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技术

现代食品技术
现代食品技术

生物技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传统生物技术:酿造技术和发酵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其研究内容包括:

①重组DNA技术及其他转基因技术;②细胞和原生质融合技术;③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

④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⑤动物和植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⑥动物胚胎工程技术;⑦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高密度发酵、连续发酵和其他新型发酵技术);⑧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⑨蛋白质工程;⑩分子进化工程

生物技术的构成: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

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现代生物制药与医药领域,农业领域,食品工业领域,环境工程领域

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

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应用的一个学科。它包括了食品发酵和酿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也包括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改良食品原料的加工品质的基因、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制造食品添加剂、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食品加工和制造相关的其他生物技术,如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分子的进化工程等。

因此,现代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

①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改善食品原料农产品的品质和提高产量

②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产用于农产品保鲜的“绿色”抗氧化剂、防腐剂等

③通过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分子进化工程使食品加工工艺高效化,提高食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以及提高食品的保健功能

④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减少食品的损失、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效率和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⑤通过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处理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的作用:

(一)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营养的影响

营养水平;健康水平;提高水果和蔬菜的货架期;预防疾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等(二)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缓解粮食短缺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改进作物抗逆性特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污水处理,改善环境等

基因工程:也就是DNA重组技术,是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重组体,然后再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中得以高效

表达,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具有遗传功能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

(2)基因是可切割的:大多数基因彼此之间存在着间隔序列

(3)基因是可以转移的:基因可在不同生物之间转移,或在染色体DNA上移动

(4)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普遍认为,一种多肽就有一种相应的基因

(5)遗传密码是通用的:一系列三联密码子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有生物中都是相同的

(6)基因可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经重组的基因一般来说是能传代的

限制性内切酶的定义

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3‘-OH基团和5’-P基团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至今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有三种类型,各具特性,基因工程操作中真正有用的是II型酶。

限制性内切酶在双链DNA上能够识别的核苷酸序列被称为识别序列。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主要用途

(1) 在特异位点上切割DNA,产生特异的限制酶切割的DNA片段。

对于核苷酸序列已知的DNA分子,可利用此法直接分离目的基因。

(2) 建立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物理图谱

(3) 构建基因文库

基因工程中,需要将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组的遗传信息,贮存在可以长期保存的稳定的重组体中,以备需要时随时能够应用。这种保存基因组遗传信息的材料(受体细胞),就称为基因文库。

(4)用限制酶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以便重组DNA。

DNA连接酶的定义

能将两段DNA拼接起来的酶称为DNA连接酶。该酶催化DNA相邻的5‘磷酸基团和3’羟基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DNA单链缺口封合起来。

DNA聚合酶的定义

具有催化DNA体外合成反应作用的酶称为DNA聚合酶。这类酶的特点在于,能够把脱氧核苷酸连续地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3’-OH末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作用。DNA聚合酶作用时大多都需要模板,合成产物的序列与模板互补。

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特征

(1)具有复制起点,能携带外源DNA片段进入受体细胞,进行稳定的DNA自我/同步复制

(2)具有标记基因

(3) 具有若干限制酶的单一识别位点

(4) 具有较高的外源DNA的载装能力

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酶切直接分离法、印迹法、PCR扩增法和化学合成法等。

基因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改造食品微生物,改善食品原料的品质,生产功能性食品

(狭义)生物化学上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广义)工业上所称的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丙酮、丁醇、乳酸等,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的生产。

发酵工程的概念: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发酵工程的特点:1、发酵过程一般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比较简单。

2、发酵所用的原料简单粗放。

3、发酵过程反应的专一性强,可以得到较为单一的代谢产物。

4、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5、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地氧化、还原等化学转化反应,也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6、通过变异和菌种筛选,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微生物菌种,使生产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获得按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产品。

7、工业发酵与其他工业相比,投资少,见效快,并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发酵工程的内容:1、以菌体为产品的发酵;2、以微生物的酶为产品的发酵;3、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产品的发酵;4、产品的转化发酵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

天然发酵阶段(古代-1900年)

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905年-)

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1940年-)

开拓发酵原料时期(1960年-)

基因工程阶段(1979-)

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

1) 利用遗传工程等先进技术,人工选育和改良菌种,使微生物细胞按照人类的需要合成某些产品;

2)采用发酵技术进行高等动植物细胞培养;

3)按照微生物生理和代谢特性以及产物的合成途径进行发酵条件调控;

4)在工程方面,开发和采用大型节能高效的发酵装置,自动控制将成为发酵生产控制的主要手段,从而使发酵工业朝着模拟化、自动化、最优化方向发展;

5) 固定化技术广泛应用;

6)将生物技术理论广泛地用于发酵工程。

典型的发酵生产过程包括:

1、菌种的选育;

2、确定菌种繁殖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

3、对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进行灭菌;

4、菌种经逐级扩大培养后,作为生产种子接种于发酵罐中

5、控制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最大程度地获得人们渴望的代谢产物

6、产物分离提纯

7、发酵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根据生物反应过程中所使用的生物催化剂不同可将生物反应器分为:酶反应器和细胞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应具备的条件:

能维持一定的温度、pH、反应物(如营养物质、溶解氧等)浓度

应具备良好的传质、传热和混合性能,以便为生物反应的顺利进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细胞生物反应器除具备上述特性外,还要求有一定的除菌及密封设备,以防止生产过程中因微生物侵入造成的杂菌污染。

评价生物反应器的两个重要指标:生产能力;产品质量

发酵罐设计原则(总结):稳定性;控制性;操作性;安全性;可视性

菌种的扩大培养目的:为工业发酵提供数量巨大、代谢旺盛的微生物种子(或发酵剂)。

发酵工业上使用的种子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生长旺盛,活力较高,延迟期短,接种到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

②细胞浓度适宜,以保证在大型发酵罐中有适当的接种量;

③生理状态稳定;

④无杂菌污染;

⑤生产能力保持稳定

单细胞蛋白(SCP)概念:指适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应用的微生物细胞,包括酵母菌、细菌、霉菌和高等真菌。

应用微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优点:

(1)细胞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粗脂肪等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短时间可获得大量产品。

(3)微生物对营养要求适应性强,可利用多种廉价原料进行生产。

(4)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可人为控制,可工厂化生产。

黄原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稳定剂.

化学酶工程:也可称为初级酶工程,是指天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模拟酶)的研究与应用。

(1)天然酶:工业用酶制剂

(2)化学修饰酶:化学修饰的途径可通过对酶分子表面进行修饰,也可对酶分子的内部修饰,以改善酶的性能。

(3)固定化酶: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一种酶的衍生物。

(4)人工模拟酶:在深入了解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催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催化剂。

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DNA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而也可称为高级酶工程。

当前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研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酶、使低分子有机物聚合的酶、检测用酶、能分解有毒物质的酶及废物综合利用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酶品种和提高酶产量。

固定化酶和细胞、固定化多酶体系及辅因子再生体系,特定生物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用微生物和动植物组织研究生物传感器。

非水系统的反应技术,酶分子的修饰与改造以及酶型高效催化剂的人工合成研究。

作为酶制剂的生产菌必须考虑以下要求:

1.安全可靠;

2.不易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3.产酶量高,而且最好产生胞外酶,以利于酶产品的分离纯化;

4.能利用廉价的原料,发酵周期短,易培养。

酶的发酵生产根据细胞培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培养发酵、液体培养发酵、固定化细胞等。

1.固体发酵法: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缺点是劳动强度较大,原料利用率较低,生产周期较长。

2.液体发酵法: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3.固定化细胞发酵:由于固定化细胞发酵的历史不长,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特殊的固定化细胞反应器,只适用于胞外酶的生产。

酶的分离纯化:

酶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是指把酶从组织、细胞内或细胞外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达到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纯度。

采用何种提取制备方法,决定性的因素是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制各方法的经济性。在符合质量的前提下,还应符合步骤简短、收率高、成本低的要求。

酶的分离提纯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抽提,即把酶从原材料转入溶剂中来制成酶溶液;纯化,即把杂质从酶溶液中除掉或从酶溶液中把酶分离出来;制剂,即将酶制成各种剂型。

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制糖工业;改进果酒、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食品保鲜;利用固定化酶生产高果糖浆;酶法生产新型低聚糖;酶法生产环状糊精;酶法应用于干酪制品的生产;啤酒发酵;改善食品的品质、风味和颜色

细胞工程的概念及研究范畴

概念: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学的试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

研究范畴:广义的细胞工程包括所有的生物组织、器官及细胞离体操作和培养技术,狭义的细胞工程则是指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技术。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细胞工程可分为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和微生物细胞工程。

细胞培养:是指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

细胞培养一般步骤:

首先,要取材和除菌。用一定的化学试剂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表面清洗、消毒。有时还要借助某些特定的酶,对材料进行预处理,以期得到分散生长的细胞。

其次,根据各类细胞的特点,配制细胞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或除菌。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生物材料接种于培养基中。

最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室或培养箱中,提供各类细胞生长所需的最佳培养条件。当细胞达到一定生物量时应及时收获或传代。

动物细胞工程在食品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有害物质快速检测;

植物细胞工程主要包括原生质体的培养技术、植物细胞杂交技术、植物单倍体的培养技术等。

植物细胞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利用植物细胞工程生产香料;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天然食品

生物反应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是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

蛋白质工程是指基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结果,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现有蛋白质和设计制造新蛋白质,因而也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的蛋白质,这也是蛋白质工程最根本的目标之一。

生物理论和技术在下列九方面的发展促进了蛋白质工程的诞生:

①新的克隆技术,特别是完整的cDNA的克隆技术;

②快速测定DNA序列的方法;

③从DNA序列推算蛋白质序列的较好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④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的建立,使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能被很快地鉴定出来,并由此研究其功能上的相似性;

⑤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进一步深入了解;

⑥用于基因体外诱变的化学、酶学和合成技术的进展;

⑦X-光晶体学的进展,包括较好的长晶体策略、同步辐射的应用、电子区域检测器的

出现,以及计算机辅助数据分析;

⑧用计算机图像系统为工具直接观察晶体数据;

⑨核磁共振技术的改进,使溶液中的原子分布能得到直接检测。

蛋白质工程研究的基本步骤:

分离纯化目的蛋白,使之结晶,并作X晶体衍射分析,结合核磁共振等其他方法的分析结果,得到其空间结构的尽可能多的信息;

对目的蛋白的功能作详尽的研究,确定它的功能域;

通过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找出关键的基团和结构;

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图像显示和分子辅助设计,提出对目的蛋白分子的改建或构建方案,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去实施;

对经过改造的蛋白质进行功能性测定,看看改造的效果如何。

蛋白质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应用蛋白质工程对一些生产中重要酶或蛋白质性质加以改造,提高现有酶或蛋白质的工业实用性:

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引入二硫键,改善酶热稳定性)。

改变酶的最适pH值条件;

提高酶的催化活性;

提高蛋白的稳定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延长酶的半衰期;

②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③延长药用蛋白的保存期;

④抵御由于重要氨基酸氧化引起的活性丧失.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及意义:

食品工业是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利用物技术可将农副产品加工成食品并产业化,同时借助生物技术还可以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因此,食品生物技术产业已逐渐成为食品工业的支柱,生物技术本身也将为全球性的食物、蛋白质、环保和健康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有力支撑。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工程为主和以生物为主两个方面,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对食品工业的影响也非常大。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改造动植物、微生物资源,向人类提供各种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如转基因番茄、大豆、玉米等食物及甜味剂、酶制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利用发酵技术、酶技术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直接生产各种发酵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饮料、酒、酱、酱油、醋、乳酪、酸奶、啤酒等发酵食品及纤维素、植物胶、多糖、环糊精、氨基酸、酶制剂、维生素、色素等食品添加剂。通过转基因技术制造有益于人类健康的食品或有效因子,如低胆固醇肉猪、低胆固醇蛋或高特种微量元素蛋、人类血液代用品、高异黄酮大豆、高胡萝卜素稻米等。虽然对于转基因食物目前尚有争论,然而转基因技术的确代表着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的一个主要方向,在研究上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支持。采用细胞工程生产各种功能食品及功能性成分,如对人参、西洋参、长春花、紫草和黄连等植物的细胞进行培养,生产活性细胞干粉、苏氨酸、免疫球蛋白、生长激素等。利用酶工程制取高蛋白、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功能食品,如以动植物、微生物蛋白为原料,采用酶技术

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可作为功能食品或营养强化食品的原料;利用乳糖酶水解乳糖加工出低乳糖食品,供乳糖酶缺乏者食用。用发酵工程生产功能食品或功能性成分,如低聚糖、糖醇、单细胞蛋白、亚麻酸、有益菌等。利用生物技术改变食物的贮藏方式和贮藏期。如利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生产耐贮番茄等食物,还可生产丙酸钠、芽孢杆菌肽、乳酸菌肽、乙醇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等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贮藏保鲜,延长货架期。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一、食品检测技术更注重实用性和精确性二、食品检测技术中大量应用生物技术领域研究成果三、食品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四、食品检测中不断应用其他领域新技术五、大力发展实时在线、无损检测技术●色谱的分类:安两相的物理状态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按分离机理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尺寸排阻色谱、亲和色谱。按固定相外形分类:柱色谱、平板色谱●色谱的特点: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区域宽度:用来衡量色谱柱峰宽度的参数。有●色三种表示方法:1.标准偏差 2.半峰宽 3.峰底宽●色谱理论:塔板理论(热力学)、速率理论(动力学)。 ●色谱定性分析:1.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2.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3.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法4.保留指数定性法5.与其它仪器联用进行定性●定量计算方法:外标法、内标法、归一化法●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构:1.高压输液系统 2.进样系统3.分离系统—色谱柱4.检测系统5流动相脱气装置●流动相脱气方法:惰性气体脱气法、加热流回法、超声波脱气法、抽真空脱气法、在线脱气法●分离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空间排阻色谱、亲合色谱●正相色谱:固定相得极性大于流动相得极性。适于分离油溶性或水溶性的极性和强极性化合物●反相色谱: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得极性,适于分离非极性、极性或离子型化合物 ●气相色谱主要部件:1载气系统2进样系统3分离系统4温度控制系统5检测系统●检测器:检测元件、放大器、显示记录●载体类型:硅藻土:红色载体、白色载体。非硅藻土:有机玻璃微球、高分子多孔微球、氟载体●检测器类型:浓度型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检测性能评价指标:灵敏度、检出限、线性范围、响应时间。●气相色谱检测器主要有:热导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氢焰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GC与HPLC区别:流动相不同、进样方式不同、被测化合物在系统中的状态不同、被测化合物不同、运行费用不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特点:入射光接近于单色光、分析对象广、灵敏度及准确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E总=E电子+E振动+E转动●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对单色光吸收能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构造: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分光光度计类型:单光束风光光度计、双光束、双波长、多通道●原子吸收法特点:灵敏度高、准确性高、选择性好、用途广、样品量少●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构: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器。特点:采用锐线光源、单色器在火焰与检测器之间、原子化系统。类型: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原子化方法:火焰法、无火焰法-电热高温石墨管●干扰及其抑制: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

食品保藏方法

食品保藏技术结课论文 辐射保藏食品的发展与前景 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班级:5 姓名:鲍鑫 2016.1.9 关键词:辐射保藏发展历程食品安全应用方面 食品辐射保藏就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料以及其他加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辐射保藏技术作为一门新的技术,比现有保藏技术更优越性的一面。是继传统的物理、化学保藏之后又一发展较快的食品保藏新技术和新方法。 辐射现象是1895年发现的,但直到1921年才有人用X射线杀死肉类中的致病菌而获得专利。食品辐照消毒技术在20 世纪20 年代X-射线发现后已有探索,美国于40 年代开始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1958 年,美国国会制定了一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规的修正案,从法律上确定了电离辐射是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对全世界的食品辐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实际上,把电离辐射归类为食品添加剂是不正确的,因为食品辐照并没在食品中加入任何物质,而是引起食品发生某种化学变化;烘烤、油炸、装罐、微波、辐照、冷冻干燥等都能引起这些变化,应归类为加工过程。随后各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对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进行研究,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曾多次召开国际辐照食品科学讨论会,对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讨论。 其后在1976 年,由各国食品专家在国际辐照食品联合专家委员会上确认食品辐照不同于化学加工,不属于添加剂范畴,第一次无条件地批准了鸡肉、番木瓜、马铃薯、草莓和小麦等5 种辐照食品;同时还暂定批准了辐照稻米、鱼和洋葱供人食用。接着又批准了香料、酶制剂和鲜猪肉3 种辐照食品。到了1980年,辐照食品联合专家委员会确认“为贮存的目的,任何食物受到10 kGy以下的辐照……不再需要进行毒物学方面的检测”。1983年,FAO与WHO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正式颁发了《辐照食品通用法规》,为各国辐照食品卫生法规的制订提供了依据。世界上最早正式批准辐照食品供人食用的国家是前苏联(土豆抑制发芽,1958 年3 月),此后是加拿大、美国等。 1991 年,第一个商业食品辐照工厂在美国佛罗里达州Tampa 开业。目前世界上已有38 个国家正式批准224 种辐照食品的标准。我国食品辐照的研究开始于1958 年,当时中科院同位素委员会组织粮食等部所属的12 个单位组成了粮食辐照保藏研究协作组,对稻谷的辐照杀虫、土豆的辐照抑制发芽等进行了有计划的研究。目前我国约有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了鉴定,到1998 年国家已颁布批准了6大类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在28 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50 多个商业化规模的辐照装置,到2002 年底已达64 座。食品辐照规模不断扩大,1999 年的辐照量已达86万吨,2002年己超过100 万吨,位居世界首位;消费者对辐照食品接受性良好,我国食品辐照已步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消费者对辐照普遍存在恐惧心理,食品经辐照后,是否具有放射性或毒副作用,营养价值是否受到破坏?中国核工业第二研究院辐照研究所总工程师唐在民认为,人们对辐照食品心存疑虑,主要是把辐照同原子弹爆炸以及核电站泄漏后产生的放射性沾染联系在一起了,其实二者存在本质区别。他说,原子弹爆炸后,具有强烈放射性的核物质暴露在大气中,造成核污染。而辐照采用的是封闭放射源,放射性

直面中国食品安全的持久战

直面中国食品安全的持久战 食品安全资讯:继2012年初启动年度食品安全热点媒体沟通会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连续第4年组织专家对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重金属、转基因、福喜事件等12个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词深入解读,4位院士,10位教授、研究员、博士等14位老中青优秀专家整体参与,其阵容强大、专业、权威,新出炉的对2014年食品安全解析的科技界共识,再次集体发声。 1月13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对福喜事件、台湾馊水油等多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 2014年,食品安全恶意造假事件受到扼制并开始逐渐减少,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解析的38个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中,确认为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问题占23.7%,其中,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热点问题占到38个热点问题的10.5%。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超标及原料污染等这些常态食品安全事件成为2014年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这一类问题将是未来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食品造假是食品工业的毒瘤,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参会专家对此形成共识。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表示,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们对2014年12个食品安全热点词的解读,不再是对一个事件简单的是或不是,而是在媒体关注的热点中,提炼出热点关键词,并找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由学术界给予科学、准确、专业的解读。力图以中国食品安全的新视角,直面食品安全的持久战。 深剖析――肉制品、白酒等成食品安全热点关注领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自2014年初起,对每周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计38个热点中,大陆地区的热点28个,占比73.7%,境外(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热点10个,占比26.3%。38个热点中,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25个,占65.8%;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9个,占23.7%;针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提示4个,占10.5%。在确认为食品安全事件的9个热点中,分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4个热点和境外(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5个热点的比例是4:5。以上统计数据再一次明确显示: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热点分布领域方面,38个热点中,共涉及到肉制品等12个主要行业,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热点行业包括6个,即肉制品、白酒、休闲食品、油脂、主粮、乳制品。餐饮业作为非工业食品,百姓对其关注度首次呈增长趋势。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食品安全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关乎着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食品安全,加快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从检测技术到检测技术应用到检测的各个方面,做好每个环节的检测的检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使民众食之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添加剂;违禁化学品 食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日益受人关注,而作为检测手段的媒介—分析化学仪器的检测应用已然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的迅速发展,一些学科的先进技术不断渗透到食品分析中,形成厂日益增多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从而使仪器分析在食品分析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成为现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常用的检测技术: 1.1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即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通过不断分配(即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过程)从而达到各物质被分离的目的。色谱类型有很多。目前,色谱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出限低,样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优点,一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安全检测中。色谱中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免疫亲和色谱法。 1.1.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英国科学家1952年创立的一种极有效的分离方法,是色谱技术仪器化成套化的先驱。近年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在食品农药残留等分析检测上独树一帜。随着人们对气相色谱的改进,测定的种类的范围也随之增加和扩大。

食品保藏原理.

冷冻、罐藏和干制品的工业生产与存在的问题 08食品科学与工程汪勋亮 0802061018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展冷冻、罐藏和干制品产业,促进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冷冻、罐藏和干制品产业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冷冻、罐藏和干制品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促进冷冻、罐藏和干制品发展要素的分析,提出了未来冷冻、罐藏和干制品行业的发展展望及对策。 关键词: 冷冻、罐藏和干制品、现状、发展 一、冷冻食品工业生产与存在的问题 冷冻食品的基础研究是从美国农业部1948 年至 1958 年所进行的冷冻食品保存实验开始的,也就是针对食品保存时间、保存温度这两点所进行的质量容限实验。其结果证明,在- 18 C 以下保存的话,大部分的食品在 1 a时间里,其最初品质 ( 风味、鲜度、组织、营养、颜色、香味等) 将会保持不变。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对营养需求越来越苛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年轻的三口之家日渐增多。而冷冻食品业的发展可提供高品质、讲卫生、高营养、多口味的方便食品,能够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冷冻食品的发展及未来的消费市场才显得更加广阔。 (一)冷冻食品产业的现状 冷冻食品的人均消费量从世界消费趋势来看,美国达到572%,位居世界之首,在英国,冷冻比萨饼、素食类、主食半成品有较好的增长, 1999 年冷冻食品的销售额为 50。9 亿英镑。预计到2003 年将达到59。1亿英镑。日本为英国的12%,中国台湾为4。8% ,中国大陆仅为0。02%。由于我国对冷冻食品的开发起步较晚,我国目前人均消费速冻食品不足1 kg。而全球速冻食品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0%至30% ,且冷冻食品市场持续兴旺,如今已有品种3 500种左右。根据目前的消费趋势及市场需求,研究合适的速冻蔬菜品种,引进先进的速冻工艺,开发更多的种类,是冷冻食品的发展方向。 (二)冷冻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规模问题 由于冷冻食品业起步较晚,冷冻食品产业基本上没有规模,缺少具有国际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试题 甘肃农业大学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李红科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和酶工程处理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A )A发酵工程 B基因工程 C蛋白质工程 D酶工程 2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B) A微生物学 B食品生物技术 C生物技术 D绿色食品 3 在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C)起主导作用 A虫害 B物理因素 C微生物 D化学因素 4下列哪些食品保藏方法不属于物理保藏法(B) A脱水干燥保藏法 B熏制保藏法 C冷藏保藏法 D罐藏法 5 细胞工程包括动植物题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反应技术。 A细胞改造 B细胞修饰 C细胞杂交 D细胞衰老 6 自然选育过程中采取土样时主要选择()之间的土壤(B) A 3-10cm B 5-15cm C10-15cm D 10-20cm 7 下列不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法中冷冻干燥的步骤是(B) A制冷 B高压 C供热 D抽真空 8 食品生产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D) A GMP B ISO C CCP D HACCP 9 下列不属于纯种分离的常用方法的是(B) A 组织分离法 B 单孢分离法 C 划线分离法 D 稀释分离法 10 下列分离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的是(B) A稀释分离法 B划线分离法 C组织分离法 D 单孢分离法11()是采样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C) A 培养 B 分离 C 筛选 D 鉴定 12 诱变育种是以(C)为基础的育种 A自然突变 B 基因突变 C 诱发突变 D 基因重组 13 在整个诱变育种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A) A 筛选 B 分离 C 鉴定 D 培养 14 分子育种是应用()来进行的育种方式(B) A 酶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细胞工程 15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被称为(B) A“蛋白菌” B“工程菌” C “酶菌” D“细胞菌” 16冷冻保藏的温度一般要求在( C )摄氏度 A 1 B-10 C -20 D-5 17 发酵工业中培养基所使用的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是(A)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乳糖 18(A)是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 A培养基 B人工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19 在引起肉腐败的细菌中,温度较高时(B)容易发育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 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工业健康转型及技术创新的多方驱动下,益生菌产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增长较快、创新密集的产业,同时,益生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增多。 2019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汇集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智慧,于5 月23日发布了《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 年版)》(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对益生菌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在此共识的基础上,202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再次组织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根据益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共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形成《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 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 01益生菌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根据国际上对益生菌菌株安全性评估的新进展和我国对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需求,2018年国家卫健委立项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工作,标准的制定将参考国际安全性评价的原则,用于指导我国益生菌市场使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已有文献显示,益生菌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可引起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健康风险,且

多发生于已有疾患的个别消费者,而这种风险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正常人群食用益生菌是安全的。针对新属种的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评估,应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分析,阐述待评价的益生菌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和环境抗性基因的特征,结合体外微生物学检测和体内动物毒理学评价,以及人群和临床试验的安全评价等作为关键标准,判断菌株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高度关注的是益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于益生菌耐药性的研究应基于菌株水平。现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耐药基因大部分位于染色体上,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这些耐药基因可转移给其它肠道的致病菌。基于此,欧洲食品安全局制定了在食品中使用菌种的抗生素耐药标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益生菌菌株主要分离自健康人体和具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的发酵食品,大多数菌株被认为无致病性的共生微生物。我国市场上使用的益生菌安全性已得到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的认可。益生菌产品应用于健康消费者是安全的,然而对于某些患病个体,如严重感染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应遵照医生的建议谨慎使用。 02完善益生菌标准法规体系 近年来,随着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对益生菌产品的管理与相关标准法规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政府部门、相关技术机构、行业组织及大批科学家投入极大精力,国内外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

当前国内外保鲜技术

当前国际食品保鲜技术 纸箱保鲜法 这是由日本食品流通系统协会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式纸箱。研究人员用一种“里斯托瓦尔石”(硅酸岩的一种)作为纸浆的添加剂。因这种石粉对各种气体独具良好的吸附作用,且价格便宜又不需低温高成本设备。具有较长时间的保鲜作用,而且所保鲜的果蔬分量不会减轻,所以很受商家欢迎。 微波保鲜法 这是由荷兰一家公司对水果、蔬菜和鱼肉类食品进行低温消毒的保鲜办法。它是采用微波在很短的时间(120 秒)将其加热到72℃,然后将这种经处理后的食品在0-4℃环境条件下上市,可贮存42-45 天,不会变质,十分适宜淡季供应“时令菜果”。 陶瓷保鲜袋 这是由日本一家公司研制的一种具有远红外线效果的果蔬保鲜袋,主要在袋的内侧涂上一层极薄的陶瓷物质,于是通过陶瓷所释放出来的红外线就能与果蔬中所含的水分发生强烈的“共振”运动,从而对果蔬起到保鲜作用。 烃类混合物保鲜法 这是英国一家塞姆培生物工艺公司研制出的一种能使梨、葡萄、番茄、辣椒等果蔬贮藏寿命延长1 倍的“天然可食保鲜剂”。它采用一种复杂的烃类混合物。在使用时,将其溶于水中成溶液状态,然后将需保鲜的果蔬浸泡在溶液中,使果蔬表面很均匀地涂上一层液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氧的吸收量,使果蔬所产生的CO2 几乎全部排出。因此,保鲜剂的作用,酷似给果蔬施了“麻醉药”,使其处于休眠状态。 电子技术保鲜法 它是利用高压负静电场所产生的负氧离子和臭氧来达到目的。负氧离子可以使果蔬进行代谢的酶钝化,从而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减弱果实催熟剂乙烯的生成。而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又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和杀菌剂,既可杀灭消除果蔬上的微生物及其分泌毒素,又能抑制并延缓果蔬有机物的水解,从而延长果蔬贮藏期。 加压保鲜法这是由日本京都大学研制成功的利用压力制作食品的方法。蔬菜加

食品检测技术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专业学生从事食品行业实际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涉及食品理化性质的检测,主旨在于训练学生理化检测技能,掌握食品各种理化检测手段的原理及操作,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应能自主对食品的一般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本门课程的训练,最终考取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 (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是:以工学结合为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

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强调知识与知识应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用二者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②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 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贯彻“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师生共同配合,完成人才培养的共同任务。 ③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 以食品实际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对食品检测员基本素质的需求,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按照食品理化检测的一般项目,以项目化实验为载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结合食品检测的真实工作任务,在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强调以典型工作任务(或产品、技术、服务)为项目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并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学习结果,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保藏技术综述

食品保藏技术综述 班级:XXX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传统,与欧美相比,具有发展纯天然,多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的独特优势。中国的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天然香料等天然植物抽提物产品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因此,在继承现有的基础上仍需采用高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加快发展高质 量的食品添加剂。一日三餐的食品工业发展了,食品添加剂才能得到更多、更快的发展。要重视发展为满足不同人群生产营养强化食品所需要的食品添加剂;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替代进口所需要的食品添加剂要加快发展;要采用生物技术和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不断扩大应用新领域。 【关键词】食品保藏、保藏方法、保藏原理特点、新鲜食品 一、食品保藏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一)历史 1. 《诗经》“凿冰冲冲,纳于凌阴”,天然冰保藏食品。 2. 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井窖、地沟和土窑洞等保藏食品。 3. 19 世纪上半期冷媒的出现使食品保藏技术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 4. 1834 年,英国人发明了以乙醚为制冷剂的压缩式冷冻机。 5. 1860 年,法国人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以水为吸收剂的吸收式冷冻机。 6. 1872 年,美国人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的压缩式冷冻机,人工冷源逐渐代替自然冷源,食品保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7. 20 世界 50 年代,气调贮藏技术开始应用于果蔬、粮食、鲜肉、禽蛋及加工食品的保藏。 8. 50 年代,我国没有水果和蔬菜冷藏库。 9. 1968 年,我国有了第一个水果冷库。 10. 八十年代,迅速发展,引进了气调和调气设备。 11. 近二十年,各种类型的冷库 3 万多座,总容量近600。腌制保藏技术在公元前3000年到前1200年,犹太人、中国人、希腊人低温保藏和烟熏保藏技术;公元前1000年,古罗马人的干藏技术,2000年前,西方人、中国人的罐藏技术《北山酒经》记载。 (二)发展

食品保藏文献综述

低温贮藏保鲜技术 摘要:本文叙述了低温贮藏保鲜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动植物性食品低温 贮藏原理。介绍了制冷技术、低温技术、低温贮藏的冷却冷冻保鲜技术发展概况。最后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低温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低温贮藏;速冻;保鲜技术 The Technology of Low-temperature Storage 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including the 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technology of the animal and vegetative food. Development overviews of some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low temperature technology, 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freezing technology to maintain freshness,cool chain. Finall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the 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technolog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Quick freeze; Technology of Maintaining freshness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对食品的需求不但追求数量,而且关心质量和花色品种,经济、实惠、方便的食品已经成为消费者优先选择的对象。近年来,低温贮藏食品愈来愈多,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冻鸡、冻鸭、速冻水饺等低温贮藏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1 食品低温贮藏的原因 食品低温贮藏就是利用低温技术将食品温度降低,并维持在低温状态以阻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低温保藏不仅可以用于新鲜物料的贮藏,也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品,半成品的贮藏。因各种物料的特性不一定相同,其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 1.1 植物性食品低温贮藏原理 呼吸作用是植物性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变质过程主要发生了呼吸作用和耐藏性(延缓呼吸作用消耗营养的能力)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须控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要长期贮藏植物性食品,就必须维持它们的活体状态,同时又要减弱它们的呼吸作用。低温是能够减弱果蔬类食品的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1.2 动物性食品低温贮藏 动物性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和酶的作用。要解决这个主要问题,需控制微生物的活动和酶对食品的作用。在低温条件下,水分结晶成冰,使微生物的活力丧失而不能繁殖,酶的反应受到严重抑制,其对食品的作用就微小了,食品就可以较长时间的贮藏。所以动物性食品可以通过低温来维持它的新鲜状态。

2018年度恒顺香醋杯学生创新大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8年度恒顺香醋杯学生创新大赛 产品计划书 产品中文名称(宋体、三号)English name(Times New Roman、三号) 请将产品图片放置此处

产品计划书原创性声明 本团队郑重声明:所呈交的产品计划书是本团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相关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团队自行承担。 (本页需要团队成员签名单独提交) 1

中英文摘要 (各300字以内) 摘要 摘要正文(四号、宋体/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 关键词:XXXX XXXX XXXX (3-6个主题词四号、宋体) Abstract 摘要正文(四号、Times New Roman、1.5位行距) Key words: 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四号、Times New Roman) 2

目录(自动生成,出现到三级标题)(正文宋体/Times New Roman、四号、1.5倍行距) 3

一、创新食品描述(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深) 1.1 内容(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深) 1.1.1 内容(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深) 1.1.1.1正文(四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深) 正文:小四号、宋体、单位行距、首先空两格 (如创意来源、产品的创新性等) 二、产品配方 (如产品原配料的选取、恒顺产品的用法及用量等) 三、生产工艺 (如生产流程、操作要点、加工方法、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如何实现6个月以上的保质期等) 四、产品风味评价 (如风味特征、风味产生的原因等) 五、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 (如风味特征、风味产生的原因等) 六、市场潜力分析 (如产品商业化的可行性、成本推算、价格定位、食用人群等) 4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科学导论(第二版):食品原料科学也可以称为食品资源利用科学,这是食品科学的重要基础。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生产流通的基础知识,理化特性,营养特性以及加工利用方法。其目的是使食品的保存,流通,烹饪,加工和利用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利用食品资源,满足人们对食物和生命的需求。 食品原料科学是“十一五”期间面向普通高等教育的国家计划教科书。本教科书本着理论,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充分的理论基础,突出实际应用,使其更适合于烹饪与餐饮服务专业,营养与饮食专业的教学和相关。岗位培训。 李瑞特,男,1948年出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至1988年,他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学习食品工程,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曾在日本食品研究所和山崎面包公司中央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自1988年底以来,他一直在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任教。教授食品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烘焙食品加工,食品物理,食品工程动态讲座等课程。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作为联合国大学的研究员,他在食品制造工程研究室学习。日本食品科学研究所一年。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技术,质量鉴定和新食品开发研究。曾任食品技术教学研究室主任,食品工程系副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学术兼职主要包括: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价小组召集人,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食品科学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1993年,他获得了北京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995年,他被农业部授予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10月,他获得了联合国大学西澳大学奖;2006年,他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他成就包括三项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十二项发明专利。他编辑了12篇专业著作和教材,包括食品生理学,食品原料科学,粮食和油脂储藏和加工技术,烘焙食品技术等,并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包括SCI和SCI收录的60多篇论文。EI。2005年,他被教育部授予100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 近年来,中国经济,旅游和饮食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基本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健康饮食。因此,绿色食品和无污染食品已日益成为当代人饮食原料的首选。为了普及教育,从适用性的角度出发,本书编写团队的成员结合多年的工作和教学经验,选择了相关材料,并完成了《食品原料科学》教材的编写。这本教科书是“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的国家计划教科书。本教科书本着理论,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坚

食品保藏技术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食品辐照技术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姓名: 肖超男 学院: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食科122班 学号: 124031238 指导教师: 朱璇职称: 2013年12月15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食品辐照技术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指导老师:朱璇作者:肖超男 摘要:介绍了辐照技术在食品保藏上的应用和优点,以及电离辐射对食品营养成分和活细胞的影响,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对辐照食品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食品;辐照保藏;安全性 Irradi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ood storage Teacher:Zhu Xuan Author:Xiao Chaonan Abstract: Application and advantages of irradiation technology in food preservation and effects ofirradiation on food nutrient composition and living cells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The safety of ir-radiation food was explained from different angles.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al future ofirradiation preservation of food were also studied. Key words: food;irradiation preservation; safety 正文: 食品辐照(Food irradiatior),又称“食品照射”或“电离辐射”,它是利用射线照射食品(包括原材料),延迟新鲜食物某些生理过程(发芽和成熟)的发展,或对食品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达到延长保藏时间,稳定、提高食品质量的一种食品保藏技术。目前,食品加工技术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具有了较大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成为人们选择食品时首要考虑的方而。食品辐照技术具有营养成分损失少、易操作、无污染、残留少、节省能源等优点,因此引起了国内外食品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 辐照技术的原理 食品辐照技术是对食品进行非热加工的新技术,食品在辐照过程中食品本身的温度变化不大,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食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同位素,等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或5 MeV以下的X射线及电子加速器产生的10 MeV以下的高能电子束辐射食品,使食品中生物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抑制或破坏其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甚至使细胞组织死亡,从而达到消毒灭菌、延长食品贮藏时间、减少损失的目的。 2 辐照保藏技术的优越性 辐照技术属于冷处理技术,是一种物理保藏法,与许多传统保藏法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节约能源,与热处理、干澡和冷冻保藏食品法相比,能耗降低几倍到几十倍; (2)杀菌效果好,可通过调整辐照剂量满足对各食品杀菌的要求; (3)射线能快速、均匀、较深的穿透物体,与热处理相比,辐照过程交易得到精确的控制; (4)辐照为“冷处理”,可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 (5)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6)可对包装好的食品进行杀菌处理,消除了在食品生产和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交叉污染问题; 3 辐照技术的特点 辐照技术作为一种食品保藏方法,不同于化学熏蒸法和腌制法,不需要加入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1、食物 是指一切天然存在可以直接食用或经初级加工可供食用的物质。 2、食品 是指经过加工和处理,作为商品可供流通的食物的总称。 3、食品工业 是指有一定生产规模,相当的动力和设备,采用科学生产和管理方法,生产商品化食品及其它工业产物的体系。 4、食品工程 运用食品科学的相关知识、原理和技术手段在社会、时间、经济等限制范围内去建立食品工业体系与满足社会某种需求的过程 5、食品加工 现代食品加工是指对可食资源的技术处理,以保持和提高可食性和利用价值,开发适合人类需求的各类食品和工业产物的全过程。 6、食品保藏 广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切措施。 狭义:防止微生物的作用而不会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直接措施。 7、食品保鲜 保持食品原有鲜度的措施。 第一章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及其保鲜 1、基础原料:是指食品加工、制造中基本的、大宗使用的农业产品,通常构成某一食品主体特征的主要材料。按习惯常划分为果蔬类,畜禽肉类,水产类,乳、蛋类,粮食类等。 2、初加工产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它既是加工产品,具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又是原料,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指糖类、面粉、淀粉、蛋白粉、油脂等。 3、辅助原料:是指以赋予食品风味为主,且使用量较少的一类食品原料,包括调味料、香辛料等。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5、果蔬细胞:一般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等构成:① 原生质体:是构成生活细胞的基础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质体等几部分。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原生质体来实现的。② 液泡:是指成熟的细胞内形成的充满汁液的泡状物。细胞液除含有90%以上水分外,还含有许多水溶性的糖、有机酸、单宁、植物碱、无机盐、花青素等,使果蔬

食品加工新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硕、博士研究生课程考试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编号:7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新技术专题 任课教师:廖小军教授 开课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学生学号:S1******* 学生姓名:魏恩慧 导师姓名:倪元颖 考试时间:2014年12 月25 日

食品辐照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魏恩慧 1 倪元颖1*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食品辐照技术是一项新型的食品保藏技术,具有安全性、无污染等优点,综述辐照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讨论辐照技术在食品的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长保存期、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食品辐照技术特点应用 Food Irradi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 Wei Enhui 1 Ni Yuanying 1* (1.National Eng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ruit and Vegetable Prpcess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on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Food irradiation is a new technology of food preservation with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afety and non-pollution. 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rradiation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The utilizations of the irradiation technology in sterilization,sprout inhibi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oisonous and harmful substance were also introduced.The problem of the food irradiation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was pointed out. The future of its application was analyzed. Key words:irradiation;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

《食品检测技术》试卷.doc

《食品检测技术》试卷A 出卷人: 敬思群 校对人:孙来华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填空题(10分) 1、有机物破坏法,根据具体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 两大类。 2、在研究一个分析方法时,通常用 、 和灵敏度这三项指标评价。 3、食品中水分测定的方法有许多种,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 。 4、灰分是标示食品中 总量的一项指标。 5、水蒸汽蒸馏法适用于各类饮料、果蔬及其制品中 含量的测定。 6、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应分别配制分别 ,不能事先 。 7、食品中的酸度,可分为 、 和 。 8、样品中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时,用 测定误差较大,而用 结果较准确。 9、玻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 、 。 10、密度计是根据 原理所制成。 二、名词解释(15分) 1、 采样 姓名: 班级: 考号:

2、比旋光度 3、溶剂萃取法 4、ppm 5、总酸度 6、恒重 三、判断题(10分) 1、食品的质量特性包括食用特性。() 2、采样用具具有保护样品的功能。() 3、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可以用单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表示。() 4、醋酸镁、硝酸镁可做为助灰化剂。() 5、可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淀粉糖浆中的水分。() 6、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类含量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7、凯氏定氮法中,硫酸铜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分解。() 8、费林氏试液宜用标准还原糖液加以标定。() 9、只要是优级纯试剂都可作基准物。() 10、液体物质的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四、简答题(48分) 1、对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干法灰化的原理及方法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蒸馏法?在进行样品制备时,有哪几种蒸馏方式? 4、在进行总酸度测定时,为什么样品浸渍、稀释用蒸馏水中不能含有CO2?如何去除CO2?

食品保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食品保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介绍了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食品保藏技术的发展现状,对近年来几种食品保藏技术方法作以综述,并阐述了食品保藏技术在其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也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与观点。 关键词: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保藏技术;发展前景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prospect analysis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main factors of food spoilage,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Reviews the recent several methods of food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described the limitations of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preservation. Some relative perspectives about its prospect are also mentioned. Key words: food spoilage; food preservation technology;developing prospect 前言 食品种类繁多,组成成分复杂,使其在加工、运输、储藏和销售的过程中,极易因周围环境因素如微生物、温度、光照等的影响而变质。不仅缩短了食品的货架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时更会危及人们的健康。 长期以来,应用较多的食品保藏技术多为传统的干燥、加热、冷藏、罐藏、腌渍、烟熏和化学处理等[1]来保藏食品。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日益渐高,以及现代技术如高压、辐射等的发展应用,在传统食品保藏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些新的食品保藏技术,如冰温保藏技术、辐照技术、冰核细菌和生物冷冻蛋白技术、栅栏因子技术等,以满足其需要。本文就目前的几种保藏技术作以介绍,对食品保藏技术的现状作以分析并展望。 1.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各种食品保藏技术都是针对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加以人为的控制,以达到延缓或阻止食品的腐败变质。为此,必须清楚的了解引起食品品质变质的因素及其特性,以便寻求更好的方法去控制这些因素,也能进一步理解相关的保藏技术和发展技术创新。 1.1 理化因素 引起食品变质的理化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及水分活度、光照、pH、金属离子和一些酶类等,如叶绿素的脱镁变色;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水解;脂肪的酸败、维生素的降解、色素褪色,另外还有因组织损伤而导致的水果酶促褐变等。如在食品加工器械方面,由于铜铁等金属离子能缩短油脂氧化的诱导期和提高反应速度,采用不锈钢取代一般铜铁部件,就延缓了脂类的氧化而有利于食品的加工储藏。 1.2 生物因素 微生物是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如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这些微生物在其代谢的过程中不仅消耗食品的营养成分,造成食品的营养流失及腐败,而且其代谢产物如发霉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等,更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想更好的保藏食品,必须抑制性这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或致死。 而这些一般都是通过控制理化因素来实现,如冷藏技术就是通过控制温度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进而达到食品保藏的目的,而传统的腌渍技术则是通过改变微生物生长环境中的水分活度等因素来实现。 2. 几种现代食品保藏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