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因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非致病菌:虽对人畜无致病作用,但可以在食 品中繁殖,往往导致食品变质,并与相对致病 性有关。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由细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 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属食源性疾病范畴, 主要包括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 副伤寒及新近参照传染病管理的由肠出血性大 肠埃希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第二章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因素
•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因素主要是指微 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 污染。
• 微生物危害污染主要细菌及其毒 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等。
第一节 食品中的细菌性危害
出现在食品中的细菌主要分为两类: • 致病菌和相对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以食
品为媒介引起食物中毒、人兽共患传染病;
2、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部分菌株产生 耐热性溶血毒素,该毒素可溶解人的血 球。
预防措施: ——避免生食水产品 ——彻底加热海产品 ——防止加热后的海产品受到交叉污染
3、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分布广——土壤、蔬菜、海水沉积物、 水体。
• 2003年5月16日海南省海口市双岛学园55名师 生由于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引发沙门氏菌中毒
• 在美国现在每年报告有40000例的沙门氏菌中 毒,但实际发病率至少是报告的20倍以上
一则新闻报道
2006年4月中旬,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食堂发生沙 门氏菌中毒事件,中毒者超过百人,事发后广州市有 关部门赶到该校介入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对第二饭堂实施紧急关闭。校领导就 此表态,第二饭堂何时再开启使用,要等卫生防疫部 门通知。第二饭堂关闭后,学校一方面加强对第一饭 堂的食品卫生监控,一方面加派服务人员,延长饭堂 的服务时间。据了解,去年高考期间,增城的27名考 生就曾经因学校食堂进餐后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引发食 物中毒,最后不得不带病高考。
1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 症状
• 当摄入的食品其蜡样芽胞杆菌数量达>106/克时常 可导致食物中毒。
•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在临床上可分为呕吐型和 腹泻型两类。
• 控制
• 通过高温杀菌或适当的冷藏可以控制蜡样芽胞杆 菌的增殖。
1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涉及的食品: 禽、肉、色拉、烘烤品、三明治、 乳制品、水产品等,罐头食品应高 度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预防措施: ——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 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 ——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 ——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 ——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
•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后所出 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1、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 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 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 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 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 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 内。
食未加工或加工不适当,吃凉拌菜等,均可引起传染。
• 控制方法: • 空肠弯曲病最重要的污染源是动物,如何控制动物的
感染,防止动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至关重要。因此 做好“三管”,即管水、管粪、管食物乃是防止弯曲 菌病传播的有力措施。
6、变形杆菌(Proteus)
• 变形杆菌属包括普通变形 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莫 根变形杆菌、雷极氏变形 杆菌。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土
壤、水、蔬菜、肉、奶制品、 海洋沉积物、鱼类肠道、蟹、 贝类的鳃和内脏等 产芽孢——强耐热性 厌氧生长 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 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 他缺氧包装环境下生长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2、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分布:天然存在于海洋,需要有盐 才能生存。在沿海水域中捕捞的鱼、 贝类中常被检出该菌。
主要特征:嗜盐菌,生长发育须有 氯化钠存在,NaCl浓度为2%时生长 最好,42 C能生长,10 C以下不 生长,pH范围5.6~9.6,最适pH为 8.0
•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与 动物性食品有关。特别是 熟肉制品和凉拌菜等。也 有病死家畜肉等。
6、变形杆菌(Proteus)
• 症状: • 进食后2~30小时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
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
• 预防措施: • ⑴防止食品被变形杆菌污染; • ⑵控制食品中变形杆菌的繁殖; • ⑶彻底杀死变形杆菌。
控制途径:
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食品卫生 管理,改进食品的加工、调制及储 存方法,改善饮食习惯,
水产品的加工可采取事先取内脏, 并通过保持盐水浓度为10%的腌制 方法,并使水活度低于0.85或pH 为4.6以下。
在常温储存的真空包装食品采取高 压杀菌等措施,以确保抑制肉毒梭 菌产生毒素,杜绝肉毒中毒病例的 发生。
• 霍乱弧菌为霍乱的病原菌,引 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 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于国 际检疫传染病。
• 致病性 • 人类在自然情况下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主要通
过污染的水源或饮食物经口传染。 • 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
感,耐低温,耐碱。
1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 牧民、农民、皮毛和 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
• 预防:预防人类炭疽 首先应防止家畜炭疽 的发生。目前我国使 用的炭疽活疫菌,作 皮上划痕接种,免疫 力可维护半年至一年。
案例
1996年在日本发生大规模EHEC流行, E.coliO157:H7食物中毒9451人,死亡12人, 在堺市最多,为5727人,是由一所小学午餐中 的白萝卜引起的,以后通过粪便感染,交叉感 染。许多食物都可引起发病,如生的或半生的 肉、奶、汉堡包、果汁、发酵肠、酸奶,蔬菜 等,迅速扩展至全日本,全世界都受到震惊。
1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1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 分布: • 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
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生熟 食品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出该菌, 包括肉、乳制品、蔬菜、鱼、土豆、糊、 酱油、布丁、炒米饭以及各种甜点等。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 志贺氏菌病常为食物爆发型或经水传播。和志 贺氏菌病相关的食品包括色拉(土豆、金枪鱼、 虾、通心粉、鸡),生的蔬菜,奶和奶制品, 禽,水果,面包制品,汉堡包,和有鳍鱼类。
• 症状:腹泻、发烧、腹部痉挛和严重脱水。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水 性或血性腹泻和发烧。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本菌特征:嗜温,最低生长温度为10 C, 耐盐,在含水量极少的食品(水分或度为 0.86,盐度为18%)上可生长,产生外毒 素——肠毒素,引起急性肠胃炎。
肠毒素:对蛋白酶和热具极强的抗性,100 C 、30 min 仍保持部分毒性,巴氏消毒 和一般家庭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这类毒素。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预防措施: ——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 ——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 ——禁止病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 加工场所。
8、金黄பைடு நூலகம்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分布:该菌无处不在,广泛分布于水、 空气、灰尘、污物、食品加工设备表面, 50~60%健康人的鼻腔、口腔、咽喉、皮 肤、甚至头发都有发现。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 空肠弯曲菌系弯曲菌属的一个种, 弯曲菌属共分六个种及若干亚种。
•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genus) 包括胎儿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空肠弯曲菌(c.jejuni), 结肠弯曲菌(c.colic),幽门弯曲 菌(c.pybridis),唾液弯曲菌 (c.sputorum)及海欧弯曲菌 (c.laridis)。
症状:引起恶心、呕吐、腹 部痉挛、发烧。
1、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
涉及的食品:生肉、禽、海产品、蛋、 奶制品、酵母、酱油、色拉调料、蛋糕粉、 奶油、夹心甜点、糖果等。
1、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预防措施: ——充分加热产品杀菌; ——将产品贮存于4 C(40 F)温 度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 ——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 食品加工间。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常见于人、动物肠道内; 许多类型不致病,在肠道内 有有益功能;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通过环境 污染进入食品中的;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主要致病种类: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nteropathogenic
E. Coli)(感染型)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Enterotoxigenic E. Coli)(毒素型)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Enteroinvasive E. Coli)(感染型)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 李斯特菌,它能致病和产生毒素。
易感人群:免疫缺陷的人,包括癌症 病人、吃过影响免疫系统药品的人、 酗酒者、怀孕的妇女、胃酸少的人、 爱滋病患者等。
症状:引起脑膜炎、流产、败血症、 甚至死亡。
3、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涉及到的食品——乳制品、蔬菜、 肉、禽、鱼、熟的即食食品。 最大的威胁:来自不需再 加热的即食食品。 注意:能在2 C(36 F) 下生长。 预防措施:充分加热产品, 防止熟产品再次污染。
中毒症状
腹泻、呕吐、腹疼、恶心、虚脱,继发为 视力重叠、模糊,瞳孔放大、凝固,严重 时呼吸道肌肉麻痹,导致死亡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中毒常见的食品
加热不当的罐装食品(通常是
家庭自制的罐头)
半加工的食品(如:熏制、腌
制和发酵食品)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 有A、B、C、D、E、F、G七种毒素类型 A、B、E、F与人类肉毒中毒有关 E型肉毒梭菌在水产品中最常见,3C仍可生长,
很少使食品产生腐败迹象 A型肉毒梭菌常见于陆上动、植物,使产品产生
腐败气味,A型菌芽孢比E型菌芽孢耐热性更强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
(Enterohaemorrhagic E. Coli)——O157:H7(毒素型)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症状为: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发烧、恶心 和呕吐。 染病剂量:几个至上百万个
控制方法:
充分加热杀菌; 在4C(40F)以下冷藏产品; 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 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 症状:潜伏期1~10天,平均5天。食物中毒型 潜伏期可仅20小时。
• 初期有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 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骤起者开始发热、腹 痛腹泻。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 涉及到的食品: • 市售家禽家畜的肉、奶、蛋类多被弯曲菌污染,如进
• 防治原则 •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作好对外交往及入
口的检疫工作,严防本菌传入,此外应加强水、 粪管理,注意饮食卫生。 • 对病人要严格隔离,必要时实行疫区封锁,以 免疾病扩散蔓延。
12、炭疽杆菌(Bacillus anchracis)
• 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 胞杆菌属,能引起羊、 牛、马等动物及人类 的炭疽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由细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 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属食源性疾病范畴, 主要包括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 副伤寒及新近参照传染病管理的由肠出血性大 肠埃希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第二章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因素
•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因素主要是指微 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 污染。
• 微生物危害污染主要细菌及其毒 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等。
第一节 食品中的细菌性危害
出现在食品中的细菌主要分为两类: • 致病菌和相对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以食
品为媒介引起食物中毒、人兽共患传染病;
2、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部分菌株产生 耐热性溶血毒素,该毒素可溶解人的血 球。
预防措施: ——避免生食水产品 ——彻底加热海产品 ——防止加热后的海产品受到交叉污染
3、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分布广——土壤、蔬菜、海水沉积物、 水体。
• 2003年5月16日海南省海口市双岛学园55名师 生由于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引发沙门氏菌中毒
• 在美国现在每年报告有40000例的沙门氏菌中 毒,但实际发病率至少是报告的20倍以上
一则新闻报道
2006年4月中旬,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食堂发生沙 门氏菌中毒事件,中毒者超过百人,事发后广州市有 关部门赶到该校介入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对第二饭堂实施紧急关闭。校领导就 此表态,第二饭堂何时再开启使用,要等卫生防疫部 门通知。第二饭堂关闭后,学校一方面加强对第一饭 堂的食品卫生监控,一方面加派服务人员,延长饭堂 的服务时间。据了解,去年高考期间,增城的27名考 生就曾经因学校食堂进餐后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引发食 物中毒,最后不得不带病高考。
1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 症状
• 当摄入的食品其蜡样芽胞杆菌数量达>106/克时常 可导致食物中毒。
•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在临床上可分为呕吐型和 腹泻型两类。
• 控制
• 通过高温杀菌或适当的冷藏可以控制蜡样芽胞杆 菌的增殖。
1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涉及的食品: 禽、肉、色拉、烘烤品、三明治、 乳制品、水产品等,罐头食品应高 度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预防措施: ——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 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 ——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 ——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 ——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
•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后所出 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1、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 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 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 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 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 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 内。
食未加工或加工不适当,吃凉拌菜等,均可引起传染。
• 控制方法: • 空肠弯曲病最重要的污染源是动物,如何控制动物的
感染,防止动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至关重要。因此 做好“三管”,即管水、管粪、管食物乃是防止弯曲 菌病传播的有力措施。
6、变形杆菌(Proteus)
• 变形杆菌属包括普通变形 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莫 根变形杆菌、雷极氏变形 杆菌。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土
壤、水、蔬菜、肉、奶制品、 海洋沉积物、鱼类肠道、蟹、 贝类的鳃和内脏等 产芽孢——强耐热性 厌氧生长 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 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 他缺氧包装环境下生长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2、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分布:天然存在于海洋,需要有盐 才能生存。在沿海水域中捕捞的鱼、 贝类中常被检出该菌。
主要特征:嗜盐菌,生长发育须有 氯化钠存在,NaCl浓度为2%时生长 最好,42 C能生长,10 C以下不 生长,pH范围5.6~9.6,最适pH为 8.0
•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与 动物性食品有关。特别是 熟肉制品和凉拌菜等。也 有病死家畜肉等。
6、变形杆菌(Proteus)
• 症状: • 进食后2~30小时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
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
• 预防措施: • ⑴防止食品被变形杆菌污染; • ⑵控制食品中变形杆菌的繁殖; • ⑶彻底杀死变形杆菌。
控制途径:
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食品卫生 管理,改进食品的加工、调制及储 存方法,改善饮食习惯,
水产品的加工可采取事先取内脏, 并通过保持盐水浓度为10%的腌制 方法,并使水活度低于0.85或pH 为4.6以下。
在常温储存的真空包装食品采取高 压杀菌等措施,以确保抑制肉毒梭 菌产生毒素,杜绝肉毒中毒病例的 发生。
• 霍乱弧菌为霍乱的病原菌,引 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 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于国 际检疫传染病。
• 致病性 • 人类在自然情况下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主要通
过污染的水源或饮食物经口传染。 • 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
感,耐低温,耐碱。
1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 牧民、农民、皮毛和 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
• 预防:预防人类炭疽 首先应防止家畜炭疽 的发生。目前我国使 用的炭疽活疫菌,作 皮上划痕接种,免疫 力可维护半年至一年。
案例
1996年在日本发生大规模EHEC流行, E.coliO157:H7食物中毒9451人,死亡12人, 在堺市最多,为5727人,是由一所小学午餐中 的白萝卜引起的,以后通过粪便感染,交叉感 染。许多食物都可引起发病,如生的或半生的 肉、奶、汉堡包、果汁、发酵肠、酸奶,蔬菜 等,迅速扩展至全日本,全世界都受到震惊。
1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1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 分布: • 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
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生熟 食品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出该菌, 包括肉、乳制品、蔬菜、鱼、土豆、糊、 酱油、布丁、炒米饭以及各种甜点等。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 志贺氏菌病常为食物爆发型或经水传播。和志 贺氏菌病相关的食品包括色拉(土豆、金枪鱼、 虾、通心粉、鸡),生的蔬菜,奶和奶制品, 禽,水果,面包制品,汉堡包,和有鳍鱼类。
• 症状:腹泻、发烧、腹部痉挛和严重脱水。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水 性或血性腹泻和发烧。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本菌特征:嗜温,最低生长温度为10 C, 耐盐,在含水量极少的食品(水分或度为 0.86,盐度为18%)上可生长,产生外毒 素——肠毒素,引起急性肠胃炎。
肠毒素:对蛋白酶和热具极强的抗性,100 C 、30 min 仍保持部分毒性,巴氏消毒 和一般家庭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这类毒素。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预防措施: ——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 ——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 ——禁止病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 加工场所。
8、金黄பைடு நூலகம்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分布:该菌无处不在,广泛分布于水、 空气、灰尘、污物、食品加工设备表面, 50~60%健康人的鼻腔、口腔、咽喉、皮 肤、甚至头发都有发现。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 空肠弯曲菌系弯曲菌属的一个种, 弯曲菌属共分六个种及若干亚种。
•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genus) 包括胎儿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空肠弯曲菌(c.jejuni), 结肠弯曲菌(c.colic),幽门弯曲 菌(c.pybridis),唾液弯曲菌 (c.sputorum)及海欧弯曲菌 (c.laridis)。
症状:引起恶心、呕吐、腹 部痉挛、发烧。
1、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
涉及的食品:生肉、禽、海产品、蛋、 奶制品、酵母、酱油、色拉调料、蛋糕粉、 奶油、夹心甜点、糖果等。
1、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预防措施: ——充分加热产品杀菌; ——将产品贮存于4 C(40 F)温 度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 ——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 食品加工间。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常见于人、动物肠道内; 许多类型不致病,在肠道内 有有益功能;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通过环境 污染进入食品中的;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主要致病种类: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nteropathogenic
E. Coli)(感染型)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Enterotoxigenic E. Coli)(毒素型)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Enteroinvasive E. Coli)(感染型)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 李斯特菌,它能致病和产生毒素。
易感人群:免疫缺陷的人,包括癌症 病人、吃过影响免疫系统药品的人、 酗酒者、怀孕的妇女、胃酸少的人、 爱滋病患者等。
症状:引起脑膜炎、流产、败血症、 甚至死亡。
3、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涉及到的食品——乳制品、蔬菜、 肉、禽、鱼、熟的即食食品。 最大的威胁:来自不需再 加热的即食食品。 注意:能在2 C(36 F) 下生长。 预防措施:充分加热产品, 防止熟产品再次污染。
中毒症状
腹泻、呕吐、腹疼、恶心、虚脱,继发为 视力重叠、模糊,瞳孔放大、凝固,严重 时呼吸道肌肉麻痹,导致死亡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中毒常见的食品
加热不当的罐装食品(通常是
家庭自制的罐头)
半加工的食品(如:熏制、腌
制和发酵食品)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 有A、B、C、D、E、F、G七种毒素类型 A、B、E、F与人类肉毒中毒有关 E型肉毒梭菌在水产品中最常见,3C仍可生长,
很少使食品产生腐败迹象 A型肉毒梭菌常见于陆上动、植物,使产品产生
腐败气味,A型菌芽孢比E型菌芽孢耐热性更强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
(Enterohaemorrhagic E. Coli)——O157:H7(毒素型)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症状为: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发烧、恶心 和呕吐。 染病剂量:几个至上百万个
控制方法:
充分加热杀菌; 在4C(40F)以下冷藏产品; 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 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 症状:潜伏期1~10天,平均5天。食物中毒型 潜伏期可仅20小时。
• 初期有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 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骤起者开始发热、腹 痛腹泻。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 涉及到的食品: • 市售家禽家畜的肉、奶、蛋类多被弯曲菌污染,如进
• 防治原则 •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作好对外交往及入
口的检疫工作,严防本菌传入,此外应加强水、 粪管理,注意饮食卫生。 • 对病人要严格隔离,必要时实行疫区封锁,以 免疾病扩散蔓延。
12、炭疽杆菌(Bacillus anchracis)
• 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 胞杆菌属,能引起羊、 牛、马等动物及人类 的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