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蒙学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 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书中 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 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 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 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 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属于封建时代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 以认同。
▪ 王应麟 ▪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身,是南宋著
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他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人 (今浙江鄞县),历事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位至吏部尚书。王 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南宋末年的政治人 物和经史学者。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父 亲王撝是吕祖谦学生楼昉的学生,曾任温州知州,应麟从小受其培养教 育,19岁就中进士,21岁在衢州任主薄,他在成为进士後受到程朱学派 的王埜和真德秀等人影响,任官同时勤於读经史,34岁时因其文章的优 异和学问的广博,考上博学宏词科(在宋代是很少人能考上的困难科目) 後官最官礼部尚书,当时宋代外有蒙古入侵,内有权臣丁大全、贾似道 等主政,他曾上书论边防和批判当时政治。宋亡後(1276年)他在家乡 隐居讲述经史二十年。
▪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文中强调 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全书 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 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
▪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 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 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 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 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 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关于社会、 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 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 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 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弟子规》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 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 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 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 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 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 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 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 最佳读物。
《千家诗》:文学的启蒙
▪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 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 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 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 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 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 也非常深远。
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 学》走天下”。
▪ 关于中国的童蒙读本,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 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 走天下”。《增广贤文》与《幼学琼林》也 是我国传统教育中著名的幼儿启蒙教材。其 中,《增广贤文》几乎涵盖了我们今天经常 使用的大部分谚语,而《幼学琼林》更是因 其涵盖内容之广,所含知识之丰富而以“中 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著称。
《增广贤文》
▪ 。《增广》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 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 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 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 及本。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 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增广贤文》
▪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 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 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 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 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这些 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增广 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 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 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蒙学
文科教研室
导入
▪ 一个族群也好,一个家庭也好,要有归 属,不能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力量。
──柏杨
导入
▪ “幼读三百千”的吹嘘之词早已不复存在,摇头晃脑 背诵着“赵钱孙李……天地玄黄……”的场景也早已 成了记忆。中国古代的幼儿启蒙教育早已被现代化 的教育制度取代,但一本本经典的童蒙读本却流传 至今,为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推崇。这些诞生在 古代的幼儿教材中有民族文化血脉的精髓,也有些 不合时宜的糟粕。而它们中蕴含的那种希望孩子增 长见闻,知礼向善的良苦用心,却可在父母师长的 谆谆教导下代代流传。
《三字经》
▪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 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三字经》之所以历久 风行,影响所及,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 《三字经》篇幅不长,全篇仅1044个字,但就是在 这有限的篇幅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明朝的 吕坤,把它当作增广见闻的读物。美籍华裔学者陈 荣捷也说:“《三字经》以一千余字,历举中国文 化义理历史典籍,实一小型百科全书
《增广贤文》
▪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 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 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 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 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 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 本书作者本着“信马由缰、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原 则,随想随写,把重点放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上,深 入浅出地用现代人的视角,来解读这一千个字。
赵佶《草书千字文》(宋)
《百家姓》
▪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 一种蒙学教材。它 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 该书前几个 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 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 国中吴越国王 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音替、处)的 正妃之姓;李为 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 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 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 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 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 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
▪ 在福建泉州文庙举行纪 念孔子诞辰2556年仪式
上,小学生颂读《三字 经》。
何为蒙学
▪ 所谓蒙学,既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 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 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 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古代, 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 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蒙学阶段主要采用的教材 就是所谓的“三百千千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 文》、《千家诗》、《弟子规》)等,同时,在孟学阶段也会让儿童接 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书目, 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蒙学教育通常采用个别教育的手段施教,注重 背诵与练习。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 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 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三字经》
▪ 《三字经》深得人们喜爱的另外一个更为根 本的原因,在于它的形式。它三字一句,句 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上口, 听起来悦耳,儿童喜闻乐道;并且,它的前 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 易懂,丝毫没有生拼硬凑的痕迹。
《三字经》的作者
▪ 三字经》最初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即王应麟说、区适子说、黎贞说和陈淳说。其中, 认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是《三字经》原作者的看法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可。
▪ 《增广》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 其内在的逻辑。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 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 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 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法律和正义 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世故导致人心巨测,“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辩,“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 刀”。《增广》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 读者面前。
《幼学琼林》
▪ 《幼学琼林》: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 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 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在 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全书共分四卷。
▪ 号称千家诗,究竟有多少呢? 《千家诗》实际只有122家。 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 从查考年代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 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 绝。
千家诗
▪ 千家诗》有好几个版本,南宋诗人刘克庄编 过一本《后村千家诗》,另有《新镌五言千 家诗》、《重订千家诗》。千家诗雅俗共赏、 老少咸宜,现在仍然可千家以诗作为我们学习中国传 统文化的优秀读物。希望在阅读与欣赏中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千字文》
▪ 《千字文》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作者周兴嗣是 一名古代公务员,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时,任散骑 侍郎、给事中。他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进行排列 组合,写出了这样一篇音韵谐美、朗朗上口的四言 长诗,更难得的是,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 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祭祀等各 种社会文化活动。从这一千个字中,我们能够看到 中国文化的完整轮廓。《千字文》与《三字经》一 样,成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材中的必读经典。
▪ 王应麟 ▪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身,是南宋著
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他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人 (今浙江鄞县),历事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位至吏部尚书。王 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南宋末年的政治人 物和经史学者。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父 亲王撝是吕祖谦学生楼昉的学生,曾任温州知州,应麟从小受其培养教 育,19岁就中进士,21岁在衢州任主薄,他在成为进士後受到程朱学派 的王埜和真德秀等人影响,任官同时勤於读经史,34岁时因其文章的优 异和学问的广博,考上博学宏词科(在宋代是很少人能考上的困难科目) 後官最官礼部尚书,当时宋代外有蒙古入侵,内有权臣丁大全、贾似道 等主政,他曾上书论边防和批判当时政治。宋亡後(1276年)他在家乡 隐居讲述经史二十年。
▪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文中强调 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全书 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 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
▪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 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 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 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 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 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关于社会、 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 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 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 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弟子规》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 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 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 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 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 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 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 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 最佳读物。
《千家诗》:文学的启蒙
▪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 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 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 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 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 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 也非常深远。
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 学》走天下”。
▪ 关于中国的童蒙读本,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 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 走天下”。《增广贤文》与《幼学琼林》也 是我国传统教育中著名的幼儿启蒙教材。其 中,《增广贤文》几乎涵盖了我们今天经常 使用的大部分谚语,而《幼学琼林》更是因 其涵盖内容之广,所含知识之丰富而以“中 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著称。
《增广贤文》
▪ 。《增广》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 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 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 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 及本。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 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增广贤文》
▪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 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 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 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 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这些 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增广 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 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 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蒙学
文科教研室
导入
▪ 一个族群也好,一个家庭也好,要有归 属,不能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力量。
──柏杨
导入
▪ “幼读三百千”的吹嘘之词早已不复存在,摇头晃脑 背诵着“赵钱孙李……天地玄黄……”的场景也早已 成了记忆。中国古代的幼儿启蒙教育早已被现代化 的教育制度取代,但一本本经典的童蒙读本却流传 至今,为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推崇。这些诞生在 古代的幼儿教材中有民族文化血脉的精髓,也有些 不合时宜的糟粕。而它们中蕴含的那种希望孩子增 长见闻,知礼向善的良苦用心,却可在父母师长的 谆谆教导下代代流传。
《三字经》
▪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 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三字经》之所以历久 风行,影响所及,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 《三字经》篇幅不长,全篇仅1044个字,但就是在 这有限的篇幅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明朝的 吕坤,把它当作增广见闻的读物。美籍华裔学者陈 荣捷也说:“《三字经》以一千余字,历举中国文 化义理历史典籍,实一小型百科全书
《增广贤文》
▪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 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 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 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 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 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 本书作者本着“信马由缰、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原 则,随想随写,把重点放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上,深 入浅出地用现代人的视角,来解读这一千个字。
赵佶《草书千字文》(宋)
《百家姓》
▪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 一种蒙学教材。它 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 该书前几个 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 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 国中吴越国王 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音替、处)的 正妃之姓;李为 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 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 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 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 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 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
▪ 在福建泉州文庙举行纪 念孔子诞辰2556年仪式
上,小学生颂读《三字 经》。
何为蒙学
▪ 所谓蒙学,既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 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 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 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古代, 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 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蒙学阶段主要采用的教材 就是所谓的“三百千千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 文》、《千家诗》、《弟子规》)等,同时,在孟学阶段也会让儿童接 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书目, 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蒙学教育通常采用个别教育的手段施教,注重 背诵与练习。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 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 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三字经》
▪ 《三字经》深得人们喜爱的另外一个更为根 本的原因,在于它的形式。它三字一句,句 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上口, 听起来悦耳,儿童喜闻乐道;并且,它的前 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 易懂,丝毫没有生拼硬凑的痕迹。
《三字经》的作者
▪ 三字经》最初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即王应麟说、区适子说、黎贞说和陈淳说。其中, 认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是《三字经》原作者的看法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可。
▪ 《增广》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 其内在的逻辑。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 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 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 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法律和正义 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世故导致人心巨测,“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辩,“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 刀”。《增广》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 读者面前。
《幼学琼林》
▪ 《幼学琼林》: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 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 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在 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全书共分四卷。
▪ 号称千家诗,究竟有多少呢? 《千家诗》实际只有122家。 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 从查考年代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 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 绝。
千家诗
▪ 千家诗》有好几个版本,南宋诗人刘克庄编 过一本《后村千家诗》,另有《新镌五言千 家诗》、《重订千家诗》。千家诗雅俗共赏、 老少咸宜,现在仍然可千家以诗作为我们学习中国传 统文化的优秀读物。希望在阅读与欣赏中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千字文》
▪ 《千字文》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作者周兴嗣是 一名古代公务员,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时,任散骑 侍郎、给事中。他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进行排列 组合,写出了这样一篇音韵谐美、朗朗上口的四言 长诗,更难得的是,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 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祭祀等各 种社会文化活动。从这一千个字中,我们能够看到 中国文化的完整轮廓。《千字文》与《三字经》一 样,成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材中的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