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人性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的创作理念——“人性”探究

摘要:

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起点和归宿。他在理论上,一直主张文学只有表现人性,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他说:“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社会黑暗的否认,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i[①]。因此,他构建的人性神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表达对人性美的赞颂和讴歌,一方面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摧残、破坏人性美的种种社会阴暗面或罪恶势力的揭露和鞭挞。

关键字:

希腊小庙人性美《边城》《八骏图》阉寺性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的领袖。他创造的“湘西世界”和“诗化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在谈到文学的创作理念时,沈从文曾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做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ii[②]。

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起点和归宿。他在理论上,一直主张文学只有表现人性,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他说:“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社会黑暗的否认,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iii[③]。因此,他构建的人性神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表达对人性美的赞颂和讴歌,一方面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摧残、破坏人性美的种种社会阴暗面或罪恶势力的揭露和鞭挞。

沈从文的人性具体又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原始、质朴、健全、和谐的生命形态,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态,赞美人性美。所谓“人性美”,即一种泛神论思想,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其中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就是《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沈从文把《边城》看作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在那些理想人物的身上,都闪耀着神性的光芒,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

《边城》是一幅描绘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在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青山绿水,更有诚实、淳厚的朴素民风:七十岁的老船夫,撑船摆渡,不管刮风落雨,白天黑夜,五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工作,热情为人。端阳龙舟,他从不离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从城里看龙船还得乘黑赶回家乡”iv[④],他就耐心的守在船边等着。受善良淳朴的老祖父影响,翠翠很自然的保存了爷爷身上一切美好的品格。她淳朴、善良、坚贞、纯洁,犹如深山流出的一线清泉,从未受到任何城市文明的污染,始终保持着她的透明和纯净,没有杂质,更无毒素。

小说主人公,祖孙二人的心性是美的,而《边城》中的其他人物同样具有美的心性,掌水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在同时爱上翠翠之后,兄弟俩并没有反目成仇,你争我夺,他们本着友爱而又公正的办法,让翠翠自己做

出选择。他们“遵照当地的习惯,很诚实与坦白去为一个‘初生之犊’的黄花女唱歌”v[⑤]。他们的磊落胸襟,一往情深,显示了一种高尚的情操。

《边城》的人性美更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有男女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人类之爱……这里人们之间,不分贫富,不讲地位,均友好相处,充满了爱,长官可以与民同乐,“兵士仿佛并不存在”【】vi[⑥]。沈从文也说,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一种“爱”,不只写翠翠刚刚萌发的性的觉醒,也不单写爷爷和孙女翠翠之间的钟爱,而是写更广泛的包括一切人在内的爱,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vii[⑦]。

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又是一曲热爱生命的赞歌。人如何使用生命力,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是沈从文表现人性美时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他首先充分肯定人的生命力,他以泛神论观点认识自然,认为大自然无不具有神性,亦即人性。这是他将大自然人格化的结果。大自然中凡生命的活跃,在他看来,无不具有人性美,民风强悍的湘西人民更是具有原始粗犷的生命力。在小说《虎雏》中这样的生命里表现得十分鲜明。文中我“想把一个年龄只有十四岁,生长在边陬僻壤小豹子一般的乡下人,用最文明的方法是来造新他”viii[⑧]。可是,不到两个月,理想便化为泡影。这个野性未训的少年,终因犯了人命案而逃离城市。临走,他带走的唯一一件东西,便是他的军服。因为“一切水得归到海里,小豹子也只宜于深山大泽方能发展他的生命力”ix[⑨]。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山水是美的,生长,繁衍于此的湘西人民也无不闪烁着淳朴善良的人性美的光芒。当沈从文接触到这些人事景物时,总是在朴素平淡的描绘中流露出深深地眷爱之情。而《边城》所再现的“人性的希腊小庙”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物的缩影,是他现实与梦幻的交织,是对民族道德重造的切入点。

二都市人生

与湘西世界决然不同,但沈从文以湘西人、乡下人的眼光观察描写现代都市的时候,露出的是沈从文尖锐的讽刺。作者把性爱做为人的生命状态、生命意识的标准来考察都市文明,他发现与湘西人和谐健康的生命相比,现代都市人在各种绳索的捆绑下,变得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繁殖力下降,成为像阉过的宦官一样的人,表现出违反人性的虚伪和病态的道德观念。他总是用调侃、讽刺来表现现代文明的病态,特别是刻画所谓的高等人的虚伪、无聊、压抑、变态的“阉寺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是写于1935年的《八骏图》。

《八骏图》写作家达士先生在青岛的大学生活期间,发现周围的七个教授个个都患了性压抑、性变态的病症,便在给未婚妻写的信中一一刻画了他们的虚假处。但到了结尾,这个第八位教授被一个女人的黄色身影和海滩神秘的字迹图画所惑,居然拍电报给未婚妻推迟婚期,说害小病要在海边多住三天。

在这里沈从文从人性的欠缺、人性的冲突入手,指出一种广泛的文化观察:自认深得现代文明真谛的高等知识者,也和一个普通湘西乡民一样,阻挡不住性爱的或隐或现的涌动。所不同的是乡下人能返璞归真,求得人性的谐和;而都市的智者却用由“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无形的捆绑住自己,拘束与压抑自己,以至于失态,跌入更加不文明的轮回圈中。作品说,八骏们的出乖露丑,“应当由人类那个习惯负一点责。应当由那个拘束人类行为,不许向高尚纯洁发展,制止人类幻想,不许超越实际世界。一个有势力的名辞负点责”。x[⑩]这段话是画龙点睛之笔,透出沈从文于讽刺中所寄托的高远人性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