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11
知识点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C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D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创始人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集大成者韩非子
道、辩证法、无为 万物是相对的
以法治国
墨家 创始人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
8
合作探究一:诸子百家思想现在有用吗?
学 派 思想家 观点、成就
古为今用
创始人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核心思想、政治、 教育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
君舟民水、仁义、性恶
以德治国 和谐社会 因材施教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形成原因:
-
5
知识点一 百家争鸣的含义;原因;表现;影响
1、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形成原因:
经 济: 政 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
-
6
知识点一 百家争鸣的含义;原因;表现;影响
1、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
“仁、义、礼、智、信” -
——三纲五常
13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的需要
合作探究二: 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
内容,评价新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
12
知识点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
阅读下列材料,指出它们所体现的主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君权神授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人感应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7
同步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A.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B.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C.“士”阶层崛起和重用
D. “学在民间”
2、有的学者将战国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
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
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形成原因:
经 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 政 治: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
兴盛
-
7
3、表现
学 派 思想家
观点、成就
创始人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核心思想、政治、 教育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
君舟民水、仁义、性恶
的消亡
A.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
D
6、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的儒家经典
“五经”是指
A A.《诗》《书》《礼》《易》《春秋》
B.《尚书》《书》《礼》《易》《春秋》 C.《诗》《春秋繁露》《礼》《易》《春秋》 D.《尚书》《春秋繁露》《礼》《易》《春秋》
-
20
7.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
-
14
合作探究二: 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 内容,评价新儒学
积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 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成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 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消极 2、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
创始人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集大成者韩非子
道、辩证法、无为 万物是相对的wk.baidu.com
以法治国
平等和谐 依法治国
墨家 创始人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热爱和平
-
反对战争 9
4、百家争鸣历史意义:
-
10
4、百家争鸣历史意义:
(1)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批判-
2
课标要求
1.了解“百家争鸣”的概况,理解“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掌握孔子、孟子 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2.识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内容; 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
3
知识点一 百家争鸣的含义;原因;表现;影响
-
4
知识点一 百家争鸣的含义;原因;表现;影响
1、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
“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19
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
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
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
D
A.儒、道、墨、法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
18
3、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为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提
供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①孔子 ②墨子 ③韩非子
④孟子( )
A. ①② C. ①②③
B B.①②④
D.①④
4.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
-
1
总体概括
变主中 流国 思传 想统 的文 演化
春秋战国产生、发展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儒 家 汉代成为正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 演
宋明发展为理学

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
张、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明清批判继承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
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
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
15
⑵、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原因: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尊儒 汉武帝尊儒表现:
-
16
⑵、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原因: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尊儒
汉武帝尊儒表现:
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
政治上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上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
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