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交通流模型教程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调查位置对数据性质的影响
✓观测到非拥 挤的交通流, 或接近通行能 力的交通流, ✓适合作通行 能力研究;
q1
Ch2 交通流特性
q2
5
§1 调查地点对数据性质的影响
一、调查位置对数据性质的影响
✓由于出口道有流量驶 出,因此,qC≤qB; ✓不会发生交通拥挤, ✓该位置可以获得不拥 挤时的交通数据。 ✓可见,调查位置对数 据的影响不容忽视。
q1
Ch2 交通流特性
q2
6
京石高速公路北京段观测点测出的一条车道上的数据。可见: 在流量的很大范围内,速度下降很小。在0~1000辆/h时,速 度仅下降了4km/h。流量在大于1300辆/h后,速度下降加剧。 当流量较小时,数据点十分分散,这是因为此时车辆行驶自 由度大,司机可自由选择其车速,以其期望车速行驶。在这 种情况下,车辆的机动性能的差异就显现出来,表现出车辆 速度离散性较大。另外,当流量接近车道的通行能力时,交 通流变得不再稳定,数据离散性进一步加大。
分析:突变理论
Greenberg模型,
kj =250veh/mile ≈156veh/km
um=14.5mile/h ≈23.2km/h
Ch2 交通流特性
15
4. 流量-占有率曲线 根据流量和占有率两个参数确定拥挤的发生。
回滞现象
Ch2 交通流特性
16
交通流在从拥挤状态回到非拥挤状态时,不会再 经历流量等于通行能力的状态,即流量曲线存在 跃变。
第3章-交通流模型
教学目的:掌握交通调查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 用交通流参数(速度、密度、流量)的物理意义、 相互关系及其适用条件。
重点:交通流参数:流量、速度和密集度
难点:各类交通流基本参数的关系模型
Ch2 交通流特性
2
§1 调查地点对数据性质的影响
交通流模型
➢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 ——直接使用调查数据
➢理论推导 ——在确定模型结构的基础
上,进行参数标定和检验
Ch2 交通流特性
3
§1 调查地点对数据性质的影响
一、调查位置对数据性质的影响
非拥挤 拥挤
出现间歇流,
qA=qB-q1 A位置可以观测到拥挤时的交 通状况,但不适合作通行能力 研究;
q1
Ch2 交通流特性
q2
4
§1 调查地点对数据性质的影响
um—u对 应um最ln大( kk交j )通量
的速度,最佳速度
Ch2 交通流特性
9
3. 安德伍德(Underwood)模型
适用于较小密度的交通条件
k
u u f e km
半对数坐标
Ch2 交通流特性
10
4. 伊迪模型
伊迪提出将Greenberg模型和 Underwood模型组合,其中 Underwood模型取较小密度的 部分, Greenberg模型取较大 密度的部分。
(2)模型将观测数据组相互交叠和分类,每100辆 车作为一组,隔10辆车就开始新一组的纪录,因 此相邻两组有90%的交叠;
(3)该模型所做的交通调查是在假期进行的。
Ch2 交通流特性
19
2. 其他模型及曲线
Ch2 交通流特性
20
Ch2 交通流特性
21
Ch2 交通流特性
22
§5 三维模型
V
u
Qq
当绘制标准化速度对标准化密 度的关系曲线时(所谓标准化, 或归一化,就是观测值与最佳 值或最大值之比),这两个模型 曲线在密度的中部范围相交。
k /kj
Ch2 交通流特性
11
§3 流量一密度模型
1. 抛物线形的流量—密度模型
格林希尔治(Greenshields)速度-密度模型
q ku
kuf
(1
k kj
)
uf
k
uf k2 kj
令: dq 0 dk
km
kj 2
um
uf 2
qm
uf kj 4
umkj 2
曲线上任意点的矢径的斜率表示该区 段上的区间平均速度,切线的斜率表 示流量微小变化的速度分布。
Ch2 交通流特性
12
2.对数模型
1)适用于较大密度的模型
格林伯(Greenberg)速度-密度模型
k
q ku f e km
显然:当 k=km时,q=qm
qm kmuf / e kmum
umuf /e
Ch2 交通流特性
14
3. 不连续曲线模型
由大密度交通和小密度交通两种不同的u-k模型,导出两 种q-k曲线。
两条曲线不连续,常出现在瓶颈路段。实测的流量密度 关系是间断的,出现“反λ” ,两个分支分别用来定义自 由流和拥挤流。
1935年,Greenshields提出
u
uf
(1
k kj
)
式中:
uf—自由流车速, kj—阻塞密度 若每车7m,
则kj=1000/7=143(veh/km)
Ch2 交通流特性
8
2. 格林伯(Greenberg)模型
此模型和交通流拥挤的数据相符,适用于较大密 度的交通条件。当交通密度较小时,模型不适用。
k
qm
流量
Q max
流 量 /Q
2
0
00
02
安德伍德模型 适用范围
Vmua xf
Vm Baidu Nhomakorabeax
uf
速度
uVmm
Vm
um
速 度 /V
00001密1密度K m/K度kKm/km ax k j
3 0
3 0
0
0 Q m ax
q
流 量 /Q 流 量 /q
m
①在交通流密度k小于饱和交通流密度km时,交通流量q随密度 增加而增加;当密度k达到km时,随密度k增加,流量q减少, 表现为道路通行能力下降。
Ch2 交通流特性
17
§4 速度-流量模型
1. 格林希尔治(Greenshields)抛物线模型
在速度—密度的线性模型基础上得到的。
q
k
j
(u
u u
2 f
)
式中:uf—自由流车速, kj—阻塞密度
Ch2 交通流特性
18
存在的问题:
(1)曲线表示单向两车道的速度—流量关系,并 非高速公路观测数据;
速度 (km/h)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0
北-南 南-北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流量(辆/h)
Ch2 交通流特性
7
§2 速度一密度模型 1. 格林希尔治(Greenshields)线性模型
qku km ulnkj(/k)
1441veh/h(通行能力)
令 : dq 0 dk
km k j /e
um um
qm umkj /e
kj =228veh/mile≈142veh/km um=17.2mile/h≈27.7km/h
Ch2 交通流特性
13
2) 适用于较小密度的模型
安德伍德(Underwood)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