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8-31 6
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
2015-3-9
7
平均心电轴估测方法示意图
2014-08-31
图中箭头示QRS主波方向
8
正常心电图
(1)P波: l 振幅 0.20 mv l 时间 0.11 sec l I, II, aVF, V4-V6直立,aVR倒置。 (2) PR间期: 正常0.12 ~ 0.20 sec
人,一生的心跳30亿次!
每天消耗心跳10万次
心率 睡眠状态 35-60 bpm 清醒卧位 50-90 bpm 运动状态 120-170 bpm
生理情况下,心跳慢寿命长;心跳快寿命短 从古到今,动物界普遍遵循着这一规律性
在长达31128km 的心电信息公路上,任何时间所发 生的6s以上的,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都可能导致猝死 ! 心性猝死是人类猝死的主要原因 Framingham长达26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猝 死的患者中,75%为心性猝死。说明心性猝死是人类生 命的直接杀手。 心性猝死患者全球每年1200万! 中国每年 32万!
58
内容提要
一、概念 二、分类 三、心电图表现的发生机制 四、心电图表现 五、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六、鉴别诊断
一、概念 二、分类 (一)心肌缺血、心肌顿抑和心肌坏死 (一)根据心肌缺血发生的部位分类 (二)影响心肌缺血的因素 (二)根据心肌缺血发生的机制分类 (三)心肌缺血的原因 三、心电图表现的发生机制 (一)缺血性T波的发生机制 (二)ST段偏移的发生机制 四、心电图表现 (一)ST段形态改变 (二)ST段下移 (三)ST段抬高 (四)T波变化 (五)U波改变 (六)QRS波群的变化 (七)其它改变 五、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一)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三)变异性心绞痛 六、鉴别诊断 (一)T波高耸 (二)T波倒置 (三)ST段下移 (四)ST段抬高
3
典型心电图
4
心电图的导联
常规使用的心电图导联方法有12种
• 标准导联 : Ⅰ导联(右臂-,左臂+); Ⅱ导联(右臂-,左足 +); Ⅲ导联(左臂-,左足+)。 • 加压单极肢导联 : aVR导联(右臂); aVL导联(左臂); aVF导 联(左足)。 • • • • • • • 单极胸导联 :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在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3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电图表现
① 显著的心动过缓(<50bpm)
②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③ 窦房阻滞与房室阻滞并存(双结病变) ④ 慢快综合征 ⑤ 交界区逸搏心律
38
房性早搏:
ECG诊断
房性早搏
①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一样 ② QRS<0.12S ③ 代偿间期大多不完全
39
房室交界处性早搏
平时的心肌缺血与猝死更密切相关
动态心电图之父 Holter 1914-1983
心肌缺血与猝死 的心电图特征
10
正常心电图
(4) ST segment: l V1、V2 导联ST 抬高 < 0.3 mV , V3导联ST 抬高 < 0.5 , V4 V6导联ST 抬高< 0.10 mV。 l 任何导联ST压低< 0.05 mV 。 (5) T wave: 除aVR导联(偶见V1)外的单级肢体导联直立。T wave > 同导联R 波1/10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
宁夏人民医院 李卿慧 2014.8.31
心电图入门精要
心电图
• 心肌的电冲动使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产生电位 差别,通过心电描记器把这些电位变化记录下 来,即为心电图(简称ECG)。 • 是反映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 观指标 。 • 是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常用、最简便的检查 手段。
47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诊断:
① 3个或3个以上的室早连续出现
② QRS宽大畸形>0.12S,ST-T与主波方向相反 ③ HR 100-250bpm ④ 房室分离 ⑤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48
尖端扭转型室速
心电图诊断:QRS波群振幅与波峰周期性改 变,HR200-250bpm,常见QT延长,U波。
13
左心房肥大
14
右心房肥大
II导联
• P 波 高尖 (肺型P );
• 肢体导联P 波振幅≥0.25 mV。
15
双房肥大
II导联
– P 波时间和振幅均增大。
16
左心室肥大
A. 电压增高 • SV1 + R V5 >3.5mV (女), 4.0mV (男); • Rv5 或 Rv6 > 2.5 mV; RI > 1.5mV; RaVL > 1.2mV; RaVF > 2.0 mV; RI + SIII > 2.5 mV; B. 电轴左偏 C. V5-6 ST 段压低、 T 波倒置.
(1)提早出现QRS波群 ;
(2) 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 (3)代偿间期可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
40
心电图诊断
室性早搏
① 宽大畸形QRS波无相关P波,继发ST-T改变。 ② 代偿间期完全 – 心电图类型 二联律、三联律 成对、短阵室速 单形型,多形型
4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8
双心室肥大
• A. 正常ECG. • B. 一侧心室肥大 • C. 双心室肥大
19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20
心肌缺血
• ST 段压低; • ST 段抬高( 冠脉痉挛); • T波倒置、双向或低平。
21
心肌梗死
(1) 基本改变 • 高尖T波: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 • ST 段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 病理性Q波。 • T 波改变:倒置对称T 波。对应导联出现 高而直立、对称的T 波。
5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电轴左偏;

• • •
QRS≥0.12 sec;
I 、 V5 、 V6 导联 R 波 宽而有顿挫 ;
V1导联呈 QS 或 rS 型; ST-T 改变。
56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典型改变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QT-U间期延长。
57
结 语
• 1.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心脏病。 • 2.心电图的正常范围较大,判定标准不是绝对的,应避免 将一些正常变异误认为不正常,如T波的改变就很不稳定。 • 3.心电图的某些改变并不具有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 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对其判断必须结合临床。 • 4.心电图不能对心脏的收缩功能、瓣膜损害等情况作出判 断,不能作为心脏功能的判断依据。
45
心电图诊断
房扑
① 规律的 F 波, F 波之间有等电位线,频率 250-350bpm
② 心室率可规则或不规则
③ QRS波形大多正常,也可差传
46
房颤
心 电 图 诊 断 : P 波 消 失 , 代 之 以 f 波 , 频 率 350600bpm ;心室率不规则; QRS 形态正常,也可差传。
9
正常心电图 (3) QRS波群:
l l l l l l l l
2015-3-9
宽度: 0.060.10 sec, 0.11 sec。 V1 ~ V6, R 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V1 导联R/S < l,而V5 导联R/S > l。 V5 、 V6 导联R < 2.5 mv,V1导联R < 1.0 mv aVR导联R < 0.5 mv aVL导联R < 1.2 mv ,aVF导联R < 2.0 mv I导联R < 1.5 mv Q < 0.04 sec , < 同导联1/4 R 。
22
心肌梗死
23
(2) 心肌梗死的ECG动态演变
2015-3-9
24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 V1 V3 心梗的定位 前间壁
V3 V5
I, aVL, V5 V6
前壁
侧壁
V1 V6
II, III, aVF
广泛前壁
下壁
25
前降支近端阻塞可导致广泛前壁心梗
右冠状动脉阻塞可导致下壁心梗
49
室扑室颤
室扑:QRS波群成正弦波 图形,频率150-300bpm。 室颤:振幅波形极不规则, 无法识别QRS,ST-T。
50
Ⅰ°房室传导阻滞
• P-R间期延长, > 0.20sec.
51
Ⅱ°房室传导阻滞
• Ⅱ°-Ⅰ型(文氏型):
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②RR间期进行性缩短 ③长RR间期<2倍正常RR间期
31
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
① 频率60-100bpm ② PⅠⅡ avF直立,avR倒置 ③ PR间期0.12~0.20S
33
窦性心动过缓
(1) 窦性心律 (2) 心率 <60bpm (R-R 间期或 P-P间期>1.0 sec )
34
窦性心动过速
(1) 窦性心律, 心率> 100 bpm; (R-R 间期或 P-P间期) <0.60 sec;
2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7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28
陈旧心肌梗死 • 主要依据病理性 Q波的存在
29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 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顷野纤维网。
•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 口处,是控制心脏正常活动的 起搏点。 • 窦房结的冲动经前、中、后三 条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向前 延续成房室束(又称希氏束)。 • 房室束先发出左束支后分支, 再分出左束支前分支,本身延 续成右束支,构成三条系统。 • 左束支后分支细长,分支晚; • 两侧束支于心内膜下走向心尖 分支再分支,细支相互吻合成 浦顷野纤维网深入心室肌。
心电图诊断
① HR150-250bpm,节律规则
② QRS形态大多正常 ③ P波逆行性,常在QRS之内或终末部
4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3
预激综合征
典型预激的心电图: ① P-R<0.12S
②Δ 波
③ ST-T继发改变
44
房性心动过速
ECG诊断:
①心房率150-200bpm,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②常合并房室阻滞。
17
右心室肥大
A.电压增高 • V1导联R/S 比 > 1.0; • V5 或 V6 导联R/S 比 ≤ 1.0; • aVR导联R/q 或R/S 比 ≥1; – R V1+ S V5 >1.05mV; – RaVR>0.5mV; B. 电轴右偏 ≥ +900 (severe > +1100). C. V1-2. ST 段压低、 T 波倒置
(2) P-R 和 Q-T 间期减小;
(3) S-T段轻度压低,T波低平。
35
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
① 在显著延长的 PP 间期内无 P 波,长 PP 与短 PP 无倍数关系。 ② 可有逸搏或逸搏心律。
36
窦房阻滞
窦房阻滞:
Ⅱ°-Ⅰ型 ① 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次P波脱落(出现一较 长无P波的间隔) ② 长PP间期<2倍短PP间期 Ⅱ°-Ⅱ型 ① PP间期固定 ② 长PP间期=2倍短PP间期
Baidu Nhomakorabea
52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Ⅱ型(莫氏型): PR间期固定,直至P波脱漏。
2015-3-9
53
Ⅲ°房室传导阻滞
Ⅲ°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心房率>心室率
54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 电轴右偏; (2) QRS≥0.12 sec; (3) V1、V2导联 rsR’ ; (4) Ⅰ 、 V5 、 V6 导联 S 宽 而有顿挫; (5) V1 、 V2 导 联 ST-T 改 变。
(6) QT interval: 正常 0.320.44 sec.
(7) U wave: T 波之后的小波,U波增高见于低钾血症。
心房、心室肥大
12
左心房肥大
II导联 • P 波增宽,时间≥0.12 s ; • P 波双峰 (二尖瓣型P ); • 两峰间距 ≥ 0.04s; V1导联
– P 波双向; – Ptfv1 - 0.04 mm· s
5
2015-3-9
正常心电图的形成
• P 波:反映左、右心房去极化过 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 P-R 段:反映兴奋通过房室交界 区电位和时间变化,因其传导缓 慢,电位变化微弱,表现为等电 位线。 • QRS 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去极 化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的电位 和时间变化。 • T波:反映心室晚期复极过程中的 电位和时间改变。 • U 波:一般认为是心肌传导纤维 的复极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 室的后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