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第3章(镇静催眠药

药物化学第3章(镇静催眠药
药物化学第3章(镇静催眠药

《药物化学》第3章(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

精神失常药)

第3章(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精神失常药)

重难点提示和辅导

镇静催眠药

1.结构类型分为三类:巴比妥类、苯二氮类和其它类

.巴比妥类典型药物结构、化学名、性质及应用

H L. /MH R1 COHHCM. %、££

》一O血比。?X & —CHCNHCNHa R2Z CON 皇浪R/ COONa A R/

°氏? 1 X CHCOC?N a + KH3

△R/

因此,巴比妥类药物的钠盐不能做成水针剂,而必须作成粉针剂。

苯巴比妥的钠盐水溶液放置易分解,产生苯基丁酰脲沉淀而失去活性。因此,苯巴比妥钠注射剂不能预先配制进行加热灭菌,须制成粉针剂。

?苯二氮类典型药物结构、化学名、性质及应用

阿普唑仑

1-甲基-6-苯基-8- 氯-

4H-[1,2, 4]- 三氮唑

并[4,

3-a][1 ,4]苯并二氮

白色粉末,难溶于水,

易溶于甲醇、乙醇。适

用于焦虑不安、恐惧、

顽固性失眠、癫痫等

地西泮溶于稀盐酸,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桔红色沉淀,放置后颜色变深。

二.抗癫痫药

1.分类:巴比妥类、乙内酰脲类、口恶唑烷酮类及丁二酰亚胺类

药品名结构化学名性质及应用

苯妥英钠

(大伦丁

钠)

离H L

5,5-二苯基

-2,4-咪唑烷

二酮钠盐

白色粉末,微有吸湿性,可溶于

水和乙醇。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

选药,对小发作无效,也可用于

治疗三叉神经痛及洋地黄引起的

心律不齐。

卡马西平

(酰胺咪

嗪)

COMHi

5H-二苯并

[b ,f]氮杂-5-

甲酰胺

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

水,在乙醇、丙酮中溶解,易溶

于氯仿。用作抗癫痫药,对大发

作和综合性局灶性发作有效,还

具有抗外周神经痛作用。

奥沙西泮在酸、碱中加热水解,生成者

由于含有芳伯氨基,经重氮化后与

2-苯甲酰基-4-氯苯胺,乙醛酸和氨,前B-

萘酚偶合,生成橙色的偶氮化合物。

三?抗精神失常药

1.分类:根据用途分为三类: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噻吨类、丁酰苯类、苯酰胺类及二苯并氮杂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

.典型药物结构、化学名、性质及应用

3.重要的反应

氯普噻吨在紫外光照射或在强碱性条件下发生分解,产生2-氯噻吨及2-氯噻吨酮:

四?练习题:章后习题1、2、5、7

第三讲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

第三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一、镇静催眠药分类: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及其它如醛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二、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s) 苯二氮类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一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中枢性肌肉松弛、抗惊厥等作用。已取代巴比妥类成为镇静催眠、抗焦虑的首选药物。其中一些也用作抗癫痫药。 (一)基本结构及其化学命名法*: 苯二氮类具有以下基本结构 化学名:1,3-二氢-5-苯基-2H-1,4-苯并二氮-2-酮 额外氢的标明法*:杂环母核均含有最大数目的非累积双键,当杂环上某个不饱和碳原子再额外连接氢原子时,即从=CH-变为-CH2- ,这个氢原子称为额外氢,用斜体大写的H标明额外氢, H前面的阿拉伯数字是额外氢在结构中的位码。可以此命名各异构体。例如: (二)苯二氮类药物的发展概况:

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利眠宁,Librium,)1960年首先于用于临床。地西泮(Diazepam,安定,Valium),作用强于氯氮,对其构效关系研究,合成了许多同型物和类似物,例如硝西泮(Nitrazepam,硝基安定)、氯硝西泮(Clonazepam,氯硝安定)、氟西泮(Flurazepam,氟安定)、氟地西泮(Fludiazepam)、氟托西泮(Flutoprazepam)等。 地西泮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不仅催眠作用较强,且毒副作用较小,已开发成药物用于临床的有奥沙西泮(Oxazepam,去甲羟安定)、替马西泮(Temazepam,羟安定)、劳拉西泮(Lorazepam,去甲氯羟安定)。 在苯二氮环1,2位上并合三唑环,增加了对代谢的稳定性,并可提高其与受体的亲和力。如艾司唑伦(Estazolam,)、阿普唑伦(Alprazolam,)、三唑伦(Triazolam)等。 此外,在1,2位并合咪唑环,如咪达唑伦(Midazolam)在4,5位并入四氢噁唑环例如卤噁唑仑(Haloxazolam)等,均使作用增强。将苯二氮的苯核用噻吩环置换,仍保留苯二氮类的作用,如依替唑仑(Etizolam)和溴替唑仑(Brotizolam)。 (三)苯二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均含有1,3-二氢-5-苯基-2H-1,4-苯并二氮-2-酮母核,结构中七元亚胺内酰胺环是产生药效的必要结构。

药理学 第十一节 镇静催眠药题库

打印本页[题目答案分离版]字体:大中小 一、A1 1、与苯二氮(艹卓)类无关的作用是 A、长期大量应用产生依赖性 B、大量使用产生锥体外系症状 C、有镇静催眠作用 D、有抗惊厥作用 E、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不产生椎体外系反应。 【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360,点击提问】 2、焦虑症最宜选用 A、东莨菪碱 B、氟哌啶醇 C、地西泮 D、苯巴比妥钠 E、氯丙嗪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小于镇静剂量的地西泮即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显著改善焦虑患者的紧张、忧虑、恐惧及失眠等症状。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 【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362,点击提问】

3、与巴比妥类药物无关的药理作用是 A、镇静 B、抗惊厥 C、抗焦虑 D、呼吸抑制 E、麻醉作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巴比妥类药物不产生抗焦虑的作用。 【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365,点击提问】 4、苯二氮(艹卓)类和苯巴比妥作用的相同点不包括 A、均有镇静催眠作用 B、均有成瘾性 C、均可用于惊厥治疗 D、作用原理均可能涉及GABA受体 E、均有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而苯巴比妥没有这方面作用。【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368,点击提问】 5、和巴比妥类比较,苯二氮(艹卓)类不具备 A、镇静作用 B、催眠作用 C、抗惊厥作用

药物化学镇静催眠药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附记 1.1镇静催眠药 一、组织教学(5分钟) 点名,检查学生人数和出勤情况,提醒学生复习绪论的主要 内容 掌握学生出勤 情况,稳定学 生情绪。 二、复习提问(5分钟)提问: 1、药物有什么作用? 答:①预防②诊断③治疗 2、扑热息痛和阿司匹林的通用名? 答: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 3、现行版药典?主要内容?化学药物在第几部? 答:《中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 制剂等;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以及放射性药品等; 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四部收载通则 通过举例,引 导学生掌握药 物的作用,同 时了解学生平 时药学知识储 备。 三、导入新课(3分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的组成, (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 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 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 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 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 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 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通过运用多媒 体展示图片, 让学生区分中 枢神经系统和 外周神经系 统。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附记 四、新课讲授(60分钟) 镇静催眠药属于抑制中框神经系统的一类药物。该类药物通 常在小剂量使用时表现镇静效果。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随看剂 量增加,能使患者产生类似正常生理睡眠的状态,有助于避免失 眠损害人体健康和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此外,该类药物大多兼有 良好的抗焦虑或抗频病作用。镇静催眠药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 苯二氮草类、巴比妥类及其他类。 一、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Diazepam) 结构与化学名: 1-甲基-5-苯基- 7-氯-1,3-二氢 -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 物理性质: 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丙酮,氯仿,溶于乙醇,不溶 于水 化学性质: 水解性:4,5位开环为可逆性,不影响生物利用度 鉴别反应: 溶于稀盐酸,加碘化铋钾,产生橙红色沉淀。 体内代谢: 肝脏,N-1去甲基、C-3的羟基化,羟基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 酸结合排出 药物用途: 发挥安定、镇静、催眠、肌内松弛及抗惊厥作用,主要用于 治疗神经官能症。可抗焦虑。 合成: 结构决定性质 难点① 学生有机化学 基础薄弱,合 成过程仅作了 解

安定的抗惊厥作用

安定的抗惊厥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安定的抗惊厥作用,联系其临床用途。 【实验原理】惊厥系物理、化学或精神性的刺激所引发的全身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收缩,常见于小儿高热、破伤风、癫痫大发作、子痫和中枢兴奋药中毒等。 本实验所用的致惊厥药为尼可刹米,用量较大时可导致惊厥。抗惊厥药为安定,其用量大于镇静催眠量,故给完药后小鼠可能进入睡眠。 尼可刹米(可拉明),对延脑的呼吸中枢有直接的兴奋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在一般剂量时影响较小。对血管运动中枢虽无直接作用,但当呼吸中枢解除抑制后,可间接地加强心血管的功能。尼可刹米用于药物中毒或疾病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解除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效果较好。 大剂量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震颤及肌僵直,若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以防惊厥。 小鼠惊厥的表现 阵挛性惊厥:出现弓背跳跃,触摸刺激后头部高频率颤动,之后四肢阵挛而倒地。 强直性惊厥:四肢伸直,身体僵硬。 惊厥模型的制备: 1.物理方法:⑴电休克法:以强电流通过角膜电极或耳电极,对动物脑部进行短时间刺激,引起惊厥发作。⑵听觉刺激。⑶光刺激。 2.化学方法:应用大剂量的化学药物使动物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常用的药物有硝酸士的宁,戊四唑,印防己毒素和氨基脲等。 常用的抗惊厥药: 1.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为镇静催眠药,随剂量增大,相继出现抗焦虑、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 2.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硫贲妥属镇静催眠药,随剂量增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 3.硫酸镁,i.v.具有抗惊厥作用,Mg2+可拮抗Ca2+的作用,抑制神经递质传递和骨骼肌收缩,从而使肌肉松弛,临床常用于妊娠子痫。 【实验材料】器材:架盘天平、注射器、5#针头、玻璃钟罩。 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0.5%安定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 【实验方法】 取小白鼠2只,称体重,编号,置于玻璃钟罩中观察小鼠正常活动。分别腹腔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0.2ml/10g,然后一只接着腹腔注射0.5%安定溶液0.05ml/10g,另一只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比较两鼠反应情况。 【实验结果】 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新型镇静催眠药

新型镇静催眠药作用靶点及机制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为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一、唑吡坦 1、一种咪唑吡啶类衍生物,可选择性激动ω-1苯二氮卓受体,当药物与BDZ受体结合后,增加GABA 对GABA A结合位点的亲和力,从而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使Cl-内流引起细胞膜超极化而抑制神经元激动。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且在催眠剂量下无肌肉松弛、抗惊厥等作用。迅速成为失眠症短期治疗的金标准药物 2、唑吡坦能够显著减少失眠症患者入睡前的等待时间,延长患者总睡眠时间,其疗效在连续给药1个多月后不会有明显降低。 3、唑吡坦临床疗效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当,由于唑吡坦半衰期短(2.6小时),在体内不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其治疗剂量下不产生蓄积和残留作用 4、新剂型----缓释制剂、舌下含片 二、右佐匹克隆 1、为短效催眠药佐匹克隆的右旋异构体,本品对苯二氮卓受体的亲和力是左旋体的50倍。 2、主要用于治疗短暂性和慢性失眠症。 3、右佐匹克隆是目前惟一一种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的催眠药。 三、Indiplon 1、Indiplon与GABA A受体的亲和力是唑吡坦的10倍,因此此药起效时间更快,治疗剂量水平更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小。 2、在体内吸收迅速,半衰期短,因而可以开发出速释(胶囊)和缓释(片剂)等不同剂型,从而扩大了药物的使用范围。例如,速释胶囊可用于入睡困难或夜间易醒的失眠症患者,而缓释片剂则更适用于同时存在入睡困难及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 四、扎来普隆 1、为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 2、扎来普隆是继佐匹克隆之后作用时间更短的一种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口服后t1/2约为1h,它在维持正常睡眠阶段的同时,对快动眼睡眠(REM)无影响,具有入睡快,日间宿醉作用少,依赖性、停药后戒断反应及反弹性失眠均少等特点。 五、其他 拉米替隆(Ramelteon)褪黑素MT1/2受体激动剂,全新作用机制。疗效一般,安全性较好

安定药、镇静药与抗惊厥药

安定药、镇静药与抗惊厥药 安定药、镇静药与抗惊厥药均对中枢有抑制作用,但作用点、作用强度略有些差别。安定药主要作用于脑干,有较强的镇静作用,能降低中枢系统机能的紧张度,使动物镇定和安宁;能加强麻醉药的作用,但不能单独作为全身麻醉药。如氯丙嗪等。 镇静药主要作用于大脑皮层,对中枢有轻度的抑制作用,使体机活动减弱,动物安静,如溴化物。小剂量的全身麻醉药也可作镇静药使用。 抗惊厥药能对抗或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的过度兴奋,解除骨胳肌痉挛或防止痉挛发生。临床上常用的抗惊厥药有硫酸镁和苯巴比妥等,可用于破伤风和某些中枢兴奋药物中毒。 第一节安定药 安定药分为强、弱两类。强安定药有吩噻嗪类和利血平类,兽医临床应用较多的是氯丙嗪。弱安定药有苯二氯????类(如安定、利眠宁等)和安宁类(如眠尔通等),兽医临床应用较少。 氯丙嗪Chlorpromazinum 氯丙嗪是吩噻嗪类药物,又名冬眠灵(Wintermin),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味极苦,易溶于水、醇及氯仿。其水溶液在光的作用下颜色变深。0.1%溶液呈酸性(pH为5.3-5.6)。其注射液多加入抗坏血酸等作稳定剂。可与普鲁卡因溶液任意混合,但不可与巴比妥类的钠盐溶液混合,以免产生凝胶样物。 [体内过程]内服、注射均易吸收。肌肉注射后5-20min出现药效。口服后3h、肌注后1.5h血中达到高峰浓度,药效可持续5-8小时。用于犬的半衰期约6h。吸收后迅速分布至全身,肺、肝、肾、脑等组织含量较高,脑药浓度比血药浓度高得多,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很大,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组织。氯丙嗪主要是在肝脏转化,大部分在3,7位发生羟基化。另一代谢途径是硫氧化生成氯丙嗪亚砜。亚砜的作用性质与氯丙嗪相似,但强度弱得多。羟化代谢物则完全失去药理活性。这两种代谢产物最后均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出。排泄很慢,肌注后96h仍可在尿中检出代谢物。氯丙嗪在哺乳动物体内残留时间可达几个月(这可能与本品脂溶性高,药物贮存于脂肪有关),因此肉用家畜宰前应规定休药期。 [作用]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比较广泛复杂,它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也有一定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氯丙嗪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对大脑边缘系统、大脑皮层、下丘脑、基底节和催吐化学感受区也有抑制作用。 (1)中枢安定作用:氯丙嗪有良好的安定、镇静作用,可使动物安静和嗜眠。它所引起的睡眠在脑电图上显示出与正常睡眠相似的波幅。马静注1-2mg/kg后在5-15min内出现镇静作用,持续5-8h;肌注时经45-60min产生作用,持续12-18。水牛肌注1-2mg/kg 后在15-30min内开始产生作用,持续4~8h。氯丙嗪的镇静作用与巴比妥类不同。巴比妥

第十七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七章镇静催眠药 考什么? 正常生理睡眠分为:非快动眼睡眠(NREMS)和快动眼睡眠(REMS)两个时相。 梦境发生在快动眼睡眠时相。 第一节苯二氮类 一、苯二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小于镇静剂量BDZ药物具有抗焦虑作用。 (2)镇静催眠作用: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作为催眠药与巴比妥类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明显缩短或取消非快动眼睡眠第4相,因此可减少发生于此时期的夜惊或夜游症,但对快动眼睡眠(REMS)影响较小,停药后出现反跳性REMS延长较巴比妥类轻,可产生近似生理性睡眠; ②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安全范围大;对肝药酶几无诱导作用,不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③依赖性、戒断症状较轻。 基于这些优点,以地西泮为代表的本类药物已几乎取代了巴比妥类,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镇静催眠药。 (3)抗惊厥和抗癫痫:地西泮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用于子痫、小儿高热、破伤风等所致惊厥。其作用机制与促进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有关。 子痫:子痫是妊娠20周以后在妊高征(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基础上,出现抽搐及昏迷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4)中枢性肌松作用:能抑制脊髓多突触反射,抑制中间神经元的传递,大剂量对神经肌肉接头也有阻断作用。用于大脑或脊髓损伤引起的肌肉僵直及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肌肉痉挛。

【作用机制】 GABA(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作用于GABA A受体,使Cl-通道开放,Cl-流向细胞内,引起神经细胞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 当BDZ药物与BDZ受体结合时,可促进GABA与GABA受体结合,使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使更多的Cl-内流,而产生超极化。从而增强了GABA的抑制效应。 注意:在没有GABA存在时,BDZ药物与BDZ受体结合后不能直接使Cl-通道开放。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讲课讲稿

第十二章抗癫痫药及 抗惊厥药

抗癫痫药、抗惊厥药 一、名词解释: 1.抗癫痫药 二、填空题 1.治疗癫痫大发作的主要药物有_____、_____、_____。 2.苯妥英钠是治疗_____和_____的首选药。 3.卡马西平的作用机制与_____相似。 4.硫酸镁静脉给药有_____、_____作用,口服有_____、_____作用。 三、是非题 1.苯妥英钠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均有效。 2.乙琥胺可作为防治癫痫小发作的常用药, 3.长期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癫痫可引起明显的齿龈增生和小脑前庭系统损害。 4.苯妥英钠可作为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小发作的次选药。 5.苯海索的外周抗胆碱作用与阿托品相似,而中枢抗胆碱作用大大强于阿托品 6.左旋多巴不宜与利血平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台用。 7.左旋多巴不宜与维生素B6合用,后告可降低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8.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震颤麻痹时,可减少左放多巴的用量,提尚疗效。 9.左旋多巴需在肝脏转化为多巴胺后才能发挥疗效。 10.帕金森病是由于结节-漏斗内多巴胺含量减少而致,故常用多巴胺治疗。 四、选择题: A型题 1.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 A.硫喷妥钠 B.苯妥英钠 D.异戊巴比妥 E.水合氯醛 2.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A.胃肠反应 9.齿龈增生 D.外周神经炎 E.肾脏严重损害 3.癫痈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 A.乙琥胺 B.酰胺咪嗪 D.丙戊酸钠 E.苯妥英钠 4.治疗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最有效的药是( )。 A.地西洋 B.苯巴比妥 C.苯妥英钠 D.乙琥胺 E.乙酰唑胺 5.癫痫单纯性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是()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考题精选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试题精选一、选择题 A型题 1、硫酸镁抗惊厥的作用机制是: A.特异性地竞争Ca2+受点,拮抗Ca2+的作用 B.阻碍高频异常放电的神经元的Na+通道 C.作用同苯二氮卓类 D.抑制中枢多突触反应,减弱易化,增强抑制 E.以是都不是 2、苯妥英钠是何种疾病的首选药物? A.癫痫小发作 B.癫痫大发作 C.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 D.帕金森病发作 E.小儿惊厥 3、苯妥英钠可能使下列何种癫痫症状恶化? A.大发作 B.失神小发作 C.部分性发作 D.中枢疼痛综合症 E.癫痫持续状态 4、乙琥胺是治疗何种癫痫的常用药物? A.失神小发作 B.大发作 C.癫痫持续状态 D.部分性发作 E.中枢疼痛综合症 5、硫酸镁中毒时,特异性的解救措施是: A.静脉输注NaHCO3,加快排泄 B.静脉滴注毒扁豆碱 C.静脉缓慢注射氯化钙 D.进行人工呼吸 E.静脉注射呋塞米,加速药物排泄

6、治疗中枢疼痛综合症的首选药物是: A.苯妥英钠 B.吲哚美辛 C.苯巴比妥 D.乙琥胺 E.地西泮 7、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首选药物是: A.卡马西平 B.阿司匹林 C.苯巴比妥 D.戊巴比妥钠 E.乙琥胺 8、下列哪种药物属于广谱抗癫痫药? A.卡马西平 B.丙戊酸钠 C.苯巴比妥 D.苯妥英钠 E.乙琥胺 9、适用于治疗癫痫不典型不发作和婴儿痉挛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苯妥英钠 C.硝西泮 D.丙戊酸钠 E.卡马西平 10、关于苯妥英钠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降低各种细胞膜的兴奋必性 B.能阴滞Na+通道,减少Na+,内流 C.对正常的低频异常放电的Na+通道阻滞作用明显 D.对正常的低频放电也有明显阻滞作用 E.也能阻滞T型Na+通道,阻滞Ca2+内流 11、关于苯妥英钠体内过程,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宜肌肉注射 B.癫痫持续状态时可作静脉注射 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生物利用度有明显个体差异 E.主要在肝脏代谢 12、列何种抗癫痫药没有明显的阻滞Na+通道的作用? A.苯妥英钠 B.卡马西平 C.苯巴比妥 D.丙戊酸钠 E.乙琥胺 B型题 问题 13~14

药理 第十二~十七章

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为 A、苯二氮卓类 B、巴比妥类 C、水合氯醛 D、甲丙氨酯 E、左匹克隆 标准答案:A 2、苯二氮卓类临床上取代了巴比妥类传统镇静催眠药的主要原因是 A、苯二氮卓类对快波睡眠时间影响大 B、苯二氮卓类可引起麻醉 C、苯二氮卓类小剂量即可产生催眠作用 D、苯二氮卓类有较好的抗焦虑、镇静作用,安全性好 E、以上均可 标准答案:D 3、电生理研究表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A、增强GABA神经的传递 B、减小GABA神经的传递 C、降低GABA神经的效率 D、使海马、小脑、大脑皮质神经元放电增强 E、以上均正确 标准答案:A 4、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静滴碳酸氢钠 B、注射生理盐水 C、静注大剂量VB D、静滴5%葡萄糖 E、静注高分子左旋糖苷 标准答案:A 5、苯巴比妥类药不宜用于 A、镇静、催眠 B、抗惊厥 C、抗癫痫 D、消除新生儿黄疽 E、静脉麻醉 标准答案:D 6、主要用于顽固性失眠的药物为

A、水合氯醛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异戊巴比妥 E、甲丙氨酯 标准答案:A 二、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4] 治疗首选药 A、卡马西平 B、地西泮 C、乙琥胺 D、苯妥英钠 E、水合氯醛 1、对失神性发作: 2、对癫痫持续状态: 3、强直阵挛性发作: 4、复杂部分性发作: 标准答案:1C 2B 3D 4A 三、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备选答案中所有正确答案。 1、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有 A、抗焦虑 B、镇静、催眠 C、抗惊厥、抗癫痫 D、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E、麻醉前给药 标准答案:美国广播公司 2、苯二氮卓类药催眠作用优于巴比妥类,表现在 A、对快动眼睡眠时相(REM)影响小 B、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轻 C、安全范围大 D、不引起麻醉 E、无毒副作用 标准答案:美国广播公司 3、巴比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包括 A、镇静、催眠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镇静催眠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2页)

药理学第十一节镇静催眠药 一、A1 1、与苯二氮(艹卓)类无关的作用是 A、长期大量应用产生依赖性 B、大量使用产生锥体外系症状 C、有镇静催眠作用 D、有抗惊厥作用 E、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2、焦虑症最宜选用 A、东莨菪碱 B、氟哌啶醇 C、地西泮 D、苯巴比妥钠 E、氯丙嗪 3、与巴比妥类药物无关的药理作用是 A、镇静 B、抗惊厥 C、抗抑郁 D、呼吸抑制 E、麻醉作用 4、苯二氮(艹卓)类和苯巴比妥作用的相同点不包括 A、均有镇静催眠作用 B、均有成瘾性 C、均可用于惊厥治疗 D、作用原理均可能涉及GABA受体 E、均有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5、和巴比妥类比较,苯二氮(艹卓)类不具备 A、镇静作用 B、催眠作用 C、抗惊厥作用 D、中枢性肌肉松弛 E、麻醉作用 6、关于苯巴比妥的药理作用,不正确的是 A、镇静 B、催眠 C、镇痛 D、抗惊厥 E、抗癫痫 7、引起病人对巴比妥类药物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是 A、有镇静作用

B、停药后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梦魇增多 C、有镇痛作用 D、能诱导肝药酶 E、使病人产生欣快感 8、苯巴比妥连续用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新分布,贮存于脂肪组织 B、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酶迅速水解破坏 C、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加快 D、被血浆中单胺氧化酶迅速水解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 9、在体内代谢后,可产生有生物活性的代谢物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 C、甲丙氨酯 D、地西泮 E、水合氯醛 10、有关地西泮的体内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A、肌注比口服吸收慢且不规则 B、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仍有活性 C、肝功能障碍时半衰期延长 D、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E、可经乳汁排泄 11、苯巴比妥急性中毒时为加速其从肾脏排泄,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静滴碳酸氢钠 B、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C、静滴10%葡萄糖 D、静注大剂量维生素 E、静滴甘露醇 12、下列关于水合氯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久服无成瘾性 B、催眠作用快 C、刺激胃黏膜 D、醒后无后遗效应 E、抗惊厥作用 13、用于抢救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过量中毒的药物是 A、氯丙嗪 B、水合氯醛 C、纳洛酮 D、氟马西尼 E、阿托品

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一)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属于第一代镇静催眠药,其作用机制在于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抑制多突触反应,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镇静催眠作用随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强。代谢方式为再分布、肾脏排泄和肝脏分解,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巴比妥类药物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NREM睡眠3、4期,延长总睡眠时间,使REM睡眠总次数和持续时间缩短。如果突然停药,可因产生的依赖性而出现反跳性失眠,REM睡眠延长,引起噩梦连绵。由于这类药物的治疗指数低,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等原因,近年已基本被苯二氮卓类药物所替代。 (二)苯二氮卓类药物 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属于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是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它们拥有相同的效用,包括镇静、抗焦虑、松弛肌肉及抗惊厥。苯二氮卓类药物虽然不能直接与GABA受体结合,但它可增强GABA神经的功能,苯二氮卓受体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后结构发生改变,进而调节蛋白磷酸化,,消除GABA调节蛋白对GABA受体高亲和力部位的抑制,GABA受体被激活,促进它与GABA结合,增强了GABA的作用,使GABA能神经元的传递加强。总之,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效是间接地通过GABA能神经的功能实现的。这类药物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睡眠中的觉醒次数,某些半衰期较长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可以延长总睡眠时间。绝

大多数BzRA可以轻度减少NREM睡眠的3、4期和REM睡眠时间。其他的影响包括延长NREM睡眠2期中的纺锤波睡眠时间以及增加其出现的频率。这类药物包括三唑仑、氟西泮、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和劳拉西泮等。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根据半衰期长短不同,可分为短、中、长半衰期三种,经肝脏代谢。 (三)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同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一样,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可以减少慢波活动时间,增加睡眠纺锤波(12~15 Hz)和β波(15~20 Hz)活动。例举此类药物中最具代表性的2种药物。 1. 咪唑吡啶类催眠药———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是一种选择性结合α-1受体的短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能被迅速而有效地吸收,口服之后大约1 h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为70%,半衰期为 2.5 h。它能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的觉醒次数。唑吡坦10 mg 能缩短REM睡眠时间,对NREM睡眠期的影响仅仅表现在轻度减少低频波(主要1.25~2.50 Hz和5.25~10.00 Hz)睡眠时间及轻度增加纺锤波(12.25~13.00 Hz)和β波(20.25~25.00 Hz)。因此,适用于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和入睡障碍的患者。 2. 环吡酮类催眠药--佐匹克隆(zopiclone):佐匹克隆的药理作用与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非常相似,推荐剂量为 3.75~7.50mg,它能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增加睡眠时间,减少慢波

镇静催眠药综述

关于镇静催眠药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和药物滥用问题综述 摘要:镇静催眠失药作为一类抑制中枢系统功能,起镇静催眠作用的药,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失眠。失眠会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压力的加大,失眠症患者将会越来越多,而治疗失眠主要 是药物的疗法,因此世界各地对于镇静催眠药的研究和开发将逐年增加。从60年代起,苯二氮革类(BZS)和非BZS由于较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副作用小,疗效明显,逐渐替代了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使用最多的镇静催眠药。但临床上存在药物滥用的问题,本文将对镇静催眠药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和药物滥用等问题展开综述。 关键词:镇静催眠药物疗法 失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发病率非常高,有调查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中,失眠症患病率约为3 0%一3 5%[1]。同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常被失眠困扰,尤其是老年人[2]。失眠是作为人类的健康大敌,不仅会影响正常和生活;导致精神衰弱;产生心理障碍、轻生自杀;会诱发心、脑等身体疾病引发意外事故等[3],由于目前对于失眠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因此镇静催眠药的开发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本文将主要介绍几种药物的的作用机理、药动学、不良反应、适用人群,注意事项做一简要的对比、阐述并对临床药物滥用提出建议。 1.主要药物及其药理 1.1苯二氮覃类药物 苯二氮覃类药物BZS是临床常用的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和抗惊厥等效应。从1960年第一个BZS药物氯氮革上市以来,BZS药物发展迅速,目前主要有地西伴氟西伴、夸西伴、艾司哇仑、替马西伴、三哇仑、氯甲西伴、阿普哇仑、氯普哇仑、咪达哇仑、澳替哇仑、度氟西伴、硝西伴、和氟硝西伴等10多种。 同时BZS与BZ受体结合没有选择性,它们吸收迅速,血药达峰时间一般为60- 90 min,起效快、作用强、毒性低,可小剂量间断或短期治疗慢性失眠,但是BZS具有耐药性、停药后反跳现象、依赖性、精神运动损害、残余效应等不良反应。 1.2非苯二氮草类镇静催眠药 哇毗坦的催眠作用是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BZ受体—Y氨基丁酸受体的一部分,以增加GABA的传递,当药物与BZ受体结合后,增加GABA对GABAn结合位点的亲和力,从而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氯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内,引起细胞膜超极化而抑制神经元激动。 1.3佐匹克隆 佐匹克隆ZOP是一激动GABAA受体,增强GABA抑制作用的吡咯环酮类化合物,似与BZS结合于受体的同一识别部位而增加了GABAA受体的功能。然而,结合后存在受体功能上的差别,表明两药结合于同一部位的不同区域,并与受体产生不同的构型。给小鼠服ZOP 30 d后,对GABAA受体并不产生耐受作用,而在大鼠、小鼠长期给予BZS时,可见其对GABAA受体的作用下降。 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抗癫痫药、抗惊厥药 一、名词解释: 1.抗癫痫药 二、填空题 1.治疗癫痫大发作的主要药物有_____、_____、_____。 2.苯妥英钠是治疗_____和_____的首选药。 3.卡马西平的作用机制与_____相似。 4.硫酸镁静脉给药有_____、_____作用,口服有_____、_____作用。 三、是非题 1.苯妥英钠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均有效。 2.乙琥胺可作为防治癫痫小发作的常用药, 3.长期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癫痫可引起明显的齿龈增生和小脑前庭系统损害。 4.苯妥英钠可作为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小发作的次选药。 5.苯海索的外周抗胆碱作用与阿托品相似,而中枢抗胆碱作用大大强于阿托品 6.左旋多巴不宜与利血平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台用。 7.左旋多巴不宜与维生素B6合用,后告可降低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8.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震颤麻痹时,可减少左放多巴的用量,提尚疗效。

9.左旋多巴需在肝脏转化为多巴胺后才能发挥疗效。 10.帕金森病是由于结节-漏斗内多巴胺含量减少而致,故常用多巴胺治疗。 四、选择题: A型题 1.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 A.硫喷妥钠 B.苯妥英钠 D.异戊巴比妥E.水合氯醛 2.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A.胃肠反应9.齿龈增生 D.外周神经炎E.肾脏严重损害 3.癫痈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 A.乙琥胺 B.酰胺咪嗪 D.丙戊酸钠E.苯妥英钠 4.治疗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最有效的药是( )。 A.地西洋B.苯巴比妥 C.苯妥英钠 D.乙琥胺E.乙酰唑胺 5.癫痫单纯性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是() A.乙琥胺 B.卡马西平 D.硝系泮 E.戊巴比妥

镇静催眠药练习题

药理学练习题: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 发布时间:2009-01-31 01:55:34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地西泮的作用机制是:C A.不通过受体,直接抑制中枢 B.作用于苯二氮受体,增加GABA与GABA受体的亲和力 C.作用于GABA受体,增加体内抑制性递质的作用 D.诱导生成一种新蛋白质而起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地西泮抗焦虑作用的主要部位是:C A.中脑网状结构 B.下丘脑 C.边缘系统 D.大脑皮层 E.纹状体 3、苯巴比妥钠连续应用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是:E A.再分布于脂肪组织 B.排泄加快 C.被假性胆碱酯酶破坏 D.被单胺氧化酶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 4、下列药物中t1/2最长的是:C

A.地西泮 B.氯氮卓 C.氟西泮 D.奥可西泮 E.三唑仑 5、有关地西泮的叙述,错误的为:D A.口服的肌注吸收迅速 B.口服治疗量对呼吸及循环影响小 C.能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D.较大量可引起全身麻醉 E.其代谢产物也有作用 6、治疗新生儿黄疸并发惊厥宜选用:D A.水合氯醛 B.异戊巴比妥 C.地西泮 D.苯巴比妥 E.甲丙氨酶 7、巴比妥类禁用于下列哪种病人C: A.高血压患者精神紧张 B.甲亢病人兴奋失眠 C.肺功能不全病人烦躁不安 D.手术前病人恐惧心理 E.神经官能症性失眠 8、地西泮不用于:E

A.焦虑症和焦虑性失眠 B.麻醉前给药 C.高热惊厥 D.癫痫持续状态 E.诱导麻醉 9、苯二氮卓类中毒的特异解毒药是:C A.尼可刹米 B.纳络酮 C.氟马西尼 D.钙剂 E.美解眠 10、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快速排泄:C 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以上均不对 11、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起效最快、维持最短的经物是:C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 C.硫喷妥 D.巴比妥 E.戊巴比妥 12、镇静催眠药中有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A

第十八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练习

第十八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一、最佳选择题 1、长期应用可致牙龈增生的药物是 A .丙戊酸钠 B .乙琥胺 C .卡马西平 D .苯巴比妥 E .苯妥英钠 2、苯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 A .镇静 B .催眠 C .镇痛 D .抗惊厥 E .抗癫痫 3、下列哪个药不用于治疗癫痫 A .米安色林 B .氟桂利嗪 C .氨己烯酸 D .奥卡西平 E .拉莫三嗪 4、下列有关苯妥英钠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有效 B .能引起牙龈增生 C .能治疗三叉神经痛 D .治疗癫痫大发作有效 E .口服吸收规则,个体差异小 5、下列哪项不属于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 A .嗜睡 B .粒细胞减少 C .共济失调 D .牙龈增生 E .致胎儿畸形 6、关于苯妥英钠的应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癫痫大发作 B .癫痫持续状态 C .癫痫小发作 D .精神运动性发作 E .局限性发作

7、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主要原理是 A .抑制病灶本身异常放电 B .稳定神经细胞膜 C .抑制脊髓神经元 D .具有肌肉松弛作用 E .对中枢神经系统普遍抑制 8、治疗三叉神经痛可选用 A .苯巴比妥 B .地西泮 C .苯妥英钠 D .乙琥胺C E .扑米酮 9、治疗癫痫大发作或局限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 A .氯丙嗪 B .地西泮 C .乙琥胺 D .苯妥英钠 E .丙戊酸钠 10、对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均有效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乙琥胺 C .卡马西平 D .苯妥英钠 E .丙戊酸钠 11、癫痫小发作首选药物是 A .氯硝西泮 B .乙琥胺 C .丙戊酸钠 D .苯妥英钠 E .扑米酮 12、在下列药物中广谱抗癫痫药物是 A .地西泮 B .苯巴比妥 C .苯妥英钠 D .丙戊酸钠 E .乙琥胺 13、癫痫大发作可首选

第十三章镇静催眠药

第十三章镇静催眠药 导学 1.掌握:地西泮的作用、用途。 2.熟悉:地西泮的不良反应与静脉给药注意事项;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以及中毒的解救原则与措施。 3.了解:水合氯醛、甲丙氨酯、佐匹克隆、唑吡坦的作用与应用特点。 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是一类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达到缓解过度兴奋, 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目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包括苯二氮类、巴比妥类及其他类。随着剂量增加,镇静催眠药中枢抑制作用由浅入深,依次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等作用。其中,苯二氮类较巴比妥类安全,成瘾性小,戒断症状较轻,临床常用于治疗焦虑、失眠、惊厥及麻醉前给药。 生理性睡眠可分为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eye movement sleep,NREMS)和快动眼睡眠(rapid-eye movement sleep,REMS),前者又可分为1、2、3、4期,其中3、4期合称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各类镇静催眠药对睡眠时相的影响不相同。巴比妥类显著缩短REMS和SWS,长期用药骤停易引 起REMS反跳,出现焦虑不安、失眠和多梦,易造成药物依赖、停药困难;苯二氮类主要延长NREMS第2期而缩短SWS,REMS反跳较轻;佐匹克隆、唑吡坦主要选择性延长SWS,副作用少;水合氯醛和格鲁米特则缩短REMS,不良反应明显,较少使用。 失眠常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梦中惊醒、早醒等。事先应查明失眠的可能原因,首先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常作为辅助手段,应避免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耐受与依赖。 第一节苯二氮类 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s,BZ或BDZ)化学结构多为l,4-苯并二氮的衍生物。临床常用的有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氟西泮、劳拉西泮、氟硝西泮、奥沙西泮、三唑仑、氯氮、艾司唑仑等20余种。

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

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 掌握地西泮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其它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 熟悉巴比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及中毒的解救。 了解其他镇静催眠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第一节苯二氮卓类 分类:1、长效类: 安定、氯氮卓。2、中效类: 硝基安定。3、短效类:甲基三唑氯安定(三唑仑) 安定(Diazepam) [作用与用途] 1、抗焦虑安定在小于镇静的剂量即可产生明显的抗焦虑作用,是治疗焦虑症的首选药. 2、镇静催眠特点: ①不引起麻醉;②毒性小,安全范围大;③不易产生停药后多、,恶梦的反跳现 象。用于①麻醉前给药: 使病人镇静,减少麻醉药用量;②失眠: 现已取代巴比妥成为首选的催眠药,对 焦虑性失眠疗效尤佳. 3、抗惊厥、抗癫痫、抗惊厥作用强, 用于各种惊厥和癫痫, 安定静注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4、中枢性肌松较大剂量能抑制脊髓多突触反射,用于中枢病变的肌强直及腰肌劳损引起的肌痉挛. [作用机制] 安定与苯二氮卓(BZ)受体结合后,通过增强r-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为其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及中枢性肌松等多种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所在. [不良反应] 1、常见副作用嗜睡、乏力等. 2、大剂量偶见共济失调、手震颤. 3、中毒可见运动失调、肌无力,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 4、长期服用有耐受性、成瘾性,但成瘾性轻且发生率较低. 5、孕妇(可能致畸胎)、哺乳妇禁用;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因乙醇能加强安定的毒性. 第二节巴比妥类 [分类] 1、长效(慢效)类: 巴比妥、苯巴比妥。 2、中效类: 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3、短效类: 司可巴比妥。 4、超短效类(麻醉): 硫喷妥钠 [体内过程] 1、口服, 肌注均易吸收. 2、进入脑组织的速度与其脂溶性高低有关: 长效类脂溶性低; 麻醉类质溶性高,故静注硫喷妥钠立即 产生麻醉作用,但进入脑内的药物很快再分布到骨骼肌,随后又转入脂肪,故麻醉作用短暂. 3、消除有肝内代谢和肾排泄两种方式. [作用] 随剂量增加,依次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麻痹甚至死亡. [作用机制]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 一、名词解释: 1.镇静药 2.催眠药 3.镇静催眠药 二、填空题 1.苯二氮卓类药物_____睡眠诱导时间,_____睡眠持续时间。 2.苯二氮卓类药物在小于镇静剂量时有良好的_____作用,能显著改善_____、_____等症状。 3.苯二氮卓类药物连续应用,则可引起明显的_____而发生 4.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增大,相继出现_____作用。 5.用于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有_____和_____。 三、是非题 1.安定的依赖性、成瘾性出现缓慢,但戒断症状比巴比妥类药物严重。 2.利眠宁的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均比安定弱。 3.水合氯醛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对粘膜的刺激作用和后遗作用。 4.安定具有明显的中枢性肌松作用,系常用的抗惊厥药 5.巴比妥类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主要取决于肝内代谢。

6.硫喷妥钠的作用维持时间甚短,是因为其脂溶性大,迅速进入肝细胞被代谢的结果。 7.苯巴比妥为较强的肝药酶抑制剂,不仅减慢自身代谢,而且还减慢其他多种药物的代谢。 8.巴比妥类药物在镇静催眠的同时,会延长REM睡眠时间,属非生理性睡眠。 9.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麻痹。 10. 对巴比妥类已产生耐受性的患者,其中毒致死量比正常人大。 11.安定通过肝脏代谢后,其代谢产物具有强大的生物活性。 12. 使用小剂量的安定,能使精神上焦虑不安的病人趋向宁静 四、选择题: A型题 1.苯二氮卓类的作用机制是( )。 A.立接抑制中枢神经功能 B 增强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力 C.作用于GABA受体,促进神经细胞膜去板化 D.诱导生成一种新的蛋白质而起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不属于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是( )。 A.氯氮卓 B.氟西洋 C.奥沙西洋 D.三唑仑 E.甲丙氨酯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学习要点 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对外环境变化做出即时反应。作用于CNS的药物主要通过影响中枢突触传递的不同环节(如递质、受体、受体后的信号转导等),从而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中枢神经递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乙酰胆碱:中枢乙酰胆碱主要参与觉醒、学习、记忆、运动的调节。 2.r-氨基丁酸: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3.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是CNS内主要的兴奋性递质。 4.去甲肾上腺素:抑制NE、5-HT等的再摄取是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5.多巴胺:中枢存在4条多巴胺通路。①黑质-纹状体通路,减弱该通路的DA功能可导致帕金森病:②中脑-边缘通路,主要调控情绪反应;③中脑-皮层通路,主要参与认知、思想、感觉等过程的调控;④结节-漏斗通路,主要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 6.5-羟色胺:参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周期、痛觉、精神情绪和神经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7.组胺:参与饮水、摄食、体温调节、觉醒和激素分泌调节。 8.神经肽:在突触传递过程中起神经调质的作用。 专业术语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肽(neuropeptides)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谷氨酸(glutamate) 神经激素(neurohormone) 组胺(histamine) r-氨基丁酸(r-butylamino acid) 多巴胺(dopamine)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一.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结构是( )。 A.突触B.电化学性突触C. 电突触D.化学性突触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属于神经调质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