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双表白血病型如髓系标志阳性的ALL或淋巴系标 志阳性的AML的唯一方法。 • “分化群”(Clusters of Differentiation) – T CD2 CD3 CD4 CD5 CD7 CD8 – B CD10 CD19 CD20 CD22 – AML CD33 CD13 CD14 CD15 CD11 – RBC CD71 – PLT CD41CD42
3. 不成熟和成熟抗原共同表达 CD34 CD56
4. 细胞表面和细胞浆抗原共同表达 细胞膜(M)CD7 /细胞浆(C)CD3 MCD19 /CCD22
细胞免疫学(Immunology I)
标记称名 HLA-DR
CD34
CD19 CD20 CD13 CD33 CD2 CD5 CD7
正常细胞的分布 早期髓系、单核系,B细 胞系 干细胞
特异性酯酶
正常或增高 (-)~(+)局限性 (士) (-)
明显降低
(-)~(+)NaF 抑制不敏感 (+)NaF抑制不 敏感 (+)~(■)
不定
(+)~(■)NaF 抑制很敏感 (■)~(■)Na F抑制很敏感 (±)
血清(尿)溶菌酶 正常低值或降低
常增高,或正常,或 明显增高 降低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的颗
特定基因的表达异常或产生新的融合基因
是白血病发生的分子基础,也决定了白血 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反应,在此基
础上的白血病分型最能准确反映疾病本质,
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细胞遗传学
AML CML t (9:22) (q34:q11) APL t(15:17) (q22:q12) M2 t(8:21) (q22:q22) ALL:
白血病的治疗
病因
病毒因素: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分离出病毒(H
TLV), 小儿白血病不明确.
.
化学因素:苯及其衍生物,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氯霉素.
细胞毒药物如氮芥、CTX、VP16、VM26等。
放射因素:取决于剂量(中、大剂量),小剂量不确定。放
射工作者、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发病率高.
遗传因素:21-三体综合征(1/74),Fanconi综合征(1/12),家庭
DR
I
早前B +
+
-
-
-
型
Ⅱ
普通型 +
+
+
-
-
Ⅲ
前B型 +
+
+
+
-
Ⅳ
B细胞 +
+
+
-
+
型
细胞免疫学 AML CD13 CD33 MPO T-ALL CD3 CD5 CD7 B-ALL CD10 CD19 CD22
其他
混合性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AL)或杂合性白血 病(Hybridleukemia HAL)。可以同时或先后表达两种或两种以 上系列的特征,起源于多能干细胞。 ①双表型:同一个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淋系和髓系特征; ②双系型(双克隆型):同时存在具有淋系和髓系特征的两群 独立细胞群; ③转换型:白血病细胞由一个系列向另一个系列转化(<6M) 。
小儿ALL为主,约占小儿白血病的75%以上; AML约占20-25%;慢性只占3-5%左右。
骨髓形态学(Morphology M)
细胞学特征 细胞大小
核染质 核形 核仁 胞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型(L1)第二型(L2)
第三型(L3)
小细胞为主,可大 至小淋巴细胞1倍
较粗,每例结构较 一致
规则,偶有凹陷或 折叠
不见,或小而不清 楚 少
M6:急性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二、慢性: (1)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LL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3)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CMML
三、特殊类型: 慢粒急变,低增生型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
型白血病、组织细胞肉瘤白血病、浆细胞白血 病、毛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碱 粒细胞白血病、难分型的急性白血病等。
T-ALL免疫分型
型别
HLA CD7 CD5 CD2 CD3 CD4 CD8 CD1 CyCD3 -DR
I 幼稚 -
+++-
-
-
-
+
胸腺
细胞
型
Ⅱ 普通 -
+++-
++++
胸腺
细胞
型
Ⅲ 成熟 -
+ + + + +/- +/- -
+
胸腺
细胞
型
B-ALL免疫分型
型
别 HLA- CD19 CD10 Cyμ SmIg
TTG2/TCRα TAL1(SCL)/TCRα HOX11/TCRα TAN1/TCRβ
临床分型
ALL分为标危(standard risk SR) 和高危(high
risk HR)两大类。 1. <12个月。 2. 2. CNSL、TL. 3. 3. t(4;11),t(9;22). 4. 4. <45的低二倍体. 5. 5. WBC>50×109/L. 6. 6. 强的松60mg/m2.d,d8白血病细胞≥1×109/L. 7. 7. SR诱导6周没有缓解。 8. 具备上述因素之一者为HR, 否则为SR.
粒、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中,如果能证实白血病细胞浆 中存在此种酶就可认为属于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尤其用 于M1及L2的鉴别。
特异性酯酶:此酶为粒细胞特有,又称粒细胞酯酶, 主要用于区别单核细胞及粒细胞系。所有血细胞中除粒细 胞及组织嗜碱细胞阳性外余皆为阴性,但是苏丹黑及过氧 化物酶对粒细胞系更敏感更为可靠。
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 (POX)
糖
原
(PAS )
急
淋
(-) 阳性细胞<3%
(■) 粗颗粒或块状
急
粒
急
单
(+)~(■) 阳性粗颗粒 分布局部或全细胞
(-)~(±) 阴性~胞质弥漫染色
(-)~(±) 阳性细颗粒散在
(-)~(±) 阴性~胞质弥漫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 酶(NAP) α萘酚醋酸酯酶
非特异性酯酶
免疫治疗
1969年Mathe用BCG、同种异体白血病白细胞 治疗ALL 1. 非特异性自动免疫刺激剂
BCG(AML CR) 2. 特异性自动免疫刺激剂
自身、同种异体白血病原粒细胞(AML) 3. IL-2 IFN(1975) 4. LAK细胞(1982) 5. 基因免疫治疗
背景
CD34
干/祖细胞(+)成熟细胞(-)
CD3CD20CD41 成熟T、B、髓、红、巨核(+)
幼稚HSC(-)
CD45
HLA-DR
白细胞(+) 早期髓系、单核系,B细胞系 (+)
白血病
1. 血细胞分化过程正常表达的抗原缺失/过度 B-ALL CD45 (-),T-ALL CD34(+++)。
2. 淋、髓系相关抗原共同表达 CD22 CD33。
大细胞为主,有时 大小不齐,大多大 于小淋巴细胞两倍
较疏松,每例结构 较不一致
不规则,凹陷和折 叠常见
有一个或多个,清 楚
不定,常较多
大细胞为主,大小 一致
呈均匀细点状
规则,卵圆到圆形
明显,一个或多个, 小泡状 较多
胞质嗜碱性 胞质空泡
胞质嗜碱性 不定
不定,有些细胞深 染
不定
深染 常明显,呈蜂窝状
三种急性白血病的常用细胞化学染色
极低分化的AML(M0)
AML的更早形式,无典型的形态和组化特征,淋巴抗原(-), 髓系抗原(+) 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 细胞起源更早,分化程度极差或未分化且无任何系列标志(细 胞学,免疫学,基因学) 凡是在出生后至第四周内诊断的白血病称为先天性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C)
t(4:11)(q21:q23) t(1:19)(q23:q13) t(8:14)(q24:q32)
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 M)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M)
CML(ph﹢) t(9:22)(q34:q11) BCR/ABL
APL t(15:17)(q22:q12) RAR-α/PML
B细胞系
白血病细胞的分布
ALL,AML,CLL, HCL(APL阴性) ALL,AML(早期阶段的 亚型) ALL(B细胞),CLL,HCL
B细胞系
ALL(B 细胞),CLL,HCL
髓系和单核系
早期髓系,单核系 T细胞系 T细胞系 T细胞系
AML(所有亚型)
AML(所有亚型) T-ALL T-ALL,B-CLL, T-ALL,20﹪AML
AML
难治性:
1. 经典诱导方案两疗程未CR 2. CR1后六个月内复发 3. CR1后六个月后复发,原诱导方案未CR 4. 多次复发
复发
1. BM中白血病细胞>20﹪ 2. BM中白血病细胞>5﹪但<20﹪,经有效治疗
未CR 3. 髓外白血病
治疗
• 支持治疗 • 免疫治疗 • 化学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非特异性酯酶:此酶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巨核细 胞和血小板呈阳性,其中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反应较强, 此活性能被氟化钠抑制,但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不能被氟化 钠抑制。
细胞免疫学(Immunology I)
• 1975年Kohler and Milstein创造了杂交瘤单可隆抗体.
免疫分型主要用于补充形态学分型的不足,也是诊
分类
骨髓形态学(Morphology M) 细胞免疫学(Immunology 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C) 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M)
形态学
一、急性: 1. ALL:L1 、 L2、 L3 2 AML: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M2 t(8:21)(q22:q22) AML-1/ETO
MICM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enetic abnormalities of childhood AL
Subtype of leukemia AML/M2 AML/M2(M4) AML/M3 AML/M4 AML/M4Eo AML/M7 CML CMML
成员白血病时,高4倍。单卵双生,另一个为20-
25%.染色体数量的异常,以及易位、倒置、缺失
等结构异常,使基因的结构、表达异常。基因表
达和或基因的失活是细胞恶变的基础之一 .
诊断
骨髓和外周血中具有某些分化 相关抗原的淋巴细胞超过30%,髓 系细胞超过20%,即可考虑为白血 病细胞。 ( 形态学为主,免疫学、分子生物 学为辅)
1960年Nowell Ph﹢ t (9:22)(q34:q11)
染色体数目异常(ALL)分为五型:
(1)超二倍体Ⅰ组:指染色体数>50条,占ALL的25%~30%,以4、 6、10、14、17、18、20、21及X染色体最常见,多为前B细 胞型,对治疗反应佳,预后好。
(2)超二倍体Ⅱ组:染色体数为47~50条,占10%~15%,预后中等。 (3)假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正常,但有结构重排,占4%,常表现为
Fusion genes AML1/ETO(MTG8) DEN/CAN PML/RARα HRX(MLL)/ENL CBFβ/SMMHC ENI-1/? BCR/ABL(b3a2 or b2a2) CBFβ/TEL
Pre-B/early pre-B-ALL
t(12;21)(p13;q22)
TEL/AML1(ETV6/CBFα2) t(9;22)(q34;q11) t(1;19)(q32;p13) t(4;11)(q21;q23) t(11;19)(q23;p13) t(17;19)(q22;p3)
染色体易位,以L2型多见,预后差, (4)低二倍体:染色体数<46条,占7%~8%,以45条者居多,一般
为20号染色体缺失,预后最差。 (5)正常二倍体:染色体数正常,占10%,T细胞型多见,预后中等。
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结构异常主要指染色体的移位,
缺失,插入,约50%为易位。大部分白血病 病例可发现有染色体异常存在。移位导致
BCR/ABL(e1a2) E2A/PBX1 ALL1/AF4 ALL1/AF9 E2A /HLF
Mature-B-ALL t(8;14)(q24;q32.3) t(8;22)(q24;q11) t(2;8)(p11;q24)
Myc/IgH Myc/Igλ Myc/Igκ
T-cell T-ALL
t(11;14)(p13;q11) t(1;14)(p33;q11) t(10;14)(q24;q11) t(7;9)(q34;q34)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t(8;21)(q22;q22) t(6;9)(p23;q34) t(15;17)(q22;q11-22) t(11;19)(q23;p13) inv(16)(p13q22) t(3;3)(q21;q26) t(9;22)(q34;q11) t(5;12)(q33;p13)
3. 不成熟和成熟抗原共同表达 CD34 CD56
4. 细胞表面和细胞浆抗原共同表达 细胞膜(M)CD7 /细胞浆(C)CD3 MCD19 /CCD22
细胞免疫学(Immunology I)
标记称名 HLA-DR
CD34
CD19 CD20 CD13 CD33 CD2 CD5 CD7
正常细胞的分布 早期髓系、单核系,B细 胞系 干细胞
特异性酯酶
正常或增高 (-)~(+)局限性 (士) (-)
明显降低
(-)~(+)NaF 抑制不敏感 (+)NaF抑制不 敏感 (+)~(■)
不定
(+)~(■)NaF 抑制很敏感 (■)~(■)Na F抑制很敏感 (±)
血清(尿)溶菌酶 正常低值或降低
常增高,或正常,或 明显增高 降低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的颗
特定基因的表达异常或产生新的融合基因
是白血病发生的分子基础,也决定了白血 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反应,在此基
础上的白血病分型最能准确反映疾病本质,
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细胞遗传学
AML CML t (9:22) (q34:q11) APL t(15:17) (q22:q12) M2 t(8:21) (q22:q22) ALL:
白血病的治疗
病因
病毒因素: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分离出病毒(H
TLV), 小儿白血病不明确.
.
化学因素:苯及其衍生物,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氯霉素.
细胞毒药物如氮芥、CTX、VP16、VM26等。
放射因素:取决于剂量(中、大剂量),小剂量不确定。放
射工作者、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发病率高.
遗传因素:21-三体综合征(1/74),Fanconi综合征(1/12),家庭
DR
I
早前B +
+
-
-
-
型
Ⅱ
普通型 +
+
+
-
-
Ⅲ
前B型 +
+
+
+
-
Ⅳ
B细胞 +
+
+
-
+
型
细胞免疫学 AML CD13 CD33 MPO T-ALL CD3 CD5 CD7 B-ALL CD10 CD19 CD22
其他
混合性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AL)或杂合性白血 病(Hybridleukemia HAL)。可以同时或先后表达两种或两种以 上系列的特征,起源于多能干细胞。 ①双表型:同一个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淋系和髓系特征; ②双系型(双克隆型):同时存在具有淋系和髓系特征的两群 独立细胞群; ③转换型:白血病细胞由一个系列向另一个系列转化(<6M) 。
小儿ALL为主,约占小儿白血病的75%以上; AML约占20-25%;慢性只占3-5%左右。
骨髓形态学(Morphology M)
细胞学特征 细胞大小
核染质 核形 核仁 胞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型(L1)第二型(L2)
第三型(L3)
小细胞为主,可大 至小淋巴细胞1倍
较粗,每例结构较 一致
规则,偶有凹陷或 折叠
不见,或小而不清 楚 少
M6:急性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二、慢性: (1)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LL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3)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CMML
三、特殊类型: 慢粒急变,低增生型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
型白血病、组织细胞肉瘤白血病、浆细胞白血 病、毛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碱 粒细胞白血病、难分型的急性白血病等。
T-ALL免疫分型
型别
HLA CD7 CD5 CD2 CD3 CD4 CD8 CD1 CyCD3 -DR
I 幼稚 -
+++-
-
-
-
+
胸腺
细胞
型
Ⅱ 普通 -
+++-
++++
胸腺
细胞
型
Ⅲ 成熟 -
+ + + + +/- +/- -
+
胸腺
细胞
型
B-ALL免疫分型
型
别 HLA- CD19 CD10 Cyμ SmIg
TTG2/TCRα TAL1(SCL)/TCRα HOX11/TCRα TAN1/TCRβ
临床分型
ALL分为标危(standard risk SR) 和高危(high
risk HR)两大类。 1. <12个月。 2. 2. CNSL、TL. 3. 3. t(4;11),t(9;22). 4. 4. <45的低二倍体. 5. 5. WBC>50×109/L. 6. 6. 强的松60mg/m2.d,d8白血病细胞≥1×109/L. 7. 7. SR诱导6周没有缓解。 8. 具备上述因素之一者为HR, 否则为SR.
粒、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中,如果能证实白血病细胞浆 中存在此种酶就可认为属于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尤其用 于M1及L2的鉴别。
特异性酯酶:此酶为粒细胞特有,又称粒细胞酯酶, 主要用于区别单核细胞及粒细胞系。所有血细胞中除粒细 胞及组织嗜碱细胞阳性外余皆为阴性,但是苏丹黑及过氧 化物酶对粒细胞系更敏感更为可靠。
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 (POX)
糖
原
(PAS )
急
淋
(-) 阳性细胞<3%
(■) 粗颗粒或块状
急
粒
急
单
(+)~(■) 阳性粗颗粒 分布局部或全细胞
(-)~(±) 阴性~胞质弥漫染色
(-)~(±) 阳性细颗粒散在
(-)~(±) 阴性~胞质弥漫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 酶(NAP) α萘酚醋酸酯酶
非特异性酯酶
免疫治疗
1969年Mathe用BCG、同种异体白血病白细胞 治疗ALL 1. 非特异性自动免疫刺激剂
BCG(AML CR) 2. 特异性自动免疫刺激剂
自身、同种异体白血病原粒细胞(AML) 3. IL-2 IFN(1975) 4. LAK细胞(1982) 5. 基因免疫治疗
背景
CD34
干/祖细胞(+)成熟细胞(-)
CD3CD20CD41 成熟T、B、髓、红、巨核(+)
幼稚HSC(-)
CD45
HLA-DR
白细胞(+) 早期髓系、单核系,B细胞系 (+)
白血病
1. 血细胞分化过程正常表达的抗原缺失/过度 B-ALL CD45 (-),T-ALL CD34(+++)。
2. 淋、髓系相关抗原共同表达 CD22 CD33。
大细胞为主,有时 大小不齐,大多大 于小淋巴细胞两倍
较疏松,每例结构 较不一致
不规则,凹陷和折 叠常见
有一个或多个,清 楚
不定,常较多
大细胞为主,大小 一致
呈均匀细点状
规则,卵圆到圆形
明显,一个或多个, 小泡状 较多
胞质嗜碱性 胞质空泡
胞质嗜碱性 不定
不定,有些细胞深 染
不定
深染 常明显,呈蜂窝状
三种急性白血病的常用细胞化学染色
极低分化的AML(M0)
AML的更早形式,无典型的形态和组化特征,淋巴抗原(-), 髓系抗原(+) 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 细胞起源更早,分化程度极差或未分化且无任何系列标志(细 胞学,免疫学,基因学) 凡是在出生后至第四周内诊断的白血病称为先天性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C)
t(4:11)(q21:q23) t(1:19)(q23:q13) t(8:14)(q24:q32)
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 M)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M)
CML(ph﹢) t(9:22)(q34:q11) BCR/ABL
APL t(15:17)(q22:q12) RAR-α/PML
B细胞系
白血病细胞的分布
ALL,AML,CLL, HCL(APL阴性) ALL,AML(早期阶段的 亚型) ALL(B细胞),CLL,HCL
B细胞系
ALL(B 细胞),CLL,HCL
髓系和单核系
早期髓系,单核系 T细胞系 T细胞系 T细胞系
AML(所有亚型)
AML(所有亚型) T-ALL T-ALL,B-CLL, T-ALL,20﹪AML
AML
难治性:
1. 经典诱导方案两疗程未CR 2. CR1后六个月内复发 3. CR1后六个月后复发,原诱导方案未CR 4. 多次复发
复发
1. BM中白血病细胞>20﹪ 2. BM中白血病细胞>5﹪但<20﹪,经有效治疗
未CR 3. 髓外白血病
治疗
• 支持治疗 • 免疫治疗 • 化学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非特异性酯酶:此酶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巨核细 胞和血小板呈阳性,其中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反应较强, 此活性能被氟化钠抑制,但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不能被氟化 钠抑制。
细胞免疫学(Immunology I)
• 1975年Kohler and Milstein创造了杂交瘤单可隆抗体.
免疫分型主要用于补充形态学分型的不足,也是诊
分类
骨髓形态学(Morphology M) 细胞免疫学(Immunology 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C) 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M)
形态学
一、急性: 1. ALL:L1 、 L2、 L3 2 AML: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M2 t(8:21)(q22:q22) AML-1/ETO
MICM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enetic abnormalities of childhood AL
Subtype of leukemia AML/M2 AML/M2(M4) AML/M3 AML/M4 AML/M4Eo AML/M7 CML CMML
成员白血病时,高4倍。单卵双生,另一个为20-
25%.染色体数量的异常,以及易位、倒置、缺失
等结构异常,使基因的结构、表达异常。基因表
达和或基因的失活是细胞恶变的基础之一 .
诊断
骨髓和外周血中具有某些分化 相关抗原的淋巴细胞超过30%,髓 系细胞超过20%,即可考虑为白血 病细胞。 ( 形态学为主,免疫学、分子生物 学为辅)
1960年Nowell Ph﹢ t (9:22)(q34:q11)
染色体数目异常(ALL)分为五型:
(1)超二倍体Ⅰ组:指染色体数>50条,占ALL的25%~30%,以4、 6、10、14、17、18、20、21及X染色体最常见,多为前B细 胞型,对治疗反应佳,预后好。
(2)超二倍体Ⅱ组:染色体数为47~50条,占10%~15%,预后中等。 (3)假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正常,但有结构重排,占4%,常表现为
Fusion genes AML1/ETO(MTG8) DEN/CAN PML/RARα HRX(MLL)/ENL CBFβ/SMMHC ENI-1/? BCR/ABL(b3a2 or b2a2) CBFβ/TEL
Pre-B/early pre-B-ALL
t(12;21)(p13;q22)
TEL/AML1(ETV6/CBFα2) t(9;22)(q34;q11) t(1;19)(q32;p13) t(4;11)(q21;q23) t(11;19)(q23;p13) t(17;19)(q22;p3)
染色体易位,以L2型多见,预后差, (4)低二倍体:染色体数<46条,占7%~8%,以45条者居多,一般
为20号染色体缺失,预后最差。 (5)正常二倍体:染色体数正常,占10%,T细胞型多见,预后中等。
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结构异常主要指染色体的移位,
缺失,插入,约50%为易位。大部分白血病 病例可发现有染色体异常存在。移位导致
BCR/ABL(e1a2) E2A/PBX1 ALL1/AF4 ALL1/AF9 E2A /HLF
Mature-B-ALL t(8;14)(q24;q32.3) t(8;22)(q24;q11) t(2;8)(p11;q24)
Myc/IgH Myc/Igλ Myc/Igκ
T-cell T-ALL
t(11;14)(p13;q11) t(1;14)(p33;q11) t(10;14)(q24;q11) t(7;9)(q34;q34)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t(8;21)(q22;q22) t(6;9)(p23;q34) t(15;17)(q22;q11-22) t(11;19)(q23;p13) inv(16)(p13q22) t(3;3)(q21;q26) t(9;22)(q34;q11) t(5;12)(q33;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