③提出备选方案并比较优劣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1.组织的而非个人的决策行为 2.公共组织的角色行为 3.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和行为(核心和重点) 4.非政府组织NGO
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概念源于列宁) 3.政策一般(公共政策概念、命题、理论建立的基础)
研究政策系统的四个突出问题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 为三个方面: 研究程序的设计、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象的 观察、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具体步骤: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报告:理论层面的报告、操作性层面的报告
公共政策与法
1.公共政策与法的同。 2.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 都是公共权力机关。 3.政策与法之间的异。 4.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管制功能 引导功能 调控功能 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1.政策的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①政策与理论之间的关系(两层意义)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 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②政策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 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贯穿其整个过程 2.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和偏好性 3.政策分配和调整利益关系两种形式: ①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 ②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
2.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公共政策的产生的三个条件: ①公共问题的形成 ②公共决策机关的形成(原始人的例子) 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公共权力机关不仅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 而且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公共政策有效性的保证。
公共政策的类型 1.从内容特征上划分 ①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 元政策:总政策,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 指定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其基本功用 在于保障其他各项政策遵循同一套政策理念、谋求实现统一的政 策目标。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基本政策:某一社会领域,某个基本方面,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根 本政策、纲领性政策,衍生自元政策。又是该领域方面的元政 策。反映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 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 针对特定的一个部门的具体的问题制定的政策。 ②属于同一时空体系,就时间效力可以分为即使、短期、中期和长期,就空间 可以分为全局的局部的政策。综合两者。 战略:宏观决策,全局性的。战略规划的好坏,直接决定事业成败。 策略:中观决策,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式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微观决策,按照总的战略部署,一个一个具体问题制定的行动方案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考点: 1.公共政策学的主流倾向 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三要素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3.公共政策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概念上的主流偏向,产生学科发展上的三个概念(不同维度) 1.政策研究或者公共政策研究 2.政策分析或者公共政策分析 作为学术术语:耶鲁大学教授 林德布洛姆,《政策分析》 作为学科:奥斯汀· 兰尼 威廉· 邓恩 从广义和狭义 界定 政策分析 3.政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学 拉斯韦尔、勒纳《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2.公共政策学的初步发展 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 《政策科学构想》,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 阶段的标志 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学术贡献: ①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②指出了美国政策科学进入新阶段的发展方向
第二阶段,美国公共政策学的显著成就: ①方法论的多样化(尤金:博弈论) ②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③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④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①政治性——公共政策的灵魂 ②权威性——公共政策运行和有效性的保证 ③强制性——贯彻执行的后盾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界定:1.侧重于因果关系(英格拉汉) 2.侧重于可规划性(史耐德、英格拉姆) 3.手段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