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麻醉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 常规详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麻醉(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常规
一、联合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联合麻醉的适应证
(1)联合麻醉适用于胸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尤其常用于血管外科手术( 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等血管外科大手术)、普胸外科手术、腹部外科手术和下肢手术;
(2)老年病人的手术;
(3)心脏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如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4)慢性呼吸功能不全的手术;
(5)需要进行控制性降压的胸部及以下的手术。
2.联合麻醉的禁忌证
(1)病人不愿接受硬膜外阻滞;
(2)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 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病人) ;
(3)严重休克的病人;
(4)严重低血容量、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的病人;
(5)其它硬膜外阻滞的禁忌证,如穿刺部位感染、脊柱畸形或脊柱外科手术后的病人等。
二、联合麻醉的主要优缺点
1.联合麻醉主要优点
(1)可在浅全麻下完成手术,从而减少全麻药用量;
(2)病人苏醒迅速完全,苏醒时无疼痛,因而比较舒适;
(3)有利于控制气管插管和术中的应激反应,避免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4)硬膜外阻滞促使肠管收缩,有利于手术野的显露;
(5)在血管外科手术时,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6)术后给予硬膜外镇痛,有利于呼吸功能不全病人术后呼吸功能锻炼;
(7)术中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对冠心病病人有利。
2.联合麻醉的缺点
(1)操作比较费时,有发生硬膜外阻滞并发症的可能;
(2)诱导期间虽然高血压的发生率减低,但如果全麻诱导前硬膜外药量掌握不当,则低血压的发生机会增加;
(3)麻醉期间液体用量增加,有造成水钠潴留的可能;
(4)如方法掌握不当,病人有发生术中知晓的可能。
三、联合麻醉的实施
1.术前常规访视病人,与病人及家属讲解麻醉实施的过程,
解除病人的紧张和焦虑。
2.手术当天常规进行术前准备,检查硬膜外穿刺用具和全麻
设备。
3.硬膜外阻滞操作按照硬膜外阻滞常规,具体如下
(1)一般采用旁正中穿刺法,强调无菌操作和不接触技术,即穿刺针尖端和导管前端均不要与手套接触;
(2)在下一个棘突的上缘,离正中纵线1~1.5 cm处,用1%利多卡因作皮丘,并逐层浸润皮下、肌肉组织直至椎板骨膜,然后探寻椎间隙,了解穿刺针进针方向和皮肤至椎板的距离;
(3)用粗针在皮肤上戳孔,经此孔将17G穿刺针插入,直达椎板。
按原试探的方向进针到黄韧带(用2 ml带生理盐水的针筒测试有明显的黄韧带阻力感),继续缓慢进针可有阻力消失的突破感,提示已进入硬膜外间隙;
(4)取出针芯,用2 ml空针盛生理盐水并留小气泡测试,若阻力已经消失,证实穿刺成功;
(5)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必要的监护设备,然后硬膜外注入浓度恰当的局麻药3 ~ 5 ml,10分钟后测试硬膜外阻滞平面;
(6)注意在全麻诱导前不得注入过多的局麻药,以免诱导时发生严重的低血压。
若病人有潜在的低血容量,虽不属联合麻醉的绝对禁忌,但应注意在全麻诱导前避免硬膜外给药,可在诱导完成后谨慎地
小剂量分次注射局麻药。
4.全麻的选择和实施
(1)全身麻醉可以选择静吸复合全麻、全凭静脉麻醉或吸入全麻。
在联合麻醉中,以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比较常用。
(2)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麻诱导和维持时常用药物
(3)诱导:芬太尼 4 μg/kg
(4)异丙酚 1 ~ 2.5 mg/kg ( 其他可以诱导的药物有咪哒唑仑、地西泮、依托咪酯等)
(5)罗库溴铵0.8 ~ 1mg/kg ( 亦可用其他非去极化肌松药,如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等,去极化肌松药适用于特殊情况,如快速续贯诱导、肥胖病人等)
(6)维持:吸入N2O + O2 ( 1.5:1 )和七氟醚、地氟醚等
(7)间断追加非去极化肌松药
(8)必要时少量追加芬太尼( 1 ~ 2 μg/kg /hr)
(9)硬膜外阻滞加全凭静脉麻醉
(10)以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为例
诱导:芬太尼 4 μg/kg
异丙酚 3 ~ 4.5 μg/ml
罗库溴铵0.8 ~ 1mg/kg
维持:异丙酚2~ 4 μg/ml
按需追加芬太尼1 ~ 2 μg/kg/hr
间断追加非去极化肌松药。
5.插管后处理
(1)按需追加局麻药在联合麻醉时,局麻药的首次剂量应少于单纯硬膜外阻滞,一般比单纯硬膜外阻滞的局麻药用量减少1/3 ~ 1/5;
(2)加药时机的掌握首次剂量( 即局麻药初量)给予病人后,何时应该追加局麻药必须根据临床综合判断,即药物的作用时效、病人对局麻药的反应、手术进程等。
如选用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混合液时,一般应间隔1 ~ 1.5小时后加药,老年病人、一般情况较差和术中有出血的病人应延长加药间隔时间;
(3)追加局麻药量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术中尤其应注意区别局麻药脱节和全麻药量不足。
两者的共同点是病人都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局麻药脱节常发生在较长时间未追加局麻药时,部分病人可出现肌肉紧张。
而全麻药量不足时病人泪腺、唾液腺分泌旺盛,病人可恢复自主呼吸。
脑电图或脑电功率谱监测有助于临床判断。
6.联合麻醉的监测联合麻醉的监测原则同一般手术。
有
条件时,中小手术可用心电图、SpO2和无创动脉压监测,
大手术可加用有创测压、PetCO2和肌松监测等。
为了避免
术中知晓,最好能放置脑电功率谱监测,判断麻醉深浅。
四、术后处理
1.术后应常规按照全身麻醉后处理,包括遵守气管导管拔管的原则,
拮抗肌松药的作用等。
2.搬动和运送病人时务必小心,以免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3.术后常规硬膜外镇痛。
常用的方法有单次硬膜外注射0.25 ~ 0.375%
布比卡因3 ~ 5 ml内含吗啡2 ~3 mg,保留硬膜外导管,按需追加;也可以采用PCEA,常用配方有①0.1%~0.125%布比卡因250 ml内含吗啡20~40 ug/ml,背景剂量2~5 ml/hr,PCA剂量4~5 ml,PCA间隔时间10~20分钟,①0.1%~0.125%布比卡因250 ml内含芬太尼2~4 g/ml,背景剂量2~5 ml/hr,PCA剂量4 ~ 5 ml,PCA 间隔时间10~20分钟。
4.术后常规随访。
随访时应特别注意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术中知晓和
术后不愉快回忆,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