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营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选择培养基:为得到产某种代谢产物的微 生物所设计的针对性很强的培养基。
如:筛选产酶菌:酯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
筛选乳酸菌
筛选固氮菌等。
5、其他:分析培养基、还原性培养基、组织 培养物培养基等。
透明圈
变色圈
嘌呤、嘧啶、胺、酰胺等
无机氮
N2 硝酸盐
铵盐 尿素、氰化物
(三)、生长因子
1、作用: 2、种类及特点
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
(四)、无机盐
1、P:核酸、核蛋白、磷脂、辅酶及ATP等高能分子 的成分,作为缓冲系统调节培养基pH 2、S:含硫氨基酸、维生素的成分,谷光甘肽可调节 胞内氧化还原电位。 3、Ca:某些酶的辅因子、酶的稳定性、芽孢及孢子 所需。 4、Mg:一些酶的活性中心组分,叶绿素成分 5、Na:细胞运输系统组分,维持渗透压及酶稳定性 6、K:酶的辅因子、维持渗透压。
天然固态培养基:如酒曲、大豆、
动物组织、滤膜
3、半固体培养基
上述三类培养基的用途
(三)、按用途分类
1、基础培养基:缺乏一类主要成分的培养基。 可以此培养基作为基础对培养基的这类成分进 行实验。
2、加富培养基:加一种某微生物特需营养物 的培养基
3、鉴别培养基:加入可与微生物代谢产物反 应产色,从而很容易鉴别这种(或这类)微 生物的培养基。
7、Fe:细胞色素及酶组分,某些铁细菌的能源物质
8、微量元素
锌、锰、钼、硒、钴、铜、钨、镍等:多与酶的活动 密切相关,或作为活性基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五)、水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营养类型
电子供体
碳源
能源
举例
光能无机自 养型
光能有机异 养型
H2 、H2S、S 、 H2O
有机物
CO2 有机物
光能 光能
二、促进扩散
1、运送物质:糖、氨基酸、维生素及无机阴离子。 2、运送机理:借助膜上特异蛋白构象的变化,不耗能。 3、运送特点:见表4-5
特异 蛋白
三、主动运送
1、运送物质:糖、氨基酸及无机阳离子。 2、运送机理:借助膜上特异蛋白构象的变化, 耗能。
3、运送特点:见表4-5
四、基团移位
1、运送物质:糖、嘌呤、脂肪酸等。 2、运送机理:运送糖时PEP上的磷酸基团逐步 通过酶I、HPr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最终 在酶II的作用 下转移到糖,生成磷酸糖释放于 细胞质中。
着色细菌、蓝 细菌、藻类
红螺细菌
化能无机自 H2 、H2S、Fe2+、 CO2
养型
NH3或NO2-
化学能(无 硝化、硫化、 机物氧化) 铁、氢细菌等
化能有机异 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 化学能(有 绝大多数细菌 机物氧化) 和全部真核微 生物
第二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一、单纯扩散 1、运送物质:O2、CO2 、乙醇及氨基酸。 2、运送机理:物理扩散 3、运送特点:见表4-5
S
0.2~1
0.01~0.24
0.1~0.5
K
1~4.5
1~4
0.2~2.5
Na
0.5~1
0.01~0.1
0.02~0.5
Ca
0.01~1.5
0.1~0.3
0.1~1.4
Mg
0.1~0.5
0.1~0.5
0.1~0.5
1、作用: 2、种类
(1) 糖类及醇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乙醇、甘露 醇、甘油等 寡糖:蔗糖、麦芽糖、异麦芽糖、乳糖、蜜二糖、海 藻糖、纤维二糖、绵子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果聚糖、葡 聚糖、甲壳质、阿拉伯聚糖。
酵母菌 3.8~6.0;霉菌 4.0~5.8;藻类 6~7;原生动 物 6~8。 (2) 初始及生长过程中pH的控制 4、渗透压和水活度 5、氧化还原电位 6、原料来源的选择 7、灭菌处理 分:混合灭菌、单独灭菌及过滤除菌。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一)、按成分分类 1、天然培养基:如麦芽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用途:实验室及工业生产菌种培养及特殊产物菌种发 酵用。
2、组合培养基:由已知成分的化学试剂精确计量后配 制而成。
用途:用于一些生理生化实验、遗传、育种及生物测 定等特殊培养。
3、半组合培养基:由化学试剂加天然成分培Leabharlann Baidu基配制 而成。
用途:实验室各种培养、工业生产菌种培养及一些发 酵培养。
(二)、按状态分类
1、液体培养基
明胶
固化培养基 琼脂
2、固体培养基 非可逆固化培养基
(2) 酯类:脂肪、磷脂及低级酯(如乙酸乙酯) (3) 有机酸及其他
有机酸:乳酸、柠檬酸、低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 其他:碳酸盐、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酚、蛋白 质、肽、核酸、CO2、烃等
(二)、氮源
1、作用: 2、种类及特点
蛋白胨、牛肉膏、玉米浆、酵母膏
有机氮 各种饼粉:大豆、花生、蚕蛹、鱼粉
氮源
3、运送特点:见表4-5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浓度:过低不能满足生长需要,过高则抑制或浪费。 配比:主要为C:N,会影响产物形成、pH或造成浪费。 3、控制pH条件 (1) 微生物适宜的生长pH:细菌 7~8;放线菌 7.5~8.5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
本章重点:微生物的各类营 养素、营养类型、培养基 的种类及配制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及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的营养素及其功能
(一)、碳源
几种菌的元素组成(干重 %)
元素名
细菌
酵母
霉菌
C
50~53
45~50
40~63
H
7
7
~
N
12~15
7.5~11
7~10
P
2~3
0.8~2.6
0.4~4.5
如:筛选产酶菌:酯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
筛选乳酸菌
筛选固氮菌等。
5、其他:分析培养基、还原性培养基、组织 培养物培养基等。
透明圈
变色圈
嘌呤、嘧啶、胺、酰胺等
无机氮
N2 硝酸盐
铵盐 尿素、氰化物
(三)、生长因子
1、作用: 2、种类及特点
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
(四)、无机盐
1、P:核酸、核蛋白、磷脂、辅酶及ATP等高能分子 的成分,作为缓冲系统调节培养基pH 2、S:含硫氨基酸、维生素的成分,谷光甘肽可调节 胞内氧化还原电位。 3、Ca:某些酶的辅因子、酶的稳定性、芽孢及孢子 所需。 4、Mg:一些酶的活性中心组分,叶绿素成分 5、Na:细胞运输系统组分,维持渗透压及酶稳定性 6、K:酶的辅因子、维持渗透压。
天然固态培养基:如酒曲、大豆、
动物组织、滤膜
3、半固体培养基
上述三类培养基的用途
(三)、按用途分类
1、基础培养基:缺乏一类主要成分的培养基。 可以此培养基作为基础对培养基的这类成分进 行实验。
2、加富培养基:加一种某微生物特需营养物 的培养基
3、鉴别培养基:加入可与微生物代谢产物反 应产色,从而很容易鉴别这种(或这类)微 生物的培养基。
7、Fe:细胞色素及酶组分,某些铁细菌的能源物质
8、微量元素
锌、锰、钼、硒、钴、铜、钨、镍等:多与酶的活动 密切相关,或作为活性基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五)、水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营养类型
电子供体
碳源
能源
举例
光能无机自 养型
光能有机异 养型
H2 、H2S、S 、 H2O
有机物
CO2 有机物
光能 光能
二、促进扩散
1、运送物质:糖、氨基酸、维生素及无机阴离子。 2、运送机理:借助膜上特异蛋白构象的变化,不耗能。 3、运送特点:见表4-5
特异 蛋白
三、主动运送
1、运送物质:糖、氨基酸及无机阳离子。 2、运送机理:借助膜上特异蛋白构象的变化, 耗能。
3、运送特点:见表4-5
四、基团移位
1、运送物质:糖、嘌呤、脂肪酸等。 2、运送机理:运送糖时PEP上的磷酸基团逐步 通过酶I、HPr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最终 在酶II的作用 下转移到糖,生成磷酸糖释放于 细胞质中。
着色细菌、蓝 细菌、藻类
红螺细菌
化能无机自 H2 、H2S、Fe2+、 CO2
养型
NH3或NO2-
化学能(无 硝化、硫化、 机物氧化) 铁、氢细菌等
化能有机异 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 化学能(有 绝大多数细菌 机物氧化) 和全部真核微 生物
第二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一、单纯扩散 1、运送物质:O2、CO2 、乙醇及氨基酸。 2、运送机理:物理扩散 3、运送特点:见表4-5
S
0.2~1
0.01~0.24
0.1~0.5
K
1~4.5
1~4
0.2~2.5
Na
0.5~1
0.01~0.1
0.02~0.5
Ca
0.01~1.5
0.1~0.3
0.1~1.4
Mg
0.1~0.5
0.1~0.5
0.1~0.5
1、作用: 2、种类
(1) 糖类及醇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乙醇、甘露 醇、甘油等 寡糖:蔗糖、麦芽糖、异麦芽糖、乳糖、蜜二糖、海 藻糖、纤维二糖、绵子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果聚糖、葡 聚糖、甲壳质、阿拉伯聚糖。
酵母菌 3.8~6.0;霉菌 4.0~5.8;藻类 6~7;原生动 物 6~8。 (2) 初始及生长过程中pH的控制 4、渗透压和水活度 5、氧化还原电位 6、原料来源的选择 7、灭菌处理 分:混合灭菌、单独灭菌及过滤除菌。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一)、按成分分类 1、天然培养基:如麦芽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用途:实验室及工业生产菌种培养及特殊产物菌种发 酵用。
2、组合培养基:由已知成分的化学试剂精确计量后配 制而成。
用途:用于一些生理生化实验、遗传、育种及生物测 定等特殊培养。
3、半组合培养基:由化学试剂加天然成分培Leabharlann Baidu基配制 而成。
用途:实验室各种培养、工业生产菌种培养及一些发 酵培养。
(二)、按状态分类
1、液体培养基
明胶
固化培养基 琼脂
2、固体培养基 非可逆固化培养基
(2) 酯类:脂肪、磷脂及低级酯(如乙酸乙酯) (3) 有机酸及其他
有机酸:乳酸、柠檬酸、低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 其他:碳酸盐、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酚、蛋白 质、肽、核酸、CO2、烃等
(二)、氮源
1、作用: 2、种类及特点
蛋白胨、牛肉膏、玉米浆、酵母膏
有机氮 各种饼粉:大豆、花生、蚕蛹、鱼粉
氮源
3、运送特点:见表4-5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浓度:过低不能满足生长需要,过高则抑制或浪费。 配比:主要为C:N,会影响产物形成、pH或造成浪费。 3、控制pH条件 (1) 微生物适宜的生长pH:细菌 7~8;放线菌 7.5~8.5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
本章重点:微生物的各类营 养素、营养类型、培养基 的种类及配制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及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的营养素及其功能
(一)、碳源
几种菌的元素组成(干重 %)
元素名
细菌
酵母
霉菌
C
50~53
45~50
40~63
H
7
7
~
N
12~15
7.5~11
7~10
P
2~3
0.8~2.6
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