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钙摄入现状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影响膳食结构的这些因素是在逐渐变化的,所以膳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适当的干预可以促使其向更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大致有四种膳食结构模式:
一是发达国家模式。
也称富裕型模式,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通常年动物性食品年人均消达270kg,而粮食的直接消费量不过60-70kg。
二发展中国家模式。
也称温饱模式,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谷类与薯类达200kg,肉蛋鱼不过5g,奶类也不多。
三是日本模式。
也称营养模式,主要特点是既有以粮食为主的东方膳食传统特点,也吸取了欧美国家膳食长处,加之经济发达,人均年摄取粮食110kg,动物性食品135kg左右.
四是地中海模式。
为居住在地中海地区的居民所特有。
突出特点是饱和脂肪摄入量低,不饱和脂肪摄入量高。
膳食含大量碳水化合物。
蔬菜水果摄入量较高。
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很低。
一、我国膳食结构的现状(依据2002年全国膳食调查)
(一)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低动物脂肪
(二)、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三)、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厘米。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厘米,女性平均低厘米。
(四)、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五)、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下降到%;城市女性由%下降到%;农村男性由%下降至%;农村女性由%下降至%。
二、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仍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
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城乡之间的膳食构成存在很大差别,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较大。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向“富裕型”膳食结构的方向转变。
1959 年、1982 年、1992 年、2002 年分别进行过四次全国营养调查,调查发现以高谷物膳食类型为主的居民主要反映在住校的学生群体、大部分农村地区等。
高谷物类型的特点为总体营养水平低,以粮谷类食品为主,而动物性食品和蔬菜及水果食品摄入不足。
从营养成分分析,高谷类膳食结构造成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
同时据调查,有一部分居民特别是上班族和学生不吃早餐,有一部分是早、中、晚餐分配不合理。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存在严重的合理性问题,同时饮食制度和饮食习惯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我国长期来形成的膳食分配方式可以用民间俗语“早饭早、中饭饱、夜饭少”来表达,这是根据我国的工作及生活习惯来决定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膳食方式在一些地区正在慢慢地改变,一些家庭已将晚餐作为一天的正餐。
目前及今后一日三餐膳食供给方式以何种比例较适合国情是值得作一番研究的。
总的说来,我国现行的膳食分配中早餐的食物品种较少,以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其他的营养素供给不足。
一些人群的中餐食物较为单调,不能与人体一天活动的能量及营养素需要相适应。
同时,我国膳食习惯是合食制,每人都可吃到多种食物,各取所需,看来较为合理。
具体地分析一下,发现在食物分配上都存在着老、小和中青年成员间的差异。
老年人的能量需要量减少,但其他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都与中青年近似,因此吃多了能量超过需要,而其他营养素少了,幼儿与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一方面对营养素有着特殊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容易养成偏食习惯。
此外,学龄儿童早饭一般吃得很简单,甚至不吃就匆匆上学,在工作单位就餐的双职工家庭
的学龄儿童,中餐更加得不到指导,这个问题也应予以研究。
至于农村学龄儿童及中午寄餐或住校的一部分中学生则经常吃干菜淡饭,就更加值得重视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1、谷类(大米、小麦面粉、杂粮及油炸食品)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食用率达到%,新鲜蔬菜的食用率、食用频率也较高,农村略高于城市。
约有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翟凤英表示,杂粮及薯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因此,建议我国居民在以谷类食物为膳食主体的同时,还应经常吃一些杂粮、薯类等。
2、猪肉食用比例过高
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食用率达到%,而牛羊肉、禽肉及水产品的食用频率较低。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其中,鸡、鱼、牛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较低,而猪肉的脂肪含量高,应提倡多吃牛肉、禽肉及鱼肉等,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3、奶类产品消费较低
奶及奶制品在我国居民中的消费依然较低,鲜奶、酸奶、奶粉及奶酪的食用率分别为%、%、%和%。
其中城市地区居民鲜奶及奶粉的食用率是农村地区居民的4倍多,男性居民奶粉及酸奶的食用率低于女性。
4、豆类食品消费偏低
我国居民豆类的消费也很低。
豆类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等。
为提高农村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特别提醒:奶及奶制品消费偏低,对于促进骨骼健康、防止骨质疏松和贫困地区预防营养不良都极为不利。
奶类除含有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丰富的钙,且利用率也很高。
本次调查发现,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较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
因此,应提倡我国居民消费奶类及其制品。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和%,贫困农村分别高达%和%。
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贫困农村则高达%,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和%。
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其中城市为%,农村为%;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其中城市为%,农村为%。
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亿多。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
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和%。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治疗率为%,控制率为%;与1991年的%、%和%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空腹血糖受损率为%。
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
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
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上升到%、中小城市由%上升到%。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估计人数分别为亿和6 000多万。
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和%,儿童肥胖率已达%,应引起高度重视。
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亿。
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另有%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
以我国现有营养学的5大类来看 ,应注意协调食品结构:第 1类为谷物、薯类、杂豆类,为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主要来源;第2类为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禽、蛋、鱼、奶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 A、B族;第3类为大豆及其制品 ,这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 B族维生素;第4 类为蔬菜水果 ,这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C和胡萝卜素;第5类为纯热能食物,主要包括∃植物油脂、各种用糖和酒类,这直接提供热能。
从这5类食品来看,我们在膳食时应注意多种食物协调饮食。
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能来源以粮食为主 ,避免西方发达国家膳食模式所带来的脂肪过多、热能太高的弊端。
在食物的选择中,应尽量选择不同的食物,尤其应更多的选择深绿色的或其它色的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胡萝卜素和矿物质。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六)、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保持和维护人体的正常体重是健康重要指标。
俗言道:“食不过饱” ,既是饮食适度的主张。
适度饮食、饥饱适当,使热能和蛋白质的摄人与消费相适应,避免体重超重和消瘦。
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使肌体能从容准确的反映出食欲状况,从而避免暴食引发的热能过量。
要判断体重状况,可用正常男女体重标准来衡量。
(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合理搭配三餐,既有食物的选择搭配,又有热能的合理分配。
仅就热能的合理分配来说,应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30 %,午餐占总热能40%,晚餐占总热能的30%为宜。
其中早餐的质量应更好一些。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早餐饮用150ml 奶是较好的,但奶量以每日不超过 250ml为宜。
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膳食结构演变造成的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
只有合理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促进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八)、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九)、如饮酒应限量;
(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四、建议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应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在贫困地区还应努力提高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食盐的摄入量要降低到每人每日6克以下。
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高碳水化合物我国南方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小麦粉为主,谷类食物的供能比例占70 %以上。
高膳食纤维谷类食物和蔬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丰富,因此我国居民膳食纤维的摄人量也很高。
这是我国传统膳食最具备优势之一。
低动物脂肪我国居民传统的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很少,动物脂肪的供能比例一般在10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