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收入划分
• 2.1 税收权
• • •
课税对象的流动性 税收的再分配功能 管理上的便利
• 2.2 融资权 • 2.3 定价权 • 政府服务及公共生产的产品的定价: 政府服务及公共生产的产品的定价: • ——P344-346
3.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干预 .
3.1 中央对地方干预的必要性 • 3.1.1 • 3.1.2 • 3.1.3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外部效应 地方偏好存在问题
B
公共品甲 D
3.2.2 专项补助(有条件补助) 专项补助(有条件补助)
• 非配套专项补助 • 配套专项补助 • ——封顶 封顶 • ——不封顶 不封顶
(1) 非配套专项补助
• 其他公共品
•
A
C
•
O来自百度文库甲
B
D 公共品
(2) 不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
• 其他公共品 • C • A
• •
O
B
D
F 公共品甲
5.2.3 我国现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职责的划分 • A.中央政府职责与提供公共产品范围 • B.地方政府职责与提供公共产品范围 • C.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和提供公共产 品的交叉领域
(2)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
• A.中央固定收入 • B.地方固定收入 • C.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5.2 分税制
• 5.2.1 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因 • ——中央收入少; 中央收入少; 中央收入少 • ——地区差距大; 地区差距大; 地区差距大 • ——体制不规范。 体制不规范。 体制不规范 • 5.2.2 我国实行分税制的目标 • ——增加中央财力; 增加中央财力; 增加中央财力 • ——缩小地区差距; 缩小地区差距; 缩小地区差距 • ——规范体制。 规范体制。 规范体制
• 要使地方政府成为理性的借债人,必须 要使地方政府成为理性的借债人, 有两个保证: 有两个保证: • 第一,与中央责任权力界限清晰 第一, • 第二,权力受地方公众的约束(民主的 第二,权力受地方公众的约束( 决策程序) 决策程序) • ——公众的民主意识需要增强 公众的民主意识需要增强 • ——政府信息公开,财政透明,公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财政透明, 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会空前提高
4.2.3 从理论的角度评价
• 4.2.3.1 分权制的优势 • (1)鼓励政府间竞争 • ——蒂伯特(Tiebout)模型: 蒂伯特( 蒂伯特 Tiebout)模型: • “以脚投票 到公共服务和税收的组合让自 以脚投票”到公共服务和税收的组合让自 以脚投票 己最满意的地区去。 己最满意的地区去。 • 几个假定:P493 几个假定: • 蒂伯特模型的局限和意义:P494 蒂伯特模型的局限和意义:
第十一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职责分工
• 1.1 资源配置职能分工
• • ——按照公共品的受益范围划分: 按照公共品的受益范围划分: 按照公共品的受益范围划分 全国性的公共品,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 全国性的公共品, 范围;区域性的公共品, 范围;区域性的公共品,属于地方政府的 职责范围。 职责范围。 • 全国性的公共品:全国边际效用=边际成本 全国性的公共品:全国边际效用= • 区域性公共品:本区域边际效用=边际成本 区域性公共品:本区域边际效用= • ——受益者与成本承担者统一,使公共品 受益者与成本承担者统一, 受益者与成本承担者统一 的规模满足效率要求。反之, 的规模满足效率要求。反之,则易偏离效 率点。 率点。
1994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8
• 5.3. 理论界的争议 • (1)现行制度很好 ) • (跟印度等国比较,中国的状况算 跟印度等国比较, 是非常地好了……) 是非常地好了 ) • (2)承认现行制度有问题,但觉得改 )承认现行制度有问题, 革不现实 • ——从秦始皇以来就是中央集权 从秦始皇以来就是中央集权 • ——地方政府行为不理性,如果放权, 地方政府行为不理性, 地方政府行为不理性 如果放权, 就会乱
4. 2 划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形式
• 4.2.1 两个大类型 • 集权制和分权制 • 财政集权制:下级服从上级;财权财力的 财政集权制:下级服从上级; 分配由中央说了算;由中央统一税法。 分配由中央说了算;由中央统一税法。 • 财政分权制:中央与地方不是上下级关系; 财政分权制:中央与地方不是上下级关系; 中央和地方在各自的层面有税收立法权; 中央和地方在各自的层面有税收立法权; 中央与地方各自制定税法、 中央与地方各自制定税法、行使各自的职 责。
3.2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干预方式
• 无条件补助: 无条件补助: • • 有条件补助(专项补助): 有条件补助(专项补助) • 非配套的专项补助 • 配套的专项补助 • 不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 • 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
3.2.1 无条件补助 • 其他公共品 • C I1 • I0 • A • E1 • E0 • • • O H G F •
• 4.2.2 两种类型的政治制度背景 • 政治制度的集权:下级政府首脑由上级政 政治制度的集权: 府首脑任命。 府首脑任命。 • 政治制度的分权:中央政府首脑由全国公 政治制度的分权: 民投票选举, 民投票选举,地方政府首脑由本地居民投 票选举。 票选举。 • ——每一级政府首脑都对选举(任命)他 每一级政府首脑都对选举(任命) 每一级政府首脑都对选举 的人负责
• 例如,某地发生特大自然灾害,中央 例如,某地发生特大自然灾害, 希望地方援助。此时怎么办? 希望地方援助。此时怎么办? • 按照公共财政的观点: 按照公共财政的观点: • 地方居民缴税给地方政府, 地方居民缴税给地方政府,就是要 求地方政府按照本地区纳税人的愿望 和要求办事,维护地方居民的利益, 和要求办事,维护地方居民的利益, 而不是去维护其他地区居民或者政府 的利益。 的利益。
2135 2449 4665 6002 7362 8240 22006 52.88% 50.73% 45.00% 45.70% 48.26% 47.95% 44.86% 56 / 44 52 / 48 51 / 49 53 / 47 55 / 45 55 / 45 55/45 30 / 70 29 / 71 33 / 67 34 / 66 31 / 69 30 / 70 27/73
• 4.2.4 实践中的情况 •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财权财力过于集中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 对社会的发展不利。 中,对社会的发展不利。 • ——世界各国的比较 世界各国的比较 • ——中国历代、以及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比 中国历代、 中国历代 较
5. 中国的财政体制
• • • • • 5.1 历史变革 建国初期:收支两条线(统收统支) (1)建国初期:收支两条线(统收统支) (2)50—70年代:侧重集中 50 70年代: 70年代 ——总额分成、分类分成 总额分成、 总额分成 1980—1993 1993年 财政包干(比例包干、 (3)1980 1993年:财政包干(比例包干、定额 包干:定额补助、定额上缴) 包干:定额补助、定额上缴) • 其中:1988年调整:增收分成、超收分成 其中:1988年调整:增收分成、 年调整 • (4) 一年一变和几年不变 • 总结:多次变更,无论是集中一些,还是分散一 总结:多次变更,无论是集中一些, 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中央说了算。 些,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中央说了算。
• 地方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地方政府应该按 地方有自己独立的利益, 照地方居民的愿望和要求办事。 照地方居民的愿望和要求办事。 • 由地方公众的代表投票表决是否援助、援 由地方公众的代表投票表决是否援助、 助多少、怎样援助。 助多少、怎样援助。 • 这样决出的结果,能够代表地方公众的愿 这样决出的结果, 望和偏好。 望和偏好。
(3)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
•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 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数 = • 上年税收返还数×(1+当地“两税”增长率× 当地“ 上年税收返还数× 1+当地 两税”增长率× 0.3) 0.3)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情况表
年份 转移支付 中央本级收 中央本级 转移支付占地方 亿元) 额(亿元) 入/地方本级 支出 地方 地方本级 支出/地方 本级支出的比重 本级支出 收入
• (3)应该从根本上改革现行制度 )
• ——重新确认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在财权 重新确认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在财权 财力、责任方面的界限:税收权、融资权、 财力、责任方面的界限:税收权、融资权、 承担公共事务的责任
• 问题: 问题: • 现实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如何? 现实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如何? • ——不理性。如同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需要依 不理性。如同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不理性 靠中央约束其行为 • 为什么地方政府长期都不理性? 为什么地方政府长期都不理性? • (父亲与儿子的比喻 父亲与儿子的比喻) 父亲与儿子的比喻 • ——与中央的责任、财权财力界限不清晰 与中央的责任、 与中央的责任
讨论: 讨论:关于地方政府融资权问题
• 政策:地方政府不允许借债 政策: • 理由:一旦地方政府拥有借债权,借 理由:一旦地方政府拥有借债权, 债行为会失控 • 变通的做法: 变通的做法: • ——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借债 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借债 • ——地方政府私下借债(普遍做法) 地方政府私下借债( 地方政府私下借债 普遍做法)
(3) 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
其他公共品
A C
O
G
B
D 公共品甲
4.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 4.1 确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思路 • ——地方政府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地方居 地方政府的设立, 地方政府的设立 民的共同需要(个人需要的加总); 民的共同需要(个人需要的加总); • ——中央政府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全国居 中央政府的设立, 中央政府的设立 公民)的共同需要( 民(公民)的共同需要(个人需要的加 总) 。
• 地方政府代表本地区居民的利益,按 地方政府代表本地区居民的利益, 照本地区居民的意愿和偏好做事; 照本地区居民的意愿和偏好做事; • ——地方政府最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意 地方政府最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意 愿和偏好。 愿和偏好。 • 中央政府代表全国公民的利益,承担 中央政府代表全国公民的利益, 地方政府不适宜承担却又是公民所需 要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 要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 • ——国防、外交、收入再分配(人口 国防、 国防 外交、收入再分配( 自由流动的条件下)、 )、跨地区的公共 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跨地区的公共 设施、宏观调控…… 设施、宏观调控
• 思考: 思考: • 若中央的愿望和要求与地方的愿望和要 求相一致,则没有矛盾; 求相一致,则没有矛盾; • 若中央的愿望和要求与地方的愿望和要 求不一致,应该如何解决? 求不一致,应该如何解决? • ——按中央的愿望和要求? 按中央的愿望和要求? 按中央的愿望和要求 • ——按本地区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按本地区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按本地区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 (2)使产出迎合地方偏好 • ——偏好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解决偏 偏好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 偏好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 好显示的困难 • (3)有利于地方在更好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方面进行革新
• 4.2.3.2
分权制的劣势
• (1)效率方面 P495-496 P495• A.外部性 • B.公共品提供中的规模经济 • C. 税制的低效 • (2)公平方面 • ——分权制下难以实行提高公平的再分配制 分权制下难以实行提高公平的再分配制 度。 • 结论:纯粹的分权制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 结论:纯粹的分权制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
•
•
1.2
收入分配职能分工
• •
•
——地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地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地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各家庭、个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各家庭、 各家庭 个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中央政府负责, 中央政府负责,地方实施
1.3
•
•
宏观调控职能分工
——具有效益外溢性 具有效益外溢性 ——政策手段 政策手段 中央负责、 中央负责、地方辅助