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的用人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主的用人之道
(通过资治通鉴探讨)君主,在古代封建社会,那就是掌管一切的人,管理这辽阔的疆域与大量的人民,理应是最具权势的人,诗经里有一句话对此有充分的描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第二章)。那么对于偌大的领土与大量的人民,君主不可能亲力亲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揽各种巨细事物。一个好的君主必然会用人放权,君主会放权于下是用人之道的基础,不放权何以用人,君主是通过驾驭臣子来驾驭整个世界的,况且凡是亲力亲为,总有不会的,失误的,有损君主威严。韩非子曾经说过:“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韩非子·八经》)。所以君主想要驾驭好他的国家,那么必定要学如何用人,用好。国家好比一艘巨轮,君主好比舵手,而用人之道就好比轮盘,想要巨轮乘风破浪,必然要学会驾驭轮盘,这是一个好的舵手的必备技能。
那么要想驾驭好自己的帝国,成为一代雄主,学好用人之道,不妨向历代雄主学习,看他们的用人之道。通观资治通鉴,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用人之道的很是相似。
一、授权,择人而任
前面也讲到,君主不可能事事亲躬,不且说,事事亲躬,君主是否有能力做好,凭一己之力来管理整个帝国,即使是有能力,终究对整个帝国的未来无益,使得发现人才更加困难,同时这就使得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使得整个帝国断层,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的诸葛亮,每事必亲躬,最后劳累死于军中,并且使得之后蜀国人才的断层,作为上位者,要想表现自己的勤劳,不必每事亲躬,应当努力择人而任,授权让下面的人锻炼,在什么位置就应该做什么事。
再说后周世宗违背朝臣众议击败北汉,从此政事无论大小全都亲自决定,文武百官只是从皇上那里接受成命罢了。河南府推官高锡上书劝谏:“四海之广,万机之众,虽尧、舜不能独治,必择人而任之。今陛下一以身亲之,天下不谓陛下聪明睿智足以兼百官之任,皆言陛下褊迫疑忌举不信群臣也!不若选能知人公正者以为宰相,能爱民听讼者以为守令,能丰财足食者使掌金谷,能原情守法者使掌刑狱,陛下但垂拱明堂,视其功过而赏罚之,天下何扰不治!何必降君尊而代臣职,屈贵位而亲贱事,无乃失为政之本乎!”(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92卷,后周世宗显德元年》)。不难看出,古代人对于君主应该授权并于高处统揽全局有很是深刻的认识,即使是像尧舜也不可能做到,事必亲躬,君主居于九天之上而去做一些小事,实则丢掉了政之根本,并且对君主的威严有很大的损伤,且留下了一个很坏的形象。君主有着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不断发现人才并用之。像典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高祖本纪》),上位者,君上不必去统御每一个小兵,只需驾驭大臣,授权以管之,就能得更好。
二、取其长,弃其短
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作为君主就应当知人而善用,善于发现人才,寻找人才,了解他,再把他放到合适的位置,君主对待臣下不要总是究其缺点,应取其长,加以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能起到巨大作用,所谓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子思曾经对卫侯推荐苟变说:“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资治通鉴·第1卷,周安王二十五年》),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用处,存在即为合理,没有绝对的君子与小人之分,关键是君主如何使用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各自所长。应当扬长避短,物尽其用。一代雄主唐太宗曾经命封德彝举荐人才,封领命很久都没有举荐一个。太宗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资治通鉴·第192,唐太宗贞观元年》)。不难看出雄主太宗没有用完人的眼光来看待人才,深明用其长,弃其短的道理,知人而善用。太宗还说过:“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资治通鉴·第198卷,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君主应善用人才,用成熟的眼光看待人才。人才不是圣人,并且古往今来,圣人也没几个。君主应当知人善任,人尽其用,遥想当年,一代英主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善用人才,知人善用,成就了高祖的一生霸业。
三、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有时候人才多怪异,即为非常之人,就看君主敢不敢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用人才,对此草莽出身的一代雄主汉高祖刘邦对此有很好的诠释,当时陈平到汉营之后,立即求见刘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 十分投契, 刘邦感到非常高兴,即刻按照陈平在项羽麾下的官职拜为都尉,让他留在身边作参乘,并监护三军。军中诸将,包括周勃、灌婴等很不服气,认为刘邦得到楚军逃亡之卒,未知高下即授以重任, 又使他与汉王同车出入,并监护三军,实在太过分了。诸将反映,陈平不过是一个反覆乱臣,而且还在军中收受贿赂, 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这些反映,使得刘邦疑心重重。刘邦先是责怪推荐陈平的魏无知, 魏无知发表了一通关于乱世之中求能臣的很好的议论:“臣所言者, 能也;陛下所问者, 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 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否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刘邦仍将信将疑,又亲自质问陈平为何反反复复,陈平是何等自己人,看出端倪赶紧给刘邦解释,陈平慷慨陈词:“臣事魏王, 魏王不能用臣,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 金具在, 请封输官, 得请骸骨。”(《史记高祖本纪》),这才有了后来的的陈平六出奇计,在汉朝成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观高祖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