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锚固与新锚固 从原有对场地的关注 回归到对类型学以及 拓扑学的再次关注 注重内外空间的过度
2.光的特质 白天与夜晚的持续关注
3.城市问题 将多孔性建筑理论体现在城市的尺度上与更大 的建筑尺度上
4.对构造和细部的着迷 如万科中心的吊桥悬索结构
1947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一个经营五金店的家庭 1966 进入华盛顿大学
多孔性
Porosity原指材料中孔隙在总体中的比值,哲学意义则来自于黑格尔对“物的构成 理论”的驳斥,认为质料之间是相互渗透关系
霍尔在建筑学中提出的多孔性概念与哲学上的概念有共通性,意指一种渗透关系1 产生出一种暗示空间开放性的新的空间形式 “这是一种存在的新类型......我希望能找到一种可能性:用一种新的方式将事物集 合在一起,这种方式的视域是开放的,并且将内外空间结合在一起。”
浓缩建筑的概念 每一个概念提出的背后都有限制条件-场地
从《锚固》再到《知觉的问题》 《交织》,霍尔在其创作 过程中有一条对海德格尔“住居”思想的关注逐渐向 Merleau-Ponty的“身体主体”和知觉强调转型的清晰线索。
在设计上,霍尔从研究建筑现象学初期的材质,色彩,光, 纠缠的体验等关注点逐渐扩展到多孔性的建筑空间,城市 空间,节能,建筑与景观的关系等更多面
1970 去罗马参观学习
1973 在Harvard Princeton Columbia游学 并在宾大结识了路易斯·康 后再旧金山劳伦斯·哈普森景观建筑师事务所实习
1975 前往英国AA进修 1977 体育馆·桥 1978 返回Columbia University任教 1979 开始创办pamphlet并延续至今
1999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
2003 南京艺术博物馆
2003 北京环状综合楼
2007 成都来福士广场
2006 深圳万科中心
2007 住宅:黑天鹅理论
2009 都市主义:带着怀疑工作
1993 与Juhani Pallasmaa和Alberto Perez-Gomez合著 Question of Perception: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1994 挪威克努特·汉姆森中心
浓缩 建筑=身体·隐含力量的争论点 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建筑中央的电梯井作为有机体核心 建筑空间主体则按照汉姆森一生的时间顺序组织 顶层为童年 逐次发展 隐含的力量从建筑立面构成表现出来 与汉姆森小说对应
1989-1990 Spatial Retaining Bars / Spiroid Sectors
梅洛庞蒂描述过一种“介于。。之间”的真实性或者叫做 “将一切事物汇聚一起的场地”。
建筑中那种网织起来的体验并不仅仅是建筑物体的物理性, 功能配置内容的实用性,也不仅仅是事件、事物和活动的 场地,还是从空间、材料和细部的不断叠加展示中浮现出 来的某种不可察觉的东西。
1989 空无空间/旋壁空间住宅 迭句住宅 1989-1990 Spatial Retaining Bars / Spiroid Sectors
1990 电影城
建筑现象学:将思想还原回建筑的本质,去除一切的先验, 或将其暂停,体会建筑、场址、地形,并运用经验和这些 交织,从而获得体验,这样的建筑体验是真是的。
1996 Saphatistraat het ooster 公司总部餐厅设计 1997 Y house 1998 惠特尼水净化设施与公园 1999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美术与美术史学院 1999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
1999 MIT Simmons学生公寓
2000 视差 引入身体的概念 身体是所有知觉现象的整体 是人在建筑中定位/感知/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契机
《桥》Bridge,1979 《字母城市》 The Alphabetical City,1980 《住宅的桥》Bridge of House,1981 《混成建筑》Hybird Building,1985 《城市边缘》 Edge of a City,1997 初期关注建筑类型学 并进行了大量的美国地方性建筑调研
后现代主义构成与海德格尔现象学时期
1981 住宅桥 Bridge of House 1981 泳池屋和雕刻工作室 1983 纽约第5公寓 1984 伯克威兹住宅 1985 混成建筑 1986 佩斯展室 The Pace Collection 1988 克利夫兰住宅 1989 柏林图书馆设计竞赛
1989 《锚固》
1996 Saphatistraat het ooster 公司总部餐厅设计
Menger Sponge
在彩色领域通过现象屏幕塑造 一系列透视重叠的内部空间
1997 Y house
1999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美术与美术史学院
1999 MIT Simmons学生公寓
阿尔托的玛利亚别墅 设计优异让建筑融入自然,自然的景物和人工的建筑之间没 有明显的界限,两者相互渗透。 玛利亚别墅在人工与自然直间的边界打开了一个多孔的透镜
霍尔的多孔性是包含了字面意义上的多孔性、现象学的多孔性和城市的多孔性。建筑学意义上的多孔性追 求一种使现象与人的经验相结合的建筑形态,通过不规则的形体,多孔的表皮,建筑中的大尺度休息区, 竖向的空洞等设计手法实现。城市的多孔性则强调,城市中不应该只是那些孤零零的建筑个体,通过建立 建筑间的链接等手法,更应该提倡能偶激发人们情感和欢愉的建筑,人们在建筑的周围或者建筑之中可以 获得更多建筑体验。
天地神人 筑·居·思 桥的意向 诗意的栖居 场所精神
1981 住宅桥 Bridge of House
1981 泳池屋和雕刻工作室
1985 混成建筑
1986 佩斯展室 The Pace Collection
1988 克利夫兰住宅
1988 柏林图书馆设计竞赛
1990 电影城
感知现象学·新锚固·多孔的建筑与城市理论
1993 与Juhani Pallasmaa和Alberto Perez-Gomez合著 Question of Perception: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1994 挪威克努特·汉姆森中心
1996 交织 Intertwining 建筑与其他艺术相比 可以更全面的引入知觉 建筑的本质在于知觉和物质现象的交织中
这样,梅洛庞蒂的“介于。。之间”的真实性,或许很像 个体要素开始失去自身清晰性的那个时刻,就是个体开始 融入场域的那个时刻。
体验建筑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989 空无空间/旋壁空间住宅
一片泥泞的场地,除了包里装着Anchoring 别无他物 感知东方的已经 而不希望做的很美国化 开始反抗锚固 思考出“现象区” Phenomenonal Zones 关注知觉和被知觉的世界 从身体经验出发
2001 纽约长岛住宅 2002 亚利桑那州天堂山谷平面住宅 2003 北京环状综合楼 2003 南京艺术博物馆
2005 多孔性实验 Experiment in Porosity
2005 丹麦海宁艺术博物馆 褶皱 2005 Biarritz市海洋与冲浪博物馆 2006 深圳万科中心 2007 成都来福士广场
2.光的特质 白天与夜晚的持续关注
3.城市问题 将多孔性建筑理论体现在城市的尺度上与更大 的建筑尺度上
4.对构造和细部的着迷 如万科中心的吊桥悬索结构
1947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一个经营五金店的家庭 1966 进入华盛顿大学
多孔性
Porosity原指材料中孔隙在总体中的比值,哲学意义则来自于黑格尔对“物的构成 理论”的驳斥,认为质料之间是相互渗透关系
霍尔在建筑学中提出的多孔性概念与哲学上的概念有共通性,意指一种渗透关系1 产生出一种暗示空间开放性的新的空间形式 “这是一种存在的新类型......我希望能找到一种可能性:用一种新的方式将事物集 合在一起,这种方式的视域是开放的,并且将内外空间结合在一起。”
浓缩建筑的概念 每一个概念提出的背后都有限制条件-场地
从《锚固》再到《知觉的问题》 《交织》,霍尔在其创作 过程中有一条对海德格尔“住居”思想的关注逐渐向 Merleau-Ponty的“身体主体”和知觉强调转型的清晰线索。
在设计上,霍尔从研究建筑现象学初期的材质,色彩,光, 纠缠的体验等关注点逐渐扩展到多孔性的建筑空间,城市 空间,节能,建筑与景观的关系等更多面
1970 去罗马参观学习
1973 在Harvard Princeton Columbia游学 并在宾大结识了路易斯·康 后再旧金山劳伦斯·哈普森景观建筑师事务所实习
1975 前往英国AA进修 1977 体育馆·桥 1978 返回Columbia University任教 1979 开始创办pamphlet并延续至今
1999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
2003 南京艺术博物馆
2003 北京环状综合楼
2007 成都来福士广场
2006 深圳万科中心
2007 住宅:黑天鹅理论
2009 都市主义:带着怀疑工作
1993 与Juhani Pallasmaa和Alberto Perez-Gomez合著 Question of Perception: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1994 挪威克努特·汉姆森中心
浓缩 建筑=身体·隐含力量的争论点 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建筑中央的电梯井作为有机体核心 建筑空间主体则按照汉姆森一生的时间顺序组织 顶层为童年 逐次发展 隐含的力量从建筑立面构成表现出来 与汉姆森小说对应
1989-1990 Spatial Retaining Bars / Spiroid Sectors
梅洛庞蒂描述过一种“介于。。之间”的真实性或者叫做 “将一切事物汇聚一起的场地”。
建筑中那种网织起来的体验并不仅仅是建筑物体的物理性, 功能配置内容的实用性,也不仅仅是事件、事物和活动的 场地,还是从空间、材料和细部的不断叠加展示中浮现出 来的某种不可察觉的东西。
1989 空无空间/旋壁空间住宅 迭句住宅 1989-1990 Spatial Retaining Bars / Spiroid Sectors
1990 电影城
建筑现象学:将思想还原回建筑的本质,去除一切的先验, 或将其暂停,体会建筑、场址、地形,并运用经验和这些 交织,从而获得体验,这样的建筑体验是真是的。
1996 Saphatistraat het ooster 公司总部餐厅设计 1997 Y house 1998 惠特尼水净化设施与公园 1999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美术与美术史学院 1999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
1999 MIT Simmons学生公寓
2000 视差 引入身体的概念 身体是所有知觉现象的整体 是人在建筑中定位/感知/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契机
《桥》Bridge,1979 《字母城市》 The Alphabetical City,1980 《住宅的桥》Bridge of House,1981 《混成建筑》Hybird Building,1985 《城市边缘》 Edge of a City,1997 初期关注建筑类型学 并进行了大量的美国地方性建筑调研
后现代主义构成与海德格尔现象学时期
1981 住宅桥 Bridge of House 1981 泳池屋和雕刻工作室 1983 纽约第5公寓 1984 伯克威兹住宅 1985 混成建筑 1986 佩斯展室 The Pace Collection 1988 克利夫兰住宅 1989 柏林图书馆设计竞赛
1989 《锚固》
1996 Saphatistraat het ooster 公司总部餐厅设计
Menger Sponge
在彩色领域通过现象屏幕塑造 一系列透视重叠的内部空间
1997 Y house
1999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美术与美术史学院
1999 MIT Simmons学生公寓
阿尔托的玛利亚别墅 设计优异让建筑融入自然,自然的景物和人工的建筑之间没 有明显的界限,两者相互渗透。 玛利亚别墅在人工与自然直间的边界打开了一个多孔的透镜
霍尔的多孔性是包含了字面意义上的多孔性、现象学的多孔性和城市的多孔性。建筑学意义上的多孔性追 求一种使现象与人的经验相结合的建筑形态,通过不规则的形体,多孔的表皮,建筑中的大尺度休息区, 竖向的空洞等设计手法实现。城市的多孔性则强调,城市中不应该只是那些孤零零的建筑个体,通过建立 建筑间的链接等手法,更应该提倡能偶激发人们情感和欢愉的建筑,人们在建筑的周围或者建筑之中可以 获得更多建筑体验。
天地神人 筑·居·思 桥的意向 诗意的栖居 场所精神
1981 住宅桥 Bridge of House
1981 泳池屋和雕刻工作室
1985 混成建筑
1986 佩斯展室 The Pace Collection
1988 克利夫兰住宅
1988 柏林图书馆设计竞赛
1990 电影城
感知现象学·新锚固·多孔的建筑与城市理论
1993 与Juhani Pallasmaa和Alberto Perez-Gomez合著 Question of Perception: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1994 挪威克努特·汉姆森中心
1996 交织 Intertwining 建筑与其他艺术相比 可以更全面的引入知觉 建筑的本质在于知觉和物质现象的交织中
这样,梅洛庞蒂的“介于。。之间”的真实性,或许很像 个体要素开始失去自身清晰性的那个时刻,就是个体开始 融入场域的那个时刻。
体验建筑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989 空无空间/旋壁空间住宅
一片泥泞的场地,除了包里装着Anchoring 别无他物 感知东方的已经 而不希望做的很美国化 开始反抗锚固 思考出“现象区” Phenomenonal Zones 关注知觉和被知觉的世界 从身体经验出发
2001 纽约长岛住宅 2002 亚利桑那州天堂山谷平面住宅 2003 北京环状综合楼 2003 南京艺术博物馆
2005 多孔性实验 Experiment in Porosity
2005 丹麦海宁艺术博物馆 褶皱 2005 Biarritz市海洋与冲浪博物馆 2006 深圳万科中心 2007 成都来福士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