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胸腔背侧巨大占位病变--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侧胸腔背侧巨大占位病变—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病史:患者,女,72岁,因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胸腔背侧占位2周余入院。
图1-CT动脉期
图2-CT静脉期
基础解剖影像:
图3
图3为所示病例同层面肺窗和纵膈窗的融合CT图片,黄色箭头所示为肋骨呈条形高密度影,棕色箭头所示为背阔肌等密度影,蓝色箭头所示为前锯肌等密度影。所示层面显示心脏及胸主动脉影像,因增强呈明显高密度影。本图节选自《CT与MRI断层解剖学袖珍图谱》。
图1
图2
CT动脉期、静脉期:白色箭头所示可见胸腔内背侧巨大类圆形占位,呈宽基底贴于胸膜,内部密度不均,临近肋骨、软组织未见异常。增强见不均匀轻度强化,其内见多发强化小血管影,包膜明显强化,病变贴近肺内缘见走行强化血管影。
影像描述:右侧胸腔背侧见类圆形巨大占位病变,呈宽基底贴于胸膜。增强轻度不均强化,其内见多发强化小血管影,包膜明显强化。
影像诊断:右侧胸腔巨大占位,考虑胸膜来源肿物,以孤立性纤维瘤可能性大。
分析思路:
1.临床病史:老年女性,体检发现病变,肿物巨大,提示良性或低度恶性可能。
2.部位:病变位于右侧胸腔背侧,呈宽基底贴于胸膜处。该部位病变要考虑胸膜、胸壁、肺内鉴别。
若是肺内肿物,多以肺内为中心,可以侵及胸膜,很少累及胸壁以外,本例可以排除。
胸壁肿物可以呈穿透性生长形态,本例未穿透胸壁不符。
若是胸膜病变,因胸廓结构保护作用,以胸膜宽基底病变多见,呈向肺内生长、压迫形态,对临近骨质有压迫、吸收,很少破坏胸壁结构侵及胸壁皮下软组织,本例符合。
3.形态:本例病变中心位于右侧胸腔背侧,呈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呈宽基底贴近胸膜。鉴别需要考虑间皮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
间皮瘤多有石棉接触史,病史未提及,且多伴有胸腔积液、呈多发丘状或单独巨大肿物,本例概率减低;
脂肪瘤呈典型脂肪密度影,CT值为-40~-120Hu,增强无强化,本例不符;
神经源性肿瘤,多源于肋间神经,内部密度不均,增强不均中等强化,对临近骨质有压迫、侵蚀,本例不符。
术后病理:胸膜纤维瘤。
知识巩固: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1.临床病史:少见原发胸膜肿瘤。发病年龄为40-80岁。临床表现与肿物体积大小相关,早期可无症状,若体积巨大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少数患者有杵状指及肺性相关性关节肥大。
2.病理:大体标本呈单发、有包膜、有蒂分叶肿物,起源于脏胸膜。切面见旋涡状小结节,可有坏死、出血和囊变。
3.影像特点:DR表现为边界清楚、分叶状孤立肿物,若体积巨大,很少呈肺外肿瘤特征。CT可见软织肿物呈宽基底贴于胸膜,密度不均,1/4可有钙化,增强密度不均,其内可见血管穿行。
鉴别诊断:
1.胸膜间皮瘤:
少见的原发胸膜肿瘤,与石棉职业相关。多见于50-70岁老年患者,以胸痛、呼吸困难、干咳多见。病理学上为弥漫性或局限性胸膜增厚或肿块。组织学分为上皮性、肉瘤样和混合型。CT表现为胸膜弥漫性或局
限性增厚,多丘状或巨大肿物呈宽基底附于胸膜,伴胸腔积液、患侧胸廓缩小、纵膈向患侧移位。
2.胸壁脂肪瘤:
最常见胸壁良性肿瘤。由完全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具有完整包膜。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发病高峰为50-70岁,肥胖居多,表现为局部缓慢增大质地软无痛性肿物。多于体检或偶然发现。CT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为-40~-120Hu,增强无强化。
3.胸壁神经源性肿瘤:
起源于胸神经根、肋间神经,病理上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无包膜实性肿瘤;神经鞘瘤为有包膜肿瘤,由间隔束内紧凑排列的纺锤细胞交错穿插而成。临床多无症状或肿物压迫肋间神经引起疼痛。CT可见边界清楚的圆形肿物,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因神经源性肿瘤生长缓慢,通常引起临近骨质压迫、侵蚀形成压迹。增强肿物多不均匀强化。
病例小结:
本例主要讲述胸膜占位病变的鉴别分析方法,重点讲解了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