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标准研究与跨越技术措施对策
摘要:
茶叶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创汇农产品。
本课题旨在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茶叶标准(法规),分析研究国内外茶叶标准(法规)中涉及到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主要性能指标的差异,最终对我国茶叶标准水平作出科学评价,并划定“产品--指标-先进标准(法规)”对应表。
结合浙江实际,本课题还就茶叶出口问题,提出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关对策。
本课题共收集国内外茶叶标准227个,CAC、欧盟、日本、美国等法规(指令)29个。
一、浙江省茶叶产业概况
2002年,浙江省茶树种植面积为202万亩,占全国1660.4万亩的12.1%,茶园面积列全国第2(云南246万亩)。
近年来,浙江茶叶年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列全国第二。
浙江省有68个县(市、区)产茶,涉及农户110万户。
全省有茶叶初制厂8839家,精制茶加工厂413家。
整体上浙江茶叶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较为分散。
就茶叶种类而言,全世界主要有绿茶、黄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紧压茶)和白茶等6大类。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红茶贸易额占总量的88%。
在绿茶方面,我国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产量和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占绝对优势,产量占世界绿茶总产量的85%以上,我国绿茶整体质量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国际绿茶质量状况,其中特种名优茶代表了当今国际绿茶质量的最高水平。
浙江省生产、出口均以绿茶为主。
2001年、2002年,浙江茶叶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
据海关统计,2002年全省茶叶出口额14276万美元;2003年1-4月出口额5629万美元。
二、国外茶叶标准(法规)收集整理情况
经检索,到目前为止,中国制订的茶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146个。
其中,产品标准28个(见附录1),方法标准44个(附录2),生产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19个(附录3)。
浙江省地方标准涉及到茶叶的有15个(附录4)。
涉及到茶叶产品标准的国际标准有ISO3720-1986《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及ISO 3720 technical corrigendum1-92(技术勘误1),本课题已进行了翻译,中文版本见附录5。
方法标准有19个(附录6)。
国外茶叶标准有BS 6048-1990《红茶》等46个(附录7),基本参照国际标准。
涉及到茶叶卫生指标的有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欧盟、日本、美国、印度、肯尼亚等组织和国家法规(指令)。
本课题检索到的法规(指令)条目有29条。
通过国内外标准结构比较,本课题组将茶叶指标分解为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三部分。
标准比较研究根据这三部分进行。
三、国内外标准比较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红茶产品国家标准。
与之相近的是红碎茶标准,红碎茶标准有三个,即:GB/T13738.1-97《第一套红碎茶》、GB/T13738.2-92《第二套红碎茶》、GB/T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这三个标准针对不同的原料产地和茶树树种制订。
第一套红碎茶系采用云南省的大叶种茶树的芽、叶、嫩茎,经过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和整形归类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
第二套红碎茶系采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省、区(不包括云南省)的大叶种茶树的芽、叶、嫩茎,经过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和整形归类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
第四套红碎茶系采用湖南、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的小叶种茶树的芽、叶、嫩茎,经过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和整形归类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
在中国行业标准中,涉及到红茶产品标准的标准有1个:SB/T10167-93《祁门工夫红茶》。
此标准是针对从安徽祁红产区的条形红茶而制订的。
从标准的使用情况、修订趋势分析,本课题组认为SB/T10167-93《祁门工夫红茶》实际功用相当于地方标准。
考虑到浙江的实际,在以下比较分析中,我们选择了GB/T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作为中国红茶标准代表。
中国绿茶产品国家标准是GB/T 14456-93《绿茶》。
而原产地域产品-龙井茶是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名茶,因此我们也将GB18650-2002《龙井茶》列入了比较范围。
茶叶的卫生指标包括农残、有毒有害元素、微生物等。
有关这些指标,国外主要反应在法规、指令文本中,而中国则反应在相关标准文本中。
(一)感官品质
中国茶标准的感官品质由“外形”和“内质”两部分组成。
外形指标:
1、红碎茶对颗粒、重实、匀净、色泽等提出要求;
2、绿茶对条索、整碎、色泽、净度等提出要求;
内质指标:
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4项要求。
根据“外形+内质”,中国茶分若干等级。
茶叶的理化指标有水浸出物、水溶性灰分碱度等8项指标。
其中,ISO3720-86只对其中的6项作了规定,GB/T 14456-93规定了8项,GB/T13738.4-92规定了7项,GB 18650规定了5
项。
表二、理化指标比对表
注:“ND”为不得检出。
(三)卫生指标
茶叶卫生指标包括农残、有毒有害元素、微生物。
中国茶叶卫生指标反应在GB9679、NY5017等相关标准中。
GB9679-1988《茶叶卫生标准》对各类茶叶的铅、铜、六六六、滴滴涕等4项卫生指标作出了规定。
NY5017-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对无公害茶叶的铅、铜及六六六、氯氰菊酯等13项指标作出了规定。
NY/T 288-2002《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对绿色食品茶叶的铅、铜及三氯杀螨醇、乐果等13项指标作出了规定。
GB18650-2002《龙井茶》要求浙江龙井茶的铅、铜、六六六、滴滴涕限量应符合GB9679-1988《茶叶卫生标准》的规定,同时又规定了三氯杀螨醇、联苯菊酯等11项农残指标。
经检索,CAC、欧盟、日本、美国等涉及到茶叶的法规指令有29个,规定卫生指标有231个。
1、设置农残比较表时,考虑到近年来欧盟对茶叶卫生指标的要求比较多,实质上也
造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因此,我们以欧盟制订的茶叶农残指标为基础进行比对。
表四、常用农残指标比对(mg/kg)
2、有毒有害元素: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欧盟、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对铅(pb)含量作了限量要求。
我国对茶叶中铅(pb)的限量指标制定的较严,GB13107-91《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对铅的含量要求≤2 mg/kg。
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对茶叶中的铜Cu含量要求≤60mg/kg,而其它国家和世界组织的相关指标未检索到。
表五、国内外茶叶中铅(pb)的标准比对表
3、经检索,目前未发现茶叶标准中涉及到微生物指标。
四、标准研究结论及“产品(茶叶)--指标-先进标准(法规)”对应表
通过对国内外标准、法规的面比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就标准个数而言,中国茶叶标准数量多、体系庞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涉及到茶叶的标准就有146个,这146个标准既有产品标准,又有方法标准、基础标准、卫生标准和其它相关标准。
但是,也可以明显看出中国茶叶标准体系混乱。
比如卫生指标,涉及到的标准就有GB 9679、NY 5017、NY/T 288、GB 18650、GB 13107、GB 16320,其中既有强制性标准,又有推荐性标准。
2、标准指标先进性
①感官指标:中国的茶叶标准勿庸置疑是规定的最为详尽的。
②理化指标: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持平。
③卫生指标:从数量上来说,欧盟、日本等国的卫生指标规定的非常多、而且比较严格。
例如欧盟的农残指标有120多项,日本有80多项,而中国只有13项。
就目前中国常用的13种农药来说,NY/T 288-2002、NY/T 5017-2001等标准规定的农残指标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表六、产品--指标—先进标准(法规)对应表
五、跨越技术性贸易措施对策
贸易技术壁垒是指由于各国和地区对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要求的制订或实施不当,而给国际贸易造成的不必要的障碍。
国际茶叶贸易中出现的技术性壁垒,主要体现在卫生指标方面。
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农药残留问题。
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优乐得是当前我国出口茶叶超标排列前三位的农药。
据欧盟1999年底对世界上32个茶叶出口国和地区的分析结果,根据茶叶中农药残留水平的高低,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药残留水平低的国家,包括非州产茶国和亚州的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第二类是残留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台湾省、日本和越南;第三类是居第一、第二类之间的国家,包括印度等。
欧盟的分析结果对我国的茶叶出口非常不利。
以德国为例,2003年德国茶叶中MRL新标准中包括146种农药和有关化合物。
在这些标准中只有15种农药的MRL标准高于仪器最小检出量(LOD),而采用LOD作为MRL标准的有133项,占总数的89.7%。
2003年1月16日由德茶叶协会起草的《德国农药残留量政策》的文件中涉及今后的新农药MRL标准除了需求产茶国一方提供田间实验资料并经欧盟和德国一方允许以外,其余均用LOD作为MRL标准。
这就意味着除了已颁布的15种农药的MRL值是按照毒理学评估原则制订较合理的标准外,其余的农药包括未包括在这146种农药内的其他农药,也都将按LOD作为MRL标准,这对我国向欧洲出口茶叶将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要跨越技术性贸易措施,如何降低农残指标成了首要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加强对国外农残限量指标的研究。
欧盟、日本等国家农残限量指标规定的比较多、比较严格,一方面是出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存在有意提高技术壁垒门槛的问题。
限量指标是合理性问题,需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分析,有了科学结论,才可以向欧盟、日本等提出异议。
2、加强替代农药研究。
欧盟、日本针对个别农残指标要求ND(不得检出)或≤0.02mg/kg,说明这些地区对这些农药已经禁用,所以这种壁垒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我国加快替
代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3、标准研究部门要为产品出口提供标准信息支持。
不同的出口目的国,对技术指标要求不同,标准研究部门要及时为企业提供“国内标准+出口目的国标准”信息,提出针对性的产品指标要求,对出口企业进行指导。
4、发展有机茶。
就目前情况看,浙江省茶叶产区的环境污染控制相对容易,各级政府和茶农对有机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具备了加快有机茶开发的各方面条件。
5、培育国际名牌。
浙江省茶叶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较小,虽然茶叶品牌名目繁多,但缺少国际性的名牌。
有必要加大对“龙井”等品牌的培育,提高浙江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鲁成银姚国伟李宁刘栩)
附录1:中国茶叶产品标准
附录3:中国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
附录4:浙江省茶叶地方标准
附录5:ISO3720-1986《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
第三版-1986-09-01
UDC 633.72 参照号ISO 3720-1968(E)
种类:农产品,茶,规范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国标准团体(ISO团体成员)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体。
通常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是通过ISO技术委员会实施的。
每一团体成员关注一个科目,为该科目成立了一个技术委员会,该成员国有权代表该技术委员会。
政府或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也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技术委员会起草的国际标准草案在由ISO理事会采纳为国标准之前,在团体成员之间传阅、征求意见。
根据ISO的程序,要求至少有75%的团体成员投票同意才能被认可。
国际标准ISO 3720 是由ISO/TC34农业食品产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本标准第三版取消并替代第二版(ISO 3720-1981),对该标准的子条款4.1 作了技术修订,而该标准的附件已由ISO 5498替代。
用户应注意,所有的国际标准都要不时地进行修改,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外,此中对其他国际标准的任何参考都意味着是其最新版本。
0 引言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种植茶树并生产茶,而且把茶与其他东西混合在一起当饮料喝。
红茶可以用生长在同一园子或地区的茶叶生产,或采用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的茶叶混合在一起生产。
对红茶及泡出的茶水特性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沏茶用水的类型,泡出的茶水是否加有牛奶或柠檬,以及与每个人的口味有关。
本国际标准的目的是规定生产红茶的植物来源,并对某些有可能遇到的化学特性提出要求,表示该茶的良好生产方法是得到认可的。
是否按照本国际标准的要求来对待交付的货物即红茶是有关各方的事情。
而茶的质量通常是由品茶师来评定的,他们是根据以往来自产茶地区对茶积累的经验和所掌握的国家或地区环境知识以及消费国的偏爱来进行判断的。
可以对茶的一些特征加以考虑,例如:沏茶之前茶叶的外形、泡制过的茶叶外形、茶水的香气和味道等。
品茶专家能品出一种茶是否不符合化学要求。
因此,在实践中,如果只要品茶师认为这种茶“有问题”,则可以节约递送茶进行化学分析的时间和花费。
1 范围和应用领域
本国际标准规定了一种指定植物的几部分是适合于制成饮料消费的红茶的,并规定了红茶的化学要求,这些要求表明来自茶源的茶叶已经按照良好的生产方法生产。
本标准也对容器中红茶的包装和标记要求予以规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除去咖啡因的红茶。
2 参照标准
ISO 1572, 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磨碎样品的准备
ISO 1573, 茶-在103°C时质量损失的测定
ISO 1574, 茶-水分萃取的测定(已撤消)
ISO 1575, 茶-总灰分的测定
ISO 1576, 茶-水溶性灰分反和非水溶性灰分的测定
ISO 1577, 茶-非酸溶性灰分的测定
ISO 1578,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的测定
ISO 1839, 茶-样品
ISO 3103, 茶-茶叶.感官尝试用茶液的制备
ISO 5498, 农业食物产品-天然纤维含量的测定-通用方法
ISO 6078, 红茶-词汇
ISO 9768:1990,茶-水分萃取的测定
3 定义
红茶:用可接受的加工程序,通过对各类品种的茶树(Camelliasinensis (Linnaeus) O. Kuntze)的叶、芽、嫩茎进行特别发酵和烘干,单独并专门生产的,众所周知适合制成可作饮料消费的茶。
〔定义来自ISO 6078〕
4 基本要求
4.1 一般要求
该茶不得有污染并不得含有外来杂质。
用于评价污染的茶水应根据ISO 3103所述方法制备。
应采用ISO 6078规定的术语,在试验报告上阐明评价的结果。
4.2理化要求
4.2.1茶应符合表中规定的要求。
表中所示的全部数据是在103°C ±2°C 的条件下,材料烘干的基础上,按照ISO 1572阐明的方法得出的。
4.2.2对收到时茶的“潮气”限量没有予以规定。
如果有要求,则可以在收到样品时,测定在103°C时的实际质量损失,并把结果记录在试验报告上。
在这种情况下,应按照ISO 1573所述方法进行测定。
*当水溶性灰分的碱度用毫摩尔来表示每100g氢氧化钾磨碎的样品时,极限应该是:
最小-17.8
最大-53.6
5 样品
见ISO 1839
6测试方法
6.1 按表中说明的测试方法对茶样品进行测试,应符合本标准的化学要求。
6.2 表中规定的测定应在磨碎的样品上进行,样品按ISO 1572 制备。
7 包装和标记
7.1 包装
应将茶包装在密封,干净和干燥的容器内,容器的制造材料不得对茶有影响。
7.2 标记
茶的包装应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和权益方之间的协议予以标记。
附录6:国际标准中茶叶方法标准
附录7:国外标准中茶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