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邪学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效果
病人面对施烙者,端坐张口,儿童应有人在 其背后挟头。 施烙者左手执握压舌板,将舌压下,使扁桃 体充分暴露,不需任何麻醉即可施烙。 施烙前先按扁桃体的肥大程度选择适当的同 号烙铁三四支,在酒精灯上加热,将烙铁烧 至通红,取一支烙铁蘸上麻油,趁着在麻油 瓶中冒烟时取出烙铁,不迟延地送进口腔到 咽部,对准扁桃体施行烧烙,如时间延迟, 46 热度降低,起不到烧烙作用。
病人:
“病者闻暖则悦,闻寒则惧;说补则从,说泻则
逆。”

“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
“往往恶寒重温,甘受酷烈之毒,虽死而不悔。”
“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生与其逆病人之心 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
25

1、邪气致病说 认为疾病是由于邪气侵犯人体所导致的。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
34

(二)治疗方法——攻邪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
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 真气未胜,而邪已交驰横骛而不可制矣。有邪积之 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

邪积不宜补
35

1、祛邪三法

“世人欲论治大病,舍汗吐下三法,其余何
足言哉。”

目的:攻逐邪气,就是为了改善气血壅滞的 病理状态,促进血气流通,达到恢复健康目 的,充分体现了张氏的气血“贵流不贵滞” 观点。
为汗药,岂知寒凉亦能汗也。”

表有风寒,里有郁热——热药发其表,寒药 攻其里(大、小柴胡汤)。
52

辛热发汗用麻黄汤、桂枝汤等; 辛温发汗有升麻汤、葛根汤、解肌汤等, 苦寒发汗用大小柴胡汤、柴胡饮子等, 辛凉发汗的有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当归饮 子等。
36

三法:汗、吐、下


天邪——汗而出之;
人邪——涌而出之; 地邪——泄而出之。
“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
37
“邪气处之三,而出之者亦三也。诸风寒之邪,结 于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可汗而出之;风痰宿 食,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痼冷,热客下 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 指出了攻邪当根据所犯部位,因势利导,或汗或 吐或下,就近去之。

“巢氏,先贤也,固不当非。然其说有误者,人命 所系,不可不辨也。”
16

(二)著作 《儒门事亲》,十五卷。 书名——“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
17

非成于张氏一人之手,李濂《医史》载本书 是“子和草创之,知己润色之,而仲明又摭 其遗为《治法心要》”。
28


2、三邪理论 天邪——是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 寒 地邪——是指地之六气--雾、露、雨、雹、 冰、泥 人邪——是指人之六味--酸、苦、甘、辛、 咸、淡
29


“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
天邪 汗
外 邪
人邪
疾 病
就 近 祛 邪

地邪

30
药邪

“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
其热,绐之于室,使服涌剂,以麻黄投之,
乃闭其户,从外锁之汗出如洗。待一时许开
户,减火一半,须臾汗止,泄亦止。
50


③论治方法:
单纯风寒外感,师法仲景——“非热不能解表”、 “解表常宜热”;

“若病在表,虽畏日流金之时,不避司气之热,亦 必以热药发其表”。
51

风热袭表——辛凉解表,“世俗只知温热药
12

禁御喧喧以字行,粗工往往笑狂生。 天将借手开金匮,云本无心到玉京。 歌啸动成千日醉,留连翻厌五侯鲭。
祝君莫触曹瞒怒,世上青黏要指名。
——《赠国医张子和》
13
治学特点

以《素问》、《灵枢》为宗,兼采百家之长, 但又不为所囿。
“医之善,惟《素问》一经为祖”,“以数 年之功苦读《内经》”。 批判“有平生不识其面者,有看文不知其义 者”之类的医者。
23

医者: 《和剂局方》的出现造成医生好用辛温燥热之药的 歪风;

世俗流传的服石之风,“燔针壮火,炼石烧砒,硫、
姜、乌、附,然后为补”,“自古及今,天下皆
然”;

金元战火连年,热病恣行,但俗医嗜补,凡有疾病
者,不问虚实,滥投补剂,庸工以此为悦,病者昧
而不觉,以致邪气稽留,为害不浅。
24



43
阮河南蒸法

薪火烧地。良久扫除去火。可以水小洒。取 蚕砂。若桃叶。桑柏叶。诸禾糠及可。取用 易得者。牛马粪亦可。用但臭耳。桃叶欲落 时。可益收取干之。以此等物令浓二三寸。 布席卧上温覆。用此发汗。汗皆出。若过热 当细审消息。大热者可周身。辄便止。当以 温粉粉身。勿令遇风。
44
紫苏熨法

伤寒内伤积食蓄血。小腹硬胀。大小便不通 。不能言语。神思欲脱。两目直视。手直。 证候危笃。难以下药者。用紫苏(半斤)煎浓汤 。将大手巾折数层。蘸透热绞略干。 摊病患肚上至脐以下。用手在巾上旋摩。冷 则再换。如此数次。候暖气透入。其一切宿 块积血自下。其效如神。如肛门秘结不通。 须以蜜糖和猪胆。熬炼成条。插入粪门。导 通。但积粪须用药调理。

戴人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飧泄者,米谷不化,
而直过下出也。

又曰:米谷不化,热气在下,久风入中,中者,脾
胃也。风属甲乙,脾胃属戊己,甲乙能克戊己。
49

肠中有风,故鸣。经曰:岁木太过,风气流
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

诊其两手,脉皆浮数,为在表,可汗之。直
断曰:风随汗出。

拟火两盆,暗臵床下,不令病人见火,恐增

《归潜志》:“麻知己九畴与之善,使子和
论说其术,因为文之。”
18

张颐斋:“一法一论,其大义皆子和发之。
至于博之于文,则徵君所不辞焉。议者咸谓:
非宛丘之术,不足以称徵君之文;非徵君之
文,不足以称宛丘之术,所以世称二绝。”
19

前三卷为“事亲”本书。 卷四、五为治病百法;卷六-八为十形三疗; 卷九为杂记九门;卷十为撮要图; 卷十一为治法杂论;卷十二为三法六门; 卷十三为“三消论”;卷十四为治法心要; 卷十五为世传神效名方。
38


药物性味之辛甘淡酸苦咸各具汗吐下的作用;
张氏三法的内容较一般医家更为广泛; 张氏以三法治病,不仅是他长期钻研《内
经》、《伤寒》等经典的结果,也是他运用
其他手段失败后摸索到的方法。
39
A 汗 法
《内经》:“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火郁发之”。 张仲景:辛温解表 刘完素:辛凉解表 张从正:汗法即“开玄府而逐邪气”,目 的在于“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行郁 开滞,流通气液。
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气增
而久,夭之由也,是以君子……乃知诸药不
可久服,但可攻邪,邪去则已。”
31


3、血气流通
《素问· 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灵枢· 经脉》:“脉道以通,血气乃和· · · 经脉者,
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素问· 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
致和平。”

“《内经》一书,唯以血气流通为贵。”
32

“血气贵流不贵滞”。 “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 “血气流通”贯穿三法——“发腠理,致津液, 通血气”;“吐之令其条达”;“下者是推 陈致新”。
33

“子和治病,皆以汗吐下三法取效,此有至 理存焉……人身血气贵通不贵塞,非三法何 由通乎?” ——清〃何梦瑶《医碥》
之者。”——外感病

邪气结搏于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外的疼痛走注,
麻痹不仁,四肢肿痒拘挛;以及目暴赤肿痛、羞明
隐涩、头风疼痛、少年发早白落或白屑,腰脊牵强、
阴囊燥痒、喉痹急症、飧泄等病证。——某些杂病
48
飧泄

赵明之水谷不消,腹作雷鸣,自五月至六月不愈。 诸医以为脾受大寒,故并与圣散子、豆蔻丸。虽止 一二日,药力尽而复作。
40
①含义 ②适应范围 ③论治方法
④发汗注意事项
⑤汗法宜忌 附:出血疗法
41


①含义:
“所谓发表者,出汗是也。” 汗法即具有疏散外邪作用的治疗方法。 包括服用辛散解表药、灸、蒸、渫、洗、熨、 烙、针刺、砭石、导引、按摩等多种方法。
42
张苗治陈廪丘烧地布桃叶于上蒸之 许胤宗治许太后感风不能言,作防风汤数斛, 置于床下,气如烟雾,如其言,遂愈能言。 华元化之虎、鹿、熊、猴、鸟五禽之戏,使汗 出如敷粉,百疾皆愈。
丘之称。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幼随父学医,二十余岁悬壶济世,“余承
医学于先人”、“予自先世授以医方”。

五十岁左右短暂随军,“余向日从军于江淮
之上”,“余亲见泰和六年丙寅征南师旅大
举”。

六十岁左右被召入太医院,不久辞归。
11

金元· 刘祁《归潜志》:“张子和为人放诞, 无威仪,颇读书,作诗,嗜酒。久居陈,游 余先子门。后召入太医院,旋告去,隐然名 重东州。”

当听到烙铁烙着的“兹拉”声音后立即取下 ,不宜停留。 一支烙铁离烙1次后,必须另换,用同样原操 作方法再烙,以三四支烙铁轮流使用。 在施烙时让病人发“啊”音,便于施烙,又 能避免误烙他处。麻油能防止烙铁粘连组织 ,取下烙铁时不致撕裂组织。

47


②适应范围:
“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欲速去
病重要手段。
3

三、师承关系
刘完素
张从正
李子范
常德
栾企
4
麻九畴
字知几,易州人,长于经史,擅作诗。 因疾尝从张从正学医,尽得其妙。曾被荐为 太常寺博士,不久以病辞归。 《归潜志》载:“晚更好医方,与名医张子 和游,尽传其学。为文精密工健,诗尤奇峭, 妙处似唐人。” 从正所著之书多半出于麻九畴之手。
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
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


即邪气致病。
“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26

邪气是疾病不愈的重要因素。 “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 而难已,更甚则暴死。”

论病重邪。
27

祛邪正安。

“治病有先后,不可乱投,邪未去时,慎不
可补。” “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今予论汗吐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 元气自复。”
20

《张子和心镜》,一卷,熊氏种德堂本,常
德编著。

首论刘河间双解法及张从正加减法,其余都 为刘、张两家绪论。
21
三、学术思想

(一)病邪理论
渊源及背景:


《内经》、仲景、河间
丰富的临床实践 恶寒、喜暖、取补之时弊
22




“真邪相搏”、“真邪相攻” “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在皮毛者 汗而发之,血实宜决之” “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 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 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 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 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攻邪学派
1
概说


一、学派概念
攻邪学派是金元时期以攻击邪气为治病的首 要任务,强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善 于运用汗、吐、下三法攻邪的一个学派。
2

二、学派影响 1、充分发扬《内经》理论,阐发攻邪治病道 理,充实和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

2、抨击了当时部分医家滥用温补的弊端。 3、明清许多医家受其影响,常以攻邪作为治
14



继承仲景的汗吐下三法,又有所发挥、扩充。

私淑河间,治病宗河间辛凉解表诸法,如
《金史》称:“其法宗刘守真,用药多寒凉, 然起疾救死多取效。”
15

敢于质疑前贤,不拘泥而有所变通。 如认为不可拘泥成方,“大凡药方,前人所以立法, 病有百变,岂可执方?”

曾对麻九畴说:“公慎勿殢(ti)仲景纸上语,惑 杀他人。”

5
常德

常德,字仲明,镇阳人。 熊氏种德堂本《张子和心镜》一卷,题为“门人镇 阳常德仲明编按”,而《心镜》的内容,仅有七篇, 首论河间双解散及从正增减之法,其余都属于刘张 二家的绪论。 据此,常德为从正的弟子已无疑义。《儒门事亲》 “治法心要”部分,为常氏补遗。

6
栾企(景先)

《杂记九门》:“西华一老夫病,法当吐, 令门人栾景先下药。景先初学,其人不吐, 反下走二行,乃告戴人······” 子和曰:“先以齑汁一碗横截之,药即下咽, 待少顷,其鸡翎勿令离口。”
7

李子范

李子范,字林虑,因母老而志于医,私淑从 正之学,尽得宛丘之传。

《儒门事亲· 序》云:“有隐士林虑李君子范 者,以其有老母在,刻意岐黄,及得是书, 喜而不舍,遂尽得宛丘真传。”
8
张从正
9
一、生平及著作

(一)生平
张从正(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
金代睢州考城人。因居宛丘较久,故又有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