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

阅读数:258 分类:行业视点时间:2011-12-17 查看评论我要收藏

标签:数据分析社区论坛互联网管理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

■丁迈陈曦

【内容摘要】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带给现实生活巨大的影响。网民线上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网民的各种互联网使用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也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

本文在文献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 对唤起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 并对如何促进网络利他行为提出建议。

【关键词】利他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 行为唤起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利他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其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利他行为指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 ①与亲社会行为同义。狭义的利他行为是最高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 不带任何私利地帮助他人。

社会心理学对现实利他行为的研究历经几十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犹如尼葛洛庞帝所言: “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 一句话, 人类的生存方式都变成了数字化。”互联网为人类拓展了生存的第二空间, 这一新的信息交流平台作用日益重要, 致使网民的在线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日渐扩大, 因此各种网络行为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网络利他行为也不例外。

伴随论坛、维基、P2P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上出现的利他行为不胜枚举。网络社会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点,部分学者借鉴了社会心理学中对利他行为的研究, 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动机进行探讨; 或从网络利他行为的实际内容出发, 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还有学者研究社会资本、网络社区特征、浏览行为和便捷因素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综观目前国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 系统实证研究较少, 更多的是现象描述和经验归纳。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 互联网这种新媒介对利他行为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网络利他行为有什么特点? 哪些因素影响了网络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与现实利他是否存在区别? 如何借助网络媒介的特点促进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 二、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

11网络利他行为的界定

本文采用王小璐、风笑天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定义: 在网络环境中所实施的将使他人获益且自身会有物质损失,又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行为。其中, “物质损失”是指助人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网络开销、时间精力, 以及虚拟的网络货币等; “没有明显自私动机”主要是指不期望有来自外部的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 但不排除自身因做了好事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自我价值实现等内在奖励。我们以网络中最为活跃的网民———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用校园拦截访问、网络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进行了一些考察, 具体研究方法描述参见相关文献③, 本文是在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的延伸思考。

21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

(1) 表现形式的单一性

网络利他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互联网为媒介, 以电子化信息为传递物质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分享行为。在大学生已有的利他行为中, 回答网友提问占到80%左右; 其次是上传各种资源、自己开帖提供有用信息等。网络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 这与网络媒介的性质吻合, 网络媒介作为

人们获取和沟通信息的平台, 决定了在其中参与交换或复制的物质具有单一性, 即信息, 分享与传递信息成为网络利他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2) 利他者的主动性

互联网的虚拟与匿名性, 很多时候消解了利他者和求助者的身份信息, 消解了现实利他的复杂

情境因素, 使利他行为产生的环境相对简单化, 因而行为动机更为单纯,自发性、主动性更强。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主要动机以内心满足感为主导, 如在助人的过程中感

受到快乐等。

(3) 网络利他行为的延时性

社会心理学对现实利他行为的研究, 最常见的是实验研究, 即研究者创造实验情境, 设计求助场景, 从而研究人们借此表现出的利他行为, 这些现实情境中因为某种由头而引发的利他行为, 往往具有在场和即时的特点。网络利他行为则不同, 网络媒介具有跨越时空的互动特性, 往往可以助人者不在场, 而且在求助者发出求助信息一段时间后, 延时完成助人行为。

(4) 助人者损失的确定性

与现实利他相比, 网络利他行为的单一性, 使得利他行为主体, 即助人者的损失大多是可预期的, 主要表现为时间、精力、上网费用、虚拟的网络货币。助人者对实行帮助行为之后自身的损失可以有比较确定的判断,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大部分利他行为集中在比较容易、成本较低的行为上, 当行为成本提高时, 利他行为会减少。

三、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利他行为发生的因素很多, 人们好像在做一道“认知代数题”, 他们在助人的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之间不断进行权衡。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现实社会中利他行为的产生,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情境因素、助人者特点、求助者特点。本文亦从这三个层面探索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并藉此与现实利他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

11情境因素

在现实中, 影响利他行为产生的情境因素主要包括情景的模糊性、旁观者效应、代价成本、榜样、环境因素等方面。

(1) 情境的模糊性

情境的模糊性会制约个体的利他行为, 个体在不能确认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否需要自己提供助

人行为时, 往往会退缩。而在网络环境中, 利他情境的模糊性相对减少,例如像百度“知道”这样的社区, 求助者提出问题, 自然是请求别人予以帮助。这使得网络利他的情境比较单纯而明确。因而在网络中, 情境的模糊性对利他行为的制约作用不明显。

(2)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是利他行为发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事情发生时个人知觉到他人在场与否, 会影响其是否采取行动。通常旁观者数量越多, 个人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旁观者在场, 造成责任分散, 会大大降低人们对事件的干预。而在网络空间, 人际互动的主体是匿名ID,个人可以隐匿真实世界的身份。参与网络互动的个体是不在场的, 只是以ID的网络身份出现, 参与者可以较好地摆脱外在压力, 身体的不在场使得社区成员对于旁人反应的压迫感降到最低, 部分避

免了因他人评价而带来“评价恐惧”。另一方面, 上网者独立浏览网络社区时, 无法判断求助信息是否被其他人浏览和解决, 因此也比较好地避免了旁观者效应的责任分散。基于以上两点原因, 求助信息更容易被上网者判断为紧急情况, 从而提供帮助。

(3) 代价成本

网络利他行为的主体同样会考虑助人行为的成本, 如时间压力等, 在调查中, 将近50%的被访

者表示自己想帮助别人但没有实现的原因是时间问题。这一点与现实利他是一致的。

(4) 榜样

榜样能够促进利他行为的产生, 很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如果在网络社区中存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