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邪学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头肿及项,知太阳为风邪 所干,阳明之为病则病脉洪 大,而面部又为阳明所过之 处,风与火热多为兼化,故 此肿为风乘阳明经。 论治 阳明多气多血,邪聚于阳明 之表(兼太阳),则宜汗 之,;邪聚于阳明之里,则 宜攻下之。
故用防风通圣散即防风、荆芥、 麻黄、川芎、桔梗、薄荷等以 驱风(疏风)复以余药荡涤阳 明之积热。 由于服药汗出不多,乃以草茎 刺鼻中,使血大出,(《内经》 “血实宜夺之”)张从正认为 出血之与汗,名异而实同。乘 于阳明之风热,随血、汗排出, 面肿立消。
内经依据: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其高者,因而越之;
其下者,引而竭之”。 内经中还有针灸、火攻、薰 等治法,均属汗法。
伤寒论有红汗之说。
《伤寒论》将汗吐下三法具体 化: 汗法——麻、桂、青龙。 下法——承气、三物白散。 吐法——瓜蒂散。 烧针、火劫、薰等治法。 张从正在内经、伤寒论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丰富了三法的内 容,扩大了三法的治疗范围。 达到了“至精至熟,有得无失” 的程度。
请戴人诊,戴人曰:“惊者 为阳,从外入也;恐者为阴, 从内出。惊者为自不知故也, 恐者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 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 胆伤矣。”
一富家妇人,伤思 虑过甚,二年不寐, 无药可疗,其夫求 戴人治之。
戴人曰:两手脉俱 缓,此脾受之也, 脾主思故也。
乃与其夫以怒以激之,多 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 一方而去。其人大怒汗出, 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 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 其平。
白带
息城李左衙之妻,病白带 如水,窈满中绵绵不绝, 臭秽之气不可近,面黄色 减,已三年矣。 诸医皆云积冷,起石、硫 黄、姜、附之药,重重燥 补,污水较多。芮艾烧针, 三年之间,不可胜数
戴人断之曰:此带浊水,本 热乘太阳经,其寒水不可胜 如此也。夫水自高而趋下, 宜先绝其上源 乃涌痰水二三升。次日下污 水十余行,三遍,汗出周身。 至明旦病人云:污已不下矣。 次用寒凉之剂,服及半载, 产一子。
⑴ 汗法
“诸风寒之邪结搏于皮肤之间, 藏于经络之内。” “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皮肤 之间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 发汗也。” 除药物发汗外,还包括灸、蒸、 渫、洗、薰、熨烙、针刺、导 引、砭射、按摩。
发汗之药,有40味,如荆芥、 白芷等;常用之方,多种多样 继承伤寒论辛温解表法和刘河 间辛凉发表。 外热内寒:桂枝汤、麻黄汤、 败毒散、升麻汤、葛根汤、解 肌汤。 外寒内热:通圣散、双解散、 当归饮子。
孙一奎:“张戴人,医亦奇杰 也„„世人不究其用意,议其 治疾惟事攻击„„ 予惟人之 受病,如寇入国,不先逐寇而 先抚循,适足以养寇而扰黎元 也。戴人有见于此,故以攻击 为急”。 吕元膺:“如老将对乱,或陈 兵背水,或济舸焚舟,置之死 地而后生”。
医
案 例 分 析
案: 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 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 坠床下,自后每闻有响, 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蹑 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 岁月不痊。 诸医作心病治之,以人参、 珍珠、定志之类,皆无效
张节斋序《儒门事亲》云: “宛丘张子和,兴定中召补太 医,居无何求去盖世无双非好 也。于是退而麻征君知几常公 仲明辈,日游灞上,相与讲明 奥义,辨析至理,一法一论, 其大义皆子和发之,至于博之 于文,则征君所不辞焉。
常德,字仲明,镇阳人。
熊氏中德堂本《张子和心镜》 一卷,题为“门人镇阳常德仲 明编按”,而《心镜》的内容, 仅有七篇,首论河间双解散及 从正增减之法,共余都属于刘 张二家的绪论。 据此,常德为从正的弟子,已 无疑义。《儒门事亲》”治法 心要”部分,为常氏补遗。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
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 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 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 之常也”。
“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
后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 时”。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 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 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 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 真气未胜,而邪气已骄驰 横骛而不可制矣。有邪积 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 水之徒也。”
处理攻补关系主张:
1、只攻不补,邪去正自复; 2、先攻后补,邪未尽不可言 补,补之无异于以粮资寇, 助邪伤正; 3、无病之人,反对滥用补药; 4、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 之人”方可言补,但更重视
食补,认为“善用药者, 使病者而能进五谷者,真 得补之道也”。 “识练日久,至精至熟, 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 言也。”
第四章
攻 邪 学 派
攻邪学派----是金元时期以
一
概 说
攻击邪气为主要治疗手段 的一个学派。认为治病的 首要任务是攻击邪气,强 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 安,善于运用汗、吐、下 三法。代表人物是张从正
攻 邪 学 派 师 承 关 系
刘完素
张从正 麻九畴
李子范
常德
麻九畴,字知几,易州人,长 于经史,为文精密工健,诗尤 奇峭,妙处似唐人。因疾尝从 张从正学医,尽得其妙。曾被 荐为太常寺博士,不久以病辞 归。从正所著书,多半出于麻 九畴之手。后人评论曰:“非 宛丘之术,不足以称征君之文; 非征君之文,不足以称宛丘之 术,所以世称二绝”。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 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 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胐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⑶ 人贵血气流通
“《内经》一书,唯以血气流 通为贵”。 邪气侵阻,影响血气流通
祛除邪气,血气自通。
“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 荣卫昌”。 “使上下无碍,气血宣通,并 无壅滞。”
《金史· 本传》称:“张从正, 精于医,贯穿《素》《难》 之学,其法宗刘守真,用药 多寒凉,然起疾 救死多取效。” 著 作:
《儒门事亲》
(二) 学 术 思 想
1、病邪理论——攻邪论 《儒门事亲》:“灵枢经 谓,刺与污虽久,尤可拔 而雪;结与闭虽久,尤可 解而决去”。
攻 邪 论
⑴邪气致病说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 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 由内内而生,皆邪气也。 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 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何 也?” “先论攻邪已病,邪去则 元气自复。”
方
药:
寒下:大承气汤、大小陷胸汤 桃仁承气汤、大柴胡汤 凉下:八正散、洗心散、黄连 解毒散。 温下:无忧散、十枣汤。 热下:煮黄丸、缠金丸。 峻下:舟车丸、浚川散。 缓下:调中汤。
禁忌证:
洞泄寒中、伤寒脉浮、表 里俱虚、心下虚痞、厥而 唇青手足冷、小儿内泻转 生慢惊、小儿两目直视鱼 口出气、十二经败证。
方 药: 伤寒头痛,瓜蒂散 杂病头痛,葱根白豆豉汤 痰食积滞,瓜蒂末(独圣散) 加茶末少许 两胁刺痛,濯濯水声(湿在 上),独圣散加全蝎梢。 发狂,用三圣散。膈实中满, 痰厥失音,牙关紧闭,稀涎散
催吐药物:
栀子、黄连、大黄、苦参、 黄芩、郁金、常山、藜芦 地黄汁、木香、远志等36 味末药,其中,常山、胆 矾、瓜蒂有小毒,藜芦、 芫花、轻粉、乌附尖有小 毒,29味无毒,其余无毒 皆可选用。
面肿风
南乡陈君俞,将赴秋试, 头项偏肿连一目,状若半 壶,其脉洪大。
戴人出视。《内经》: “面肿者风”,此风乘阳 明经也。
阳明气血俱多,风肿宜汗, 乃与通圣散入生姜,葱根, 豆豉同煎一大盏。
服之微汗,次日以草茎鼻 中,大出血,立消。 (《儒门事亲》卷六)
病因病机
热则风动,风热乘于阳明经, 风属木,木能生火,此热则 风动怫热郁结乘袭阳明经。 辨证 头为诸阳之会,而项属太阳, 目属少阳,何以知其为风热 乘于阳明经?
李子范,字林虑,因母老志于 医,私淑从正之学,尽得宛丘 之传。
《儒门事亲· 后序》云:“有 隐士林虑李君子范者,以其有 老母在,刻意岐黄,及得是书, 喜而不舍,遂尽得宛丘真传”。 子范亦为私淑从正之学而有心 得者。
二
张 从 正
(一)生平著 作 张从正,字 子和,号戴 人,金代睢 州考城人。 (1156-1228 年?)
禁
忌:性情刚暴、好怒喜 淫、病势危重、老弱气衰、 自吐不止、亡阳血虚、各 种出血病证禁吐。
⑶下 法
应用范围:
凡具有下行作用的方法都
属下法,包括:催生、下 乳、磨积、逐水、破经、 泄气。
适应症:
凡属中下二焦的实证,无 论热实、寒实,如水湿、 痰饮、瘀血、宿食、皆可 使用下法,大多以肠胃病 为主。 落马、坠井、跌扑损伤、 烫火伤、肿痛等血瘀证亦 可用。
勿针入太深,深则伤骨。
后顶、强间、脑户、风府四
穴,不可轻用,避忌多,可 致喑哑。 小儿不可刺囟会,肉分浅薄, 恐伤其骨。 忌兔、鸡、猪、狗、酒、醋、 湿面、动风生冷之物及忧忿 劳力等事,犯之则不愈。
特
点:
用铍针多; 每次所刺针数多; 出血量多。
⑵吐 法 凡病变在胸膈或上脘, 无论痰涎、瘀血、水饮、 宿食、酒积以及其它邪 气,皆可因势利导,以 涌而越之,使用吐法。 “一吐之中,变态无穷, 屡用屡验, 以至不疑”。 宋 铜
也”。
子和“制约之法,其治有
三,所用之药,其品有六。 其治三则汗吐下,其品六 则辛、甘、酸、苦、咸、 淡;虽不云补,理实具 焉。”
《灵枢· 百病始生篇》: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 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 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 之气所伤异类”。
《素问•五脏生成篇》:
汗 吐 下 三 法 的 临 床 运 用
吐法应用: 凡用吐剂宜先小服,未效渐
加。 并可用钗股、鸡羽探吐,不 吐,服齑汁,边探边饮。 身强体壮的,可一次强吐而 愈 身体较弱的,可分几次轻吐
汗 吐 下 三 法 的 临 床 运 用
只要吐之未尽,可等候数
日再吐。 凡吐至昏眩,饮冰水或凉 水可解。 吐后觉渴的,可用冰水、 凉水、瓜梨、柿之属以解 渴,不必用药。 中病则止,不必尽剂,过 则伤人。
⑵ 三邪理论
“天有六气,风、暑、火、 湿、燥、寒; 地有六气,雾、露、雨、雹、 冰、泥; 人有六味,酸、苦、甘、辛、 咸、淡”。
“天邪致病,多在乎上; 地邪发病,多在乎下; 人邪发病,多在乎中。 此为发病之三也。”
天邪——汗而出之; 人邪——涌而吐之; 地邪——泻而出之。
“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
出血疗法亦属汗法: “出血之余发汗,名虽异而实 同”。 “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 内经:“血实宜决之”,伤寒 论有红汗之说。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火热证, 虚寒证不宜使用。如目暴赤肿, 羞明隐涩,头风疼痛,少年发 早白落或白屑,腰脊牵强,阴 囊燥痒,雷头风,面肿风、喉 痹。
注意事项:辨经络气血多少 太阳、阳明为多血之经——宜 刺,刺之目愈明; 少阳为血少之经——不宜刺, 刺之目愈昏; 肝肾不足,气血衰少而至头目 疾患——禁出血,如夜盲小儿 疳积眼昏。
确定使用辛温辛凉要因时、因 地、因人制宜。
辛温 北方。子丑之 月,老耆气衰 之人,感冒食 冷而得,禀性 和缓者,病人 两手脉迟缓者。 辛凉 南方,午未之 月,少壮气实 之人,役劳冒 暑而得,禀性 急怒者,病人 两手脉浮大者。
使用方法:凡发汗欲令周身 zhezhe然,不欲如水流离,欲 令手足俱周遍,汗出一二时为 佳,若汗暴出……使人亡阳; 中病即止,不必尽剂。血行则气和, 气和则愈矣”。 “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为 痹”,“风湿散则气血自 和,痹痛自止”。 治疗郁证用吐下两法, “吐之令其条达也”, “下者是推陈致新也”。
2、攻邪三法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
药攻”。 “世人欲论治大病,舍汗吐下 三法,其余何足言哉?” “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 “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唾 盂
包
括: 引涎——鹅羽、钗股刺激 咽部探吐; 漉涎——从鼻内渗入药汁, 使涎液流出; 嚏气——用药吹入鼻孔, 刺激使打喷嚏,通气开窍; 追泪——用药搐如鼻孔, 使其泪流出。
适应症:
风痰、宿食、酒积、胸脘 以上大满大实证,部分头 痛、痰饮病胸胁痛、痰厥 失语、牙关紧闭、神志不 清、眩晕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