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 说课稿鹬蚌相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二则说课稿鹬蚌相争

《寓言两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寓言两则》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两篇寓言小故事。其中,《揠苗助长》是根据《孟子?公孙丑》所写的一则故事改编;《鹬蚌相争》则是根据《战国策?燕策二》的记载改编的。这两则寓言一写宋国农夫拔苗助长,欲益反损;一写鹬与蚌互相争持,谁也不肯退让,让渔翁坐享其利,都是前面叙事,末了揭理,或者暗示道理。短小精悍,寓理于事,是两则寓言故事的共同特色——《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自食恶果;《鹬蚌相争》则说明遇事必须考虑周到,防止斗勇好狠,两败俱伤。但两则寓言在写作特色上又各有侧重:《揠苗助长》侧重心理描写,农夫“巴望——焦急——急忙——兴致勃勃”的心理变化跃然纸上,轨迹清晰;《鹬蚌相争》虽然不乏心理描写,但侧重的还是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以鹬和蚌的特定动作和针锋相对的语言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人物刻画清晰,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寓意。

两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加之寓言故事学生在二年级时就有接触,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仅仅从语言和情节上来理解并不是难事。但想要让孩子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必须在反复诵读及品味、想象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明白道理,提高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预设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技能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展开想象,探究其中的道理。

2、能够把自己明白的道理结合事例加以阐述。

3、能够再找几则寓言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寓言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展开想象,探究其中的道理。

二、说教法

1、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明白道理,受到熏陶。

2、图文对照,理解文本,揭示道理。

3、以问促读,在反复的追问中,引导学生不断接触文本,阐释寓意。

三、说学法

1、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农夫的心理变化,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

2、多种方式读鹬蚌的对话,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明白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由两则寓言组成,我将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教学《揠苗助长》,第二课时教学《鹬蚌相争》。先说《揠苗助长》的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新课导入时,我通过“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呢,”帮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等,然后小结: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接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同时板书课题,讲解“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个或篇。

2紧接着出示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围绕“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来观察说话,引出第一则寓言,再让学生看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让学生自由提问,根据学生的提问梳理出这样几个问题: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怎样揠苗助长,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学生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方式读准生字词: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枯死。

3、默读思考新课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再请学生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整体感知课文。

(三)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在寓言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概括出寓意,理解题意,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我着重抓住“农夫为什么要把禾苗拔高,”“他是怎样做的,”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抓住“巴望、焦急、急忙、兴致勃勃”等关键词体会农夫心理变化的过程和迫切的心理,农夫的形象也就在学生

的脑海中鲜活起来。接着抓住“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进行朗读训练,体会农夫高兴的心情,为揭示寓意,体会农夫的傻做好铺垫。

(四)揭示寓意,启发明理。

最后,通过“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对结果进行探寻,揭示寓意,启发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此处的探究,我紧密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对禾苗“长了一大截”有直观的认识,明白长高的禾苗其实已经被破坏了原来的生长规律,结果只能是枯死,从而轻松地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寓意: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自食恶果。对课后练习中“农夫傻在哪儿,”的提问学生也就能轻松做答了。

(五)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来结束本课的教学。

接下来,再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看图解题。

第二则寓言的教学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揭示课题,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

“鹬”(嘴特别长)和“蚌”(外面是硬硬的壳,壳里是雪白的蚌肉,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把壳紧紧地合上)的不同特点。然后激趣:当这位贪吃的长嘴鹬遇上了有着坚硬外壳的蚌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导入寓言的学习。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