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A)课程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7195101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A)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A)

开课学期:1

学时/学分:70/4

课程类型:基础课

开课专业:临床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

选用教材:

《无机化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史苏华,宋天佑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无机化学》(第三版),许善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3]《大学化学》,胡常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4]《医学大学化学》,陈启元梁逸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5]《大学基础化学》,北京大学《大学基础化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执笔人:权新军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是全国高等学校七年制医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是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学生必修的化学课程。本课既可为医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奠定扎实的无机化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具备应用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重要无机物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熟悉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在医学、生命科学中的某些应用。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

了解无机化学及其研究对象,无机化学的地位、作用及与医学的关系,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1.了解理想气体模型;熟悉气体分压定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有关计算;

2.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及有关计算;

4.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熟悉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强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渗透浓度,渗透压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体系、环境、过程、途径、热和功等);初步掌握热力学函数U、H、S、G的物理意义及状态函数的性质;

2.能熟练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盖斯定律进行计算,能熟练的计算标准状态下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

3.能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判断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的方向;

4.掌握吉布斯公式及其计算,并能熟练的运用该公式分析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5.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经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区别,多重平衡原理;

6.能运用化学反应等温式求算Δr G m和Kθ,明确标准平衡常数Kθ与热力学函数Δr G mθ的关系;

7.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特别注意有关气相反应化学平衡的计算;

8.掌握平衡常数K与相应的反应商Q作为过程的判据判断反应方向;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活化能等概念;

2.掌握碰撞理论、过渡态活化配合物理论及其应用;

3.能运用质量作用定律对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进行有关计算;

4.能运用阿仑尼乌斯公式求算反应的活化能及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5.了解零级、一级、二级反应及半衰期的意义和计算。

6.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酶催化。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

1.熟悉酸碱质子理论;了解酸碱的强度,酸碱反应;

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多元弱酸碱的解离,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有关计算;了解缓冲溶液在医学中的应用;熟悉两性物质溶液的解离;

3.掌握溶度积规则与沉淀的生成,分步沉淀的有关计算;熟悉溶度积常数,沉淀的溶解与转化。

4.了解盐效应,龋齿的形成与防治。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1.熟悉氧化数的概念,能熟练地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了解原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概念,熟悉电池符号;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有关 Nernst 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自由能变的关系;

4.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了解原子轨道、几率和几率密度、电子云等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的名称、符号、

取值和意义;熟悉s、p、d 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形状和空间的伸展方向。

2.掌握多电子原子的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能熟练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并能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结构特征;熟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第七章化学键理论概述

1.熟悉化学键的分类,熟悉共价键的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

2.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以及用该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多原子离子的几何构型的方法。

3.熟悉杂化轨道的概念和类型,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分子或多原子离子的几何构型。

4.了解分子轨道的概念以及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异核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和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并推测其磁性和稳定性。

5.了解键能、键长、键角、键级等键参数的概念,熟悉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6.了解分子的偶极矩和变形性及其变化规律;了解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其对物性的影响;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其对某些物性的影响。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7.了解离子极化及其对键型、物性(溶解度、熔沸点、颜色、稳定性、水解性等)的影响。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1.熟悉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合物的命名。

2.熟悉配合物的异构现象(几何异构,旋光异构,键合异构,电离异构,水合异构,配位异构等)。

3.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并能用该理论说明配合物的配位数,几何构型,磁矩等。

4.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的要点以及用该理论推测配合物的自旋状态(根据分裂能和电子成对能的相对大小);解释配合物的颜色(d-d 跃迁)。

5.了解配位化合物在医学、生物学上的应用。

第九章卤 素

1.掌握卤素单质的基本性质;

2.掌握氢卤酸的还原性、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

3.掌握卤化物的性质;

3.掌握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酸性、稳定性及其氧化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4.能熟练的运用VSEPR理论讨论常见的含氧酸及含氧酸根的空间构型;

5.能运用元素电势图来判断卤素及其化合物各种氧化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第十章氧族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