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药研究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苗药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贵州苗药作为中华民族药的一块瑰宝,是在苗族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是苗族人民传统用于预防、治疗和保健的天然药物。苗药是苗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数千年来传承至今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悠久的传承性、突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笔者收集到国内关于贵州苗药战略研究的论文文献共2O余篇,将其研究内容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苗药资源现状

近几十年来,通过对苗族聚居地区苗医医药的广泛深入调查、整理与研究,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常见苗药约有2000种左右,常用的约达400种,并有不少苗药已收载于全国性或地方性民族医药等有关专著。如《中国民族药物志》第一卷( 1984年)收载苗药40种、第二卷(1990年)收载苗药30种;《苗族药物集》(1988年)收载苗药163种;《贵州少数民族药物集》( 1989年)收载苗药91种;《苗族医药学》收载苗族药340种;《贵州中药资源》(1992年)收载苗药为主的贵州民族药197种;《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1998年)收载经按国家有关规定再评价并批准为贵州药材地方标准的苗药165 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收载苗药368种;《中华本草·苗药卷》收载苗药391种等。此外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出版的有关书籍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也有不少苗药的记述。在常用苗药中,一些药物是苗医常用而中医或民间草医不用或少用的;或一些药物虽是苗族与其它民族医皆使用,但苗药用药部位等却有所不同的。

2、苗药的研究开发与质量标准评价

为了使民族药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1993年贵州省卫生厅根据卫生部《关于制定民族药部颁标准的通知》精神,组织了有关医药专家、药品生产企业和从事民族医药研究人员,按照国家中药新药的基本要求,对贵州省以苗药为主的民族药进行了再评价,并开展

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特别对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苗药及其验方制剂,从处方来源及依据、组方药物与基源、名称及命名原则、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验证研究、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再评价。在大量民族民间秘验方中筛选、评价出近200多个以苗药为主的民族药成方制剂,经批准作为贵州地方标准予生产并走向市场。同时,将其汇编成《贵州省药品标准》(1994年版) ,并对中药材及以苗药为主的民族药材又进行修订,于2003年编辑出版了《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为贵州省民族药材及民族药品的生产、供应、使用及监督提供了法定依据。近10年来,在省人大省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将开发利用贵州中药民族的资源,发展以苗药为特色

的医药产业列为贵州经济发展后续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为贵州苗药产品上升为国家标准,为进一步总结研究开发苗药经验,提高其科技含

量与理论基础,为更好地继承、发展苗族医药,将现代科学技术溶入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改造、提高民族医药,推动贵州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贵州省民族医药研究开发领导小组、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卫生厅及原省医药管理局,特组织有关专家再深入调研、实验研究,并与药

政药检、生产企业紧密结合编写出版发行了《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一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的成果,对苗族医药的发展历程、医理诊治、方药特色、科学内涵及其价值等进行研究与论述,并按国家中药新药的基本要求,对药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基源清楚、有推广价值的苗药,对其成方制剂从处方来源及依据、产品名称、处方组成、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考察、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验证研究及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再评价,选择收载了经再评价并载入贵州省地方标准的苗族药材165种、成方制剂(仅个别其他民族药成方制剂) 117种,对贵州苗族医药走向市场与前景展望等方面的情况也加以较全面的反映,从贵州省对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的初见成效,阐明振兴和发

展民族医药,推动民族医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历史的潮流,时代的需要。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对进一步提高民族药的质量,使民族药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为贵州苗药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对系统有力地促进具有贵州特色的苗药产业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2001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国药监注〔2001〕83号文件下达了《关于强化中成药国家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为强化中成药(包括民族药)国家标准管理工作,维护药品监督管理法规的严肃性,已将苗药等民族药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药品标准管理,纳入了评审及上升为国家标准的范围。上报的苗药制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进行医学和药学评审,结果有156个贵州苗药均得到批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在这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国9 个省(市、自治区)组织申

报的民族药上升为国家标准的审评中,贵州省苗药在全国创造了“5个第一”:申报的民族药数量第一,达158 个; 通过率第一,共有156个品种通过审查并获批准文号;民族药剂型第一,有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喷雾剂及贴剂等,共27种;民族药生产厂家数第一,现通过GMP 认证的苗药企业已达70多家;民族药销售收入第一,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占贵州省制药工业年销售收入的50%左右。

3、贵州苗药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关于贵州苗药发展的优势的探讨,张厚良在《贵州苗药研究开发与对策》中认为:第一,贵州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优势。贵州省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优质、丰富、独特的中药材品种和资源,加上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医药知识,构成了贵州省明显的民族医药资源优势。第二,贵州有庞大的民族民间医师队伍。据2005年对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凯里、黄平、施秉、镇远、三穗、剑河、雷山、丹寨、麻江等苗族人口比较集中的9个县市的调查测算,该州农村中懂一个以上的苗药单方、复方或验方的人约有10万人之多;能看病、采药和给人治病的人有1万人以上;开有诊所或在城镇中草药市场定点摆摊卖药,给人看病治病,且以行医为主,亦医亦农的有4000多人。使苗药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使苗药在应用中得到了继承和提高。第三、贵州有丰富的民族传统医药知识。贵州的民族传统医药知识,通过历代民族医师的祖传、师承和自学,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民族传统医药知识,涵盖了药材品种、药材识别、药材采集、药材保鲜、药材栽培、药材加工、药材炮制、拿脉看病、开

处药方等一系列传统医药知识,许多祖传秘方、单方和验方通过在民间的长期使用和优化,其疗效在民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确证,这些都为苗药的进一步系统性研究开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条件。

关于贵州苗药发展不足的分析,冉懋雄在《贵州苗药研究评价与中药现代化》中指出:目前贵州中药、苗药制药的骨干企业已全部完成了GMP改造,其中还有30 多家企业经认证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GMP改造,贵州制药企业的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均大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得到加强。但由于贵州省中药制药企业90%以上为小企业, GMP改造也带来了全国普遍存在的新问题,就是企业的产能没有充分发挥,造成设备、人员闲置;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增加等。

4、贵州苗药品牌的构建

罗坤瑾在《贵州苗医药品牌的构建与传播》中指出,打造贵州苗药品牌应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集约化生产,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大型苗药集团,进而带动其他苗药企业的发展。其次,改革现有的医疗考试制度,针对苗医师的特殊情况,制定合理的考试方案,让身怀绝技的民间医师进入合法的行医行业。再次,建立一个鲜明的品牌印象、企业标志和企业管理理念。最后,增强人才引进机制、推进人才培养力度,根据苗药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培养苗药学术带头人、高级生产管理人才,培养国际性人才。

5、贵州苗药发展对策

对于苗药的发展对策,苗药文献中所提出的观点如下:首先,应当抓住机遇,加大投入,重点突破,加快苗药研究开发的步伐,尽快形成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重要支柱产业。首先,应当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扬光大。为将贵州苗药尽快研究开发出来,使之在全球天然药物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尽快研究开发出安全有效、优势明显、能够治疗疑难杂症的苗药新药,为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其次,要加大投入,促进苗药产业尽快形成贵州重要支柱产业由于新药研究开发时间长,投资大,是高风险投资项目之一,国家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鼓励支持。应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对目前已完成临床疗效试验研究,且疗效确切,能解决当前世界疑难杂症防治需要的苗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实行国家投入、社会投入和招商引资投入等多种渠道投入,力争使重点药物的研究开发,在短期内实现重点突破,快出成果,投入市场,抢占市场先机。第三,要加强贵州苗药研究开发的平台建设,建议国家在贵州或贵州省苗族人口最集中、苗族医药资源最丰富的黔东南州建设苗药研究开发中心和苗药研发临床基地,配制研究设备,引进科研人员,加快苗药研究开发步伐,以实现资源开发的快捷化和最大化。第四,要健全中药、民族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现行的新药审查制度和专利保护制度不利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建议国家尽快制定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中药、民

族药新药申报办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充分调动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的积极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1.宏观理论研究较多,具体研究较少

目前关于苗药研究的理论研究偏多,并且理论分析偏重概括性和综合性。这类文章对苗药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过于概括,对具体开发的指导性不强。

2.国内实证研究缺失

关于某一领域科学研究都需要进行实证调查,了解受众的具体情况,目前国外已经有相关的调查,如美国医药协会向美国药企发出传真和电子邮件,调查每年度美国药企的运营状况。但在我国,目前这类调查还比较少,另外,苗药消费者也需要进行实证研究,了解苗药的受众属性。

3.贵州苗药发展的法律分析较少

法律支持是促进苗药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关于苗药发展的法律分析较少,这使得对苗药发展的研究不足。关于苗药发展的法律分析,也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士奎,蔡景峰.中国传统医药概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1997

[2]陆科闵.苗族药物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3]贵州省民委文教处,贵州省卫生厅中医处,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苗

族医药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4]贵州省计划委员会,贵州省自然资源综合考察领导小组贵州国土

资源[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5]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贵州中药资源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6]《中国民族药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药志》(第一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7]《中国民族药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药志》(第二卷)、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8]冉懋雄,包骏,陈德媛,等.略论贵州苗族医药的发展历科与医

理方药特色[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1)

[9]贵州省卫生厅.贵州药品标准(1994年修订本)[S].1994

[10]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省中药研究所编(冉懋雄总

纂).贵州中药资源[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 [11]《中国民族药志》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民族药志[M ]第一卷,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12]《中国民族药志》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民族药志[M ]第二卷,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3]冉懋雄,包骏,陈德媛. 略论贵州苗族医药的发展历科与医理

方药特色[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0

[14]邱德文,杜江主编,中华本草·苗药卷[M ]. 贵阳:贵州科技出

版社, 2005

[15]贵州省卫生厅1贵州省药品质量标准( 1994 年版)[ S].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8

[16]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

准(2003年版) [ S].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

[17]包骏,冉懋雄.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M].贵阳:贵州科

技出版社,1999

[18]冉懋雄.贵州苗药新发展[J].中药材,2001,24(5)

[19]冉懋雄.突出特色,推进贵州中药现代化[J].中药研究与信

息,2002,4(2)

[20]中国中药协会. 2000年授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50强排序

[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

[21]冉懋雄.苗族医药探源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

(4)

[22]冉懋雄. 贵州苗药研究评价与产业化发展[J]. 中国现代中

药,2006.3

[23]冉懋雄. 突出特色,推进贵州中药现代化[J]. 中药研究与信

息,200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