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课件(含视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诸侯国的主要变化: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战国七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我坚守不出!赵你括能取代廉 奈何? 颇!
赵赵
王 括赵
我离间!
廉
赵颇
我天下无 敌!
白
起秦
括
纸上谈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 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 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一、是体现在赏罚上,赏罚分明; 二、是要一视同仁,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法度 之外; 三、取信于民。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时间: 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功能: 大型水利工程
影响: 都江堰是一座……。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堰李冰父子塑像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古堰岷江古法截流之——杩槎(cha)和竹笼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 么影响?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土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作用:
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 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 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
商鞅变法
图说历史
孝 公 求 贤 商 鞅 入 秦
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
图说历史 秦孝公与商鞅谈话图
图说历史
商鞅舌战
2、牛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3、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作用?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4、商鞅变法
(1)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 强。
(2)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确立新的政
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三家分晋
秦秦
燕燕 赵 晋晋魏 韩
齐
田氏代齐
楚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国战车
战国武士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赵
庞涓,快回
救命啊!
来!
桂陵
齐
大梁 魏
桂陵之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 鞅 变
级
法
出
现
国 封 建 制 度 确 立
源自文库
动 脑 筋:
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故事,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
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春秋 战国 春秋
战国
春秋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春秋
战国
春秋 春秋 春秋
动 脑 筋:
课后活动: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 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 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发展。
小结:社会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变法
中
战国七雄
生 产
铁器和牛耕 的推广
技 术 的
水利工程的 改
修筑
进
新
兴 地 主 阶
2.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 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 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 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 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 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2.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东周分为 春和秋 两战个国时期。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_________、齐桓公 __晋__文__公_、______楚__庄_、王__________、秦穆公
__吴__王__阖___闾__、__越__王__勾___践_________等。
(前2070年——前1600年)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 秦孝公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5)内容:
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齐
魏
马陵之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减灶计:公元前342,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以孙膑为军师,出兵围魏救韩。魏国派庞涓带兵10 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 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 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 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 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及魏 军主力被歼灭。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 进攻。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 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带来了灾难,反对战争
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商鞅变法
1、铁农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范围扩大。
变治 国世 不不 法一 古道
商鞅曰:“……苟可以强国,不法其 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图说历史
立 木 为 信
你知道“立木为信”的故事吗?商鞅这样做的目的 是什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诸侯国的主要变化: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战国七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我坚守不出!赵你括能取代廉 奈何? 颇!
赵赵
王 括赵
我离间!
廉
赵颇
我天下无 敌!
白
起秦
括
纸上谈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 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 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一、是体现在赏罚上,赏罚分明; 二、是要一视同仁,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法度 之外; 三、取信于民。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时间: 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功能: 大型水利工程
影响: 都江堰是一座……。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堰李冰父子塑像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古堰岷江古法截流之——杩槎(cha)和竹笼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 么影响?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土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作用:
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 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 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
商鞅变法
图说历史
孝 公 求 贤 商 鞅 入 秦
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
图说历史 秦孝公与商鞅谈话图
图说历史
商鞅舌战
2、牛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3、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作用?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4、商鞅变法
(1)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 强。
(2)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确立新的政
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三家分晋
秦秦
燕燕 赵 晋晋魏 韩
齐
田氏代齐
楚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国战车
战国武士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赵
庞涓,快回
救命啊!
来!
桂陵
齐
大梁 魏
桂陵之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 鞅 变
级
法
出
现
国 封 建 制 度 确 立
源自文库
动 脑 筋:
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故事,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
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春秋 战国 春秋
战国
春秋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春秋
战国
春秋 春秋 春秋
动 脑 筋:
课后活动: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 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 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发展。
小结:社会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变法
中
战国七雄
生 产
铁器和牛耕 的推广
技 术 的
水利工程的 改
修筑
进
新
兴 地 主 阶
2.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 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 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 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 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 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2.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东周分为 春和秋 两战个国时期。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_________、齐桓公 __晋__文__公_、______楚__庄_、王__________、秦穆公
__吴__王__阖___闾__、__越__王__勾___践_________等。
(前2070年——前1600年)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 秦孝公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5)内容:
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齐
魏
马陵之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减灶计:公元前342,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以孙膑为军师,出兵围魏救韩。魏国派庞涓带兵10 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 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 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 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 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及魏 军主力被歼灭。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 进攻。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 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带来了灾难,反对战争
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商鞅变法
1、铁农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范围扩大。
变治 国世 不不 法一 古道
商鞅曰:“……苟可以强国,不法其 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图说历史
立 木 为 信
你知道“立木为信”的故事吗?商鞅这样做的目的 是什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