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王维吴道子画》评吴道子的画: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代钱选题《孤山图卷》诗曰: 一童一鹤两相随,闲步梅边赋小诗。 疏影暗香真绝句,至今谁负继新词。

孤山疏影、梅边暗香之景由诗生辉。
元代吴镇题《秋江渔隐图轴》诗曰: 江上秋光薄,枫林霜叶稀。斜阳随树转, 去雁背人飞。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 沙涯如有约,相伴钓船归。 秋光、霜叶、斜阳映去雁,云影、翠微、沙 涯迎归船,好一幅秋江渔隐图!

髡残题《绿树听鹂图轴》诗曰: 绿阴初集北窗下,黄鸟时鸣古树间, 安得心如墙壁似,一炉柏于对青山。

丛树成阴,北窗飞绿,古树春发,鸟鸣其间, 诗意画境颇为幽邃。
画诗一体 情理交融

题画诗对于山水画,点题释景,吟咏画 意,阐明画理,融入情趣,当然有时还完善 布局,美化构图。客观而论,一画题诗,诗 助画意。其实,诗画互动,一旦诗题画上, 画即与诗浑然一体,题诗可谓“醉”入画中。

春日担酒寻花,静坐泉头池石,诗句点出了 韵味十足的画意。
明代文征明题《雪景山水》诗曰: 雪树埋踪鸟绝飞,空江蓑笠弄寒丝。 良工妙得吟中趣,故写愚溪独钓诗。

首句“雪树埋踪鸟绝飞”就把雪景山水图写 得寒气逼人。诗助画意,无需赘言。
清代恽寿平题《晚溪烟棹图》诗曰: 芦花一片水,昏鸦归暮山。山外荡舟人, 看云溪上还。碧水涵秋空,鱼鸟如人间。 吟诗爱遥碧,秋意满烟鬟。落叶声微茫, 来从红树湾。 诗中巧用“归’、“荡”、“看’、“来”, 把晚溪烟棹图写得动静结合。

3、在题画诗中发表画艺观
杜甫《丹青引》(节选):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因为韩干画的马“画肉不画骨”,所以马就 无精打采的。“骨”是马的骨相,也见唐代 诗风重气骨。他的《天育骠图歌》中的骏马 也是“卓立天骨森开张”。这可见他欣赏的 马都是特别“有骨”的,有力度感。

诗情画意 源自心生

读诗、赏诗,领悟诗情,有助于赏画者更 深层地解读画作。
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题画诗为: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 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诗中“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句点活了 王云浦渔庄之景,那“凉”、“悲”之意又 清晰地点出画家漂泊度日之心境。

清代王翚在《山水图轴》中自题诗为: 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 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 画景入诗句,诗句顿觉柔美:清溪过小阁, 昏鸦集秋树,画家十分怀念西窗榻上面对寒 灯细细品茶的那一刻。赏画读诗者仿佛同对 幽幽寒灯,闻到清醇茶香。

清代弘仁题《雨后春深图轴》诗曰: 雨余复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 花事既零唫莫倦பைடு நூலகம்松风还可慰宵晨。 诗句的清旷冷逸与画中的干笔淡墨、简疎峻 利、树木落叶、古拙质直相吻合,暮春之意 跃然纸上。

代王蒙题《花溪渔隐图轴》诗曰: 御儿西畔霅溪头,两岸桃花绿水流。东老共 酣千日酒,西施同泛五湖舟。少年豪侠知谁 在,白发烟波得自由。万古荣华如一梦,笑 将青眼对沙鸥。 两岸桃花,东老共酣,西施泛舟,笑看沙鸥, 诗句把一幅花溪渔隐图点化得花团锦簇。

明代唐寅题《春山伴侣图》诗曰: 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 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题 画 诗 赏 析 指 导
苏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意境清远,见诗如见画,吟诗如 品画。 诗画本一律,画家描绘景物与诗人相通,所 造意境有画外之意,让赏画者有想象空间, 出入画内外,神游诗境间 。

诗助画意 锦上添花
1、 借题画发议论

苏轼题画诗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 之一: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我是 朱陈旧使臣,劝耕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 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诗人慨叹自己宦游艰辛,深羡村民安居乐 业。而苏轼则从古时农村的安定富裕,联想 到当前奇征重敛,日夜催迫,农村萧条破残。 实际上就包含了诗人对时政的讽刺与议论。
2、寄寓个人的情思
杜甫《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 近时冯绍正,能画鸷鸟样。明公出此图,无 乃传其状。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疾禁 千里马,气敌万人将……当时无凡材,百中 皆用壮……


明代王嗣夷评:“此诗盖因才志不展,而发 兴于鹰扬者。” 鹰的命运如诗人,不管年青时如何“气 敌万人将”,而世间是“百中皆用壮”,自 己是老而无用了,这就是诗人的感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