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赵昌军

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考与对策。

一、全县村干部队伍的基本现状

全县15个乡镇,辖29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09482人。其中,1000人以下的村184个、1000至2000人的村96个、2000人以上的村13个。现有村主职干部819人,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的51人,占17.4%;女干部10人,占1.2 %;35岁以下的122人,占14.8%;36至45岁332人,占40.6%;46至60岁339人,占41.4%;60岁以上的26人,占3.2%;大专以上的4人,占0.48%;中专或高中394人,占48.1%;初中以下421人,占51.4%;连续任职5至10年的250人,占30.5%;11至15年的273人,占33.3%;16年以上的262人,占31.9%。

据调查,目前,现任村主职干部人均工资为3500元/年,其中75%的村干部年待遇在3000至4000元之间,20%的村干部年待遇在2600元至3000元之间,5%的村干部年待遇在2400元左右。

我县作为贫困山区,村干部身处最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强度大,且收入偏低,老无所依,村干部难选、难当,个别村干部“摞挑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影响村干部队伍稳定和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1、工资待遇与工作任务的失衡。村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硬任务”,工作非常辛苦。而在工资待遇上,标准低、难落实的现象普遍存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干部甚至还自己贴钱办公事。特别是在国家工作人员工资大幅度上调以后,对在职村干部冲击很大。水坪镇向家汇村原村主任嫌工资低、待遇差,2005年村“两委”换届时,第一天当选,第二天就悄悄出门打工了。

2、有心办事与无钱落实的矛盾。税改后,村级财力运转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村集体经济“空壳”现象普遍存在,面对有限的资金,集体公益事业往往无钱落实,导致村干部上任时的承诺不能兑现,群众的愿望不能实现,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蒋家堰镇芦沟口村,近年来想方设法培养了一名年青人当村文书,可是该青年觉得村级无财力、办点实事很困难,坚决不当这个村干部,致使73岁的村文书至今还在坚持工作。

3、自身素质与形势任务的不适应。一是工作能力不适应。面对农村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也对各种矛盾感到力不从心。二是管理方式不适应。一些村干部的民主意识淡薄,宗派意识、人治痕迹还没有完全消除。三是工作方法不适应。通过转变工作方式,运用说服引导和依法办事的方式来推进工作,使部分村干部一时能难以适应。

4、权力无限小与责任无限大的尴尬。“村官”是我国农村最原始也是最基层的“官”。税改后,尤其是合村并组后,虽然精减了干部,却相反增加了村干部的工作量。一方面,村干部职能由领导转为引导,变管理为服务,“权力”相对弱化;另一方面,虽不再催粮收税了,但计划生育、社会综治、村级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各项农村工作又都得靠村干部去组织、去落实,使村干部感到工作累,担子重,责任大。

5、在职拼命干与年老无人管的反差。相当部分村干部退职后生活没有任何保障。有的村干部连在职时的工资都没有拿到手,数额多的达几千元,拖欠长达10余年,更有少数退职干部随着年事增高,家境贫寒,养老无靠,逐渐转变成新时期的农村贫困户,致使在职村干

部产生了严重的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受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搞高能力素质。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解决村干部“不想干”的问题。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村干部的头脑,坚定他们建设小康农村的信心,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使他们乐于奉献,谋求发展。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解决村干部“不会干”的问题。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抓好实用致富技术等培训,在丰富村干部科技知识、增强村干部工作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在培训方式上,要突出实践性和灵活性,坚持专题培训、基地培训和外派培训相结合,提高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本领,使干部掌握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依法办事等工作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放在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排忧解难上。

2、改进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一是要改进考核方式。按照“依岗定责”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增强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坚持组织考核和群众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同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评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对村干部进行评优表模、待遇兑现的依据。二是要改进奖惩方式。要改变以往重惩轻奖和偏重精神鼓励、忽视物质奖励的倾向。在精神激励上,可以采取每两年隆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对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村干部由县委、县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在物质激励上要敢于对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真正起到“鼓励干的,鞭策看的,推动慢的”的作用。三是要改进工资兑现方式。通过预拨转移支付资金或对村干部工资实行半年一发放,以减轻村干部负担。要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村干部报酬的最低标准,并确保报酬及时兑现,逐步推广村干部财政统筹、工资直达等模式。

3、建立养老保险机制,解决后顾之忧。一是确定保险对象。保险对象应为村两委班子主职,可根据人数多少对任职年限进行限制。二是多方筹集保费。实行县、乡镇、村干部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交纳保费。对村干部个人负担部分,还可按其工作年限长短对负担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工作年限长的,个人负担比例适当降低。三是严格交费方式和保险责任。具体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首先确定村干部年老后领取养老金的标准,然后根据村干部的性别、投保时的年龄确定交费方式和交费标准,年龄较大、接近领取保费年龄的一次性交清,年龄较小的可以分10年交或20年交,在职时按“三个一点”的办法执行,不在职后自己每年按标准交纳。另一种是针对村干部任职时间和自身年龄差异较大的实际,灵活选择交费方式和领取方式。即在职时,按“三个一点”的办法交纳保险费,不在职后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定额或不定额地交;也可根据所交保费确定领取标准,到时按月领取;也可中止合同,领回所交保费。

4、创新帮扶解忧机制,加大帮扶力度。一是要加大对村级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等制度,加大对贫困村、难点村、后进村帮扶力度。要转变帮扶思路,将扶贫资金以及部门扶持资金“捆绑”起来,每个乡镇每年集中扶持几个村,集中解决难点问题,增强村干部克难攻坚的信心。二是要关心爱护村干部。要关心村干部的身体、生活等实际问题,防止和克服对他们“责难多、理解少;指责多、尊重少;使用多、关心少;要求多、帮助少”的现象。强化乡镇党政领导驻村工作责任,每月集中时间驻村帮助村干部开展工作,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立农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基金,对那些工资报酬不能完全兑现,家中出现突发性灾祸或患重大疾病的村干部,家庭特别贫困、工作勤恳努力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5、推行考录公务员制度,增强岗位吸引力。根据中央、省、市关于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拓宽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切实把工作业绩突出、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连续多年被县级以上授予表彰的村干部,通过“双推双考”(个人自荐、组织推荐,考试、考察)的方式,招聘为乡镇干部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