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判断句表示比喻)
•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 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带着百
辆车乘的是声势显赫的使者)
•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将军。(白居易《轻 肥》。朱紱,本指古代官服上的红色蔽膝 ,这里指绯衣;紫綬,紫色丝带,古代高 官员的服饰。)
(判断句表示复杂的语义关系)
有时“ 者”字用在叙述句或描写句的主语之后,而这 个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前文所不曾提及或者突然出 现的。
• 何用见其是齐侯也?(谷梁传·僖公元年 )
• 如谓杜伯鬼为死人,则夫死者审有知。 ……如以鬼是死人,则其薄葬非也。(论
衡·薄葬)
• 学当有善知识。昔有驴一头,其主恒令与 马相随……衣毛呜呼,与马相似;后时与 驴相随……呜呼唉疴,纯为是驴。遂至老 死,不复作马。(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生 经》,3/108a)疴,疾病。
• ( “为”前后的词语虽然是谓词性成分, 但显然已经指称化了,其中的“为”字都 接近于起判断作用的系词)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
• 政姊荣……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 (史记·刺客列传)
•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 、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谷梁传·隐公元年》)母弟,同母弟。 目君,郑伯。
子·梁惠王上) •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
客书》) • 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论语·颜渊》)
•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 •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古代汉语中的“是”不是判断词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 惠王上》)
•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 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 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谓贵良宝 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 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 良宝也。(《墨子·耕柱》)
• 钧是人也,都是那种(或这种)人,“是”仍是指示 词。
• 若纣有良子,而先丧纣,无章其恶而厚其败。钧之死 也,无必假手于武王,而其世不废,祀至于今,吾岂 知纣之善否哉?(《国语·晋语一》)假,借。
真正的、确定无疑的判断词“是”出 现在西汉以后
• 我是无余君之苗末。(《吴越春秋·越王 无余外传》)
传)
六、主语+否定词+名词性谓语(+也)
• 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 • 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 管仲非周公旦。(韩非子·难二) •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
内之狡兔也。(战国策·秦策三。逡,q ū n) •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史记·项羽
本纪)季父,叔父。 •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柳宗元:童区
寄传。荛,音饶,刈草。)
五、主语+副词+名词性谓语(+也)
➢ 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 士诚小人也。(孟子·公孙丑下) ➢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庄子·让王) ➢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 襄子曰:“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一) ➢ 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 ➢ 是皆秦之罪也。(战国策·秦策) ➢ 膑亦孙武之后世之孙也。(史记·孙子吴起列
• 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 枯时结实。(南朝梁·范缜:神灭论)
• a. 襄子曰:“此必豫让也。”(《战国策 ·赵策一》)
• b.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史记 ·刺客列传》)
• a.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固。固曰:“此 家人言耳。”(《汉书·儒林传》)
• b.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 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史记·儒 林列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少事长,贱事贵,不 肖事贤,是天下之通 义也。(《荀子·仲 尼篇》)
• 少事长,贱事贵,不 肖事贤,此天下之通 义也。(《说苑》卷 二)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 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 曰:“然。”(《论语·微子》)
•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 宪问》。合,纠合,这里指诸侯间的盟会)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 生主。族庖,普通的厨子。折,犹“斫”)
•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 重也。(韩非子·五蠹。士,同“仕”,出仕。橐,音 驮,寄寓,这时指寄食于权门)
• 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 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 “是为郭氏之墟。”(《新序》卷四)
• 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 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 “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 (《史记·楚世家》)
讨论
• 公子都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 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 也?”(《孟子·告子上》)钧,同“均”,等。
•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 策·赵策)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滕文公下。 助动词“得”后“为”当为动词用法)
(为,算作、作为)
• 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 重耳为晋文公,趙衰為原大夫。 (史记·赵世家

•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论语·微子)
•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史记·李将 军列传)
• 此为茶?为茗?(世说新语·纰漏)
(为,判断词[系词]用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 下虐上为弑,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 《国语·楚语下》)
• 彼若谋害楚国,岂不为患?(《左传·襄 公二十六年》。患,祸患。)
•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 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 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於陵子仲 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 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 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 策四》,赵威后问齐使)婴儿子,北宫之 女的名字。环瑱(tiàn),耳饰品。出, 施行。於(音乌)陵,地名。索交,结交 。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
(《古代汉语教程》第188-190页)
一、“主语+名词性谓语”
• 子之所慎:斋、战、疾。(《论语·述而》) • 今秦,万乘之国。(战国策·赵策) • 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 足下中国人。(史记·陆贾传) • 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二) • 农,天下之本。(史记·孝文帝本纪) • 朕,高皇侧室之子。(汉书·文帝纪) •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伯克段于鄢》)
(为:当、做、担任)
• 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昭公三年) • 八年十月,邯郸为秦。(《史记·赵世家》)邯郸为
秦,此指邯郸被秦国占领。 • 夫以刃相戲,必為過失,過失相傷,其患必大。(
《淮南子·泛論》)
(为,成为、变成、造成)
•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 传·襄公二十六年)
• 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 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史记·项羽本纪)竟斩阳周,竟至在阳周被逼自 杀。
• 人君无智愚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 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 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列传)人 君无智愚贤不肖,人君不论智者或者蠢人 ,贤者或者坏人。求忠以自为,求取忠臣 替自己办事。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 吕公者,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相人,给人相面 有时在主语前面再加一个“有”字。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柳宗元:捕蛇者说)专其 利,龚断这利益。
•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 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 )冥灵,树名。
三、主语+者+名词性谓语
•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 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 • 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 • 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
传)
四、主语+者+名词性谓语+也
•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 兵者,凶器也。(韩非子·存韩) •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
• 无几何,而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 也?”晏子曰:“据也。”(《晏子春秋·内篇 谏上》)
•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 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左 传·僖公二年》)
•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 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 吾骏马也。”(《说苑·复恩》)
• 六年,大饑,民訛言曰:“趙為號,秦為笑。以 為不信,視地之生毛。”(《史記·趙世家》)
(系词“为”的引申用法)
• a. This is a tough task. • b. This task is tough.
“惟(唯)+NP+為+VP”式強調句中的“為”
• 十五年,悼公問治國于師曠。師曠曰:“惟仁 義為本。”(《史記·晉世家》)
• 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 也!”(《战国策·韩策二》)轵,深井 里,地名。
• 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 也。”(《战国策·赵策一》)
• 晏子俯有间,对曰:“占梦者不识也。此 非泰山之神,是宋之先汤与伊尹也。”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 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 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 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 取鼠也则桎之。”(《吕氏春秋·士容 论·士容》)
•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 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战国策·赵策四)
(以上判断句式表示复句中的因果关系)
有时在前一分句中加上连词“所以”,或者在前 后两个分句的句末加上助词“者”、“也”,以 凸显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 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肖何世 家)厄塞,(地势)险要。何,萧何。图书,地 图和文件。
• a. 臣,骫桑下之饿人也。(《吕氏春秋· 报更》)
• b. 臣是夫翳桑下之卧人也。”(《说苑· 复恩》)
• a. 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宣 公十五年》。而,同“尔”。)
• b.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
古代汉语中“为”的词性
• 子游为武城宰。(《论语·雍也》) •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论语·雍也》) •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郑
• 佛言:“所食是新肉,为干肉乎?”答言 :“新肉。”(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译《 贤愚经》,《大正藏》4/275b)
• 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左傳·僖公 二十八年》)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
• 從之,獲地于諸侯為多。(《國語·魯語上》,8 )
•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孟 子·公孫醜上》)
二、主语+名词性谓语+也
• 制,岩邑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左传·齐伐楚盟于
召陵) • 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战国策·赵策) •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 楚,天下之强国也。(战国策·楚策) • 淳于髡,齐人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史记·伯夷列传) • 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