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符号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40302026 张飞翔美学
浅论“艺术符号学”
一、归类艺术的定义
赵先生将艺术的定义归为四类:一是功能论。

艺术在我们的文化中执行某种功能,是“教益和愉悦”的工具。

毕加索和蒙克的作品,我们不能否定其为艺术,但显然不符合这个定义。

二是表现论。

艺术是表达情感的。

这个定义不具有排他性,因为任何讲述是毫无感情的。

三是形式论。

最早为“形象思维”,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形象是不同时代诗歌中变化最少的部分。

演变为“有意味的形式”,但没有真正之处艺术的标准。

四是体制-历史论。

丹图提出“艺术世界”理论,艺术世界是社会的“文化-经济”网络,是社会的“职业体系”。

属于艺术世界的人提供“可操作的艺术理论,让参与者用来区分艺术与非艺术”。

艺术世界公认一件作品是艺术,它就是艺术。

显然违反了文化民主潮流。

历史论认为艺术品解释要求一个艺术史语境。

困难在于无法对付“创新”和“异文化”。

五是“开放论”。

艺术的本质就是挑战程式,颠覆现有规范,艺术本质是反定义的。

和“体制论”的互动可以解释文化的规定性和冲破规定性的平衡。

但是这只提供了“艺术不是什么”。

二、符号的分类
赵毅衡先生将符号定义为被认为携带着意义的感知。

定义包括两部分:一是“感知”包括物、事、物的缺失(零和空无)、心灵符号,二是这个“感知”必须在接受者那里成为一种被识别被解释的体验。

因此把符号按照物源和意义可以被分为:一是自然物(原先只具有实用性)。

包括:1.1只有使用性的自然物,1.2自然物符号化带上意义。

二是人工物。

包括:2.1为使用而制造(原先只具有实用性),2.2为表意而制造的纯符号(原先只具有意义)。

其中纯符号分为两类:2.2.1实用意义符号(原先只具有实用意义),2.2.2艺术意义符号(原先只具有非实用意义)。

其中1.1、2.1是纯然物,其余则是符号。

用鹅卵石举例:卵石大地基,即自然物的使用性(1.1),清洗发现漂亮雨花石,然后送给友人,即符号的实用意义(1.2),友人将其装帧成为纯符号(2.1),他供在墙上,怀恋他的童年岁月(2.2.1),来访者不知,只看到石头之美,即符号的艺术意义(2.2.2)。

三、艺术是什么
(一)艺术作为非自然符号
艺术属于人工物。

在西语中art指“与天然相对的人工技巧或技艺”。

汉语中“兿”字愿意为种植,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而“術”字,《说文解字》释为“邑中路也”,指的是“路径”或“手段”,引申为技能、技艺、技术。

两者都强调“人造性”。

自然物或自然事件被解释为有艺术意义。

这是因为把创造自然的神或地质演化史比喻为有意图的艺术家。

纯粹的天然物不是艺术,只有一个办法能把自然物变成艺术品,那就是艺术展示,即加上艺术意图意义。

艺术展示而不是创作决定了艺术意图的定位。

艺术展示是个社会性符号行为,画廊、经纪人艺术节组织者等都参加构建这个意图,他们邀请观者把展品当作艺术品来观看。

观者被文化体制“询唤”到艺术接受地位上来。

(二)艺术符号的非实用意义
“艺术无用途”这个概念早被康德阐明,至今无人能推翻此说。

二联体“物-符号”,有使用功能和表意部分。

比如筷子,可以取食,可以象征“中国文化”,视语境而定。

三联体“物-符号-艺术”有三部分组成:使用功能部分、实用表意部分、艺术表意部分。

艺术表意部分离使用功能更远。

一双筷子,在精美也可以取食,如果展示出来,此时艺术品格成为主要部分。

三联体中三者成反比例:前项大,后项往往越小。

当筷子成为纯艺术,前面两项都趋于消失。

古物使用性减小,但是越古老越贵重,说明实用意义增加,并不意味着艺术性的增加。

但古物让人觉得很“艺术”,其实是“无用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给的感觉。

艺术品作为人工生产的“纯符号”不太可能作为“物品”来使用,而只能作为表意符号,但是他们表达的意义中,只有一部分是艺术意义。

如《诗经》的艺术意义在“兴观群怨“之外。

因此艺术性本身无法标价,艺术无真伪。

(三)艺术意指的非外延性
外延指符号的直接指称即对象。

内涵是对象各种属性的综合,包括暗示意义。

内涵没有边界。

艺术符号避免直接表现对象,比如灾难电影和灾难新闻的区别。

关于艺术符号的“跳过对象”机制,钱钟书先生称艺术符号指称只是一个虚假姿势,一个存而不论的功能。

由此艺术颠覆符号表意的三元关系。

表意过程越过了“所指之事物”,直接指向“思想或提示”,这使艺术特别自由,意义特别丰富。

“取消所指”并不意味着艺术没有意义,只是多少“跳过了”意义的指称部分,直接进入“提示”。

艺术意义比较特殊,不能“尽信之”,又不能“尽不信之”。

不能把“华辞”当“质言”,但是“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

不能把艺术脱离外延的程度,作为艺术优劣的判断标准。

但是艺术必须有脱离外延的姿态。

神形之辨可以看出。

诗性与指称性并不成反比,相反与元语言性成反比。

元语言性使意义的解读,而诗性文本正是难以解释的,不点明意义的。

四、艺术的标出性
对立两项的不对称,是一个普遍规律。

比如他和她的总称用他们而不用她们表示,其中处于劣势的一项被称为标出项,比如
女的需要化妆,而男的不需要。

在文化研究中,三元更适用解释,其中导致不平衡的是“非此非彼,亦此亦比”的表意,称为中项。

因此将不具有标出的称为正项,具有标出性的称为异项。

因此美感分为两种正项美感、异项美感;艺术也分为两种正项艺术、异项艺术。

正项美感是在人们位于文化正好正常状态中所感到的愉悦。

最经典的定义是“美是对于善的令人愉悦的表现”。

正项美感也能激发艺术,如此产生的艺术是正项艺术。

正项美感不需要靠艺术来创造,相反,正项美感为此类艺术提供美的标准。

而在现代,艺术集中在异项上,艺术成为了一种标出机制。

比如“朦胧诗”。

当然这两种美感可以相结合,比如艾略特的《荒原》描写正项美,文本却是异项的。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描写异项美,文本确是正项的。

正项的美感先于正项艺术而存在,等着让艺术表现;而异项本来无美感,其美感靠异项艺术“发现”。

异项艺术可以被理解对非标出项的主流的不安和抵制。

这也是社会禁忌成为艺术内容的重要原因。

正项维持秩序,中项通过异项认同压制的欲望。

艺术反复描写快意恩仇,充满性诱惑的女子,是中项对异项的愧疚。

艺术表现异项,一方面让异项更异,一方面又使异项正常。

五、泛艺术化
上文叙述了艺术“非自然、非实用、非指称、非正常。

”可
见这“四非”不能成为常规。

“泛审美化”一词不适合,因为审美是主观的,而艺术有以上“四非”的客观性,再者用审美的眼光看问题没什么坏处,而我们面对的问题却是艺术符号的泛滥,还有美学原是“讨论美(尤其是艺术)的哲学,不仅仅是”对美的审视,因此翻译为“泛艺术化”较好。

生活中各种装饰层出不穷,其次经济上,人工造景屡见不鲜,政治上明星政治家不断涌现,学术中也掺杂颇多。

“泛艺术化”的悖论是威胁最大的是艺术。

不断的标出自己,使得新奇成为了唯一的生命延续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