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一、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是指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及改善血流动力的方法。但血压降低后,可能使各生命器官的血流量降低。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很低,在非麻醉状态下,平均动脉压(MAP)低于60 mmHg时,即有发生脑缺血缺氧的危险。药物对心肌的抑制和外周血管阻力((SVR)的降低,可引起心排出量(CO)和主动脉压的降低,导致冠脉血流量减少和心肌缺血。当收缩压低于80 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泌尿功能暂停,有发生术后少尿、无尿及肾衰竭的危险。因此,施行控制性降压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维持各生命器官的供血供氧在正常范围。

(一)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1.保证组织灌注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以满足机体基本代谢功能的需要。降压时主要降低SVR,避免或减轻对CO的影响。降压时组织灌流量可由血管扩张来代偿,但必须维持正常的血管内容量。

2.严格掌握血压控制标准一般认为,术前血压正常者,控制收缩血压不低于80 mmHg,或MAP在50^65 mmHg之间。或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并根据手术野渗血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以手术野的渗血量有明显减少,但仍有微量渗血

为好。如手术野呈现苍白干燥,表明血压过低。应在手术渗血最多或手术最主要步骤时施行降压,尽量缩短降压时间。MAP降至50 mmHg时,每次降压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手术时间长者,若以降低基础收缩血压的30%为标准时,每次降压时间最长不宜超过1.5小时。

3.重视体位调节注意体位对局部血压的影响,尽量让手术野位于最高位置,虽然全身血压降低较少,但局部渗血可显著减少。下肢降低15度可使血压降低10一20 mmHg,有利于血压的控制;而伏卧或侧卧位可使CO锐减,是控制性降压的风险体位。

4.加强监测降压期间应监测ECG, SpO2,尿量;动脉血压,最好是直接动脉测压;手术时间长者,应监测CVP, HCT、体温及动脉血气分析。

(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1.吸入麻醉药降压加深吸入麻醉可达到一定程度的降压效果。常用异氟烷或恩氟烷降压。异氟烷和恩氟烷对血管平滑肌有明显舒张作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低动脉血压,对心肌力和CO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证组织灌注。降压起效快,停药后血压恢复迅速,无反跳作用。适用于短时间的降压。如需长时间降压,多与其他降压药复合应用。

2.血管扩张药降压常用药为①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静脉常用量为0.5-5. 0 u g/(kg·min),1-2

分钟起效,4-6分钟可将血压降低到预定值,停药2-5分钟后血压即可恢复。最大用量不宜超过10 ug/(kg. min),以免引起氰化物中毒。②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一般用量为1~5 ug/(kg. min),或单次静注50-100ug。起效时间为2~5分钟,停药5~10分钟后血压即可恢复。③三磷酸腺昔(ATP):适用于短时间降压,单次静注0. 4-3 mg/kg,持续滴注量为1^"1. 5 mg/(kg·min)。起效时间约5分钟,单次静注维持约2-5分钟。持续滴注时停药后数分钟血压即可恢复正常。

(三)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1.适应证①降低血管张力,便于施行手术,如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动脉瘤及脑膜血管瘤手术等。②减少手术野的渗血,方便手术操作,同时减少失血量。如血运非常丰富的组织和器官施行手术,包括骸关节和脊柱的手术、后颅窝及显微外科手术等。③麻醉期间控制血压过度升高,防止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肌缺血、急性肺水肿等。

2.禁忌证有严重器官疾病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病、脑供血不足及肝、肾功能障碍等;酸碱平衡失调、低血容量、休克及严重贫血者。

3.并发症可能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反应性出血和术后视觉模糊;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栓形成,包括脑血管、冠状动脉及其他血管。

二、全身低温

全身低温(简称低温,hypothermia),也习称为低温麻醉。是将机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求达到降低机体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动,以适应治疗和手术的需要。将体温降至32~35℃称为浅低温,26~31℃称为中低温,25℃以下称为深低温。

(一)对生理的影响当外界温度开始降低时,机体为保持恒温而发生应激反应,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机体氧耗量剧增。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激动,肌肉战栗、肤毛竖立、毛孔收缩及瞳孔散大等。当外界温度持续保持在低水平时,机体温度才逐渐降低。低温可使各重要组织器官的代谢降低,氧耗量减少,耐受循环暂停的时间显著延长。

随着体温下降,脑电图表现为幅度降低、频率减慢直至脑电波消失。体温每降低1℃,脑血流量降低6%-7%,颅内压降低5%。体温为25 ℃时,脑氧耗量仅为正常体温时的1/3,脑血管阻力为正常的2-3倍,脑实质容积缩小约400。心率随体温降低而减慢,体温降至25℃时,心率可减慢5000,心排出量和心脏做功也明显降低,并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果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而难以纠正时,应立即停止降温。室颤为低温时的最严重心律失常,最易发生室颤的体温为26^24℃。低温时全身氧耗量降低,体温在30℃时,氧耗量可降低50%;23℃时的氧耗量仅为正常体温的1600。低温可抑制肝的解毒功能,影响药物代谢速度。在低温时,吗啡和巴比妥类药物

的作用增强;肌松药的作用时间延长;对血管收缩药不敏感,而复温后可引起血压急剧升高。低温可使肝血流量减少,抑制胆汁分泌和降低肝糖原含量;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减少使凝血时间延长。

(二)适应证由于体内各器官在低温时的氧耗量并不相同,应根据临床的需要采用不同程度的低温。深低温常与体外循环配合进行复杂的心内手术。中低温适用于短小的心内手术,或大血管手术必须阻断动脉主干时以保护远心端的脏器功能。浅低温适用于脑复苏病人及神经外科手术,应用低温可以延长阻断脑循环的时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以其他方法难以控制的高热也常采用浅低温。

(三)常用降温方法浅低温和中低温可采用体表降温法。冰袋降温法是将冰袋置于病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使体温逐渐降低。该法降温较慢,适合小儿的降温,成人常用于高热时的物理降温。变温毯的应用越来越多,将病人置子特制的变温毯内,即可使体温逐渐降低。该法操作简便易行,但降温速度较慢。为了防止降温时的应激反应,可酌情应用镇静药,如地西伴、咪达唑仑、氯丙嗦等。

深低温应在全身麻醉下,应用体外循环方法将体温降低到预计水平。该方法降温迅速、安全,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当手术关键性操作完成后即可开始复温。降温过程中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