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
摘要:20世纪80年代,审计领域在对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等方法进行完善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风险导向审计制度。

近年来这一审计方法逐渐广泛地被众多公司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这项审计方法本身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它在被具体推广和应用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发挥出风险导向审计在加强企业审计方面的监督效用,必须从健全法规和完善审计制度两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企业审计应用监督
一、引言
笔者供职于一家重工机械制造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

该公司现为国有大型上市企业,依靠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公司内部的财务和人力方面实行科学管理,迅法发展为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是国家首批确定的50家“国际化经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拥有中国名牌最多的企业。

审计工作是一项由拥有专业资质的主体开展的、具有较高独立性的企业内部经济监督活动,从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审计工作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济责任,见证相关的经济业务,这对于维护企业的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近年来,逐渐广泛地被众多公司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笔者结合公司实际
状况和切身工作经验,谈一下对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企业审计中的应用一些看法。

二、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组织的的内审机构和人员根据风险管理的理论,采用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督过程进行审查,从而测算和预测内部各业务循环及所属相关部门在风险的识别、发现、分析、评价、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的一项内部监督活动。

风险导向审计的根本目的提高组织的效率,通过对风险的预测和预防,来帮助组织实现既定目标。

这种审计方式以战略和系统的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体系和整个审计工作的流程,其核心思想是组织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是由于组织的整体经营风险和人为操纵下的舞弊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由来
1、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企业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和落后的审计方法之间的矛盾。

随着审计工作逐渐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社会公众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对审计的监督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一制度也给予了越来愈高的厚望。

但是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由于存在致命的缺陷,不能满足新时期审计工作越来越来越高的要求。

企业的领导层和审计人员都在寻找解决满足审计工作要求的途径,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的检查风险,于
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巨大的需求中应运而生。

2、企业管理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动力。

企业是一种经济主体,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审计方法慢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

在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中,可以对客户的了解和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及时提供相应对策。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用预测代替尝试,减少了实质性尝试的工作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3、风险导向审计巨大的制度优势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风险导向审计能够解决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的内在缺陷,在充分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借助于按照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和审计风险模型制定的审计计划,将审计资源恰当分配到不同风险的审计领域。

这样一来就可以准确地预测审计人员的风险和寻找高风险的审计项目,有针对性地降低审计的检查风险,揭露重大差错和舞弊行为,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所以说风险导向审计的制度优势可最大限度的满足各领域业务的审计需求,成为其得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程序
1、第一步:评估企业的固有风险。

通常来讲,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基本情况被看作是减少审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评估风险也就成了运作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风险的预测
和评估,也无所谓对企业活动的审计了,所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不仅估贯穿了审计的整个过程,还是开启这一活动的“钥匙”。

2、第二步:审计工作的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以财务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表面关系或可预测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财务信息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评估企业内部的经济财务信息。

这一活动通常也是风险导向审计的经常性工作,首先,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的了解,减少对风险预测和评估的误差;然后,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可以收集与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并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最后,在审计报告阶段,分析性复核可以对财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作最后的分析,是审计工作的最后保障环节。

3、第三步:审计工作的控制测试。

在审计工作中控制测试是确定内部控制结构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程序的设计、执行得到有效实施的审计程序,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来提高控制风险被评估的准确性。

风险导向审计以预测和发现风险为首要任务,在各个环节都非常注重评估量化地预测和控制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控制测试还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来实现对财务报告真实性有重大影响的舞弊和非法行为风险的预测评价。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
1、现阶段的风险导向审计缺乏相应的审计法律准则支持。

我国目前的准则是建立在系统导向、账项导向和规则审计模式的基础
上,这一制度规范重点考虑的是户与交易余额以及其他财务项目的风险测试,而没有针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特点和模式,针对性的建立相关法规,缺少独立审计准则对风险导向审计程序方面的规定,从而使这一审计制度在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2、风险导向审计自身建设存在不足,在实践中增加了审计成本。

导向审计通过对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及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预测和预防固有风险,从而能够在整体上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但是由于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尚不完善,这一审计方法的运行时却需要巨大的成本。

虽然从经济总量上讲,它的作用和价值不可小觑,但是运作成本高、耗费的审计资源多成为它走向更广泛审计领域的巨大障碍。

四、提高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作用
(一)制度方面
健全当前审计领域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建立适合风险导向审计制度推广和运作的法律环境,是完善审计工作,增强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和市场经济发展作用的要求。

由于我国传统审计体制以账项导向和制度导向为主,目前我国的审计准则重点考虑的是对企业所有财务项目的风险测试。

近期来看,应该出台相关法律解释,对当前问题予以暂时解决。

从长远考虑,必须明确法律界和会计界对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针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特点和模式,在风险导向审计程序方面建立适用于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法规。

(二)体制方面
前面我们提到过,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真正得以推
广应用的时间就更短了,它自身运转和体制建设方面存在漏洞,审计资源消耗大和运作成本高仅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方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把这一审计方法推广到更大领域,必须着力解决风险导向自身存在的不足。

为此,必须广泛改进风险评估、分析性复核技术和控制测试程序的工作方法,提高抽样检查的针对性,缩小抽样检查的范围,减少尝试性测试的数量和次数,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研究》.2010年第2期
[2]刘学华,佘晓燕.《管理舞弊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特区经济》.2009年第6期
[3]罗伯特·莫勒尔,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中国时代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