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院诊疗组织及管理内容

关于住院诊疗组织及管理内容
关于住院诊疗组织及管理内容

住院诊疗组织及管理内容

一、住院诊疗组织

住院诊疗组织是指对入院病员实施诊疗活动、发挥诊疗功能的组织设置及医疗技术人员能级结构方式。

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住院诊疗组织,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

1.联络组织设住院处,负责门、急诊与住院诊疗的联系,办理病员出、入院,安排调整床位、住院经济核算,协调解决住院中遇到的各项事务问题;

2.中心组织由接纳病人住院并直接从事诊疗活动的病房组织及与诊疗活动直接相关的医疗技术科室所

组成;

3.支持组织为住院诊疗活动正常进行提供药品、器械、设备、后勤生活供应等部门单位。

病房组织是诊疗组织的基层单位,处于运行系统的中心地位。病房诊疗单元,直接接受科主任与科护士长领导。一个单元内设病床30~40张,并分成若干诊疗小组固定住院医师负责一定床位病人。诊疗单元中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按比例组成三级结构,实施负责制,并配置相应的护理人员成为组织的核心。

病房诊疗单元划分原则:按医院所处社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疾病谱、重点疾病、重点人群分布及本院接纳病员能力设计床位总数及各病房床位比例;根据本院医疗技术人员素质、医疗技术水平、专科特色确定病房分布划分方式;按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同层次及特殊诊疗需要设计病房规格范围。

二、住院诊疗管理内容

(一)住院诊疗程序

制定住院诊疗程序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

1.入院制定入院标准,严格区别开急性、慢性、老年、康复期及各专科病人,防止各种病人兼收并治,把有限的床位安排最需要者以提高效率。无论何种形式入院均应由经治医师开住院通知单,办理手续。

2.出院制定出院标准,由经治医师对符合出院条件病人作住院诊疗总结,并完成病案,下达医嘱,予以出院。

3.转院经院内会诊对不适宜在本院继续诊疗的病例,如法定须到专科医院诊治的传染病、精神病、性病;或疑难病例而其他医院具有诊治该病高水平的专科设置应转院治疗,并严格遵守转院规定,明确转院去向。

4.死亡病例处理病情危重的抢救病例,肿瘤病人及高龄住院有生命危险者,应向家属交待预后以作好临终前各项准备。病员死亡按死亡病员料理事项处理,并迅速送往太平间。安慰家属、动员遗体解剖,纠纷病例必须履行尸体解剖规定手续。当班医护人员作好各项抢救记录,完成病案并作好死亡病例讨论准备工作。

5.出具医疗文书证明由于交通肇事、民事纠纷、医疗保险、司法程序等需要在住院诊疗期间索要证明者增多,为稳定医疗秩序,应与当地医疗行政、公安、交通等管理部门协同配合,作出关于病情、伤情、护理级别证明的管理规定。医护人员个人不得随意接受妥托出具证明。

(二)检诊

检诊是病房医护人员对新入院的病人首诊过程,是医疗决策的首要环节,要求及时,认真、准确。检诊阶段要完成床位安排、初期诊察、急、危重病例抢救,及实施诊疗前的各种准备,为继续诊疗奠定基础。通过检诊医患双方开始思想交流,医护人员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全面细致地收集病史,详尽的物理检查,运用现代化医疗设备有目的重点检测,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信任感;病人诉说病疾痛苦道出就诊目的,同时适应医院环境调解心理状态;双方协调配合使医师能够较好地判断病情演变,疾病部位,性质,病因并提出诊治方案。

(三)查房

查房是医护人员巡视病人的通称,是基本医疗活动。查房目的是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心理、生活情况,明确诊断,制定和调整诊治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查房也是医院管理者对住院诊疗质量监督检查采用的重要手段。查房是发挥三级结构功能的主要方式,应不断完善、强化。

1.组织方式有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三级医师临床业务查房是查房活动中心,由各诊疗单元主任医师负责实施。上级医师查房大体分为准备、查房、讨论处理三阶段。此外还有护理、医疗行政等查房活动。

2.查房内容《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对查房作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各省又根据各地实际提出了规范标准,应严格执行。住院医师查房,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提出化验及医技检查项目,病情观察,书写病案,拟定诊疗计划;主治医师查房,如补充修正病史,全面正确地检诊,指导病案书写,解决病例疑难问题,确定诊治方案;主任医师查房,分析病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诊疗遇到的问题,确定诊疗方案,指导下级医师并进行临床教学。各级医师查房内容有层次,深度的不同,但必须是基础资料可靠准确,分析判断切合病例实际,指导具体,效果明显。

3.查房时限对查房规定必要的时限,使医师医疗活动按规律进行是查房质量的基本保证。住院医师应保证足够的时间接触病人,每天至少两次查房即晨间查房及下班前巡视。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采取定期重点查房与临时查房相结合,通常每周2~3次。主任医师负责病房诊疗单元的查房业务指导,每周1~2次典型查房。

4.查房重点住院诊疗以对个体诊疗活动体现对群体疾病的认识,因而查房应按入院病人所处的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初期尤其重视临床基础活动,了解病情,准确收集资料,及时诊断,确定治疗方案;中期集中分析推断,按照医疗诊治规律对病例诊疗疑点难点逐个解决;后期按诊疗病例的预定诊疗目标总结评价。同时要注意对新入院、急危重、疑难病例及突发事故伤员、特殊病员的查房。

5.查房效果评定三级医师查房效果的考核,不仅有利于提高查房质量促进各级医师重视这一基础实践活动,而且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查房效果评定内容:

(1)查房组织形式,查房程序是否标准。

(2)查房责任是否清楚。

(3)查房内容是否完整。

(4)查房指示是否及时落实。

(5)病人满意度如何。

查房效果评定方法:建立三级医师查房登记册,查阅查房活动内容;检查病案核实查房质量;实地考察医师对病人病情、诊疗情况的了解、掌握程度;参加主任医师查房活动,评价总体效果;调查病人对查房的意见。综合各项结果评分,并将信息反馈诊疗小组。

(四)会诊

会诊是指对疑难重症病例、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病症、抢救危重病例及医疗技术难题等请求诊疗小组以外的医师提供诊治意见、给予指导时,所采用的诊疗方式。

1.会诊形式按会诊涉及学科范围分有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多科系会诊、院际间会诊;按病情缓急程度,会诊时间要求有急、重危病例的急会诊,慢性病例、疑难病症的择期会诊;为教学需要或临床经验交流而设的定期会诊。

2.会诊要求会诊目的要明确、要求具体;提出会诊科室准备好资料,会诊者认真作好准备;会诊时双方医师亲自诊察病例、分析病情,确定诊察方案,作好记录,并按时检查实施会诊意见的情况。

3.会诊资格科内会诊由主治医师参加,科间会诊一般由中级以上职称者担任,疑难病例由高级职称者前往。

(五)病例讨论

为总结临床、教学经验,对具有代表性或特殊病例集中各级医师智慧,采取的集体讨论式的诊疗活动。

病例讨论由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提出并主持,与全院医疗活动相关的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提出报院里批准。按不同目的确定参加病例讨论人员范围。

1.疑难病例讨论虽经多次会诊仍未达到诊疗预期目的,通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讨论过程对各级医护人员临床思维有启迪作用;

2.隐患病例讨论存在医疗缺陷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通过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防范意识;

3.手术病例讨论作术前讨论,明确手术方案,起到预防医疗缺陷的效果,特别对具有高难技术要求的病例尤为重要;

4.死亡病例讨论为总结经验提高抢救、诊疗水平所进行的常规讨论;

5.临床病理讨论对罕见、少见死因不明的病例,经病理证实原因清楚,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起重要作用的讨论;

6.教学典型病例讨论病例典型、起示范作用;

7.出院病例讨论终末医疗质量评价形式。病例讨论时,各级医护人员充分发表见解,提出有论据的观点,形成集中统一的意见,防止流于形式。

(六)计划诊疗

医师对入院病人的诊疗过程实行的医疗质量自我监督、自我调控方法。计划诊疗内容包括对个体病例拟定的诊治计划及病情演变估计对策,群体疾病病种诊治方案及实施过程中对诊疗措施的修正,并对诊疗效果作出判断,使诊疗在宏观控制下做到按计划进行。计划诊疗以文字表达,能描述质量指标;也可用表格式显示,有清晰、简明优点。

计划诊疗由住院医师拟定,主治医师修正,主任医师决策。通过各级医师查房、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七)医嘱

医师以医嘱单的形式下达的必须履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指令性医疗文书,必须严肃认真执行。

1.长期医嘱医嘱维持时间超过24小时,相对稳定有规律、连续进行的诊疗措施。

2.临时医嘱根据病情需要所采用的临时性诊疗措施,需及时迅速执行。为保证医嘱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经治医师亲自填写医嘱,上级医师监督检查。

3.下达医嘱的要求下达医嘱必须填写清楚确切时间,核对病人姓名、年龄、住院床号。内容要求按卫生部制定的医院工作制度中规定的标准执行。下达医嘱后应复核一遍,然后签字。取消、更改医嘱应有明显标志(如用红笔书写)。执行医嘱时,对医嘱表达不清楚、内容不确切的应要求重新开出并询问明白,不可马虎从事。

(八)病历书写

病历是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病员所患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诊治经过,治疗效果及病人心理状态、治疗反应等真实的记录;是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资料;是评价医疗质量,考核医师技术水平,收集医疗统计原始资料的依据;还是某些人出生、死亡日期,有病休息等证明的实据档案,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书写好病历。

1.基本要求真实完整,文字精练,字迹清晰,科学性强,表达准确,标点符号运用正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关键性情节因果关系交待清楚,及时完成,计量单位标准。

2.结构要求①首页:熟悉首页要求各项意义及填写依据标准,尤其是涉及诊断、治疗、院内感染等项的判断必须实事求是,防止随意性。首页各项有问必答,不可空项;②住院病历:住院病人病情,要求记载全面、内容系统完整;③第1次病程记录:住院病程演变的首次记载,为诊疗过程作对比的基础资料。重点记录入病房当时病情检查情况、诊疗紧急措施,或初步诊疗计划;④手术记录:术前诊断、术前讨论、术中手术方式、术后当日情况、围手术期注意事项;⑤重大医疗技术操作实施经过:在诊疗过程中采取的重大医疗技术操作,关系到医疗安全、诊疗参考价值,必须写清指征、操作步骤、结果,如各种侵袭性检查、介入性治疗,各种血管造影等;⑥最后一次病程记录:对入院诊疗作终结前的记录,与首次病程记录相呼应,明确出院时病情状况;⑦三级医师查房记录要求:住院医师负责具体住院病历的书写,及时记录

病情变化,及诊疗业务活动内容、措施、病人治疗反应等。主治医师对重要诊疗问题及病情等应补追记录,对住院医师诊疗意见的修改及依据,不使用“同意”、“赞成”等语言,而应具体指出哪些应作,如何作…对主任医师查房重点记录分析指导意见。查房时逐级监督,记录必须层次清楚,重要环节查房意见上级医师亲自过目修改;⑧出院记录:诊疗的阶段性总结,具有法律书证作用的重要文字材料。重点放在采取何种诊疗措施解决入院时诊疗问题,病程、病情演变对比清楚。

3.书写责任住院医师书写住院病历、诊疗各项记录、病程演变、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主治医师审查或补充;主任医师全面审查病案,合格后签字以示负责。

4.时限要求及时书写病案,原则上每次诊疗实施结束即应完成记载,以为其他医师继续诊治提供资料,使全诊疗过程连续快速进行。具体要求按部发《医院工作制度》及各院规定执行。

5.病历质量评审要求病历质量评审实行三级监督检查制度。一级自我监督,以诊疗小组为单位,主治医师通过查房对病案及时修正并按标准评估,出院时作总评分;二级评审由诊疗单元主任医师全面评价;三级评审由院指定病案管理专家专审,提出评审级别。对病历存在的问题归类总结公布,优秀病历展示奖励。

(九)晨会与值班制度

(1)晨会是医护人员交流诊疗信息,保持诊疗环节连续性进行的医务组织形式,属病房工作例会。由病房负责人主持,全体人员参加,通常由值班医护人员报告病人流动情况,重危及手术病例、接受特殊检查前后病情变化,及值班时间内病人情况,对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当场决定。每周利用1次晨会传达上级指示,晨会应有记录,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

(2)值班制度是在夜间、节假日及集体学习、劳动和会议等时间,设值班医护人员履行巡视病房,完成新入院、危重病人及急诊会诊医疗诊治任务和急症手术。遇到重大问题及复杂疑难病例需立即解决的及时向上级请求报告,并写好病历及病程记录。

(十)随访

随访是住院诊疗工作的延续,是开展家庭医学、进行全面综合性医疗服务的途径,应引起重视并成为制度。现阶段随访任务,主要是对重点疾病、重点人群延续治疗,建立家庭医疗服务网络。

三、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管理

(一)概念

1.定义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或称重症监护病房,是加强医护力量、运用先进技术对危重病进行监控和强化治疗的新型病房组织形式。ICU不局限于对症治疗,而是着重于监护病人的生命功能并使之稳定。

2.特点收治对象是有生命危险但仍有救治可能的各种危重病人,包括高危术后、中毒、严重创伤、各种休克、心力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急性发作、急性肾功能衰竭、代谢性疾病危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他严重创伤如多发性损伤、破伤风和重症肌无力等。不收治传染病、精神病和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设备精良:除一般病房应有设备外,配备特殊医疗器械及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装备的监护仪,和各种高精度医学仪器。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研究疾病进入多脏器损害时的特点,探讨各脏器间相互关系及其治疗措施的新学科。

ICU的建立是危重病医学发展必须出现的组织形式,而又从组织上为危重病医学的研究提供临床基地。工作模式新颖、节律快、衔接紧凑。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艰辛、踏实、有效地工作,团结协同才能完成重症监护任务。

3.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专科ICU和综合ICU。

(1)专科ICU 设在本专科的病区内仍由专科医师管。专科ICU实际是专科治疗在高技术支持下的延续。如心血管内科的CCU(Core Navy Care Unit或Cardiac Care Unit),呼吸内科的RCU(Respirotary Care Unit),新生儿的NCU(Neuratal Care Unit),心胸外科的TCU(Thoracic Surgical Unit)、麻醉科的恢复室(Recovery Room RR)、免疫ICU、血液ICU……,肾病监护室(Renal Care Unit),现在还不断分出专门收治脑卒中、内、外各专科ICU。

(2)综合ICU 独立的病区,综合ICU补充专科ICU的不足,以集中处理多科问题为工作内容。由属危重病医学的专业医师管理,本章重点论述综合ICU,其原则也适用专科ICU。

(二)意义

(1)建立重症监护病房,是提高重危病例抢救质量的先进组织形式。传统抢救重危病例,局限在本专科诊治单元内的抢救室进行。抢救方式简捷,以治原发病为主导,采用器械简单。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现代科技的各种手段对病人进行集中的管理,密切的生理监测,早期强化的和均衡的治疗、细微的护理,在思维方式、专业的治疗思想上尤其重视各脏器间的相互关系,符合重危病危重期的规律,因而抢救成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2)集中使用各种临护仪、复苏装置等现代化仪器设备,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益,便于维修保管、积累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经验,推动医学发展。

(3)开设重症监护病房标志着危重病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培养危重病专业医师、护理技术等人材的阵地,是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场所之一。

(三)组织原则

1.从实际出发因地治宜,因院治宜。建立发展ICU必须从实际出发,资金和设备应该集中使用,充分利用资源,不允许有众多的分散设置。根据病种需要,医疗力量的特点,建立适合本院需要的ICU,通常是倾向于综合ICU,以提高使用率,也利于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提高抢救成功率。

2.基本条件

(1)医院规模在有条件的大、中型医院中建立,以确保人材、资金和病人病种来源。

(2)人材条件我国危重病医学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ICU的专业医师很少,学科带头人可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雄厚理论基础、知识面广的高级职称专科医师担任,医师以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的年青医师为骨干,进行定向培训。在未进入综合ICU前应在各科系轮转,以强化综合知识能力。护理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如检验人员等按需要对口定向培养以建立完整的ICU体系人才。人员要固定或相对稳定。

(3)设备条件配备能开展心肺脑复苏的基本设施及ICU监护仪等。

3.规格和设施

(1)位置区域专科ICU设在本科病房内,综合ICU另设病区,位置应与手术室、血库、影像检查科、中心实验室等捷道相通,并与全院其他科室联络便利的区域;室内设计充分考虑预防院内感染的要求,建筑色调、自然采光及户外绿化利于病人安静及改善病人精神面貌。

(2)床位数可按照各医院接收病种,抢救、危重病例数拟定相应比例。监护病床数占总床数的3~4%之间,其中综合ICU在1%左右,ICU一般设4~6张床,最多不过10张床位为一个监护区较合理,按一般标准,单间一个床位应占20平方米,2个床位每床应占面积15平方米。ICU总面积为全部床位应有面积的2倍,以便设立辅助用房。

(3)人力配备①医师:专科ICU仍由原专科医师按普通病房一样管理,如病床在8张左右,由本专科一名主治医师轮流分管。综合ICU由专职危重病专业医师负责管理。除主任外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骨干1~2名主持并负责日常医疗和组织工作,由本专业医师及病人的原专科管床住院医师2~4人协助进行日常医疗业务工作。②护士:设专职护士长1~2人,护士数以保证病人能得到高质量的监护要求为原则,病床和护士数比约是1∶2~1∶3。其他人员按实际需要而定。

(4)设备设计①必备设备:病房应有一般设备及特殊医疗器械、如气管切开器械、人工呼吸机、除颤器、起搏器、心电图机、移动X线摄影设备、简易呼吸功能测定仪、床边监护仪、ICU专用检验设备及快速化验设备、必要的电子计算机和终端设备,医院内24小时服务的血气分析仪;②一次性应用材料如:顶端带球囊漂浮导管(Swan-Grnz导管)、中心静脉插管、腹膜透析管、各种型号静脉注射套管针、及其他常规用品;③有条件时可添置其他仪器装置,如注射器泵,自备血气分析仪……;④适应自己ICU特点的其他特殊设备。仪器设备选购中根据我国特点宜注重实惠耐用,基本功能够用并可靠。

(四)管理要求

1.实行政策导向,保证危重病学科发展危重病医学面临着广阔的新领域,临床工作艰辛,打开工作局面,需花费相当精力,科室、人员间相互配合紧密,又要创立新的思维方式、管理者必须从政策上实行倾斜,使高科技劳动能在价值上得到实现。当遇到困难,发生脱离ICU宗旨的现象时,及时查找原因予以解决,在资金、人力物力上给予保证,使其正常发展。

2.健全工作常规制定危重病人出、入ICU条件,按综合ICU专业特点、根据脏器功能定出监护项目及每个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标准、制定操作、抢救程序,控制院内感染的各种措施,按照收治病人原发病的不同制定适合自己的特点的各种常规。

3.严格工作制度和各种岗位责任制危重病人病情瞬间骤变,必须严格工作制度和各种岗位责任制,特别对ICU的维护应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建立医疗文书档案,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医嘱格式、各种记录表格等。

4.培养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规划,加强人材培养,以适应危重病发展的需要。

四、病区标准化管理

病区标准化管理是医院目标管理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病区管理制度化、医疗技术规范化、病房设施规格化、医疗质量标准化。标准化管理强调运作的统一、协调、简便,是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住院诊疗的保证措施。

(一)病区管理制度化

病区管理制度是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的规定;对病员及其家属的要求;诊疗全过程中可能出现医疗事件的防范,以及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等,对关键性制度如病历书写、急症抢救、手术前讨论、查房、会诊、查对、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消毒、隔离制度等严格执行并应经常检查实施情况,使管理制度起到维持医疗工作正常运行,规范人员行为的作用。

(二)医疗技术规范化

住院诊疗过程是对人体实行诊疗,其本身具有侵袭性,在解除病人病疾的同时也带来损伤,治疗同时也有某些副作用,个人诊疗行为差别较大,某些诊疗措施还具有盲目性,诊疗判断标准掌握的也有随意性,因此必须规范医疗技术标准,减少随意性,提高自觉性,保证医疗质量,实现医疗安全。医疗技术方法标准多为原则性规定,如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医疗技术操作标准,是实际技术操作的程序要求和质量要求,如各科通用的技术操作常规,各专科诊疗技术操作常规等。医疗技术规范应结合本院实际及操作中关键环节作出明确清楚的程序规定。

(三)病房设置规格化

良好的诊疗环境,便利工作的各种设置,使医护、病人共处在能调解双方情感,利于诊疗的气氛中是诊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病房设置要合乎诊疗需要标准、规格和设置统一。包括建筑上的规格及室内设置,医疗卫生标准等。以病房为中心的规格化科室还包括观察室、手术室、供应室、监护室、婴儿室、待产室、分娩室、抢救室、处置室等。

四、医疗质量标准化

为确保住院诊疗质量达到预定目标,必须预先制定医疗质量标准。任何传统诊疗项目,要保证质量必须有标准,没有标准就谈不上质量。常用的终末质量指标如入、出院诊断符合率、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各种疾病的治愈、好转、重危病抢救成功率、医疗缺陷分析、床位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收治病人数量、平均住院日以及单病种、单病例的医疗质量标准等,均属医疗质量标准内容。

目前许多医院正在开展综合医疗质量评估,摸索出不少经验,同时也对病人自身评价社会评估的意义作了认真研究。如何将综合评价办法运用于住院诊疗管理,并摸索出简便的计算法也是医院管理者要关注的课题。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57375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主任及各科科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负责者,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办等为医院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2.医务科等职能部门职责 (1)医务科等质量控制部门接受主管业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业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中级以上职称相关人员3-5 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由医院医疗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院,科两级管理组织组成。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各科负责人组成,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者。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如下: 1. 医疗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核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则制度,并制度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罚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订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高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于绩效挂钩 (6)定期把不良医疗文件在院内通报。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科主任室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者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4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治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相关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

九原区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量管三级管理体系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质控办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 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的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质量管理网络,实施院科两级质量管理。 2.建立医疗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研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控的工作方法。 3. 加强医院服务质量日常监控、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和评价判定指标完成情况、提出改革措施。 4.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治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各科室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5.组织做好医疗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统计工作。 6.建立健全指导性文件、运行性文件和见证文件,积累文件资料,完善基础工作。实施质量否决和奖励。 7.做好各项质量目标诊断,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地进行医疗质量分析、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医疗质量。。 2、质控办职责 (1)、医务科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20200420200708)

****人民医院 科室诊疗小组负责制度 1、科室诊疗小组由组长及各级医师组成,具体根据床位、工作量、医师的资质层次划分,每组人员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 2、科室诊疗小组组长须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对本组 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组长的产生应由科室推荐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报院长办公室批准,并将诊疗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在医院内公示,人事科备案。若诊疗小组组长人员变动, 应按诊疗小组组长任免程序办理。 3、诊疗小组必须对该小组分管患者的所有诊疗工作负责,应严 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和诊疗小组负责制。 4、科主任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各个诊疗小组的工作 进行考核,结果与该组的绩效考核挂钩,并做好相关记录。 科室诊疗小组职责 1、科室诊疗小组由组长及各级医师组成,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及时完成医生交 接班、抢救记录等相关医疗文件的书写,严防医疗事故。 2、完成本诊疗小组的医疗工作。认真负责地评估本组每一例病 员的病情及疗效;查看各种辅助检查的结果并分析;查看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方案是否妥当。 3、每日查房至少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新入院患者,诊疗

组长48小时内必须查房一次;疑难重症患者随时查房。 4、完成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诊疗组长亲自参加、指导高难度的诊疗技术操作和手术。 5、对本组疑难或危重病例、择期手术病例、特殊病例及死亡病 例及时报告科主任,提出会诊申请或组织科内讨论,安排人员做好记录。 6、做好医患沟通,发现医疗缺陷、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立 即报告科主任,并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7、完成病历的质量控制。及时、准确地完成病历书写,及时审签,按时归档,确保甲级病历达100%,杜绝乙、丙级病历。认真学习处方书写规范,确保处方合格率达100%。 8、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按时参加“三基”及实 践技能考核,确保合格率达90%以上;诊疗组内的上级医师做好对下级医师的“帮、带、教”工作,不断提高本诊疗小组的医疗技术水平;制定小组的业务学习计划、科研工作,承担相应的专题讲座。 9、严格执行各项医农保政策,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努 力降低药品比例,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10、服从院领导及科主任分工,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按要求做好各项保健工作和临时性任务。 11、协助护士长搞好病区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12、各诊疗组内的行政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诊疗组长的安排。 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 技能。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

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整体质量的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我院医疗质量的协调运行。经研究决定,医院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对医院质量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反馈等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得以持续的改进与提高。 一、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一)院级质量管理(院级质控) 由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院级质量管理机构就是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整体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设于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 院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院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协助各职能部门制定质量管理标准、质量考核奖惩办法等事宜。 2、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每月的医院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将结果形成文字,以医院政务通报的形式发至全院。同时,院级质控组织每月组织医院质量管理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医院各质量目标检查结果、整改措施;同时,将医院整体质量的检查情况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3、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季度负责组织一次多部门进行医院质量管理联合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为每季度开展的专题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并制监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措施。 4、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年一次对本年度内的医院质量与安全检查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分析,为“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提供详实的资料。 5、负责对科级质控组织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做好全面质量评价工作。 (二)科级质量管理 由科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可在上级的指导下进行。科级质控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质控员由护士长、及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质控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 1、编制本科室的质量工作计划与年度目标并组织实施。 2、制定与修订本科的质量指标与管理标准。 3、加强对科内的质量环节控制与质量水平评价。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最新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018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方案、考核体系及管理流程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方案、考核体系及管理流程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提升我院的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医疗护理部负责人和科主任组成,业务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护理部作为医疗质量控制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核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义审议。 2、医疗护理部职责 (1)、医疗护理部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室质控人员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住院诊疗组织及管理内容

住院诊疗组织及管理内容 一、住院诊疗组织 住院诊疗组织是指对入院病员实施诊疗活动、发挥诊疗功能的组织设置及医疗技术人员能级结构方式。 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住院诊疗组织,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 1.联络组织设住院处,负责门、急诊与住院诊疗的联系,办理病员出、入院,安排调整床位、住院经济核算,协调解决住院中遇到的各项事务问题; 2.中心组织由接纳病人住院并直接从事诊疗活动的病房组织及与诊疗活动直接相关的医疗技术科室所组成; 3.支持组织为住院诊疗活动正常进行提供药品、器械、设备、后勤生活供应等部门单位。 病房组织是诊疗组织的基层单位,处于运行系统的中心地位。病房诊疗单元,直接接受科主任与科护士长领导。一个单元内设病床30~40张,并分成若干诊疗小组固定住院医师负责一

定床位病人。诊疗单元中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按比例组成三级结构,实施负责制,并配置相应的护理人员成为组织的核心。 病房诊疗单元划分原则:按医院所处社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疾病谱、重点疾病、重点人群分布及本院接纳病员能力设计床位总数及各病房床位比例;根据本院医疗技术人员素质、医疗技术水平、专科特色确定病房分布划分方式;按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同层次及特殊诊疗需要设计病房规格范围。 二、住院诊疗管理内容 (一)住院诊疗程序 制定住院诊疗程序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 1.入院制定入院标准,严格区别开急性、慢性、老年、康复期及各专科病人,防止各种病人兼收并治,把有限的床位安排最需要者以提高效率。无论何种形式入院均应由经治医师开住院通知单,办理手续。

2.出院制定出院标准,由经治医师对符合出院条件病人作住院诊疗总结,并完成病案,下达医嘱,予以出院。 3.转院经院内会诊对不适宜在本院继续诊疗的病例,如法定须到专科医院诊治的传染病、精神病、性病;或疑难病例而其他医院具有诊治该病高水平的专科设置应转院治疗,并严格遵守转院规定,明确转院去向。 4.死亡病例处理病情危重的抢救病例,肿瘤病人及高龄住院有生命危险者,应向家属交待预后以作好临终前各项准备。病员死亡按死亡病员料理事项处理,并迅速送往太平间。安慰家属、动员遗体解剖,纠纷病例必须履行尸体解剖规定手续。当班医护人员作好各项抢救记录,完成病案并作好死亡病例讨论准备工作。 5.出具医疗文书证明由于交通肇事、民事纠纷、医疗保险、司法程序等需要在住院诊疗期间索要证明者增多,为稳定医疗秩序,应与当地医疗行政、公安、交通等管理部门协同配合,作出关于病情、伤情、护理级别证明的管理规定。医护人员个人不得随意接受妥托出具证明。

住院诊疗管理实施方案

住院患者诊疗管理方案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联合制定住院患者管理制度。 一、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资质医务人员为就诊患者提供规范同质化服务 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后均由有中级职称及以上资质医务人员 为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医师在入院记录中记录,护士在患者入院评估表中记录。 2、病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途径,根据疾病的诊疗规范,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3、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 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具体分类详见住院患者评估表)

4、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评估具有相互印证性,为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二、科室严格按照临床诊疗指南、规范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1、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2、各科室应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每年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新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3、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4、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图1.doc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图1 XX县中医院医院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具体责任规划如下: 院长主要职责: 1.主持制定、健全医院的医疗业务管理制。 2.督促、检查各科室医疗制度、医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3.深入科室,了解和检查有关诊断、治疗、护理、院感等情况,定期分析医疗指标完成情况,纠正医疗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不断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主持、指挥全院性的会诊、大型抢救、学术交流、新技术项目开展等医疗技术活动,并做出科学决策。 5.负责组织实施临床科研、教学、员工医疗保健等工作。 6.经常深入科室,了解病人的就诊情况,征求病人意见,督促医护人员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7.组织检查转诊、会诊、疫情报告、预防保健和卫生宣教工作。 8.对医疗业务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的职业道德建设、医疗服

务措施等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9.定期向上级汇报医院的医疗业务运行情况并接受不定期工作质询。 10.实施员工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创造条件开展医疗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完成总经理委托与自行发展的工作。 11.处理医院的医疗纠纷等突发事件 业务副院长主要负责: 1、在院长领导下,分管全员的医疗、护理、医技等科室的工作。 2、督促检查医疗制度,医护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3、深入科室,了解和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情况,必要时领导组织重危的会诊、抢救工作。定期分析医疗指标,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学习和临床教学学习的业务指导。 2 5、负责领导全院的医学科学研究工作。

6、领导医疗业务统计病案工作。 7、负责组织、检查门诊、急诊工作,以及急重病员的入院情况。 8、负责组织、检查本院担负的分级分工医疗工作,指导所担负的机关等单位的职业并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9、组织、检查本院门诊的转诊、会诊、疫情报告及医院预防保健和卫生宣教工作。 行政副院长主要负责: 1、在院长领导下、分管全院的行政、财务和总务工作。 2、负责组织拟定医院各项行政工作制度,并经常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3、负责督促财务、总务部门保证医疗所需物资供应工作。 4、负责督促检查本院治安、保卫工作。 5、负责审查预决算,掌握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及医院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 6、负责督促检查全院的经济管理工作。 7、负责督促检查全院工作人员的生活福利工作。 8、负责督促检查全院的清洁卫生和绿化环境工作。 医务科科长主要负责: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方案

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整体质量的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我院医疗质量的协调运行。经研究决定,医院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对医院质量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反馈等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得以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一、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一)院级质量管理(院级质控) 由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是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整体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设于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 院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院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协助各职能部门制定质量管理标准、质量考核奖惩办法等事宜。 2、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每月的医院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将结果形成文字,以医院政务通报的形式发至全院。同时,院级质控组织每月组织医院质量管理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医院各质量目标检查结果、整改措施;同时,将医院整体质量的检

查情况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3、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季度负责组织一次多部门进行医院质量管理联合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为每季度开展的专题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并制监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措施。 4、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年一次对本年度内的医院质量与安全检查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分析,为“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提供详实的资料。 5、负责对科级质控组织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做好全面质量评价工作。 (二)科级质量管理 由科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可在上级的指导下进行。科级质控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质控员由护士长、及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质控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 1、编制本科室的质量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并组织实施。 2、制定和修订本科的质量指标和管理标准。

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督导检查表

医务科质量督查项目表 医疗质量及医疗技术管理: 1、核心制度; 2、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检查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 4、岗位职责 5、三基培训及考核 6、医疗不良事件报告 7、患者安全目标(查对制度、身份识别,特殊情况下的有效沟通,手术安全核查,手卫生,特殊药品管理,临床“危急值”,患者跌倒及坠床,压疮,医疗不良事件,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8、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 9、新技术、新项目追踪 10、手术、介入、麻醉等“分级管理”“准入制度”及高风险技术操作管理 住院管理 11、病情评估 12、有创操作知情告知、根据结果调整治疗(病历记录) 13、大型设备阳性率分析 14、抗菌药物的规范性使用 15、诊疗方案适宜性(医嘱、处方)、是否有上级医师审核

16、会诊制度 17、出院指导及随访 18、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开展工作情况(外科手术质量评价工作为重点) 19、病历书写、运行病历、科室病历质控 20、住院超30天患者管理 手术管理 21、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 22、手术全过程病历书写(术前评估、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知情同意、重大手术审批、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23、急诊手术管理措施(及时与安全) 24、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25、手术离体组织病检 26、“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控 麻醉管理 27、麻醉前评估、术前讨论、知情同意书 28、变更麻醉 29、麻醉全过程记录、手术安全核查 30、麻醉意外 31、麻醉效果自评(科室) 32、全麻复苏、监护及处理 33、术后镇痛 34、术中用血 检验管理 35、检验项目报告及时性、临床对急诊检验满意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手术、麻醉医师资质与批准制度,完善麻醉、手术与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抓好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组织专家督查——术前:有术前讨论,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麻醉前访视,病人准备充分,与病人签署手术、麻醉、输血同意书等;术中:执行手术分级制与术者资质准入制度,确保手术质量,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病人家属等;术后:手术记录完整,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合理,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切口感染、二次手术率控制在标准以内等。 3、完善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医师术前查房及时制定麻醉方案,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制定麻醉意外处理预案,做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 4、缩短候手术日,抓好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始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管理,提高手术效率。 5、严格执行手术室出入制度和程序,加强重症监护室(ICU)和回病房的流程、制度的落实。 门诊工作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落实,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门诊疑难病会诊制,提高门诊确诊率;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切实执行,层层落实,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范。 2、完善门诊各项咨询服务(就诊咨询、导诊咨询、预约咨询、健康咨询等),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挂号收费标准、化验结果领取须知、就诊流程、就诊注意事项。 3、完善和公示当日门诊医师一览表、知名专家门诊一览表,并在各专科诊室前增设周内医师排班表、专科就诊流程图,指导病人明明白白就医。 4、确保副高以上医生就诊门诊率,正(副)主任医师占门诊医师率≥60%,正(副)主任医师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70%,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5、加强门诊导诊人员、分诊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管理,做到仪表端庄,用语规范,导诊专业,服务热情;完善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投诉和意见作到件件有落实。 6、完善门诊突发意外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对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做。 7、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其家属等候时间≤10分钟。 8、门诊所有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及放射影像等常规检验检

住院诊疗管理的特点与任务

住院诊疗管理的特点与任务 住院诊疗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中心环节,工作量最大。入院的病人,一般而言病情较重和复杂,需要通过系统的检查和治疗而予以诊疗。医患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病房。从而,住院诊疗工作集中地反映医疗质量和水平,是医院管理的主要对象。 上述住院诊疗工作的基本特点,使对它的管理有以下特点和任务: 1.为一项以病房管理为中心的系统工程 住院诊疗是医院内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为达到最佳医疗服务效果所实行的组织管理行为。诊疗和医患双方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病房,既要诊治疾病(包括心理治疗),又要协调医患的关系;不仅由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诊疗,还需得到其他科室的协同。围绕病房的医疗活动,支持分系统的各部门(物质器材、药品供应、生活服务等)都需予以充分的配合,才能达到诊疗的目的。因此,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以病房管理为中心,加强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创造良好的诊疗条件和环境是住院诊疗管理的基础性任务。 2.要以三级医师负责制为核心,建构以医疗活动为重点的诊疗体系 住院诊疗相对固定医师。面对病人的需要,为保证医疗的质量,必须实行三级医师(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负责制,并按一定比例配置这三级医师。他们各有规定的责任,互相构成诊疗工作体系,由上而下指导,由下而上不同层次的负责。住院诊疗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三级医师负责制的功能,建立相应完善的责任制度,在医疗活动中起到保证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业务技术的发展的作用,同时,对于加强医务人才的建设亦有重要的意义。 3.要从保证诊疗工作的连续性、协同性进行系统的管理 住院诊疗有别于门诊、急诊的诊疗,在于它能够连续地比较全面地对病人进行观察、检查和治疗,在这过程中得到较实时的反馈。从而要求诊疗的管理必须加强纵向、横向的协调,互相衔接,保持不间断的动作状态,各类岗位都有在班负起责任者;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调控系统,特别从质量角度的监控系统。总之,诊疗管理应进行系统管理,才能保证病人得到连续的综合的医疗服务。 4.要使大量的诊疗信息得以科学的、及时地录入、存贮和充分地应用 医院信息以住院诊疗方面的信息占的比例最高,价值最大,不仅是医务人员制订和调整诊疗方案的依据,也是实施诊疗管理的重要参考。它以病历为基础,将医疗质量和水平充分地表达出来,是衡量办院水平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抓住正确、及时、科学地录入病历这一关键环节,由科室-病案室-主管医疗工作的职能部门构成一个诊疗信息工作的网络,采取计算机手段进行管理,使之起到适时贮存、及时反馈,便于检索,充分利用的作用。诊疗信息的管理,是医院管理十分重要的环节,务必常抓不懈,使之处于惯性运行的状态。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制度

某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为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管理,有效地监督、提升医疗质量。特成立广德县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具体内容如下: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秘书: 某某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一)负责制定全院性的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目标和主要措施。 (二)协调各部门、科室及各个质量管理环节,组织科室质控小

组开展日常工作等。 (三)负责组织质控培训。 (四)建立修订质控标准。 (五)研究制定有关质控管理制度、实施质控考核和奖惩。 (六)负责组织医院的医疗质量检查、统计分析和评价工作。 (七)负责监督各科室、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八)负责调查分析医院发生的医疗、护理缺陷的原因,判定缺陷的性质,制定改进或控制措施。 (九)组织质控培训工作的岗前相关训练考核工作。 某某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机构。 (二)负责对医疗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三)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及质量控制体系。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更为严谨、更为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方法。 (四)根据医院发展情况,调整和修定医疗质量标准,保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五)按时召开委员会例会,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 (六)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及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定期检查、考核与评价,对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严格的指导和监测,鉴定、分析护理差错事故,定期组织护理学习及护理查房,推行护理新理念、新技术,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七)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总结当月护理质量情况,制定下月质量管理目标及达标措施。 (八)对重点科室进行不定期抽查。 (九)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常规器械灭菌消毒,抽样监测一次并登记。 (十)定期对各病区进行消毒隔离及细菌培养监测一次并登记。

医务科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督导检查表

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督导检查表检查科室:检查日期:考核月份:检查部门:项目标准与要求 一、病情评估1、对每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评估时限、资质、重点范围:□是□否。2、病情变化时评估:□是□否。3、出院时评估:□是□否。4、病历中有病情评估记录:□有□无。5、根据评估情况制定诊疗方案:□是□否。6、科室有开展患者病情评估培训的记录:□有□无。 二、合理检查、1、诊疗指南/规范:□有□无、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有□无。2、遵循临床各种检查适应症:□是□否。3、临床治疗规范:□是□否。4、有创检诊断、治疗、查前履行书面告知:□是□否。5、对重要检查结果有分析记录:□是□否。6、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有记录:□有□无。 使用药物 三、抗菌药物 应用 四、激素类药 物使用规范 五、临床输血 及血液制剂使 用规范 六、住院诊疗 质量管理1、抗菌药物相关制度:□有□无。2、抗菌药物权限授权:□有□无。3、符合使用指征:□是□否。2、执行分级管理:□是□否。3、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是□否。4、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规范:□是□否。5、联合用药指征明确:□是□否。6、标本送检:□是□否。

1、有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无。 2、适应症及给药方案是否合理:□是□否。 3、有用药评价记录:□是□否。 4、有无激素类药物滥用:□是□否。 1、有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无。 2、登记本有登记:□有□无。 3、输血适应症明确:□是□否。 4、输血单填写完整规范:□是□否。 5、输血病程记录规范:□是□否。 6、输血效果评价:□有□无。 7、大量输血严格按审批制度执行:□是□否。 8、交接、查对工作规范:□是□否。 1、成立诊疗小组:□是□否。 2、诊疗计划或方案有上级医师评价与审核签字:□有□无。 3、诊疗计划或方案与患者沟通:□是□否。 4、各级医师熟悉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是□否。 5、科室质控小组对诊疗质量监管:⑴每月有检查记录:□有□无⑵定期分析总结(每季度):□有□无⑶改进措施:□有□无 七、会诊制度1、院内会诊相关制度与流程得到落实:□是□否。2、会诊时限符合:□是□否。3、会诊单填写符合规范:□是□否。4、会诊登记本有无登记:□有□无5、病程记录有会诊意见及执行情况的记录:□是□否。6、医师外出会诊严格外出会诊规定执行:□是□否。 八、出院指导 与随访1、有出院患者指导和随访制度:□是□否。2、对需要随访的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并登记:□是□否。3、随访时间按规定执行、汇总表上交及时:□是□否。4、首次随访由经治患者的医师及其上级医师负责:□是□否。5、对出院患者指导包括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事项:□是□否。6、为患者相应的社区医师提供治疗建议方案:□是□否。 九、医患沟通1、人员熟悉医患沟通制度:□是□否。2、履行告知义务,包括入院、住院期间、出院是告知:□是□否。3、书面沟通内容、医患双方签字完整规范:□是□否4、有患者授权委托书:□是□否。 十、出院小结1、出院小结记录主要内容完整:□是□否。2、出院小结有责任医师签名3、出院记录内容告知:□是□否。4、出院小结记录内容与住院病历内容一致:□是□否。5、出院小结≥95%符合规范:□是□否。

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新) 为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院级、职能部门、科室和个人四级质控网络,实施全时监控构建医疗质控体系,以达到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实现质量管理的最佳目标。制度如下: 1、一级质控:自我质控。 对各岗位的医护人员切实做到质量与安全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 2、二级质控:科室质控。 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履行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由科主任(或三级医师)、护士长、二级医师、质控医师及质控护士组成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实施。 3、三级质控:职能科室质控。 与医护质量管理工作有关的职能部门,履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4、四级质控:院级质控。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为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作为院级督查及决策层。 5、具体职责及架构图见附件。 6、本规定自2013年5月1日起实行,凡与本规定不符之处,以本规定为准。 2013年4月28日

附件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

附件二: 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办公会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的医疗、医技、护理等质量管理工作。 (2)进行质量决策,确定质量目标,确保医疗安全。 (3)协调各医疗区质量工作,讨论、研究及解决质量管理的重要问题及奖惩制度。 (4)制订和修改医院质量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报院务会审批。 (5)每季度最后一个星期三召开质量与安全专题会议一次。 二、各医疗区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分会职责 (1)负责检查、督促各医疗区医疗、医技、护理和感控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提出质量管理工作建议。 (2)负责制订分管范围内医疗、医技、护理和感控等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分析、讨论及研究医疗、医技、护理和感控等质量与安全缺陷,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督促整改。 (3)负责执行和落实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决策。 (4)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专题会议一次,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交季度质量工作报告。 三、职能部门职责 (1)各职能部门履行本领域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责,制订相应具体的工作实施细则。 (2)根据医院总体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 (3)对重点部门、关节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价。 (4)定期分析医疗质量评价工作的结果。 (5)每月将指导、检查、考核的工作报告提交各医疗区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四、科室质控小组职责 (1)负责制订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1.doc.doc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1 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整体质量的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我院医疗质量的协调运行。经研究决定,医院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对医院质量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反馈等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得以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一、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一)院级质量管理(院级质控) 由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是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整体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设于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 院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院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协助各职能部门制定质量管理标准、质量考核奖惩办法等事宜。 2、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每月的医院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将结果形成文字,以医院政务通报的形式发至全院。同时,院级质控组织每月组织医院质量管理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医院各质量目标检查结果、整改措施;同时,将医院整体质量的检查情况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3、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季度负责组织一次多部门进行医院质量管理联合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为每季度开展的专题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并制监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措施。 4、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年一次对本年度内的医院质量与安全检查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分析,为“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提供详实的资料。 5、负责对科级质控组织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做好全面质量评价工作。 (二)科级质量管理 由科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可在上级的指导下进行。科级质控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质控员由护士长、及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质控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 1、编制本科室的质量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并组织实施。 2、制定和修订本科的质量指标和管理标准。 3、加强对科内的质量环节控制和质量水平评价。 4、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促活动,做到质量管理有计划、有重点、有记录、有成效,定期对本科室的工作进行考核和控制。 5、定期分析科室在医疗、护理、院感、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