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爱情诗比较探究及其文化渊源 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爱情诗比较探究及其文化渊源》文献综述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中西概莫能外。中外诗人们用饱蘸情感的笔墨,书写着他们对爱情的渴望;描摹着心目中爱人的完美形象;抒发着得到爱情的幸福、愉悦以及与所爱之人生离死别时的悲痛、哀伤。这是中西爱情诗的共同主题,但中西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西方爱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诗尤其是古典诗歌以爱情为题材的数量不多,比例所占亦较小。同时,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中西爱情诗也体现出不同特点。这当然与中西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民族文化语言、哲学美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在本课题中,笔者将致力于深入探究中西爱情诗的差异以及文化渊源,为了全面深入地探究这个课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查找了一些权威文献。借用现代互连网这一信息平台,浏览、查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网站,通过输入关键词“中西爱情诗”“中西爱情”共搜到论文与相关文章30余篇,其中对笔者有直接参考价值的有10余篇。经过整理归纳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从诗歌内容、方式、风格、精神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
1.诗歌内容上:慕与怨
中西诗歌的表达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爱情诗更加出彩和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表达恋人之间的相思别怨和悲欢离合的名篇。众多西方爱情诗大半写婚约之前对爱的渴慕,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多,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雪莱和勃朗宁诸人的短诗。中国爱情诗写婚前热恋的少,大半写婚姻之后之情。其中绝大多数是抒发相思别恨之情,所以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在中国古代爱情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中西方诗歌就其内容整体而言,西方爱情诗中充满的是轻松活泼的爱情气息,无论这种爱情存在与否;而中国爱情诗中怨的成分远远多于积极明快的成分。
2.表达方式上:直接简明和含蓄委婉
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诗中对爱人和爱情追求和赞美可谓是直白露骨。西方诗歌往往表意直观明了或激烈张扬,其情感奔涌如暴风骤雨,汹涌澎湃,常常是以主体感发而始,虽然也借物渲染烘托,但目的均在凸显主体,创造出一种显性的“有我之境”。而中国传统诗歌往往讲
究含蓄隐晦,表情达意委婉多致,充分借助环境因素,以物起兴,借境烘托,被表达的主体似隐似现,或了无痕迹,让人难以琢磨,大多创造出一种“无我之境”或“超我之境”。
总体而言,在表达方式上,西方诗歌以直取胜,中方诗歌以委婉取胜;西方诗歌以深刻取胜,中方诗歌以微妙取胜。
3.意象上:叙事性与艺术性
英语爱情诗的意象:重科学,叙事性强,精确,清晰。而汉语爱情诗意象艺术性强,重视暗示,意象浓缩,简练。汉诗意象含蓄,可直接拼合,语法关系松散,读者可凭它们之间的联系去想象和补充。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意象,而汉字的组合往往能取得一幅动感画的艺术效果。
4.诗歌价值诉求上:爱情价更高与君子好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构成了西方人整个生活和生命的全部,爱情就是一切。西方文化中的这种价值取向对西方爱情诗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西方诗人比较喜欢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它们常常将所恋的对象视为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而中国传统诗歌主题的围绕轴心不是爱情,而是国计民生或个人际遇的问题。儿女情长的话语也只是或遭乱世或怀才不遇来寄托个人兴遇的。西方人在爱情中实现人生,而中国人只求在爱情中消遣人生。西方爱情诗歌追求的是一种眼前的快乐,而中国的则是强调一种更加理想和完美的境界。
(二)从爱情观进行比较
由于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一向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在古代文人有恋爱行为的也往往以“轻薄”、“失检”见讥。西方人重视恋爱,认为恋爱本身是一种价值,甚至认为“爱情至上”,是最纯洁最灵魂的契合。
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与《上邪》为例进行比较,同样是爱情诗,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恋人的深深爱慕,都采用了正话反说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移。其中的不同点在于:首先说话者的性别不同,前者是一名男子歌颂了女子的美丽,并宣誓对她的感情永远不变;后者是一名年轻的女子在呼天喊地地表达了的所爱男子的深情。其次是说话者的心情不同,前者是男子怀着一种兴奋的幸福的心情去表达爱情,显得乐观、甜蜜。后者则是一种压抑的气氛充斥全诗,表达
出女子的失魂落魄与愤愤不平。也展现出女子在爱情中的卑微。
(三)探究形成差异的文化根源
1.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
由于中国的德性文化重在群体,以个体的性爱意识为基础的爱情受到严重压抑,使得中国诗人在抒发爱情时也大多含蓄、委婉,细腻而不宣泄。而在西方精神文明中,上帝造人的故事既奠定了尊重妇女的传统,又说明男女之间相爱结合乃天然之事,故而放声赞美恋人。所以西方诗人对爱情的表述往往感情炽烈,大胆率真。
2.东西方思维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的差异导致中国爱情诗的委婉和西方爱情诗直率。汉语思维呈曲线性,即人们不开门见山,而喜拐弯抹角;而英语思维呈直线式,即人们善于善于直接论述主题。正是这种思维上的差异使得国人在描绘爱情主题时往往遮遮掩掩,极显含蓄深沉之美感;反之,西方人则往往开诚布公,大胆而开放。
3.中西社会经济、政治特征的差异
中西社会经济、政治特征的差异导致了中国爱情诗的含蓄和西方爱情诗的开放。众所周知,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人们热衷于一种冒险的还上贸易。在商业性经济与民主政治中,逐步演化出西方人崇尚个人自由与个性发展,大胆追求个人幸福与爱情的开放型民族性格。而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是一个带有典型田园特色的农业地区,中国农业的只给封闭,以及受“天下为公”“克己复礼”的封建思想的束缚,逐步形成了中国人内向型的性格。正是这种差异使中国诗学提倡节制感情,而西方人则表现出一种直率的爱情观。
4.中西方美学哲学思想上的差异
中国古代美学有直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丰富、具体、形象、生动。而西方古代美学具有思辨性和系统性特点,抽象、深奥、宏阔、严谨。这是这种美学上的差异,使得中国爱情诗表达细腻,善于描绘微妙的个人感情。而西方诗往往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西方传统哲学的天人分离,导致了对个性、理性的强调与追求,而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得“汉语重意合,略于形式上的变化”。这种传统哲学上的差异使得中国的爱情诗往往只会停留在微妙情感的宣泄之上,而西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